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智慧课堂学情诊断的个性化教学探索*——以高中地理《水循环》为例

时间:2024-09-03

陈观清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郑中钧中学,广东广州 511300)

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当今世界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智慧课堂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已有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智慧课堂理念或技术的描述层面,部分地方性的智慧课堂示范校也仅限于同屏、学案发布等,针对性不强,没有依据学情反馈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缺乏二次高效备课,使个性化的分层教学成为空谈,最终导致教学实效性低下,学习输出优势不明显的弊端。

智慧课堂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实现条件、作用对象和达成目的层面三个方面。祝智庭认为智慧教育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1]智慧课堂的高效开展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教育者与学习者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前提上。在智慧课堂平台的支撑下,个性化的分层教学是一个突破口,可以根据学科特点与要求,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功能来服务教学,因材施教,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智慧课堂课前学情诊断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课前备课的基石,教师备课首先要学会分析学情,学情决定备课深度,备课深度又往往决定备课的质量是否高效。缺乏精准学情分析与诊断的课堂教学是浅层的、主观的、千篇一律的,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两者地位同等,都是智慧课堂中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因素。智慧课堂形式多样,资源无穷,但学生也需要对教材熟悉与理解,从而提升对教材的感悟,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晰自身需求,明确自身发展。学生可通过课前平台交流与学习资源来明确学习需求。

(一)分享预习资源,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接收到教师推送的课前预习资料,可以根据时间自主学习,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智慧课堂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作业平台实时监控,及时了解预习情况,对预习数据进行分析。此外,学生也可以对教师分享的预习资源发表意见,指出资源是否有助于学习,并推荐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资料给大家。针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提出疑问或意见,教师给予初步解释,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学生还可以给教师出谋划策,以学生角度来设计教学,而教师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增进师生情感[2]。

(二)反思学习心得,明确学习需要

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可以在学习平台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从中提炼学习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成效。这种高效及时的精准反馈可以让教师的二次备课更有针对性,备课效果更高效。

二、基于智慧课堂学情诊断的个性化教学优化策略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教”与“学”的连接方式比较简单,缺乏全面深入的互动与交流。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则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弹性合理的教学设计,实施互动教学,创新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在智慧课堂的个性化教学中,依托智慧环境实施个性化学情精准诊断与分析、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开展个性化研究活动、提供个性化学习辅导、推进个性化巩固与拓展,以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评价[3]。

(一)依托智慧环境,实施个性化学情精准诊断与分析

智慧课堂为开展学情分析提供了极为方便的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学情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在完成选择题测试后,系统会自动输出诊断结果,通常以表格、条形图、饼状图的形式来表示。而对综合题掌握程度的分析,可以通过学生自批、班级互批、组长批和组内互批等多种方式进行诊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针对性沟通、交流与讨论,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安排[5]。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情境导入重点讲解与讨论;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直接进行个性化辅导。通过数据库诊断,学生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薄弱知识模块,为高效课堂提供准确的设计方向,这是“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一节优秀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准的学情库,用好数据学情库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二)善用教学策略,实现个性化资源推送与反馈联结

传统课堂以教材、学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智慧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的资源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有效选取。智慧课堂课前主要环节是利用智慧平台交互性的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个性化学习资源的生成是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开始,学习前置能够使教师有充足时间根据学生预学反馈进行学情诊断,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进行弹性设计,以达到先学后教的精准化教学效果。教师善用教学策略,可以实现智慧课堂交互平台和资源平台的功能最大化。

1.精选与精制课前资源

为达成教学目标和考纲要求,教师根据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备课,课前资源的选取与制作可以参考优秀课件、智慧平台下载的教学资源等。另外,自制微课也是智慧课堂中助力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途径之一,例如可以利用智慧课堂系统中的微课空间自制微课,在微课制作中充分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以及教学风格,是形成个性化教学的必要过程。在情境创设上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图片、视频和新闻材料等资源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使用,形成既多元化又整体系统的课前预习资源。

