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低压深井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研究及应用

时间:2024-09-03

张 婷,唐寒冰,朱 鹏,杨 智,叶长青,彭 杨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0 引言

气井出水问题,目前工艺上有多种解决方法,如优选管柱、气举、泡沫排水、机抽、电潜泵、射流泵等[1-12]。但针对低压、小产水量气井的排采技术,如果采用优选管柱、气举、电潜泵等排水采气工艺,将增大作业费用和建设周期,影响气井生产;而泡排剂的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地对产层造成伤害,影响气藏最终采收率。柱塞气举技术具有设备投资少、施工作业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是目前川渝地区低压小产量气井经济效益开采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在井深小于4 000 m常规气井中应用效果显著[13-15]。但是,在川渝气田井深超过4 500 m、井筒压力梯度不足0.2 MPa/100 m的产水气井中,尚无应用先例。这类井主要分布在川东地区,产液量仅1~3 m3,井身结构复杂,常规工艺难以实现效益开采。

1 低压小产量深井生产现状

1.1 低压小产量深井生产现状

川渝老气田有水气藏已投产的110个气田中,产水气田有104个,占气田总数的94.5%,近半数投产气井产水。其中,日产水量小于10 m3的井占到产水气井总数的85.56%(图1)。以川东地区为例,日产气量小于1.5×104m3、井口生产压力小于2 MPa的气井超过 50%,呈现出低压、低产、小液量的生产特点(表1)。在蜀南、川西地区,该类井以中浅层气井为主,主要采用间歇生产和泡排、柱塞气举工艺维持生产。而在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为主力气藏,占总井数66.7%,气井以高温、深井为主,平均井深超过5 000 m,井温90~120 ℃;且井型多样,有大量斜井和水平井,生产管柱复杂,螺杆泵等大部分泵类工艺不适应该类型气井。同时,低压、小产量的生产特点,使得气举等常规工艺在技术上基本可行,但因不“经济有效”,无法推广,导致大部分气井后期只能间歇生产甚至直接关停。

图1 川渝气田不同产水井所占比例

表1 川东地区产水气井生产情况统计

1.2 柱塞气举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工具自主研制和现场试验推广,柱塞气举技术在川渝气田浅层气井中已应用100余井次,同时在长宁页岩气等非常规气井中也得到了大量应用,是目前小产量气井最为经济有效的排水采气技术。但在井深超4 500 m的低压小液量气井中尚未得到应用,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1)设计方法不适应。柱塞气举设计在选井时,要求生产气液比在油套连通时不小于每千米200 m3/m3,油套不连通时不小于每千米1 100 m3/m3,而低压小产量深井的气液比往往达不到这一要求。这是因为柱塞气举设计时,采用福斯(Foss)—格尔(Gaul)经验计算法计算,主要考虑井筒储集效应,没有考虑开井初期地层流体流入对生产的动态影响[16],与实际情况相比,所需的气液比和最小启动压力偏高。从而在柱塞选井时,将一大批适合柱塞气举工艺的井排除,工艺适应范围小。

(2)深井举升效率低。在TD91井开展了深井柱塞气举试验。该井为连续自喷生产井,但因地层压力低(9.2 MPa/5 030 m),需要间歇替喷排除井底积液。通过柱塞工艺前后生产情况对比(表2),柱塞带液效果不明显,产气量和产水量均有所下降。导致产量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效生产时间缩短,工艺前为连续生产,工艺后每天生产时间为22 h;二是柱塞举升效率低,该井柱塞运行深度为4 946.65 m,常规弹块柱塞在低压深井中上升速度慢(仅0.85 m/s),上行时间过长(70 min),导致漏失量大,举升效率低。若要在深井中实施柱塞气举工艺,需要优选柱塞类型,或研发低漏失柱塞,提高举升效率。

表2 TD91井柱塞前后生产情况对比

(3)地面流程复杂,压力损失大。柱塞工艺实施时,薄膜阀连入生产流程涉及到切割及动火焊接作业,单井施工需要4~5 d,施工量大,改造费用偏高,且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高风险因素。同时,薄膜阀接口和现场流程的法兰连接接口不匹配,无法进行直接安装,需要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安装新的流程,这种安装方式导致地面弯头增多,摩阻损失增大,使柱塞气举效果变差。

