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皇权专制视野下乾隆时期造物的美学风格研究——以转心瓶为中心

时间:2024-09-03

黄青仪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1)

引言

中国古代工艺品的生产和发展,与皇权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清代乾隆时期皇权逐渐膨胀,历代美术财富及文化遗产被乾隆皇帝收集于内廷,陶瓷的生产也主要由皇帝本人或皇帝监派人掌管。首先,乾隆时期的皇权专制体制到达至历史的顶峰,皇权思维更为深入的渗透至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在经济、思想、法律等问题上,乃至艺术生产、艺术设计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上都得以体现。迎合封建帝王的造物风格得到推崇与发展,这种风格不仅主导着御窑的发展,也牵制着民窑的发展。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影响了不仅限于瓷器的发展,也包括其他工艺美术品。其次,在现代拍卖行中,乾隆时期的瓷器拍卖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尤其是转心瓶的拍卖价格更为惊人。原因之一是现存转心瓶数量较少。二是因为仿品大都粗糙、笨拙。三则是转心瓶所代表的历史制度、经济和传统文化是现代再精细的仿品也体现不了的。将从转心瓶的皇权专制角度考虑这一时期的造物思想,探究其风格产生与衰弱的原因。

1 皇权主导下的御窑厂造物

转心瓶为乾隆时期的御用陈设瓶,是乾隆时期御窑厂为皇帝创烧的特有瓶式。外瓶通常以雕镂技法装饰并以釉上粉彩进行绘制,内瓶多以粉彩绘制图案在特定位置。当用手拨动外瓶时,通过外瓶镂空可看到内瓶的装饰图。从制作上来看,转心瓶的制作工艺技术高超,当时的技术达到集历代之大成的顶峰时期,并且这种探求精细的“工匠精神”是很多朝代乃至现代都无法比拟的。乾隆时期工艺精巧的工艺品的出现受到当时的社会制度以及皇帝本人的牵制。“秦至清皇权专制社会说”①系列论证了皇权专制时期在法制、思想、经济都以皇帝个人意志为主导。

在制度上,御窑厂是官窑厂的一个典型,并且御窑仅在明清两代可见。在明清的官窑制度中同时存在有官窑和御窑两种形制。②清代时期御窑出现并且发展成御用窑、官用窑并存之形式。从御窑官员设置制度上看,③乾隆时期御窑厂由内务府选派官员进行御窑事务协理或总理。从御窑造物设计制度上看,在乾隆时期“御窑厂生产瓷器的样式、釉色、图案、款识,都是严格遵照宫廷颁发的木样或画样来完成的。” 乾隆时期的御用瓷器的样式大都由内府出样,不允许工匠自由发挥,并需要严格按照内务府所出画样、木样来进行生产。如皇上喜爱生产出来的陶瓷器物,还将会再次下旨烧制。最早具有旋转功能的陶瓷于乾隆八年得,乾隆八年由唐英上供冬青有座转旋瓶靶碗,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八年和乾隆三十九年曾下旨让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再次烧制转心瓶。由于内务府设计出样和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分开进行,会设计出难以生产的工艺复杂的器物。从御窑造物责罚制度看,皇帝曾多次对次品陶瓷进行追查责任,乾隆时期御窑厂的次品率极其之高。陶成事宜纪略碑中记载:“有二三寸口面以至二三尺口面者一万六千件,其落选之次色有六七万件不等。”可看出乾隆时期御窑瓷工艺精巧是在极其高的次品率中堆砌出来的。在对待次品时,乾隆皇帝通常下旨命御窑厂装桶运回京城、变价处理以及命唐英如数赔偿。在命唐英按等价陶瓷如数赔偿的圣旨中可以看出这也是给督陶官唐英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之下促使了工艺复杂的转心瓶的创烧成功。在皇权时代之下,御窑厂需要严格的按照皇权意识来进行生产,必须严格的遵守陶瓷生产制度的管理。

