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日文化往来中的陶瓷器物“径山臺子”考

时间:2024-09-03

王 丽

(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景德镇市,333403)

1 引论

日本江户时代时,典章文物丰盛,文化繁荣,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百科事典随笔杂录,将源于平安朝的《枕草子》《徒然草》等贵族个体化的随笔感怀推向更为广阔的平民市井生活化的博物风土记。尤其是一些博学广智、笔耕不缀的学者,通过大量类书或生活的日常经验述记结集出版,为后世考证包括中日茶礼器物变迁提供了多元的社会生活史史料。本文试图通过爬梳《嬉游笑覧》《続視聽草》《類聚名物考》等江户时代有关径山的文献记录,聚焦茶礼器物“径山臺子”,对南浦昭明植播并延展日本茶礼以及后世日本茶道自赋的茶礼损益略作考释。

2 江户随笔《嬉游笑覧》所见“径山臺子”述记

《嬉遊笑覧》是江户时期重要的一部随笔作品。文政13 年(1830)登刊,总计十二卷,附录一卷。著者喜多村信节(1783-1865)为江户人,是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国学者和考证学者。通称彦兵卫、号筠庭、静斎等。其父为江户町的官员,信节为次子。自幼学问精进,精通和汉诸书,以考证为专业,留存著述颇多。

2.1 《嬉遊笑覧》的主要内容

《嬉遊笑覧》以和汉诸多书籍为资料,作者对所阅览数百部和汉雅俗书籍中的住居、容仪、服饰、器用、书画、诗歌、武事、杂技、宴会、歌舞、祭祀、佛会、忌讳、方术、语言、饮食、商贾、乞士、渔猎等事项,分门别类予以考证,事无巨细地稽录了以江户为中心的民间生活风俗的内容及传承,是研究江户时期民间风俗和生活习俗一部重要的随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2 《嬉遊笑覧》中相关径山茶目节录

《嬉遊笑覧》①中关于径山的记述主要体现在第十卷的“茶”一节之中,通过引用和汉诸书,对日本茶与茶道做了详细的记录。主要有如下条目:

茶 漢土の茶のこと 茶税 臘面 圑茶 煮茶 本朝茶の始 挽茶節會 上茶宇治の茶園 宇文字 走摘 朝日園 茗苑 宇治茶摘 麁色茶 ばん茶 初昔 後昔 茶製造 唐茶の製法 日本の製法 茶式 一椀にて数人喫す 本の茶 非の茶 回茶 貢茶 茶歌舞伎 闘茶 茶道坊主 同朋 数奇 茶式傳來 数奇 わび 利久 すきこそ物の上手の歌 九輪釜 人真似 里見家の茶礼 白茶 嗅茶 青茶 はな香 極揃 別儀揃 意気 苑香 雲脚 茶をもみぢにたてよ 先輩の論 茶神 點法 漢土の茶人 茶を磨こと 茶具 茶筅 茶匙 茶托 茶湯ふくさ だうこ 茶桶 茶杓けつり 小座敷 圍(かこ)ひ 地火爈 灰匙、五德 白炭 遊女が茶湯 一服一銭 水茶屋 煎じ物 辻賣煎茶、桜湯、茶店、盬茶、隠元茶 淹茶、賣茶翁、茶煎、煮茶、煮散方、茶は宇治の本郷を最地とし、茶品

其文翻译如下:茶、汉土茶事、茶税、臘面、团茶、煮茶、本朝茶之始、挽茶节会、 上茶、宇治茶园、宇文字、走摘、朝日园、茗苑、宇治茶摘、麁色茶、番茶、初昔、后昔、茶制造、唐茶的制法、日本的制法、茶式、一碗数人品、本茶、非茶、回茶、贡茶、茶歌舞伎、斗茶、茶坊主、同朋、爱茶之人、茶式、传来、侘、利休、 爱好则优、九轮釜、模仿别人、里见家的茶礼、白茶、嗅茶、青茶、花香、 极揃、 別儀揃、 意气、苑香、云脚、茶浓点好、 先辈之论、茶神、点法、汉土茶人、磨茶、茶具、茶筅、茶匙、托子、茶巾、道公、茶桶、 茶杓、小型茶室、 用屏风隔出的附属于主建筑的茶室、地火炉、灰匙、五德、白炭、风月女奉茶汤、一服一钱、水茶屋、 煎茶、辻賣煎茶、 樱汤、茶店、盐茶、隐元茶、淹茶、卖茶翁、茶煎、煮茶、煮散方、茶以宇治本乡最为地道、茶品。

