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唐琳琦, 张煜, 陶慧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 外科,上海,201112;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护理部,上海,201112)
职业性腰背痛是护理人员常见的疾患,据报道[1],一般人群腰背痛患病率为15%~20%,而在护理人员群体中可达50%。同时,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也可放射性影响下肢,进而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身心健康乃至生活质量。有研究[2]发现,工作中充斥紧张感、工作强度大且时间长,以及防护意识薄弱均与护理人员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有关。因此,在控制工作强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职业安全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职业性腰背痛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其工作质量、延长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皇室护理学院提出“无抬举”理念,旨在通过减少体位管理中抬起、拖拽等护理方法,保证患者的安全性及舒适性[3]。本研究选取7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就“无抬举”理念下体位管理培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于2021年1~12月期间,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内科、外科、妇产科、重症监护室(ICU)中筛选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 存在职业性腰背痛,即过去12个月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腰背痛,休息或改变体位后症状未见缓解,且持续时间≥2 d,疼痛部位位于胸12肋下缘至臀纹,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4];② 在职护士且具有执业证书,科室就职时间≥1年;③ 能够配合体位管理培训;④ 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 因内脏器官牵涉、感染性疾病、良恶性肿瘤或器官病变所致腰背痛;② 合并骨科疾病或外伤;③ 处于妊娠或哺乳期。选取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共72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各36名。比较2组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性别、职称,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常规培训 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体位管理培训,每周2次,每次2 h,持续2周。① 人体力学知识讲解:讲解人体力学知识,强调使用正确的人体力学动作不仅能够减少自身消耗,还可减轻患者痛苦。讲解过程中融入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职业性腰背痛,以及个人防护的必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② 体位管理操作演练:选择临床常用的体位管理动作,讲述各类动作对腰背痛的改善作用。嘱护理人员在培训者的监督下开展体位管理,培训者对护理人员体位管理中的错误之处、可能引发或加剧腰背痛之处予以积极纠正。③ 预防保健操:向护理人员演示预防腰背痛的保健操,并发放保健操视频,嘱其每日锻炼1次,每次锻炼15~20 min。
1.2.2 “无抬举”理念下体位管理培训 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观察组护理人员接受“无抬举”理念下体位管理培训,培训频率及周期同对照组。① 无抬举理念宣讲:介绍“无抬举”理念,其理念核心为基于人体自主运动规律开展体位管理,确保患者肢体按照自然运动轨迹进行重心转移,以节省护理人员体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体位管理以托、旋转、除压等手法为主,尽量减少或避免拖、拉、拽等动作。② 体位管理转移实践:选取配合度较高的患者,由护理人员开展体位管理转移实践。a.床上翻身侧卧,嘱患者取平卧位,护士站立于患者左侧,先将其头部移向对侧,然后将其左上肢横过胸前,右下肢自然屈曲外展。当左下肢完全屈起,将脚后跟立于床面,再使腿的重心转移到脚跟上。护士左手置于患者左髋部并推动,左下肢自然向右侧旋转弯曲,同时,护士右手按住患者右肩胛区,将患者重心调整,后背垫软枕,以减少身体的不稳定性。b.床上卧位至坐位,护士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膝关节屈曲,双小腿放于床缘下。使患者头部侧屈,用左手臂托住患者的头、颈部及对侧肩胛部,使患者重心转移至护士左肘部上,右手按压患者左侧髂部。以骨盆为轴心,协助患者转移成坐位,然后调整至舒适姿势。③ 借助滑布完成转移动作:护士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将滑布对折,滑布开口朝向自己,并垫于患者大腿至头部以上位置,将患者翻身转成平卧位,把滑布轻轻拉出,填平。借助相同方法完成对侧翻身、近侧翻身、床上左右平移、上下床移位等体位管理。
① 体位转移强度: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使用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RPE)[5]进行评估。RPE评分6~20分,6分为操作时呼吸、心跳、排汗均无明显感觉,20分为操作时消耗强度极大,分值越高则强度越大。② 腰背部疼痛: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进行评价。VAS评分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③ 腰背部功能: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使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7]进行评估。该量表总分0~24分,评分越高则功能障碍越明显。④ 生活质量: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使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8]进行评估。该量表涵盖8个维度,均为100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佳。
培训前,2组的RP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后,2组的RPE评分均较培训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RPE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2组RPE评分比较分)
培训前,2组间VAS、 RMDQ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培训后,2组的VAS、 RMDQ评分均较培训前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 RMDQ评分均更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VAS、 RMDQ评分比较分)
培训前,2组SF-36的8个维度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培训后,2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培训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SF-36评分比较分)
护理人员是职业性腰背痛的高发人群,职业性腰背痛不仅影响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工作质量,也直接威胁其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护士离职率上升、人力资源缺失[9]。在护理工作中,协助瘫痪、失能、昏迷或卧床患者进行翻身及转运等操作是引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常见场景。因此,针对体位管理开展培训及优化可能是改善护理人员职业性腰背痛的关键所在。
在传统体位转移法中,由于护士的用力不当或用力过度,导致患者受到拖拽、牵拉痛,甚至出现皮肤擦伤等不良事件[10]。故进一步优化体位管理,不仅是缓解护理人员职业性腰背痛的必要要求,也是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的重点环节。体位管理的核心理念为无抬举,即在护理过程中不抱起、不抬起、不拖拽和不用蛮力,通过结合人体工程学理论,基于省力原则及人体自身活动轨迹,徒手或借助翻身布、翻身手套、移乘板、升降设备等用具,协助患者完成体位转移及体位变换,既可避免医护人员在转移时发生骨骼肌肉损害或疼痛,又可保证患者安全和舒适[11]。得益于上述优势,本研究将“无抬举”理念下体位管理应用护士培训中,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培训后的RPE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该培训方式能够使护士以更为科学且符合人体力学的方式开展体位管理工作,从而减少工作中体力和精力的消耗。本研究结果发现,培训后,观察组的VAS、 RM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操作准确度、人体工学顺应度的提升,护理人员在体位管理时腰背部肌肉的过度参与减少、腰椎稳定度更高,故腰痛程度也有所减轻,腰背部功能也明显改善。此外,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培训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均<0.05)。腰背部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改善可使护理人员能够更为专注地投身于护理工作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于护理人员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也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无抬举”理念下体位管理培训不仅能够缓解护理人员职业性腰背痛,改善其腰背部功能障碍,还可减少其体力消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