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教融合调查研究*

时间:2024-09-03

胡小勇,孙 硕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一、研究背景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支持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跃迁[1]。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教育信息化事业与教育信息化产业协同并进,产教融合日益成为新时代培育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加快教育信息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途径。一方面,在科学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备受关注的时代背景下,各类教育信息化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在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他们对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不断突破,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的技术和环境力量支持。然而,目前教育与产业之间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2],高校教育信息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教育信息化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

在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深入了解高校与教育信息化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及产教融合的实践情况,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面向教育信息化相关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和高校教育信息化相关专业学生(以下简称“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如表1)。

表1 调研方法与内容

本研究分别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相关企业和专业学生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企业卷29份,学生卷541份。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共有29家,来自安徽、北京、重庆、广东、香港、上海等不同城市;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共541人,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州大学、广州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等不同类型高校,涉及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数字媒体等专业。通过SPSS 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卷整体α 系数为0.995,学生卷整体α 系数为0.926,二者均大于0.9,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

二、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教融合调研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企业,积极投身服务于教育领域

1.教育信息化企业覆盖多种规模类型,近年有较大发展

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育信息化事业的日益重视,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入应用和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过程中,形成了不同规模类型的教育信息化企业。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方法》[3],从企业在职员工数来看,在参与调研的29家教育信息化企业中,有16家企业职工数介于10到100人之间(占比约55.17%),有13家企业职工数达到100人以上,其中有9家达到大型企业规模(职工数在300人以上,占比约31.03%)。从企业成立时长来看,有5家企业在近三年内成立(占比约17.24%),6家企业已有10年以上的发展(占比约20.69%),成立时间在3到6年之间和7到10年之间的企业各有9家,可见教育信息化企业在近十年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4]等国家宏观政策的鼓励支持。

2.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源需求,成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主要动因

在对参与产教融合的原因进行调查时,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主要归因于获取技术和人力资源。从选项比例来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原因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市场拓展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五个占比较高的选项分别为:跟踪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沿(80%)、获得强大的教育信息技术支持(75%)、开拓教育市场的需要(75%)、获取高素质专业人力资源(60%)和培养教育信息化人才需要(5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SPSS针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原因进行因子分析,抽取五个主要因子,分别为跟踪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前沿、获取高素质专业人力资源、获得强大的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便于申请政府经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资源(因子提取过程中Bartlett 球形度检验观测值为55.149,KMO 值为0.543且大于阈值0.5),集中在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和经费需求方面。综合选项占比和因子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源获取成为企业愿意参与产教融合的主要原因。

3.团队、平台和机制建设,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和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但是,在校企对接方面仍然面临着挑战。结合教育信息化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原因分析,其对技术发展、专业人力资源获取的需求,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存在着一定偏差。由此可能导致校企双方合作重点无法达成共识,合作关系无法深入。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调查中(如图1),参与调查企业表示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团队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占比65%)、合作平台建设不完善(占比40%)、校企协同机制不成体系(占比40%)等方面,说明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的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立等方面,有待加强完善。

图1 企业在产教融合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教育信息化企业的协同支持

1.学生对教育信息化产业相关信息有一定了解

调研结果显示(如图2),被调查学生对相关专业人才必备知识和技能、教育信息化产业用人需求、校企合作情况、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以及产业面临问题的了解程度均值处于2及以上(程度值介于0到4,4表示十分了解)。这说明高校学生对教育信息化产业相关信息总体上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教育信息化产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偏低,不尽理想。

图2 学生对教育信息化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

2.产教融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一种有效方式。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学生表示所在学校和专业在产教融合平台、产教融合队伍、产教融合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教育信息化企业建立了联系。通过将产教融合产生意义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程度值介于0到4,4表示十分重要),结果表明:从教育信息化企业中获得最新产业发展信息(平均分为2.76)、优质学习资源和最新实践案例(平均分为2.82),拥有更多企业实习实践机会(平均分为2.82)等方面对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程度远高于2。这说明以产教融合的方式进行协同育人,对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高校的人才培养、企业的人才引进,具有积极意义。校企通过教育信息化产教融合共同创造价值,实现互利共赢,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的良性互动。