2 低压深井柱塞气举技术

2.1 低压深井柱塞气举设计方法优化

柱塞正常运行不仅要达到一定产量,还需要在柱塞上下端形成一定压差,才能推动柱塞运动,这个压差是柱塞能够正常运行最关键的参数。假设普通柱塞气举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储存在套管中的高压气体,当开井生产时,套管中的气体向油管膨胀,到达柱塞下端,推动柱塞和液体段塞向上运动。如果套管中气体能量高,柱塞及液体载荷能够运动达到井口,那么就能进行正常柱塞气举;否则,柱塞及液体载荷不能达到井口。柱塞在运动过程中主要克服最小油压、周期排水量的重力损失和摩阻损失以及柱塞本身重量,所需最小启动压力(最小套压)如公式(1)所示。由于最小套压是环空中气体在最大套压下膨胀的结果,那么由气体定律可计算最大套压。忽略气体膨胀时其偏差系数的差异,最大套压如公式(2)所示:

pcmin=ptmin+(p1h+p1f)ω+pp+pf

(1)

(2)

式中:ptmin—最小油压,MPa;p1h—举升1 m3液体段塞的静液柱压力,MPa;p1f—举升1 m3液体段塞的摩阻压力,MPa;ω—周期排水量,m3;pp—克服柱塞重量所需的压力,一般取0.04 MPa;pf—柱塞以下油管长度上的气体摩阻,MPa;Ac—套管面积,m2;At—油管面积,m2。

以上计算方法是假设气井在柱塞举升期间产气量为零,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与现场实际不符合,选井范围窄,无法在低压深井中应用。

为克服常规设计方法仅考虑套管气对柱塞影响的局限性,针对低压小产量深井,构建了基于井筒流入、套管压力等多因素的流动模型,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利用生产数据(包括关井套压、生产输压、工艺深度、产量、产水压差、柱塞上行速度、开井套压下降差值、载荷系数)计算柱塞启动压力,如公式(3),系数取值见表3,建立柱塞启动压力指导图版(图2),设计结果与现场符合率从60%提升至95%。

图2 柱塞启动压力指导图版

表3 系数取值表

(3)

式中:p—套压与输压的差值,MPa;H—柱塞卡定器深度,m;G—日产气量,104m3;L—日产液,m3;a=A1+B1H+C1H2+D1H3;b=A2+B2H+C2H2+D2H3;c=A3+B3H+C3H2+D3H3;d=A4+B4H+C4H2+D4H3。

2.2 低漏失自密封柱塞

针对柱塞在上升时因重力原因偏向一边,造成液体滑脱的问题,通过在柱塞本体上设计旋转流道,使柱塞保持居中,易于启动;同时设计喷射孔(图3),旋转上升时让气流从柱塞内部喷出,在柱塞与油管壁产生动态密封气环;同时在柱塞表面设计有凹槽、螺旋或其他形状,使柱塞表面形成湍流,减少柱塞运行中的液体漏失,提高举升效率。

图3 低漏失自密封柱塞

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举升条件下,自密封低漏失柱塞比常规柱塞漏失量减少20%~30%(表4);川东某低压深井采用该型柱塞后,产气量和产水量均得到显著提升(图4)。

图4 常规柱塞(弹块)与低漏失自密封柱塞现场试验效果对比图

表4 不同柱塞举升效率对比

2.3 柱塞工艺流程简化

川渝气田井口流程通常带有测温测压套和转换法兰短接,由于气井处于生产后期,不再进行井口节流,测温测压套监测气井生产的作用已经大幅降低。

通过优化气动薄膜阀接口设计,薄膜阀采用两端丝扣法兰连接现有生产流程和转换法兰,直接替换原井口测温测压套和转换法兰短接,流程改造过程不需要动火焊接作业或新增流程,解决了流程改造工作量大、地面弯头多、摩阻大的问题,单井可节约改造费用约1.0万元。

2.4 现场应用效果

采用低压深井柱塞气举设计方法,通过工艺论证,优选15口井开展现场试验,成功率100%,单井产气量提高均超过20%,最高达6倍,运行井深达4 963 m,地层压力系数最低至0.1 MPa/100 m,实施工艺后,有效延缓了气井递减速度,现场试验效果如表5、图5所示。

表5 部分深井柱塞现场试验效果统计表

图5 TD84井柱塞气举前后生产对比图

3 结论及建议

(1)通过引入井筒流入、套管压力等多影响因素,建立的柱塞启动压力指导图版和设计方法较常规设计方法更适应低压小产量深井,可以大幅拓宽工艺适用范围。

(2)研发的自密封低漏失柱塞与常规柱塞相比,柱塞运行过程中漏失量降低20%~30%,能够有效提高举升效率,更适合低压小液量深井。

(3)通过地面流程优化设计,将薄膜阀两端采用丝扣连接,替换原有的测温测压套和转换法兰短接,简化地面流程,降低地面压力损失,提高柱塞举升效果,单井可减少改造费用约1.0万元,使柱塞气举达到气举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4)现场试验表明,低压深井柱塞气举是适应小产量深井的一项排水采气技术,可延缓气井递减,提高该类小产量深井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