图1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

图2 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

图3 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

在经济上,乾隆皇帝比雍正皇帝更加大力拨款于御窑厂,乾隆皇帝在经济上对御窑厂的支持也为转心瓶的生产奠定了经济基础。从唐英奏折看,“六月接户部来文行令,嗣后九江关赢余银两动支一万两,办理窑工只用”。④唐英于乾隆四年六月请奏,由原来的淮安关赢余银支出的二万两改至九江关赢余银一万两拨款至御窑厂。虽然于乾隆四年六月开始,御窑厂的生产资金下降一半,但也仍属于一笔庞大的资金。在嘉庆朝和道光朝时,御窑厂的生产资金曾低至岁用银五千两和二千两。嘉庆和道光时期的御窑厂比起清三代的御窑厂生产力急剧下降,与御窑厂的生产资金减少有很大的关系。转心瓶的使用权也由乾隆皇帝亲自决定。据清档记载:“旋转瓶陈设于故宫乾隆宫、宁寿宫、端凝殿、体顺堂和圆明园等场所”。⑤乾隆宫、宁寿宫、端凝殿、体顺堂和圆明园分别对应为皇帝的寝宫、太后养老宫殿、皇帝的衣帽间、皇贵妃寝宫、皇家园林。转心瓶为旋转瓶的一个分支,仍可见转心瓶专供皇帝使用,并且只有皇帝对转心瓶有分配权力。在思想上,体现了皇权体制对造物所表达的思想以及器物风格的专政。内务府在进行纸样和木样绘制之后,都需呈给乾隆皇帝过目并且认可之后再发往御窑厂。因此一切装饰的图案、文字乃至款识写法都需体现皇权思想,不符合乾隆皇帝个人审美以及皇权意志的设计是一定不会生产的。在纹饰上也能体现皇权至尊无上的思想,有些图案只供天子使用,百姓和官员不得使用。例如龙纹的装饰,“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绘制五爪的龙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只有皇上才能使用,而官员们只能与皇上区别对待使用绘制了四爪的蟒。明朝开始,皇帝的服饰通常以黄色为主并且进行龙纹装饰,而官吏不能穿以龙、凤为纹饰的服装,颜色上也被限制不能用玄、黄、紫三种颜色。这种君臣尊卑的等级思想在陶瓷上得以详尽极致的体现。

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在经济上、思想上以及制度上的倡导和扶持使转心瓶乃至其它手工艺品都得到较好的生存发展和便利条件。但是,乾隆皇帝对官窑过多的扶持,也会对民窑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乾隆皇帝对御窑厂的高要求无形之中也给民窑的生产做了一个榜样。给民窑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图案、新颖的造型。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一切优质釉彩颜料、得力工匠的技术和象征权力的图案都只供御窑厂使用,这是限制了民窑的发展。因为乾隆皇帝对御窑强势的干预使得这一时期的艺术呈现皇权至上的单一性,这种固定化的模式对陶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皇权专制体制下的乾隆转心瓶的风格形成及衰弱

2.1 满足乾隆皇帝的审美需要

转心瓶风格的形成主要因乾隆皇帝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在进行美学研究时,“华丽美”艺术风格常常不如“朴素美”艺术风格地位尊崇。乾隆皇帝并没有延续雍正皇帝清雅别致的艺术风格,而是追求“华丽”的艺术风格。审美风格差别之大与两位帝王不同的成长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雍正皇帝于45 岁登位,在登位前他有大量的时间去热爱并专研艺术。而乾隆皇帝20 岁登基,在登基之前就受到爷爷康熙皇帝的重视,即使热爱也无法将心思全部放在艺术上。这也是导致两位皇帝艺术风格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在文学上,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共4 万多首,而乾隆皇帝的诗也经常被专家批评“技巧的使用过多以至于没有美感”。在玉器工艺中,乾隆时期的玉器也都是琢工精细、华美绝伦,并且在古代玉雕技术达到了顶峰时期。无论是在艺术或文学上,乾隆皇帝都热衷于追求技巧奇巧和繁缛富丽。在乾隆本人审美影响之下,转心瓶的制作十分注重形式之美,强调装饰性。乾隆皇帝的审美需求影响着转心瓶及其它御用陶瓷的艺术风格走向,甚至影响着其它窑厂的艺术风格。

当然,乾隆时期转心瓶风格的形成原因不仅限于满足乾隆皇帝的审美需要。但是却是皇权专制背景下主要原因之一。

2.2 权力之下艺术风格的消亡

在研究中,法国路易十五世时期流行的洛可可艺术常常与中国乾隆时期瓷器的艺术风格进行对比。在时期上,二者所处时期是有重合的,⑥洛可可艺术于路易十五时期开始盛行。而乾隆时期的艺术风格则受到乾隆本人的审美风格而形成,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为1711 年至1799 年。其次,二者都是在权力影响之下产生的具有相似性的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风格倡导者是路易十五的情人蓬皮杜夫人,并且她还资助过如布歇、华托等大量宫廷艺术家。 可见洛可可艺术风格是在金权甚至可以是君权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但是洛可可艺术的消失是由于法国大革命,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政治失败和当时皇室贵族的奢靡生活导致法国民众愤怒而爆发。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批评家们评判洛可可艺术只体现了上层阶级贵族私人趣味,并且无道德意味的只强调装饰性的绘画。清朝则是由于东印度公司倒卖鸦片到中国使大清帝国以及皇权逐渐衰弱。