3.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学生参与产教融合过程的首位需求

针对学生对产教融合的需求,本文根据被调查学生的排序进行加权并计算平均综合得分(如图3),学生最希望从产教融合中获得的是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平均综合得分为3.73,满分为5),其他需求依次为专业实习实践场地和机会(得分为3.37)、配套学习资源和实践案例(得分为2.82)、创新实践项目经历(得分为2.49),以及校内外导师的指导(得分为1.72)。这表明校企在产教融合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直接有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更有利于满足他们的专业学习需求。也反映出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理论实践,与在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中所体验习得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还存在着距离。

图3 学生对产教融合的需求分布

(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产教融合其他维度分析

1.校、企双方对产教融合平台形式的关注度和投入度存在偏差

图4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使用情况与企业需求分布图

企业对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或使用情况,与其对应需求呈现出了一致性。在参与调查且有教育信息化产教融合实践经验的企业中,教育信息化企业实践基地(占比70%)、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占比60%)、高校人才培养基地(占比50%),对促进企业发展更为有效。通过SPSS 相关性检验显示:企业认为有效的产教融合平台形式与其建设使用平台的实际情况,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81,显著性水平P 值为0.009);具有产教融合参与经历的企业与未有参与经历的企业,在平台需求方面同样存在较高的一致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98,显著性水平P 值为0.006)。参与建设或使用的教育信息化企业实践基地的企业数最多(选择该项的企业共17家),而认为这种平台形式有效的企业数同样最高(选择该项的企业共23家),说明产教融合中企业对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使用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和投入(如图4)。

调查显示(如图5),学生更期望校企提高共建校内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的投入度,加强其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SPSS 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产教融合平台的实际接触情况与其期望程度具有一致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95)。其中,校内人才培养基地是学生接触较多也是期望较高的平台形式,其次为校外企业实习实践基地。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平台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自身专业实践技能,获得更多产业发展信息和专业学习资源等。而在目前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企业校内投入不足成为较为严重的问题(问题严重程度值为1.98,满分为4),学生难以享受和获取企业的优质环境和条件。

图5 学生对产教融合平台的实际接触情况与期望程度分布

综合企业和学生视角下教育信息化产教融合平台的现状和需求,可以发现校企对不同形式的产教融合平台关注度有所不同。企业更加期望建设和参与校外企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力度更大,而学生接触更多和需求更大的则是校内人才培养基地,校企之间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偏差。

2.产教融合团队构成能够体现校企协同,同时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在面向教育信息化的产教融合团队建设方面,针对企业的调查显示团队成员实际组成情况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如图6)。20家企业在以往参与的产教融合项目团队主要由本公司工作人员(选择该项的企业占比80%)和合作院校相关专业人员(选择该项的企业占比85%)组成,此外还包括行业内其他企业人员、中小学相关人员等;同时企业认为,教育信息化产教融合更需要公司内工作人员和合作院校内相关人员的深度参与。这表明,以教育信息化企业人员和高校人员为参与主体的产教融合团队,能够体现高校和企业的协同互动。

图6 产教融合团队组成情况与企业需求程度

学生从自身专业学习出发,更关注产教融合团队成员中师资的水平能力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产教融合团队建设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师资团队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而师资团队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则是校内外人员对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转化的重视程度不同,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之间难以均衡衔接。因此,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产教融合团队的建设,需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综上分析,面向教育信息化的产教融合团队构成较为多样,其团队成员仍以公司内职员和合作院校专业人员为主,能够体现校企双方的师资团队融合互补;学生则更加关注师资团队对专业学习的指导水平和能力,校企人员均需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以促进理论与实践指导的有效衔接。

