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润雨留声的岁月——追忆荣华

时间:2024-09-03

妻/余国莲

1956年戴荣华考取了景德镇陶瓷技术学校(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前身),当时学校是中专,属于面向全国产瓷区招生,所以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的瓷区,年龄差距很大,甚至有些学生比老师的年龄都大,这在当时很正常。当时的任课老师有胡献雅、张志安、段茂发、施于人、宁麟等。班主任是张志安老师,段茂发老师主要是教古彩,当时的班级分为古彩班、粉彩班、釉下青花班等, 段老师是老艺人出身,没有什么文化,但主要专业过硬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文化课由其他老师担任。1959年戴荣华刚刚毕业,正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需要招一个古彩专业学生,当时戴荣华在班上是学习委员,专业比较出类拔萃,结果命运选择了他,其他同学全部留在景德镇陶瓷学校试验工厂工作,后来学校升级了,提升为大学,当时不要考试,全部同学都升入大学读书。1958年 6月 28 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刚刚合并的江西陶瓷学校改为景德镇陶瓷学院, 任命中共景德镇市委书记赵渊同志兼院长。1958年 8月,国家下达陶瓷学院接受波兰、越南、罗马尼亚留学生的任务。1958年 10月 20 日,学校隆重召开了第一次开学典礼。成立景德镇陶瓷学院,取消原来的中专部,戴荣华读了三年中专,没有读大学,这就是人生各自由不同的机遇和命运。

1963年轻工业部下达一项科研项目,有财经出版社,北京故宫博物院,轻工部陶研所三家承办,准备出版一部明清故宫陶瓷纹样图录,由时任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带队,部陶研所艺术室有戴荣华、张彬两位同志参加,临摹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组。当时陶瓷组专家冯先铭、耿宝昌、叶佩兰、沈云州、陈万里、李惠炳等同志,临摹工作分三年完成,每一年要呆三、四个月之久,第二年陶研所又安排戴荣华、李雨苍两位同志去故宫临摹。由于临摹任务繁重,当时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的龚龙水、冯美庭、梁海娇、蔡赛玉等人也参与临摹工作,第三年陶研所安排戴荣华、张松茂两位同志去故宫临摹,戴荣华和部所同事吃住在故宫里面,不收任何费用, 冬天北京很冷,他们不会生火,那时更没有暖气设备,生活非常不习惯,一会冷, 一会热,他们睡的被褥全部是原来皇宫用剩下的,都是黄颜色被面。那时候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每天吃窝窝头黑面粉,饭都吃不饱。故宫内部制度很严,每次去库房领古瓷器临摹,均需经过很多关卡,要一道一道钥匙开门,每次用一只担架,上面用黄颜色绸缎被垫底,把瓷器抬出来临摹纹样,临好后必须放回原处,如何一道一道门贴封条退出。

1963年在戴荣华和张彬北京故宫临摹,与在中央工艺美院读书的梁海姣、蔡赛玉、冯美庭合影留念。二排左一张彬、戴荣华、一排左一梁海娇、蔡赛玉、冯美庭。

故宫当时有一个染织组,有一位老先生叫沈从文,沈从文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其文学作品《边城》 、《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当年他经常带北大的学生到故宫参观学习,戴荣华与他可谓忘年之交,因为他特别喜欢戴荣华临摹的古陶瓷纹样,他对学生讲:你们看小戴临摹的陶瓷纹样很漂亮。沈先生总是赞不绝口:简直是美极了!美极了!!戴荣华在故宫的陶瓷纹样临摹工作结束后回到景德镇,有一次在专业上遇到一件为难问题,戴荣华写信请教沈从文老先生,他接到信很认真查找资料,用了很长篇幅给戴荣华回信,信中解释的很具体很透彻。沈老先生对戴荣华特别关心,例如遇到景德镇上北京出差的同志,他遇见总要打听一下景德镇的小戴同志最近好吗?以后戴荣华没有上北京出差的机会,没机会再见到沈老先生,甚是遗憾终生。