2.3 茶目节录所见“径山臺子”文献

据传茶事之源起于僧家,其式样依据宋代德煇之百丈清规为蓝本。据鹽尻记载:观妙心寺开衣会,祝词毕则设禅,后进饼果,撤后上浓茶,若是数十位僧人便用一碗点茶,五六人依次品尝,后起立主宾作揖而退。

茶式の起こりは僧家より傳れば其式も宋の徳煇が百丈清規などに本づく、鹽尻 に妙心寺再住開衣の會を見しに、祝詞畢て禅を設け、後餅果をすすめこれを徹して濃茶を出す、数十輩の僧なれば、一椀にて茶を點じ、五六人して次第に喫しぬしかして立て主賓揖し堂を下りかへる、

今濃茶とへば、必ず一椀を数人して喫ること、思ふは拙し云々といへり、俗説贅辨に筑前国崇福寺の開山南浦昭明、正元のごろ入宋し、徑山寺虚堂に嗣法し、文末四年に歸朝す、其頃臺一かざり、徑山寺より将来し、崇福寺の什物とす、是茶式の始なるにや、後臺子を紫野大徳寺へ送り、又天竜寺の開山夢窓へわたり、夢窓この臺子にて茶の湯を始め、茶式を定といへり.

上述文献中特别根据俗说贅辨记载提及从径山寺携来的“径山臺子”作为崇福寺的镇寺之宝,时在文永四年(1267),由南浦绍明②携回。

绍明,俗姓藤原氏,字南浦,静冈县骏河安培郡人。南宋开庆元年(1259)入宋求法的南浦绍明遍访名刹,后至杭州净慈寺谒虚堂智愚禅师。虚堂奉御旨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秋主径山法席,南浦绍明遂追随师傅至径山,成为虚堂法嗣。绍明入宋九年,居径山三载,日本文永四年,时为宋咸淳三年(1267),即辞师离径山回国。南浦昭明正元(1259-1260)时期入宋,这一时期的天皇后深草天皇与龟山天皇,镰仓幕府征夷大将军为宗尊亲王,执权为北条长时。昭明因追随师傅而辗转嗣法于径山寺虚堂,文永四年归朝,此时台子从径山寺携来,作为崇福寺之宝物。此当是茶室之始。“径山臺子”几经留转,而后又送入紫野大德寺,再后来又为天龙寺开山梦窓疏石所得。

3 江户时代杂录《続視聽草》所见“径山臺子”相关述记

3.1 《続視聽草》著者及其主要内容

《続視聽草》,江户后期的朝廷大员宫崎成身,其根据所见所闻而成的杂记,有178 册之多,体量巨大、内容丰富,是江户时代重要的生活史料之一。

3.2 《続視聽草》所见“径山臺子餝”关联性语词

《続視聽草》所见“径山臺子”关联性语词,详见第五集之第九条目中,该条目中对筑州崇福寺开山南浦紹明之后“径山臺子”的辗转流转亦有更为详细的记载:

筑州崇福寺開山南浦紹明和尚入唐シテ、於徑山寺虛堂知愚和尚之得嗣法、亀山院文永四年大應國師歸朝之砌徑山寺ヨリ、臺子餝日本エ渡ス、崇福寺數代打捨有之、厥后大德寺エ渡之、是又久々捨置有之處,尊氏公之時代二、夢想國師之弟子絕海和尚入唐シテ歸朝之后.夢想國師右之以臺子ヲ茶之湯ヲ始

上述文献同样提及南浦绍明永四年归朝之时,从径山寺将“臺子餝”带回日本,崇福寺数代持有,后传入大德寺亦久久存之,到足利时代,梦想国师弟子入唐后归朝。梦想国师右之以台子,此为茶汤之始。仔细对比所用语词为“臺子餝”。

4 江户时代类书《類聚名物考》所见“径山臺子”相关述记

4.1 《類聚名物考》及其编者简述

《类聚名物考》乃是江户时代著名类书,为日本类书中最早的内容形式俱完备充实的百科事典。类书编撰体例,在中国自唐而盛,传入日本后到了江户时代方隆。《类聚名物考》,编者为山冈浚明,时以博学著称于世。山冈浚明,年青时代变广阅书籍,,寻章摘句,摘抄整理。曾随儒学家林述斎勤习汉学,跟随国学家贺茂真渊勉学古典。诸多前辈师长教导浚明首倡背诵,一旦抄录之后,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以备急需之用。浚明遵从教诲,舍弃抄写,但是意识到记忆存在限度和误差,所以开始着手编纂资料。

