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李冉, 王娅, 樊娅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甲乳外科,江苏 徐州,221004)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以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为主,通过切除乳腺组织去除病灶,以避免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和转移[1]。但根治术的创伤较大,患者手术一侧的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易导致其患侧肢体功能障碍[2]。术后2~4周是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但常规的康复训练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患者的依从性较低,难以长期坚持,不利于预后[3]。有研究[4]认为,给予乳腺癌患者穴位按摩能够改善患侧肢体功能。因此,本研究探讨穴位按摩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近中期预后情况的影响,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年龄18~45岁;②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5]为0分或1分;③ 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有乳腺癌手术史;② 术前存在上肢功能障碍;③ 乳腺癌发生转移;④ 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不能完成本研究。将入组的受试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间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为期3个月,具体如下。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术后24~72 h(第一阶段)、术后4~7 d(第二阶段)、术后8~14 d(第三阶段)、术后15~28 d(第四阶段)和术后1~3个月(第五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指导患者进行握拳、活动手指和手腕等小幅度动作,每天练习8~10次,每次3~5 min;第二阶段,指导患者增加前臂运动、屈肘和抬肘等动作,锻炼肘关节和肩关节等,每天3~5次,每次5~7 min;第三阶段,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摆臂、绕肩和上臂外展等幅度相对较大的动作,锻炼肩关节,并进一步锻炼肘关节等,每天3~5次,每次5~7 min;第四阶段,进行上肢的上举、手指爬墙等动作的练习,每天3~5次,每次15~30 min;第五阶段,增加阻力练习,患者选择适合的阻力带进行阻力练习,具体为取站位,一只脚踩住阻力带,两只手握紧阻力带另一端,由肩部带动上臂慢慢发力上举,待上肢上举至最高点后停留3~5 s,然后缓缓放下,每天1~5次,每次10~15 min。以上锻炼均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循序渐进地增加练习强度。
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为期3个月,具体如下。早期康复训练内容同对照组。穴位按摩选择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肩贞、风池、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首先,用手掌拍打穴位,持续2~3 min;然后用拇指准确地按揉穴位,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以患者出现酸麻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揉2~3 min;最后,在每个穴位上进行拍打、揉捏3~5 min。每次进行穴位按摩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操作细节,告知患者应勤剪指甲,按摩时用力要均匀,以避免局部破损;同时避免在饥饿或饱食状态时进行穴位按摩。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定期通过电话给予指导,保证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穴位按摩手法和部位等的准确性。穴位按摩在术后48 h开始,每天早晚各1次。
① 患侧上肢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上肢前屈、后伸和外展等动作,以及采用医疗握力计测量患者的握力,来评价患侧肢体的上肢功能。② 炎症因子: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 7 d,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来评估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③ 水肿情况:于术后3个月时,采用软尺测量患者的患侧肢体周长,以评价其水肿情况。与术前比较增加3 cm以内的为轻度水肿,增加3~5 cm的为中度水肿,增加5 cm以上的为重度水肿。水肿发生率=(轻度水肿例数+中度水肿例数+重度水肿例数)/总例数×100%。
术前, 2组间患侧上肢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2组的患侧上肢功能(前屈、后伸、外展和握力)均比术前差,但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比较
术前,2组间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 d,2组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7 d,对照组的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术前和同期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水肿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的水肿发生率比较 [例(%)]
乳腺癌根治术是一种通过切除乳房组织、清扫淋巴结等进行的外科治疗方式,但手术创伤会对机体的正常肌肉、神经和血管组织造成严重破坏,同时术后的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还会破坏机体的淋巴组织,最终导致患者发生患侧肢体功能障碍和水肿等并发症[6]。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避免患者发生瘢痕挛缩,促进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降低水肿发生率[7-8]。中医认为乳腺癌患者主要是由于气郁、气虚而气血运行失常,导致气机郁结而发病,给予其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和经络艾灸等,可活血化瘀、活络通经、祛风散寒,进而缓解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障碍和水肿等[9]。
本研究给予乳腺癌患者穴位按摩结合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患侧肢体功能和握力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说明该方式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通过“按、捏、揉”特定的穴位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另一方面,由家属给予患者穴位按摩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的作用,间接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因此康复效果较好[10]。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较多,容易对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会导致炎症因子分泌增多,最终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升高[11]。TNF-α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其水平较低时能够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NF-κB是启动TNF-α表达的关键因子;IL-10能够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12]。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7 d的TNF-α、NF-κB、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对风池、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按摩,促进患者微血管扩张,起到了舒筋活络的作用,同时还能调节其脾胃气血,起到健胃补脾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疲劳感,进而改善其炎症水平[13]。本研究还考察了穴位按摩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肢体水肿的影响,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水肿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乳腺癌患者往往存在气血生化不足,手术创伤对其造成了进一步的损伤气血,导致水溢肌肤而水肿,而穴位按摩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同时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关节屈伸锻炼等能够挤压到肌肉,进而促进淋巴回流,从整体上降低水肿的发生率[14]。
综上所述,给予乳腺癌术后患者穴位按摩结合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有助于改善其上肢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水肿的发生率,近中期的预后较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