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都持续实施“三治一增”提升绿色发展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4-09-03

●王胡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立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迁的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凝聚形成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2018年2月,***总书记来川视察,明确提出支撑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也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合部分。

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成都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简称“三治一增”)的生态环境治理手段,并分别出台“治霾十条”“治堵十条”“治水十条”“增绿十条”具体举措,由此拉开了成都打响改善生态环境战役的序幕。

一、成都实施“三治一增”的初步成效

(一)“铁腕治霾”方面

经过淘汰落后产能、开展综合防治等治霾措施的实施,2017年成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5天,比2016年多出21天,同比上升9.8%,PM10、PM2.5浓度分别为8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下降分别达到16.2%和11.1%,分别超过预期目标8.6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①来看,2017年比2016年下降了0.52,下降8.2%。

以7-12月份来看,在2017年,除了“治霾十条”刚刚实施的7月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低于2016年同期,8-12月份均高于2016年同期。2017年下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总计119天,比2016年下半年多出16天,而2017年全年比2016年多出21天,因此,2017年空气质量的改善主要归功于下半年“铁腕治霾”措施的实施。

以1-6月份来看,受3-4月份空气扩散条件影响,2018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7年虽少了3天,但重污染天气减少9天,优质天气增加10天。此外,PM10浓度和PM2.5浓度较2017年均降低7.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7年降低4.9%,空气质量的优质程度进一步提高。这表明,一方面通过治霾措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整体状况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空气质量改善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中心,空气扩散条件对环境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改善并非一日一时之功。

(二)“重拳治水”方面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为例,在成都市岷江、沱江水系设置市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所有断面中,2017年下半年,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与2016年下半年相比有明显提高,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明显下降,Ⅳ~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也有渐渐趋下降(如图1示)。

图1 2016年、2017年7-12月水质断面情况

而在2018年上半年,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与2017年上半年相比也有明显提高,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依旧保持全部月份均有所下降,Ⅳ~Ⅴ类水质断面占比除2017年1月外,其余月份均也呈现降低趋势(如图2示)。

图2 2017年、2018年1-6月水质断面情况

(三)“科学治堵”方面

成都通过实施“治堵十条”,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加密成网、优化地面常规公交、打造城市慢行交通绿色交通体系,实施“互联网+”智慧交通管理等措施,城市交通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以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为例,从交通拥堵情况来看,2017年全天拥堵延时指数为1.603,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1.811,比2016年分别增长1.5%和1.1%,虽然拥堵程度有所增长,但增速开始放缓。一是在全国堵城排名上,2017年比2016年降低0.66个百分点;二是在全天和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上,2017年比2016年分别降低0.7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全天拥堵指数第一季度虽同比上升0.3%,但第二季度开始下降1%,交通拥堵形式开始有所好转。从公共交通发展情况来看,2017年开通地铁4号线2期10号线1期、7号线三条线路,运营里程达179公里比2016年增加74公里。公共汽车线路条数达到1153条,比2016年增加210条,线路里程增加0.26万公里,规模位居全国第5位。

(四)“全域增绿”方面

在增绿方面,成都以优化提升公园绿化、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景观为总抓手,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区、第二绕城高速生态带以及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的绿网和天府绿道体系2017年,成都共规划建设共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并已建成绿道633公里;全年新增绿地809万平方米,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平方米。截至2018年7月底,共启动各类增绿项目851个,其中处于前期阶段69个,方案编制阶段115个,正在实施阶段253个,已完成414个[1]。

二、绿色发展竞争力相关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受力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矛盾。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绿色发展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李妍等(2017)基于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学理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公共利益理论、自律理论及竞争优势理论等理论,选取绿色生产绿色治理、绿色产业、绿色社会、绿色环境5个准则对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2],袁文华等(2017)综合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维度的目标,形成了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15项指标[3]。郑长德(2017)基于绿色发展视角,从效率、清洁和复原三个方面提出评估指标,形成绿色发展指数[4]。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学者多从环保、节能、降耗等角度构建城市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专门从空气、水、交通、绿化等视角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较少。

为了合理评价成都实施“三治一增”的成效,科学判断成都在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竞争力上处于全国主要城市中的位置,本研究拟基于治霾、治水、治堵、增绿(即“三治一增”)视角提出的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参照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发改环资〔2016〕2635号),从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绿色交通体系、绿化管理水平四个方面构建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最后,结合对标管理实际、经济发展排名、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选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西安、杭州、南京10座城市作为比较对象,搜集成都和这10座城市在各项指标上的得分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将各个评价指标得分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以形成对成都与其余10座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的整体性认识。

三、绿色发展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在空气质量方面,参照生态环境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主要包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10浓度、PM2.5浓度、SO2浓度、NO2浓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等项目,考虑目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因此SO2浓度、NO2浓度不列入指标体系。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参照生态环境部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结合数据可获得性,指标体系拟采用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三个指标。在绿色交通体系方面,城市道路运行效率、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互联网+交通”均是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历次发布城市交通报告,拟选取全天拥堵延时指数、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轨道交通路网密度、轨道交通衔接率、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指数、“互联网+交通”指数六个指标。在绿化管理水平方面,结合城市绿化实际和管理能力建设,拟采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区域环境噪声、道路环境噪声五个指标。最后,形成的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指标体系如下表1示。