现代的技艺并不是达不到做出精美的转心瓶的要求,传统时期皇帝对转心瓶的需求促使转心瓶如此精美,而现代人们现代的转心瓶没有需求了,自然也就没人花时间和金钱去创作精美的转心瓶。无论是皇权专制制度还是君权专制制度都是必然走向消亡的制度,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乾隆时期繁缛富丽的艺术风格消亡是必然的。从皇权时期背景下考虑,乾隆时期转心瓶的华丽美艺术风格产生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要受到乾隆本人的主导,而乾隆皇帝本人成长经历和审美趣味则是重要因素。并且随着皇权这种高度专制的权力制度的消失,也将会将会带给艺术更多可能性。

3 皇权专制体制下的转心瓶的风格特征

在皇权专制体制下的转心瓶大多以“华丽”为主要风格特征,主要体现有以下几种特征中展现出来:

3.1 造型之奇特巧妙

奇特有不寻常、特别之意。转心瓶外瓶的造型多为乾隆朝盛行的式样,肩部多为折肩、丰肩和垂肩。底足多为圈足或圈足外撇,也有出现连接底座的转心瓶造型。如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如图1)的底部连接了仿黑金漆描金的底座,这种奇特的造型烧制难度也是极其之高。转心瓶集瓷、铜、木三种材质集一体而使其能转动,使用多种材料进行综合的设计在之前的陶瓷中较少见到。在造型上,真正意义上的粉彩转心瓶造型在乾隆时期被设计出来,造型之奇特按照乾隆皇帝的喜好而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转心瓶集镂空、旋转于一体,不仅可静止的也可进行动态的欣赏,在转动外瓶瓶身时,透过镂空看到另一幅画面所

得到的观赏乐趣是溢于言表的。其瓶体结构复杂、造型奇特乃至现在的陶瓷工艺技术都不容易烧制成功。

3.2 装饰之繁美

装饰之美体现在图案装饰之中,“图案应包括立体图案和平面图案两种,立体图案是设计的立体模型,平面图案一般说包括平面的效果图、纹饰等”。⑦乾隆时期的粉彩转心瓶极其注重装饰,在装饰上多以乾隆喜爱的风格进行制作,主要是以镂空的立体图案和吉祥类型的平面图案的多变进行繁满的装饰。

在立体图案中,转心瓶常见的装饰手法有镂雕、堆塑双耳以及莲瓣状底座。利用镂雕对转心瓶进行装饰是这一时期常用的手法,镂空装饰的器物技术要求非常之高。瓶颈两侧堆塑图案有代表皇权象征的夔凤耳、寓“太平有象”的象耳以及寓意吉祥美好的螭龙纹,凤纹的运用贯穿了乾隆时期并多出现于御窑厂所生产瓷器上。

在平面图案中,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图进行开光绘画,再于整个瓶身除开光处进行繁满的吉祥图案装饰。转心瓶上常见的装饰纹饰有莲纹、莲瓣纹、回纹以及卷草纹等具有吉祥寓意的纹饰。在底足的装饰中,常常会以莲瓣纹进行的装饰,这种装饰方式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出现,为了让器物更显繁缛华丽。转心瓶及这一时期其它造型的器物进行开光并装饰很流行,利用开光让转心瓶的装饰图案层次分明。在转动外瓶时,不仅可以欣赏两个、四个别具一格的开光画面,还可以透过镂空看到内瓶的装饰图画,别具情趣。有时还会配以诗文,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如图2),瓷瓶的外瓶腹部的四个圆形开光内绘有四季山水图,每一幅图都配以优美诗文,增加了转心瓶的抒情性和表现性,使转心瓶更具审美特征。人物图中常以八仙这种道教人物形象进行装饰,借助宗教题材,通过八仙弃世脱俗的艺术形象,展现所寄托的审美情趣。也出现了以西洋人物形象为装饰的转心瓶,天蓝地开光镂空粉彩转心瓶(如图3)内部绘有以粉彩绘西洋人物风景,很多朝代对西洋人物缺乏研究,常出现西洋人的脸部匹配中国古代人的服饰的形象,而这个时期的西洋人的形象很好的描绘了西方人物的特征。可见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有着频繁的交流,西方人物形象对于中国也不是那么陌生了。而转心瓶是御窑厂独有的技术,会有西洋人物形象的转心瓶只作为御用瓷不是用作于外销瓷。由此装饰可知,乾隆皇帝包容万象的艺术包容之气度。

