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褚文清(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 南昌市 333000)
南昌瓷板肖像画的艺术发展
褚文清(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 南昌市 333000)
瓷板画,肖像,南昌
南昌瓷板画又称南昌瓷板肖像画,顾名思义是在瓷板上绘制的人物肖像画,是一门传统的民间手工绘画工艺。2008年6月,南昌瓷板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7月,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成立;2015年12月15日,“傩园”退、“瓷园”进,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从时间脉络和发展角度纵观,南昌瓷板画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发展,既传统又现代。
我国古代把“肖像画”称作“传神”、“写照”、“传影”、“写真”等,在顾恺之的《论画》中最早出现“传神”与“写照”,但“肖像画”一词是由20世纪欧洲传入,虽然叫法各有不同,但关键都是侧重围绕“形”和“神”展开。
从作画的载体去看,古代画师们在岩壁、木板、彩陶、青铜器物、绢、帛等上面进行绘制;直至生纸作肖像画的画法出现。清朝末年,西洋肖像画法流传进入中国,通过“炭精擦笔画法”在西洋白纸上可以画出写实逼真的肖像,因此盛行于民间。与此同时,经由西方的珐琅传入我国,为陶瓷的绘画艺术增加了不少颜色,为彩瓷色釉的发展增添了新色彩,一批文人画家开始介入绘瓷艺术。1892年瓷上肖像画创始人邓碧珊,用九宫格绘制瓷像,提高了人像绘制的精准度,为之后的瓷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当时摄影技术的从西方流入中国,邓碧珊在汲取了中国传统瓷器彩绘的技艺同时,将二者融合贯通加之以创新,也由此开创了瓷上肖像画的新领域;由于易于保存,加之当时民众的排外思想和对祖先的敬畏之情,瓷板画在当时脱颖而出。
民国初年,瓷板画兴起之后,需求日益旺盛,在南昌中山路繁华地段有梁兑石开设的“丽泽轩”瓷庄,聘请瓷像艺人按照顾客要求绘制肖像的同时,招收有兴趣的人士进行教学,开创了瓷板画在南昌发展的开端。也是在梁先生的带领下,南昌陆续开设多家瓷像馆,使得南昌瓷板画不断的发展强盛。可惜随着日本对华发动了侵略战争,动荡的局势祸至南昌,这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未持续多久,不过当时瓷板画手工艺人被迫四处逃难,在颠沛流离中靠手艺养家糊口,也将瓷板画手艺传播于各地。此后随着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手工艺人们又陆续重新回归南昌,将瓷板画继续发展壮大。
早期南昌瓷板画的发展历程中,突出的代表瓷像绘制艺人是首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厚兴,他尝试并试制成功了用彩色的颜料绘制瓷板肖像画,使南昌瓷板画的表现力极大的增强,颜色更为丰富生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杰在杨厚兴先生的指导下,继续探索绘画艺术和陶瓷表现手法,全面系统掌握了瓷上肖像画的精髓,成为南昌瓷板画的第六代传人。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冯杰融古今中外绘画艺术于一炉,将瓷板肖像画带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当代南昌瓷板画已经在形似的基础上,更重视作品本身的神似,逐渐走出了“像”的误区,更为突出的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心理、精气神等特征,也是在朝着作品的艺术审美性发展。
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以瓷上人物肖像画为特征,是民间手工,也是绘画艺术,它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兴起,历经九宫格画法、彩色肖像和当代创新等阶段,既传承着中国人物画的“传神写照”精神,也是东西方肖像绘画的融合。
在创作绘制一幅瓷板肖像画时,瓷像的手工艺人们要先反复观察研究要画的“人”,根据人物已有的体态形体特征等资料,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所谓意在笔先,在脑海中先行成像才开始动笔着手画。神似是一种更高的艺术追求,瓷板画是经由二次创作的绘画艺术,除了外在的表达人的外在容貌形象,更需要融合绘制者的感情去主观分析内在心理、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等,使所绘画的人物“活”起来,将鲜明艺术特征经再创作表现出艺术品的本身。
从瓷板画的变化和发展去看,当代瓷板肖像画在不断提高作品的技艺水平、追求神似的同时,也在思考瓷板画的生存环境,与当今社会的接轨,使之让更多的群众所接受、认可。
由于种种原因,瓷板肖像画这门传统艺术有逐渐没落的趋势,光靠单个艺术家喊口号说坚持只是杯水车薪,需要有传有承、顺应时代。作为后来者,我辈应该思考怎么进一步的开拓和新的艺术形态相结合,吸引更多的不了解传统艺术的人介入,以形成传统艺术良性的、持续的发展态势。
The development of Nanchang portrait art on porcelain
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以瓷上人物肖像画为特征,是民间手工,也是绘画艺术,它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兴起,历经九宫格画法、彩色肖像和当代创新等阶段,既传承着中国人物画的“传神写照”精神,也是东西方肖像绘画的融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