表1 绿色发展竞争力指标体系

四、确定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多目标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标在评价过程中不同重要程度的反映,是评价过程中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和客观反映的综合度量。因此,权重的赋值必须做到科学和客观,这就要求寻求合适的权重确定方法。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专家打分法、调查统计法、序列综合法、公式法、梳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和复杂度分析法等等,为避免评价中的主观因素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5]是美国匹茨堡大学的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尤其是在分析复杂问题时,可以通过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多项子问题,然后运用专家打分、社会调查等手段,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个子问题的相对重要性,形成判断矩阵,最后在满足一致性条件的前提下,得出各个子问题所占的权重,是在多因素条件下确定各个指标权重的理想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分解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然后把具体要分析的对象及涉及的指标依次带入这三个层次中,形成完整的层次模型。

第二步,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即在同层次的指标之间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可以用比例、分数等方式来标示。对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1代表同样重要,3代表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稍微重要,5代表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明显重要,7代表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重要的多,9代表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极端重要,2、4、6、8表示需要再上述两个标准间需要折中时的标度;反之就是上述数字的倒数。

第三步,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首先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处理,然后将归一化后的向量矩阵各行求和并除以行数得到一列的特征向量矩阵,再用判断矩阵与特征向量矩阵相乘,得到一列结果矩阵,将结果矩阵与特征向量矩阵相除后加总,再除以判断矩阵阶数即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

第四步,进行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CⅠ(ConsistencyIndex),即CⅠ=(λ-n)/(n-1),n为矩阵阶数;其次查表得到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Ⅰ,计算一致性比率CR=CⅠ/RⅠ,最后比较CR值的大小,如果0≤CR≤0.1,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判断矩阵有效。

按照上述方法,首先对二级指标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绿色交通交通、城市绿化管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4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42、0.205、0.223、0.230,接着对每项二级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最后得出各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如下表2示。

表2 所有指标的权重汇总

五、城市绿色竞争力综合评价

(一)数量标准化处理

搜集2017年11座城市在18项评价指标上的数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10浓度、PM2.5浓度、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区域环境噪声、道路环境噪声等指数据来源于各城市2017年环境状况公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据来源于生态环境部《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天拥堵延时指数、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轨道交通路网密度、轨道交通衔接率、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指数、“互联网+交通指数等指标数据来源于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报告由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三项指标2017年官方统计数据尚未发布,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完整性、权威性和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本研究采用的是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虽然与其他指标数据年份有差异,但同一指标上的数据的维度是一致的,且相差一年,对总体结果影响很小。

将全部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使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得到成都与其余10座城市在18项指标上的标准化数据。根据18项指标的具体含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轨道交通路网密度、轨道交通衔接率、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指数、“互联网+”交通指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等9项指标与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呈现正相关,即数值越大,竞争力越强;而PM10浓度、PM2.5浓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全天拥堵延时指数、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等9项指标呈负相关,即数值越大,竞争力越弱。成都与其余10座城市的绿色发展竞争力数据标准后的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成都与其余10座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各指标标准化后数据

(二)综合得分计算

将表3中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与表2中所有指标的权重相乘,获得成都与其余10座国内主要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得分数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九项负相关指标在数据取值上应选取其标准化后数据的相反数。将每个城市在18项指标上的得分加总,即得到每座城市的绿色发展竞争力综合得分(如表4示)。

表4 成都与其余10座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得分

(三)结果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成都综合得分为-0.088分,在11座城市中总体排名第7位,仅高于武汉、上海、天津和西安。从单向排名上看,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轨道交通衔接率、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指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区域环境噪声等5项指标排在11座城市的前5名;轨道交通路网密度等13项指标排入11座城市前7名。空气质量指标是成都的薄弱环节,5项排在11座城市第8位之后的指标中空气质量指标所含4项三级指标全部在列(如表5示)。

表5 成都与其余10座城市绿色发展各项指标排名

六、结语

***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6]。天蓝、水清、城绿、路畅才是真正有品质的城市,才是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家园。绿色生态,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成都自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切实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绿色生态目标作为工作重点推进,深入实施锦城蓝天、蓉城碧水、城市绿心等建设行动,让绿色发展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和最持久优势。

在环境空气质量方面,成都狠抓“铁腕治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明显提高,达到2013年实施新标以来最高,PM2.5、PM10等主要重要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但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久久为功持续实施“铁腕治霾”,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逐渐满足市民对清洁空气的需求。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经过全力推进“重拳治水”,成都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尤其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具有优势,但与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相比,尚未消除劣Ⅴ类水,“重拳治水”仍需进一步深化。

从绿色交通体系发展来看,通过实施交通建设、交通承载、交通结构“三优化”和交通组织、交通治理、交通文明“三提升”,成都的轨道交通衔接率、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互联网+交通”工作成效较好,2018年一二季度全天拥堵指数均低于2017年整体水平,但横向比较发现,轨道交通加密成网、科学推进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仍然存在薄弱之处。

在城市绿化管理水平方面,世界最长的城市慢行系统和世界最大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全面开工建设,并规划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绿化体系。受一系列大规模绿化措施的实施,成都的城市建成区绿化水平有所提升,区域环境降噪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公园城市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必须持续推进“全域增绿”,抓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建设等重点绿化工程,加强生态管护与修复增绿,推动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2018年5月,***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7]。诚如上述分析,经过一年多来“三治一增”措施的强力实施,成都的空气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水环境治理成效初显,公园城市建设和绿化水平提质增效,拥堵程度在全国排名有所降低,但与全国同类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需求相比,均还存在一定差距,持续实施“三治一增”,提升成都绿色发展竞争力,绘就“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美好画面。

注释:

①生态环境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指评价时段内,参与评价的各项污染物的单项质量指数之和,综合指数越大表明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越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