临摹工作结束后在陶研所搞了一个汇报展览,文革后,图录稿也遗失不少,后来将残剩的图录在80年代出版了一本《景德镇明清古陶瓷纹样》画册,这本书对景德镇明清仿古瓷的梳理提供了很大作用,养活很多景德镇下岗工人生存和就业,也使某些从事陶瓷行业的企业家发了财,对景德镇陶瓷事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晚年戴荣华将沈老先生写给自己的信,找出裱好挂在书房以示怀念。

1966年以前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外出写生活动,当时有王锡良、张松茂、徐天梅、龚耀庭(画山水)、戴荣华等一行二次上黄山实地写生,每次在山上一呆四十多天,有一次旅差费用完,大家连吃饭都成问题,经常问黄山宾馆借贷,其实轻工部陶研所财务早就把钱汇来了,因为当年信息不灵通, 通讯不方便,他们下山询问,交通又不方便,搞得大家没有饭吃,大家写生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写生结束后,每次必须搞汇报展览,把所有写生稿整理好,布置一个展览。但是,展览结束后,经常会遗失稿件,当时对自己写生稿件看得很轻,无所谓,后来又几经转辗,我们家的写生稿一件都没有了。

1961年摄于北京

戴荣华经常在画年画,题材为工人、农民、解放军、知识分子、庆丰收等,出版了一幅《庐山含鄱口》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大量出版发行,戴荣华非常热爱艺术,那时陶瓷并没有后来那么受收藏家追捧,戴荣华在家闲暇时,学习剪纸, 刻版画,画风景,刻自画像,样板戏人物、动物、花卉、农村生活等等各种题材的剪纸纹样。

轻工部陶研所在景德镇附近的瑶里自办了一个农场,戴荣华也下放农场劳动改造,有时下雨天气,大家伙晚上不用参加户外劳动,戴荣华就找几个知青做模特,画素描头像或速写,至今还保留一些素描头像稿,里面有很多研究所的同事和家属,由于戴荣华塑造能力和抓形能力强,画的头像很像本人,至今整理画稿,当时年轻时同事们生动的表情,犹然而生,成为一段值得回味的往事,记录着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和峥嵘岁月。

1972年前排张松茂、段茂发,后排舒松水、戴荣华

1966-1968年,戴荣华闲时在家里打家具,当时所里的同事不用上班, 戴荣华动手能力强,闲不住,在家里用木头做小孩玩具,火车、汽车、木刀、木枪,涂上油漆色彩鲜艳,孩子们很喜欢,那时家里大人、小孩衣服也自己做,我家有一部凤凰牌缝纫机,戴荣华会把大人的旧衣服改成小孩大衣,勤俭治家,做的好坏无所谓,整洁干净就行。有时候天气好,戴荣华和我就上山砍柴,星期天有时带上孩子,这样家中几乎不用买柴火烧饭,只有自力更生,才能丰衣足食。

1969-1970年轻工部陶研所、陶瓷学院大部分知识分子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留下来有各种政治问题的员工合并成立一个名叫向阳瓷厂,专门生产毛主席像章,有各种造型采用贴画纸烧制方式进行批量生产。当时每个职工必须读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 每人胸前都要带主席像章语录,向毛主席献忠,读毛主席语录,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当时戴荣华在家用胶卷塑料片做毛主席语录和像章烫金,很漂亮。

