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文/范建军
Purple clay teapot has a unique character in the Chinese ceramic family. The participation of literati is of great merit. Every promotion in the history of purple cla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ctive input of literati and the strong penetration of culture. The cooperation of "celebrity and famous workers " has created a tremendous classic of purple sand teapot, as well as an endless cultural tradition of purple sand. Nowadays,the cultural power is more obvious. Literature and art of all walks of life adhere to the old habits and enjoy it.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urple sand artists have not only years of hard-working crafts, but also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of hard reading in cold windows, and the artistic influence of the eight-sided style. They are not the craftsmen who used to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skills. They are becoming the "cultural type " and "Confucian general type " of contemporary purple sand. Strong strength and leading figures.
字一明、奕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1979年受教于著名陶刻名家谈尧坤老师。1980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为师,系统学习书画及紫砂陶雕刻技艺,长期受到老师的严格教诲及认真指导,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逐渐形成自己的雕刻风格,所刻作品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并形成紫砂“微刻”装饰的独特风格。1982年至1983年,进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进修,主修陶瓷造型设计及装饰。1988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职工大学装潢美术专业,回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工作,随母亲曹婉芬(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系统学习紫砂陶设计制作技艺,大师言传身教,自己刻苦学习,在专业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设计的作品题材丰富,装饰手法多样,既有传统造型,更多富有创意,融古人诗意的作品。
紫砂茗壶在中国陶瓷家族中以卓而不群的品格独树一帜,其中文人的参与厥功至伟,紫砂历史上的每一次提升总是离不开文人的积极投入和文化的强力渗透。 "名人名工 "的合作,铸成了难以胜计的紫砂茗壶经典,也铸成了不绝如缕的紫砂文化传统。时至当代,文化力量更为彰显,文学艺术的各路高人秉承旧习,乐此不疲,而相当一批紫砂艺人,既有长年苦练的过硬手艺,又有寒窗苦读的文化功底,更有八面来风的艺术熏陶,己不是旧时偏重于以技立身的匠人了,他们正在成为当代紫砂 "文化型 "、 "儒将型 "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建军(字一明),1962年生于紫砂之家,79年起先后投入谈尧坤、鲍志强等门下攻习陶刻,88年又随母亲曹婉芬制作茗壶,83年在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进修工业设计,88年在无锡轻工职业大学装璜美术系毕业。多位紫砂艺坛重量级名家的悉心栽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的系统教育,为他紫砂陶艺的精采注入了 "底气 ",制壶与陶刻精益求精,在孜孜不倦的守望和追求中,其作品 "书卷气 "浓郁, "文人味 "鲜活,日渐显山露水, "头角峥嵘 ",形成 "新文人壶 "的气象,受到业界的赞许和藏家的挚爱。
"梅兰竹菊 " "四君子 ", "松竹梅 " "三友 ",这是古往今来华夏的精神图腾和文化情结。范建军此类题材的作品,或 "光器 "或 "花器 ",或单件或成套,琳琅满目,是解读其 "新文人壶 "的重要又精采的入口。《凝香壶》、《铁骨冰姿茶具》等,梅桩虬曲苍古而枯中含潤、新枝挺秀遒劲而刚中见柔、花朵蓓蕾错落瑞丽而繁中透妍,有 "聊折数枝梅,却报江南春 "之风韵;《知竹茶具》截 "老竹 "数段为壶、杯和托,劲节清筠、素朴淡雅;《夭嬌苍龙壶》、《凌风劲节茶具》等,松桩经岁月磨励无比倔强, "龙鳞 "树皮被风霜剥蚀倍加苍桑,枝柯间簇簇松针被春风酥雨催得分外精神;《结义壶》抓住松竹梅的自然特征加以人文意义的点化, "三友 "个性突出又互相扶持包容, "结义 "得难分难解般地 "自然 "……这些作品不仅提炼、升华了 "原生态 ",而且将 "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见学者陈衡格 "文人画 "之四要素)贯注其中,淋漓尽致地谱写了中国高雅文化精神的壶艺交响曲。
