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动机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时间:2024-09-03

刘海菱, 刘娜娜, 王承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 全科医学科,山东 济南,250031)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常见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1]。2型糖尿病的诱因包括家族遗传和年龄增长等,此外,缺乏运动和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诱发因素[2]。动机访谈指遵循面谈原则,通过一定的谈话技巧,帮助患者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从而使其产生做出改变的想法[3]。心理韧性指患者在面对自身所患疾病时,仍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能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4]。本研究探讨动机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开展研究。纳入标准:①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② 年龄35~75岁;③ 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排除标准:①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或心力衰竭等;② 有精神系统疾病史,无法正常沟通;③ 依从性差;④ 此前接受过动机访谈式干预。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为(50.34±14.21)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为(13.12±5.34)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为(50.07±13.45)岁;病程 4~21年,平均病程为(13.26±5.83)年。观察组与对照组间上述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常规健康教育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周期为3个月。① 第1步,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本次护理的目的和内容等,向其发放护理手册,并针对手册内容进行讲解,包括用药指导、饮食调节、建立正确生活方式和心理调整等。② 第 2步,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督促其认真执行。③ 第3步,叮嘱患者每周进行1~2次的血糖监测,并按时复诊,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

1.2.2 动机访谈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给予动机访谈干预,护理周期为3个月,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2.1 第1步 入院后,医护人员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与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其说出对于本次干预及有关血糖控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面对情绪消极的患者,给予其关爱和鼓励,并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本次干预过程中。

1.2.2.2 第2步 入院3 d后,根据与每位患者进行第1次访谈时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控制血糖的科学指导方案,并告知患者长期坚持的重要性。① 饮食控制:嘱患者适当控制饮食,避免食用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多食用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等。② 运动锻炼:每天积极进行规律的运动,运动量以微量出汗较为适宜,若患者体型较为肥胖,则需积极进行减重训练。③ 药物治疗: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适当予以其双胍类制剂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比如二甲双胍等药物,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服用。④ 监测血糖: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免发生严重低血糖。告知患者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不良情绪或缺乏运动等均可能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并引导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1.2.2.3 第3步 患者情绪的好坏对其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而主动去控制血糖会更有助于提高其心理韧性,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出院时,叮嘱患者严格执行针对性的血糖控制指导方案。

1.2.2.4 第4步 于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分别对患者进行1次访谈,观察其与出院前精神状态的差别,并检测其血糖指标,以了解其血糖控制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患者的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醒患者在控制血糖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叮嘱其长期坚持科学的血糖控制方案。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干预3个月后,检测患者的以下指标:① 应用血糖仪检测2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采集外周静脉血液,应用离子层析法检测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② 应用生物检测法检验2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通过公式分别计算胰岛素相关指数,即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胰岛素分泌指数=20×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3.5)、胰岛素敏感指数=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③ 采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6]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韧性,量表包含力量、乐观和坚韧3个维度,共25个条目,每条目分值为0~4分,所有分值相加得到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心理韧性越好。④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包括10个项目,各项目评分为1~4分,总分为10~4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自信心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血糖各指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胰岛素指标比较

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干预前增大,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干预前减小(P均<0.05);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同期对照组更大,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同期对照组更小(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胰岛素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比较

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的CD-RISC和GSES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CD-RISC和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CD-RISC和GSE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整体来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2型糖尿病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代谢异常疾病,其主要病因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引起血糖水平升高[8]。若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不加以控制,则可能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状态,甚至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残疾等。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十分重要。动机访谈通过运用谈话技巧与糖尿病患者进行交谈,以纠正其对血糖控制产生的错误想法,从而做出具体的行动改变[9]。动机访谈相比于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来说,其方向更明确、针对性更强,通过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其针对性的血糖控制方案,有助于较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

有研究[10]证实,血糖水平波动大容易损伤器官、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和视网膜病变等。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的各血糖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推测其原因是,观察组应用针对性强的动机访谈干预,针对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血糖控制科学指导方案,并向其强调长期坚持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让患者自觉且积极地进行自我管理,更有助于其血糖水平的控制。此外,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胰岛素通过结合细胞质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打开细胞通道,使血浆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可促使葡萄糖转变为脂肪,抑制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11]。给予观察组患者动机访谈干预,与患者进行多次交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糖尿病控制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因而其胰岛素各指标也得到了更好的改善。有研究[12]表明,患者对血糖控制的自信心强弱以及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不同均会对血糖控制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组的CD-RISC和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给予观察组患者动机访谈干预,运用访谈技巧与糖尿病患者进行亲切交谈,给予其关爱和鼓励,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因而其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更好。

综上所述,动机访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韧性及自我效能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