1971年景德镇市向阳瓷厂解散,南昌理工大学进驻陶研所办学,轻工部陶研所全体员工分配到各大瓷厂,当时戴荣华、张松茂、黄海云分配到景德镇瓷用化工厂搞花纸设计工作,当年全厂职工停工且没有花纸订单,自从戴荣华到厂设计陶瓷器皿花纸花面之后,厂领导派戴荣华参加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并且有设计的三个花纸画面被外商选中,这样全厂职工又开始三班倒工作,从此救活了化工厂的生产,给瓷用化工厂取得客观的经济效益,这些花纸设计可以在技术档案室查询。家中还有一张戴荣华和秦锡麟在广州珠江边的珍贵合影,当时秦锡麟在为民瓷厂设计茶咖具,也参加广州交易会为江西省陶瓷公司接外贸订单,他们共同为景德镇陶瓷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1971-1972年由江西省委下达文件通知,南昌理工大学迁回南昌,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从此有恢复原貌,分配到各瓷厂科技优秀人员陆续调回单位,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科技人员也回到原单位上班,陶瓷学院也恢复上课,大家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规。当时戴荣华坚决要求调回部所回原单位,瓷用化工厂党委书记吴金榜坚决不同意,由于戴荣华热爱陶瓷绘画,非常希望从事专业绘画,后来瓷用化工厂领导还是通情达理同意放人,戴荣华终于如愿以偿回到陶瓷研究所艺术室工作。

1975年1月,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工程”。景德镇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7501工程”任务,共生产了 100 余套,约上万件瓷器。1975年1月,隶属于轻工业部的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将这一任务作为至高无上的政治业务,组织了40余位各行业顶尖高手,集合了当时我国陶瓷工艺技术最高水准的设计、制作、绘画、调色配方、烧窑等各方面的高级专家和技术工人进行科研攻关,用稀有且储量已经枯竭的特种陶土即江西抚州临川高岭土作原材料,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烧制成功。这项工作被称为“7501工程”,7501 毛瓷也因此得名。除了送往中南海等毛泽东生活的场所外,7501 毛瓷大部分作为陶研所职工福利分发而流入民间。轻工业部陶瓷科技研究所是当时唯一的集科研、生产于一身的国家级陶瓷科研机构,集结了当代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其中包括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代表了“景德镇”的最高水平。7501 毛瓷的设计方案凝聚了陶研所十几位著名陶瓷艺术大师的创作才华,从毛泽东诗词中吸取了创作灵感,采用的梅花、桃花和芙蓉花都是毛主所席喜爱的花卉。瓷器上水点桃花,浸透着粉润的色彩,宁静素雅,祥和大气,充满诗情画意;手绘的翠竹红梅,简洁明快,恰到好处;芙蓉对花,表里如一,风范卓越, 象征了毛主席作为革命者、诗人的伟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戴荣华先生1976年为景德镇设计的陶瓷商标,成为景德镇陶瓷的标志符号,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带来巨大的外汇产值。

《四美图》:西施、昭君、貂蝉、贵妃。

当年参加“7501工程”绘制的都是名传四海的绘瓷大师,当时釉上彩绘组有王锡良、章鉴、张松茂、汪桂英、刘平、戴荣华、李进、李雨苍、徐亚凤、张炳祥、舒惠娟、陈庆长等人,而且在绘制时各位大师又都只绘制自己娴熟的部位,如花卉的枝干由王锡良绘制、戴荣华绘制竹叶,点花朵的洋红由刘平、徐亚凤、舒惠娟承担,其余部分由章鉴、汪桂英等人绘制。所以整个瓷器的画面粉润娇美,生动自然,枝干花朵浑然一体,其精良高超实属罕见。釉下彩绘组有辛青山、张彬、稽锡贵、汪长序、彭绍贤、曹翠花、吴美、李甘妹等。当时“7501工程”其设计和试制次数之多无法统计,成功率相当低。正是这种不惜劳力、不惜工本、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使 7501 毛瓷屹立中国瓷器之林而流芳百世。

戴荣华1988年8.在陶研所艺术室

1989年由江西省外贸公司组织一次《香港景德镇八人陶瓷精品展》,地点为香港中艺公司,经营中国书画、陶瓷、玉石、雕刻和刺绣等工艺品,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粹,在中环黄金地段,由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戴荣华、王恩怀、余仰贤、李文忠等八人展,展览期间,前来参观的人员特别多,文革后期第一次景德镇陶瓷外出展览,受到市场及收藏爱好者追捧,效益特好,销售一空。