曾居蜀山的苏东坡论画要旨为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画道亦壶道,范建軍壶艺足资印证。
范建军善于对传统的审美法度进行现代美学的审视,从中生发新意,打开创意、创新之门。传统方壶以简明纯净、挺括隽朗为精神特征,《印象纹泥系列方壶》承袭方壶美学理念,运用 "绞泥绝技 ",注入时代新风,与当代审美谐振共鸣。系列壶由三把壶组成,壶体矩形组合刚挺有力、隽朗有神,壶体腰部或颈部围镶宽带状绞泥片,其纹理如行云流水、如木纹石筋,变幻多端,与整体沉稳澄净的基底相融相映,简朴中透出新鲜,规整中凸出灵动,其中《传代提梁壶》提梁围合的空间与缕空方钮的孔洞的大小组合,《刀布壶》纹泥腰箍与绞泥壶钮的横竖对比,《星际壶》俯视下长方几何形的层层叠合等,将单纯的几何数理之美提升到艺术理趣之美,赏壶者 "一片冰心入玉壶 ",可减烦燥燠热,生两腋清风。
范建軍善于挖掘 "形式 "中的意味,强化情感的向度和精神的张力,拓展审美的意趣、境界。《竹趣壶》以一高一矮、下合上分的两段斑竹为连体壶身,竹枝叉出化成壶嘴壶把,两竹段张驰揖对的弧线构成弹性空隙,经审美的联想和通感,仿佛伉俪依偎, "老公 "气宇轩昂、 "老婆 "温存柔美,情趣盎然,颇有 "温度 ",壶以 "花器 "手法,在惟妙惟肖的仿真写实之中营造拟人的意象,妙趣妙境,实为壶之尤物。
范建军善于对紫砂的潜质和工艺的潜力不断再认识,以深化、强化紫砂陶艺不同凡响、富有个性的表现力。《佛教聖地壶》一组五把,壶形、坭料俱不相同, "五色土 "塑 "五方佛 ",展示了紫砂纯正材质和纯粹工艺的神奇魅力。《银泉壶》壶体和把、嘴构成鸟形,壶钮如云朵,壶肩放宽斜立,嵌以绞坭的卵石数枚,镶波纹銀丝,造型语言丰富新颖,恰到好处,潺潺 "银泉 "呈现清新脱俗的意象,濯滌耳目为之一新。
"文人壶 "承载 "文人 "精神,不但壶形温籍典雅,而且把 "诗书画印 "转化为以 "切水、切茶、切壶 "为主旨的铭刻装饰,使其外在实体与内涵精神渾然一体。范建军曾为母亲、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创作的《四季流芳花名壶》一组12把壶,以甲金篆隶行草楷等书体将相应文字及图画分别镌刻,书艺、画技、刀功等造诣直追前贤,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努力从传统 "文人壶 "体现的古人 "笔墨 "和情趣中跳出,以创新理念和创新技艺,创造新的紫砂陶刻语言,体现 "新文人壶 "的文化品格和人文价值。
其一是茗壶主题鲜明,围绕立意 "谋篇布局 ",壶形塑造和壶体装饰循理顺章、浑然天成。如《东篱采菊壶》,不规则的几何形壶体自然饱满,竹篱之枝为壶把,壶体下方坭绘菊丛,南山之石卵为壶钮,整体造型布局颇合传统书画章法,,只是化 "二维 "为 "三维 "而己,壶面留白处,正待隐士陶渊明策杖而来,采黄菊、眺南山呢!这种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观之有限品之无穷。
其二,精心调度 "书诗画印 "诸要素,创造章法构成新形式,独辟蹊径,别出心裁,依据壶的尺度形态,以平面构成等现代美学理念经营,将字形、字行及其它 "要素 "、 "基因 "折解重组、穿扦链接、放大缩小、变化整合,变化多端而有美学规矩可寻,形态时尚而有传统脉息可察,视觉冲击力强,后续审美回味持久厚醇。其《线韵壶》、《掇意壶》等等,不仅书画装饰 "新、奇、特 ",而且着意强调篆刻印章的形态和位置,分外亮眼和养眼,这些壶式己非传统 "名人名工 "的 "文人壶 "风貌,体现当代的精神诉求和人文气度,跃动着时尚的活力、时代的价值。
其三,从茗壶与其它文玩不同的 "把玩 "、 "抚握 "审美特点和要求出发进行创意和出新,转换审美视角和审美程式,无论远观还是近察、一瞥还是久审,都能得到新鲜又悠长的审美愉悦。《如意灵泉壶》壶体凿刻的行草诗词,字形以卧躺的章法通刻,颠覆了以平面纸张为载体的书法作品文字 "立正 "的规矩,由于壶体的三维变化曲面及手拿掌握的欣赏方式,不仅毫不别扭,且别具一格,目光随茗壶转动,书迹随目光流动,产生动态审美快感;《知足壶》等将壶体与壶底等 "全方位 "装饰,度形度势、合情合理,提升了 "盘弄 "、 "摩挲 "的赏壶过程中不断 "发现 "的审美乐趣。
其四,用心把握 "雅 "与 "精 "的尺度,在工致的前提下,使实用功能和艺术品位和谐完美。 "文人画 "强调个性和情感,受众瞄准高文化素质群体, "文人壶 "、尤其是 "新文人壶 ",在 "艺术至上 "的追求下,仍是实用品,面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范建军的壶气度典雅、清雅、高雅,拒绝孤芳自赏、矫情玄虚、偏颇做作、怪力乱神的倾向;其技法精细、精致、精美,细部一丝不苟、处处到位,实用性优越,与茶文化要求契合,尤其是陶刻技法炉火纯青,胸有成竹、干净利落,遒劲中含妩媚、严谨中显灵动,一壶之上有时铭刻数百文字,字小如豆,却铁划银钩、气韵完足,令人叹为观止;其 "金石味 "不是刻意粗野地放纵出来的,而是水到渠成的流露,其 "文人味 "不是主观浮躁地表演出来的,而是风行水上的浮现,以内在的质量和力量取胜。 "雅俗共赏 "其实是高雅的最高境界,也是 "新文人壶 "的至上追求。
汉代王充说: "入道弥深,所见弥大 ",清代陈确说: "学者用功,知行并进。故知无穷,行易无穷,行无穷,知亦无穷 "。 "知行 "是摆在每个有志者和有成者面前的哲理命题和实践课题。 "新文人壶 "要求更深广的文化积累和艺术开拓,期望范建军在紫砂壶艺的无穷之道上知行并进, "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不断创造新的精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