《类聚名物考》既是山冈浚明平日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真实写照,又有其个人编撰类书依持分门别类的古文献功底。该书最终成书时达342 卷,内容涵盖为天时、时令、神袛、地理等32 类,每个项目由综述、考证两大内容所组成,其考证相关文献的深度与和求索出典的合理性足以成“一家之言”。

4.2 《類聚名物考》所见“径山臺子”相关述记

《類聚名物考》所见“径山臺子”相关述记,具体在第4 册,卷二百十四“饮食部三”之茶中,尤其以汉文行文从见编者对汉字书写可谓捻熟於心,辑录如下。

或書曰(一云座右隨筆、)茶宴之起 正元年中、築前國崇福寺開山、南浦紹明、入唐時宋世也,到徑山寺 言+蜀 虛堂而傳其法而皈、時文永四年也,紹明皈時、携來臺子一具、為崇福寺重器也。後其臺子贈紫野大德寺、或雲、天龍寺開祖夢窓、以此臺子行茶宴焉、故茶宴之始自禪家。③

《類聚名物考》除了辑录南浦紹明入宋求法的经历外以及返日时所携来之物,更直接点明此臺子主要的功用是用来“行茶宴”的。通过以上三则径山记述的材料,我们可进一步廓清正元年间南浦紹明入宋求法拜入径山虚堂知愚门下并于文永四年归日这一史实,同时亦可知在江户时期径山在日本茶起源的地位,亦为江户时代日本学者所周知。

5 “径山臺子”相关词与物之考释

5.1 原始文献语词表述之异

在以上三则材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南浦绍明归国时所携带的物品台子中文均可翻译为台子,但是在原始文献中,其表述是不同的。《嬉遊笑覧》中记为”臺一かざり,《続視聽草》为臺子餝。《類聚名物考》为臺子一具,这也是值得考量的。

5.2 三类语词考释

5.2.1 《嬉遊笑覧》中所记录的“臺一かざり”中的“かざり”。

据《广辞苑》可知,“臺一かざり”中的“かざり”有四种语义,一是“装饰,装饰品”、二是指新年装饰物的总称;三是为新年季语,虚饰;四是指头发,毛发。

5.2.2 《続視聽草》为臺子餝。

臺子餝中的“餝”字,中日词典中均有。《康熙字典》之“戌集下”食字部所见,按“玉篇”解释同“飾”日语中指出其音读有吴音しき和唐音しょく,同时有训读音:かざり。

至此可知,かざり为餝的训读,均为“饰”,二者所表达意思一致,均指装饰。

那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重要的“臺子”中加入表示“装饰意义的”的“餝”?难道当时被当成重要器物的“臺子”仅具有装饰功能么?如果仅仅具有装饰功能又是体积较大之物,径山寺虚堂禅师明知归国路途遥远行李众多还有必要将其特意传于其日本徒弟么?当时的径山寺中台子是作何用处的?

由“餝”有吴音和唐音的读音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汉字在日本使用的历史比较久远,可能在遣隋使时期便已经传入,当时的日方人士是具有使用这个汉字的能力,那么我们有必要关注一个问题:将“餝”与“臺子”一起使用的是径山的禅僧们,还是日本的禅僧们,抑或是后来的茶人们。

5.2.3 《類聚名物考》为臺子一具。

“臺子一具”中的一具,首先肯定是量词无疑,但在中日韩文字圈内具体的语境,到底是单数还是复数则仍可商榷。

就目前所见诸多中文引述中的参考文献,多援引《续视听草》《本朝高僧传》南浦绍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南浦绍明由宋归国 ,把‘茶台子’、‘茶道具’带回崇福寺”④而笼统言之,且“一式”按《康熙字典》引“韻會”解之为“为法也”、“取法也”,与“一具”当有不同所指之义。

就“一具”而言,在日语中相关表述多表示器物的一套,极可能是多件。那么也就是说当时南浦绍明所带携带归日的并非只有特指的单个“臺子”,而且包括台子在内的一套茶礼相关器物。

展开来谈,上述三类文献中的“臺子一具”“臺子一かざり”“臺子餝”:可以明确一点,在江户时代文人的认知中,其一,“餝”是可有可无,其二,“臺子”之间还是可以加上数词,并非不可拆卸的专有名词。同时“臺子餝”这种表述似乎不太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基于以上,我们似乎可以明确在当时中国的径山寺,应该并未使用“臺子餝”这样一个专有名词⑤。也就是说“餝”很有可能是日人在“臺子”这一名称之上,结合自己的日常用语习惯额外加入的。那么,为什么在众多记述中仅记录臺子,而在《続視聽草》为什么要加入“餝”字呢?