1990年由外贸公司赵松发带队参加日本高岛屋举办的《大中国》展,当时有戴荣华、戴玉梅、雕塑瓷厂何水根、何德明在展览会现场进行瓷绘表演,展览还有其他工艺门类参加,主要是宣传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作品及现状。展览的宣传效果以及经济效益都很好。1991年戴荣华与日本画家在日本举办一次国画联展,日本画家的夫人是中国华侨。

1992年有张志安老师组织全国各地的画家到宜兴丁山画紫砂壶,当时由台湾企业家赵宽林先生资助,画家有南京画家傅抱石的儿子傅小石、刘二刚、高马德。上海画家顾振乐、景德镇戴荣华、陆如等,当时的紫砂专业杂志《紫玉金砂》作了专门报道。

1994年由陶瓷收藏家马晓峰组织在新加坡大皇宫举办《戴荣华陶瓷艺术精品展》并出版一本个人画册,当时的作品非常受欢迎,很多新加坡收藏家纷纷请我们吃饭畅谈,新加坡收藏家热爱祖国陶瓷,喜欢陶瓷文化,那时国内出去做展览的不多,当地华侨非常热情,都是中华炎黄子孙,有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当时戴荣华的“四美图”瓷板四块屏风,被一位马来西亚华侨以 12 万新加坡币(当时折合人民币 67 万)收藏,也是当时戴荣华作品的最高价。华侨们对祖国陶瓷艺术的喜爱,更坚定了戴荣华在陶瓷绘画上努力创新的信念。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古彩,尺寸:26X26X36cm

2010年代戴荣华绘制古彩瓷板

1997年由印尼华侨游乃坚在雅加达组织一场《戴荣华陶瓷艺术作品展》,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还做了一场巡展并出版一本《戴荣华艺术陶瓷》画册,期间还与印尼将军会面交谈,画册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当时在雅加达我们坐的小车被追尾,虚惊一场。展览后陶瓷作品运到香港游先生家,在 2004年底戴荣华、戴玉梅和戴雨享在香港中艺搞戴氏家族展,与游先生商谈,分了一半戴荣华的作品,运回景德镇。2004年底在香港的家族展览非常成功,一个星期就买了近四百万港币,主办方张奇、张尧先生也非常高兴。也是开启景德镇陶瓷名人名作在香港市场的黄金时期直到 2011年。

2009年由秦锡麟带队,戴荣华、王恩怀、刘远长、邱含、陈敏、范敏琪、饶晓勤、曹金兴等同志到澳大利亚考察。

2011年由秦锡麟带队到迪拜旅游考察,北京好友贸易有限公司组织的一次陶瓷艺术家戴荣华、王恩怀、李磊颖、王秋霞到迪拜参观旅游,由孙芳等同志陪同。景德镇传统陶瓷古彩艺术,戴荣华在这方面起到传承发展的推动作用,景德镇当时只有艺术瓷厂有少部分画古彩的艺人,大部分景德镇陶瓷均以画粉彩为主,古彩较粉彩而言,色彩属于平填,没有渐变,且线条要求刚劲挺拔,相对年轻人接受程度较难,而粉彩色彩鲜艳,画面花头、叶茎、树干、山石等有虚实渐变,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大部分人都看得懂喜欢。古彩相对线条单一、花面呆板,色彩没有粉彩丰富,内容相对狭窄,因此古彩在 05年以前景德镇几乎到了停滞的边缘,在景德镇陶瓷名人名作瓷器热销时期,几乎是粉彩人物、花鸟、山水、墨彩、青花等广受大众及藏家喜欢。而戴荣华在粉彩仕女、童子等作品热销后,戴荣华敏锐地有意识地设计创新的古彩画面,将仕女、童子、锦鸡花鸟、山水等用古彩的装饰手法进行新的画面创作,借助自己在全国陶瓷艺术界及收藏家的影响力,有意识地将古彩作品的售价,定的比同类的粉彩作品高一倍的价格,将古彩的创作理念不断地向市场及收藏家推广和解读,使市场和收藏家逐渐认知和认可,随着戴荣华的不懈努力下,整个市场上古彩的声誉逐渐扩大,进而带动全市青年艺术家也纷纷学习古彩技艺,调动市场对古彩艺术的认识及创作的积极性,为弘扬和推动中国陶瓷绘画中的古彩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剪梅词意---李清照》粉彩 尺寸:48X48cm