3.人力资源得到企业重视,高质量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企业对人力资源重视程度较高。在面向教育信息化的产教融合中,企业整合和使用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项目成果资源、行业信息资源、硬件资源、专业理论支持、资金支持等。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产教融合中主要资源支持包括教育信息化相关专业人才、项目成果、行业发展信息。在对资源配置优化的企业需求调查中,优化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专业人才能力和素养成为较为有效的方式(占比80%)。本文认为,在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教融合中,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使用和需求情况,体现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关注。

学生更期望参与校内外合作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项目,追求教学资源的高质量、时效性,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教融合,存在着教学资源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质量不高等问题。而在校企合作设立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项目以及企业提供的特色教学活动、专业教学微视频、配套教材和实践工具等上述资源中,学生更期望校企合作设立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项目,通过项目驱动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如图7)。本文认为,校企共同设立的创新实践项目体现了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企业提供的资源形式较为丰富,内容更为新颖,高校则可以根据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把控提高资源的质量,以此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

图7 学生对产教融合资源的实际接触情况与期望程度

综合分析企业和学生视角下产教融合资源的相关数据,表明企业对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需求度;学生希望教学资源更具多样性、时效性强和高质量等特点,对校企合作设立的创新实践项目期望值较高。

4.企业注重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协同育人评价机制亟需健全

图8 教育信息化企业用人需求

调查显示,企业对教育信息化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较大,注重人才的教育信息化专业技能。从企业用人需求出发,具有教育信息化产教融合经历的企业与未有参与经历的企业,具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P 值为0.023,小于0.05)。但是,二者均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如图8),因此本文认为教育信息化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更为关注。但是,在协同培养人才过程中,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的机会较少(占比62.07%)、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占比37.93%)、团队教学质量不高(占比37.93%)等问题存在。

学生对教育信息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认识和需求,主要体现在平台基地、项目资源、师资团队等方面。学生实际接触情况与其需求期望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90,显著性水平P 值为0.017)。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如图9),学生接触较多且需求量较大的形式包括校企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专业学习由校内外相关人员共同指导、校企共同设立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分别对应产教融合平台、产教融合团队和产教融合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但是,目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校企对教育信息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注不够全面(Bartlett 球形度检验观测值为2308.247,KMO 检验值为0.876)。

图9 学生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际接触情况与期望程度

综上分析,本文认为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企业对教育信息化相关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的重视,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但是,在效果评价方面,学生和企业均认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存在着对学生学习效果发展关注不全面的问题,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三、结论与建议

(一)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教融合发展迅速,同时有待深化

通过问卷调查,本文认为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教融合,在企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方面特点较为显著。第一,教育信息化企业在近十年来取得较大发展,积极参与到教育变革和发展中,其对专业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教育信息化领域内产教融合的发展。第二,高校学生对教育信息化产业的了解以及他们的专业学习需求,为教育信息化领域内产教融合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三,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教融合,对于学生专业学习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出校企之间的产教融合对接仍存在一定偏差。在原因和目的方面,企业以获取技术和人力资源为出发点,提高绩效收益,学生则希望通过产教融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在平台建设方面,企业注重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学生则更为期望校内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在师资团队方面,企业人员的教学能力和高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经历有所欠缺,双方无法有效衔接理论与实践教学;在资源建设方面,高校课程设置和资源配置老旧、匮乏,难以与产业链实现有效对接;在协同育人方面,面向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成果的考核评价机制仍需建立健全。

(二)五位一体,有助于推动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教深度融合

基于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教融合现状与需求,集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团队优化、产教协同机制、配套资源、成果评价五位于一体[5],建议从以下推动面向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教深度融合:第一,平台建设方面,高校与校外教育信息化企业合作共建校内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促进产教融合平台的多元化,加强校企之间的平台交流;第二,团队建设方面,高校、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提供优秀人员,共同组建面向教育信息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打造结构多样化的产教融合团队,确保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学能力;第三,协同机制方面,高校与教育信息化企业共同建立“项目驱动-系统互补-动态滚动”三结合的产教融合协同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成果评价机制,长效推动协同育人工作;第四,资源建设方面,企业和高校共同整合建设面向教育信息化的课程学习配套资源,丰富配套资源形式,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第五,探索产教融合成效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