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风险防范预警预控干预在胸部肿瘤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4-09-03

陈蕾, 马平平, 金小洁, 祁小舟, 陆敏敏

(南通市肿瘤医院 放疗科,江苏 南通,226361)

胸部肿瘤患者在行切除术时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等因素,易使病原菌呈现高度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趋势[1]。其中,多重耐药菌通常是针对临床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长期卧床患者若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且未及时处理,则会对其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2]。目前,临床应用的常规干预支持包括生命体征的观察和基础护理等,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防控风险意识较弱,导致部分患者容易发生皮肤感染等并发症[3]。风险防范预警预控是通过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监控体系,对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风险提前预测,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法及措施[4],将其用于胸部肿瘤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可能会更有效。故本研究对风险防范预警预控干预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7年2月至2022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284例胸部肿瘤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开展相关研究。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2例。观察组中,男122例,女20例;年龄50~62岁,平均年龄为(56.12±5.21)岁;抗菌药使用时间18~25 d,平均抗菌药使用时间为(21.42±2.12)d;肺癌64例,乳腺癌21例,纵隔癌29例,食管癌28例。对照组中,男116例,女26例;年龄50~63岁,平均年龄为(56.15±5.17)岁;抗菌药使用为18~25 d,平均抗菌药使用时间为(20.97±2.67)d;肺癌59例,乳腺癌28例,纵隔癌29例,食管癌26例。纳入标准:① 符合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② 50~65岁;③ 使用过3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④ 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住院时间<24 h;② 病史及临床检查资料不完整;③ 合并全身性血管病变;④ 合并严重的慢性疾病。2组间性别构成比、年龄、胸部肿瘤类型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至其出院,并随访1个月。① 护理人员在患者围手术期间密切观察并监测其生命体征,给予其清淡饮食,嘱其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同时,需保持患者伤口清洁和干燥、减少感染的发生。② 每日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避免其受压部位出现红肿和压疮。③ 送检患者的分泌物,并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对于部分入院后出现感染的患者,需每周送检1次分泌物,重视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④ 使用过的物品需要统一处理,避免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1.2.2 风险防范预警预控干预 观察组给予风险防范预警预控干预护理,护理至患者出院,并随访 1个月。

1.2.2.1 成立风险防范预警预控小组 包括1名主治医师、1名专科护士长和2名责任护士。小组全体成员需要明确职责分工,并根据不同职责分别明确各自工作内容。

1.2.2.2 具体措施步骤 ① 隔离安置: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行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菌隔离,避免将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与其安置在同一病房;② 合理应用抗生素:为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结合患者的药敏分析结果与病原学检查结果综合应用抗生素,提升抗生素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及合理性,杜绝滥用抗生素;③ 隔离标识:为患者佩戴手腕带,并在床头及门口放置隔离标识,提醒医护人员每日落实消毒、防控措施。以病床为单位,配备相关的防护用品,确保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后能够进行消毒处理,医护人员需穿戴防护服、N95口罩及手套,以保护自身安全;④ 定期会议:每周召开总结会,汇总当周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护理方案,以提高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在干预期间的体温恢复时间。

1.3.2 炎症因子水平 干预前、出院时和随访1个月,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4(IL-4)。

1.3.3 生活质量 于干预前、出院时和随访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FACT-B)[5]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功能状况、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和情感状况。每个维度的总分均为28分,分数越高生活说明质量越好。

1.3.4 不良反应 干预期间统计记录患者发热、皮肤感染和肺结核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4.41±1.40)d,短于对照组的(5.14±1.62)d(t=3.421,P<0.001);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为(3.69±1.06)d,早于对照组的(4.15±1.32)d(t=3.238,P<0.001)。

2.2 2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间hs-CRP、IL-6、IL-4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时和随访1个月,2组的hs-CRP、IL-6和IL-4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3 2组FACT-B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间FACT-B各维度评分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时和随访1个月,2组的FACT-B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FACT-B评分比较分)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2%,低于对照组的10.56%(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胸部肿瘤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抗菌药物及激素的广泛使用,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6]。风险防范预警预控方案通过评估机体状况,对患者机体恢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风险进行预测,提出有效和针对性的预防防范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到提前预防,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损伤,减少结果的偏差,使护理措施更为科学及规范[7-8]。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和随访1个月,观察组的hs-CRP、IL-6、IL-4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这些结果与吴海峰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风险防范预警预控方案应用于胸部肿瘤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体温恢复,缓解炎症反应。可能的原因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及时的观察及护理干预,对不正常情况或风险的时空范围、危害程度进行预报,同时及时更新胸部肿瘤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信息,可保证了护理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所有信息充分了解,将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干预,进而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0]。此外,在风险防范预警预控干预中,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干预方法更加有针对性,通过阻断病菌间的交叉感染,降低了多重耐药菌院感发生率;同时,在每日每班交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各项指征,规范预防措施,在感染防控过程做好防控措施和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阻断病菌的传播,也有注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机体对抗病原菌的抵抗能力,进而加速患者体温恢复[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院时及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的FACT-B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护理风险预警监控方案应用于胸部肿瘤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的原因是,通过风险防范预警预控干预方式能够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病原学送检确诊感染病菌类型,从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抗生素滥用的情况。本研究通过建立高危因子预警监控,使得上级护理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协调风险防范预警预控小组尽早采取介入、评估等措施,减少因干预内容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12]。

综上所述,实施风险防范预警预控干预能够加速胸部肿瘤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体温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