3.3 釉彩之艳丽

由于乾隆皇帝大量拨付烧造釉彩经费给御窑厂,使御窑厂比其它窑厂更多经费而成功创烧多种釉料和彩料。这一时期高温及低温颜色釉有57 种之多,⑧不仅在装饰纹饰上,在釉色上传承仿古釉料和创新的釉料。转心瓶色彩之艳丽,转心瓶的釉彩装饰多为各色地上以粉彩、青花进行绘制,粉彩是乾隆时期御窑厂出现的最多的陶瓷装饰,而在当时很珍贵的珐琅彩也会与之搭配进行装饰。因为珐琅彩工艺复杂、成本价格高,使其属于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御用颜料。因为皇帝的支持使转心瓶在釉色、材料上能展现如此华丽之美。

从客观的角度看转心瓶的问题诸多。因为定样设计,工匠们的设计思维都被限制和固化了。内廷画样稿的画工们,常年在宣纸上进行绘制和练习,对于陶瓷的性质和釉料的特质不熟悉,没有办法很好的将陶瓷与装饰结合。某些画家不了解陶瓷的性质和工艺性,用“以瓷作纸”的形式使陶瓷艺术丧失了自身固有的特性。⑨这样设计出来的陶瓷,没有考虑瓷器本身的特性和形式,再加上造型、装饰和釉色都追求繁满的装饰使得给后人们留下炫技的感觉。

但是从皇权专制的视角下看,清朝的版图由乾隆时期达到了当时的最大化,而艺术装饰会偏向繁缛富丽的装饰之风常常会出现在繁荣昌盛的社会,“繁”与“满”的装饰是为了展示富足与丰盛。转心瓶除了实用功能,还需要满足乾隆皇帝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使人感觉到满足的愉悦,进而体验到一种美,即功效之美。⑩转心瓶的设计、艳彩、装饰之繁缛富丽能使乾隆帝感受大清之繁盛,继而产生身为帝王的满足感。艺术对于乾隆帝来说,是用其它任何东西不能够替代的象征资本,是象征大清帝国繁荣富强的象征。对于晚期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转心瓶无疑是他展现大国繁荣昌盛的机会。

4 结论

由上述可见,从皇权专制视角看待清朝乾隆时期的造物风格的形成,从皇权时期的思想、经济和文化去分析这一时期具代表性的陶瓷器物的造型、釉色以考虑其装饰风格并深入这一时期“文化自信”缘由的研究,艺术风格的产生体现在皇权专制社会的经济、制度以及思想之中,皇权专制制度也因艺术风格的产生而更加完善。而转心瓶也作为乾隆时期造物的一个缩影,代表着其他工艺美术品的造物风格。乾隆皇帝本人对转心瓶提供了经济和精神支持,对转心瓶的生产也提供了更多工艺要求,也促使如此鬼斧神工的瓷器种类诞生。以御窑厂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的生产对民窑的的生产呈现了正反影响,也是导致了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趋于统一化,缺少多元性的原因。

乾隆时期的粉彩转心瓶是特地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不是单纯炫技,其实也蕴含了这一时期的的艺术风格与思想。乾隆皇帝对转心瓶的需求使转心瓶或者说包括其他的华丽的造物风格的盛行,现代人们对这种风格的需求减少到几乎没有,而皇权这种高度专制的权利必消失。任何一种文化和制度都会影响当时工艺美术的发展,所以不应仅仅研究陶瓷的表面装饰风格的改变,还应将文化和体制的转变考虑在内。并不是单纯的去模仿乾隆时期所体现的造物艺术风格,而是要在传承传统美学精神中去其糟粕的创新。而这一时期造物风格及形成的积极因素是值得现代陶瓷设计借鉴的,消极因素也应该避免。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工艺精致、高质量并且符合大众审美的多样化的陶瓷。

注释

①李振宏.秦至清皇权专制社会说的思想史论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40.

②王光尧.中国古代官窑制度[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③陈宁.清代陶瓷文献学论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④傅振伦;甄励.唐英瓷务年谱长编[J].景德镇陶瓷,1982,(2):25-72.

⑤高晓然.鬼斧神工转旋瓶[J].文物天地,2016,(12):99-105.

⑥刘博.奢华的底线:洛可可艺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⑦李砚祖.器物的情致:产品艺术设计[M].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⑧陈雨前.中国陶瓷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⑨李砚祖. 陶瓷艺术的边界与境界[J]. 陶瓷学报,201,(1):96-97.

⑩李砚祖.器物的情致:产品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