2012年由秦锡麟牵头,王锡良、戴荣华、王恩怀四人在景德镇新平瓷厂合作一幅 4.5 *2.1米 的大瓷板,题目:春回大地。后来戴荣华独立一个人在景德镇粉古彩研究院画了一幅 2.23*1米多宽的人物、山水的瓷板,现在陈列在f粉古彩研究院。

2012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从海外收购一幅四美双面釉瓷板,四美图双面釉瓷板是 90年代部陶研所研制成功的科研项目,制作工艺和烧成技术上非常有难度,需要有经验的技术团队协作完成,当时由郑国良、万仲安、胡敬跃、李鸣凤等团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烧制成功,因此双面釉的瓷板在当时也属于高端技术的产品。指定由戴荣华在 90年代精心绘制,正面绘制四大美女图,反面画了四季花卉,属于戴荣华一生中的创作高峰,也是戴荣华的代表作之一。这幅四美图瓷板当年 90年代在香港只卖了 6 万人民币,而 2012年北京保利拍卖当年拍了 600 多万。

《婴戏图》尺寸:28X28X18cm

2013年景德镇华艺拍卖行也拍过戴荣华的四美双面釉瓷板屏风,当时拍了1200万(含佣金)左右,创造了华艺拍卖的年度最高记录,至今拍卖行老总还引以为豪。

70年代我们全家的月收入 90 元左右,一家六口生活,上有老下有小,每到月底经常向单位工会互助组借 5 块钱接济,否则有可能饿肚子,这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状况在当时属于普遍现象,到 80年代中期才逐渐改变。后来由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大家的生活才逐渐慢慢富裕起来。

2014年全家去加拿大温哥华玉梅家,外孙女一泓结婚,一家人其乐融融、开开心心游温哥华,戴荣华心情非常愉快,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照片和记忆。

2015年大约 7、8月份在杭州戴荣华胸部感觉气闷检查身体,当初一直以为心脏不好,在几家医院检查后,也没发现什么大问题。戴荣华执意要回景德镇检查, 到年底冬季戴荣华咳嗽带血丝,由朋友刘玉锦介绍到二院做肺部检查发现肺部中间的管道上有异物堵塞,肺部有纤维状,有肺气肿等症状,二院医生判断为肺癌,建议马上手术。大儿子玉祥接到讯息立即来景德镇接父亲戴荣华到杭州检查,接下来在杭州几家医院边检查边治疗,当时有医生建议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到美国波士顿麻省医疗中心医院治疗肺癌,其在全世界治疗癌症享有盛名,就这样我们一边治疗一边找医疗中介联系美国麻省医院的专科医生。

2016年 3月我们办理好一些手续我们全家陪同戴荣华来到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教学附属麻省总医院治疗,在美国治疗12个月左右,开始是放疗,后来是化疗。

每天到海边散步,哪里风景很美,空气清新,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团,他们的车子可以水陆两用,在水上岸边可以自由行走,空中有各种飞机载着游客绕着湖和城市观光,岸上有白水鸟和松鼠,我和戴荣华每天散步带上面包给松鼠吃,它们可胆大了,每天跟着你跑,我们给松鼠拍照,那段时间甚是开心,戴荣华有时自己慢走,到后期有时候我推着轮椅走,真是其乐融融。

我现在一直想着,如果戴荣华没有生病该多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