2.分层推送与接收课前资源的反馈

教师分层推送资源后,就是接收学生反馈的重要环节。智慧课堂系统中“班级空间”的功能为师生提供了共享与交互的平台,在教师推送预习资源后,学生关于预习后的想法与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图片与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反馈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资源。这种线上交流、线下自主的预习模式很好地促进线上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当然,课前资源的推送最少需要一次,一般首次推送以导学案练习测试、微课为主,而且是以教师对于学情的主观分析来设计学案,学生通过预学习后提交答卷,教师通过学情数据库的反馈进行学情诊断和精准分析,该过程属于二次备课,此时再进行二次的资源推送,此时资源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的主观性降低,能够更好的实现分层教学,达到个性化学习的效果。

三、智慧课堂学情诊断的个性化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依据上面所提的智慧课堂教学策略,以高中地理《水循环》为例进行分析实践(如下表)。

水循环课前任务分解与目标落实

在《水循环》一课备课时,笔者通过学情分析得知,高一学生已在第一章学习过《水圈以及水圈的物理分类》,具备相关基础知识储备;在第二章《大气运动》学习后也基本具备一定的地理读图分析能力。而在心理上,学生对于水循环并不陌生,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接触,只是缺乏现象与地理原理规律的联系。根据学情,笔者课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提出本节课要求,限定资料收集方向,避免出现素材重复、深度不够或者与本节课主题无关的情况。

在课前资源的选取中,笔者采用了平台提供的电子书目与微课进行整合,以达到教学预设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和规律并且应用。通过动画图示导问“天空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引出水循环原理与规律,在形象直观的动画视频中理清原理脉络,收获地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情境案例的创设中,笔者选取了2017年和2018年的中新镇九和村水灾作为案例情境导问“为什么该地连续三年涝灾严重?”而没有选择降雨量较多的2019年,是因为2017年和2018年的5月7日同一天都出现了特大水灾,当时的新闻报纸甚至网络途经都有特别报道。如5月7日央视新闻微博进行了直播:“[正在直播!广州增城九和村洪水围村,有民房倒塌]5月7日,广州市增城区普降特大暴雨,6小时累积降雨量超过400毫米,在中新镇九和村,暴涨的河水漫过堤岸涌到村里,目前村庄被大水围困,有民房倒塌。央视记者已经赶到九和村,那里的情况怎样?直播!”当时班级有来自中新的部分学生,印象尤为深刻。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认真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获得学习的自我感与责任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中自我反思。整个案例设计,笔者都围绕学习目标给出预习资源,既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另外,笔者在课前还设置了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如何利用简易集水装置把盐水置换成淡水(如图1)。

图1 盐水置换淡水简易装置图

最后,笔者在推送的《水循环》课前测验题反馈(如图2)中发现,前面1题至6题关于水循环主要过程和基本原理的题目学生完成得相对较好,但7题至11题关于水循环原理应用与拓展迁移的题目得分率相对较低,说明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理解水循环的原理与规律,不懂得如何运用。例如答对率最低的第11题(如图3),学生普遍认为城市排水系统属于地下径流(C 选项),原因是下水道的水看不到,是埋在地下的,自然属于地下径流,却忽略了地下径流必须要有一个自然的下渗过程,而下水道的水主要是直接通过沙井口流进的,这个过程并非下渗,所以该排水系统应该是属于人工建设的地表径流(D 选项)。

个别学生核对答案后也会针对自己的错题提出疑问,说明对应的这个知识点学生是没有掌握的,是需要教师加以讲解的。教师根据学情反馈进行针对性的二次精准备课,对个别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体现多样化、主动性的个性化生本教学。教师可以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者需要重点讲解的疑惑先简单点拨,让学生课前自行讨论,课堂上再重点突破。

图3 选择题第11题答题反馈图

四、结语

在个性化教学背景下,打造高中地理智慧课堂可以跟踪和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内化学生的表层知识,生成新的学习资源,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此外,利用学习分析、个性化推荐等技术方法为其自动推送最佳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服务,依据学习过程行为和结果数据对个性化学习绩效进行测量,实现因材施教。但是,目前地理课前学情精准诊断在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仍不够,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学情分析与诊断的方式多样,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很多,教师要不断地敢于尝试,否则容易形成定势思维,难以处理好层出不穷的教学问题。

2.学情分析的程度,决定了课前备课的深度,影响着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堂教学中不能随意拓展,学习资源不能无主线生成,一定要与地理考查内容相结合。

3.高中生作业多、学业重,课前预习地理的时间有限,学生的课前反馈必须及时跟踪,确保落实高效备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