私以为可能有以下理由,其一,携归物品众多,择要而记录;其二,台子或体量大;其三与其编撰者的意图有关。众所周知,《続視聽草》作为《视听草》的续篇,作者宫崎成身除了延续此前意图矫正当时社会中弥漫的奢靡之风外,也有进一步以禅茶引领一般民众正己贵生、返璞归真的精神性旨趣,《続視聽草》的臺子餝、《類聚名物考》的“臺子一具”系列的样式化、程式化对于增强国民的仪式感就显得尤其重要。

进一步检索《东福寺志》大本山東福寺並塔头宝物目录可知:至明治初年,东福寺所藏重宝共计有208 个品类,涉及藏经、书画、佛像、古籍、工艺品等。其中与茶直接相关的仅见“茶臺”⑥两个,虽来源样式均不可考,但是其名列重宝目录,被藏于塔头足可见其在东福寺的重要地位及被珍视程度,也由此可知在日本寺院的认知中“臺子”为极其重要之物品,从中也可佐证江户文献《続視聽草》中“臺子餝”更多自赋了和风物尚的本土模态与庄敬之情。

总而言之:当时由于臺子在所携归器物中的重要性质,所以被特意在众多文献中特笔而书。传入日本之后如果“臺子”并非仅仅具有装饰功能,谁或者哪个群体将其名字加入“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可以牵涉到当时日人对于南浦绍明从径山所携归台子功能上的认知;以及以后来日本茶道中发展演变流程中日人对“臺子”为代表的器物的径山茶礼的认知,是饶有趣味的问题,值得探讨。

5.3 “臺子”的器物图像学考索

现存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径山臺子的记述较少。日本学者棚桥篁峰(巨涛译)《南宋径山万寿寺茶礼的具体形式与复原》⑦一文,提及芳泽胜弘在《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论丛第五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禅宗上堂图’中的茶具•附大德寺藏‘五百罗汉图’中的茶具”的论文,把中日两国现存的中国的“南宋卖浆图”、日本大德寺藏“五百罗汉图”、京都建仁寺的四头茶会以及“禅宗上堂图”绘画史料为中心,尝试复原南宋禅院茶礼的具体形式。全文资料翔实,推断合理,译文流畅,只是文中未见“臺子”字样⑧。循此方法路径,进一步查询南宋佛画“禅宗上堂图⑨”原图(图一):场景为众僧以一桌几为中心,环状聚集,桌几上置香炉。众僧面向置炉几,皆站立,做恭敬状,一旁侍者随时备物致用。

每年四月荣西禅師的誕生忌,京都建仁寺,一般会举办传统的“四头茶会”。建仁寺的“四头茶会”⑩, 之所以称为“四头”,乃是遵照中国的禅寺待客规矩以四名正客(故称为“头”)为基本格式的原因。坐定后在每人的面前会有四位僧人依次端上盛有沫茶粉的天目茶碗与点心盒,“配备茶点或许始于日本”、“南宋径山万寿寺的茶礼,随着清规传入日本后,一部分内容发生了变化,成为日式的禅院茶礼。但是,经清拙正澄整顿后又恢复为中国禅院茶礼”,⑾再有另外四位僧人带著茶筅(搅拌抹茶用的竹制工具)与净瓶进入茶室,依序在茶碗内倒入开水并予以搅拌而饮之。 以上两茶会图中中心位置均有放置香炉的的器物,这与禅宗上堂图的画面是一致的。两物上层均放置香炉。对于此物件的称呼,日本茶人木津宗詮称为“楼閣人物螺鈿卓”,即:“楼阁人物螺钿桌”。圣福寺称为“香炉台”,备注为“安山什物”意为寺庙珍藏的珍贵物品,均称为“臺子”或“台子”。

(图一:禅僧上唐图局部)

(图二:建仁寺四头茶会)

(图三:平成26 年4 月20日圣福寺“四头茶会”)

从图中上置香炉可看出,虽然这是作为茶会用具,但作用并非为茶道具,联想到径山寺茶最早乃是用于供佛之用,可以尝试推断南浦昭明所携带归日的“臺子”很有可能正是图中所使用的放置香炉用具为当时径山茶会中侍香用具,而《続視聽草》为臺子餝、《類聚名物考》为臺子一具极可能特指南浦绍明携来的一整套“臺子”组合“舶来物”。

由于上香是供奉佛祖或追忆先人,在整个禅院茶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放置香炉的“臺子”在茶礼中也被赋予重要意义,也才值得被南浦绍明万里携回并被当成寺院重宝历代相传,并在文献中被特书留档,绝非是具有装饰功能的器物。之所以“餝”为名,可能是日本茶道发展至后来经过茶人改良适应现世生活演变出诸多品类造型的茶臺子,相较于径山携来的臺子,现今各日本寺院茶仪中摆放的茶台,其中所蕴含的供佛或特别追忆某位祖师的意味相对已弱化,兼有装饰与布展的意蕴,但其中保留的禅茶礼仪、以及中日宋代以来禅宗清规中刻意将世俗的“茶宴”语词置换成“茶筵”等类似希翼由茶场化道场升腾的和、敬、清、寂之禅茶一味之境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南浦绍明禅师入宋求法径山虚堂知愚禅僧并习茶,归国后启日本茶礼式始,然南浦绍明携回之物“径山臺子”,与后来之日本茶道中的茶臺子当非一物。通过禅僧上堂图及建仁寺四头茶会,圣福寺四头茶会对照,寺院之茶礼所用臺子可能为放置陶瓷香炉之物,为供奉佛祖或追思先人之功能,在整个禅院茶礼中具有重要作用。至于此径山臺子其后如何与抽象品类香炉等与时俱化为材质之殊的“陶瓷香炉”、“金属香炉”等,甚至于后江户时代日本茶道中的诸多类型茶臺子造型品类之迁变,茶礼适用之器物组合等需待日后结合图像再考。

注释

①喜多村信節:《嬉遊笑覧》(下卷),成光館出版部,昭和7 5 版,p477-p497.

②按《佛学大辞典》记载:南浦绍明(1235 ~1308)日本临济宗僧。骏河(静冈县)人,俗姓藤原。初师事镰仓建长寺兰溪道隆,后渡海来宋,随侍杭州虚堂智愚,且承嗣其法。归日本后,先后居于太宰府崇福寺、京都万寿寺、镰仓建长寺。主张纯禅之说,开创临济宗兴隆之基。后由宗峰妙超继嗣其法。延庆元年示寂,世寿七十四,法腊六十。敕谥号“圆通大应国师”、“大应国师”,著有《大应国师语录》三卷。

③《類聚名物考》,近藤活版所,明治36-38 年 第4 冊,卷二百十四,p606.

④郭万平所引文字为:“南浦绍明由宋归国时,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见《日僧南浦绍明与径山禅茶文化》,《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 年第2 期,第79 页;另《径山史话》之《茶禅一味渡东瀛》篇相关语词亦为“茶道具一式”,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4ba600102xu6w.html,2018/10/5;丁以寿:《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农业考古》,1997 年第2 期,第280 页。

⑤著者管见,目前所及之中国书籍中,确未见到。

⑥⑥尚爬梳可知有“汤次”一个,具体何种用途,是否与茶道有关,待考。

⑦ 棚桥篁峰著、巨涛译:《南宋径山万寿寺茶礼的具体形式与复原》,《农业考古》,2013 年第2 期,第300-306 页。

⑧译文中有“大方桌”字样。

⑨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个人藏,掘出恒夫摄。

⑩建仁寺每年 4 月 20 日建仁寺都要举行四头茶会祭祀祖师荣西法师。茶会是在道场里举行。道场正面墙壁中央挂着禅宗开山祖师荣西法师的画像,画像的左右悬挂两副水墨画,画像前有祭祀器具,大堂中央摆放一个大香炉。四头茶会是由四名“正客”,即主宾(主位、宾位、主对位、宾对位)带着八位各自的“相伴客”(副主宾)一同参加的茶会,所以称“四头”。四位主宾坐在指定的位置上,三十二位副主宾随主宾坐在道场四周的榻榻米上。这种茶礼是属于禅宗清规的一部分,所以日本的其他禅宗寺院中也保留有类似的茶礼,见棚桥篁峰著、巨涛译:《南宋径山万寿寺茶礼的具体形式与复原》,《农业考古》,2013 年第2 期,第301 页。建仁寺四头茶会,图片详见http://bokushinan.com/research/2_yotsugashira.html ,木津宗詮摄。

⑾棚桥篁峰著、巨涛译:《南宋径山万寿寺茶礼的具体形式与复原》,《农业考古》,2013 年第2 期,第302 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