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模块化教学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辨证施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9-03

张志芳, 田丽园, 杨绮莉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广东 佛山,528000)

关键字: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辨证施护;模块化教学;培训

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崛起,中西医结合诊治和护理模式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中医诊断疾病的核心为辨证,与此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要求也非常高,尤其是辨证施护能力[1]。如何提升护理人员的辨证思维能力,让其明确掌握中医辨证方法为目前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常规培训模式多为填鸭式教学,护理人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沉闷难懂,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故势必要优化教学模式[2]。模块化教学属于新型教学模式,包含6个模块(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及总结),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和连贯性[3]。为此,本研究将模块化教学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的辨证施护培训中,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汇总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在职的8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培训方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纳入标准:① 获得护士执业证书;② 完成岗前培训。排除标准:非临床一线护士。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年龄、工作年限等),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模式 对照组护士接受PBL教学模式,均接受1个月培训,每周线下培训1次,共4次,即老师课堂教学,时间控制在1 h。具体培训方式为:将40名护理人员为4组,各10名,由小组成员推选1名组长,组内成员互相监督学习,每日按时打卡,每周实操1 d、理论1 d。课前,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如中医护理技术、辨证施护方法和原则等)向护理人员提出问题,其需通过预习环节探寻问题答案,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采用PPT方式呈现。课后,还可为护理人员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其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

1.2.2 模块化教学模式 观察组护士接受模块化教学模式,均接受1个月培训,每周线下培训1次,共4次,即老师课堂教学,时间控制在1 h。线上培训发挥辅助作用,运用网络平台发送预习知识点、课件等给护理人员,让其利用碎片时间随时浏览、预习、学习,明确即将学习的内容重点。具体培训方式如下。① 成立教学小组:成立模块化教学小组,推举小组长,组长负责制订教学计划、督查教学计划实施,其余成员负责实施教学计划。② 制定教学大纲(导入):线下培训实施前3 d,教学小组需制作和筛选教学课件,并将其发布在线上平台。要求护理人员先预习,老师通过APP后台反馈信息,掌握护理人员自行学习的进度,及时提醒未完成预习的人员。授课时,带教老师需根据教学重点和目的来设计与此次教学有关的小故事,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好奇心,使其保持积极思维。③ 确定教学目标:a.教师方面,需按照课堂教学内容,拓展知识点,并配以临床案例、教具,让护理人员明确掌握核心点。b.护理人员,需了解此节课应掌握、识记的技能和知识点,并结合案例能够灵活运用。④ 前测环节:授课前1 d,根据护理人员预习的内容设计2~3个问题,并将相关问题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以便护理人员在线评估。了解护理人员课前预习的情况,知晓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困难,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⑤ 参与式学习:带教老师通过多形式教学,如工作坊、小组汇报、案例分析、情景演练等,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互动体验加深其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还可通过点拨式讲解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⑥ 后测环节:用APP进行随堂测验,共3道题目,如黄腻苔特征、辨证识别等内容,通过测试结果了解护理人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发现其学习难点,并加以巩固。课后自行完成1道分析题,需认真查阅资料,应用自身掌握的中医理论等综合分析,以文字形式反馈,并在线提交。⑦ 总结环节:小组成员讨论后,汇报各自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做出点评,明确不足之处。老师须归纳总结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表扬进步快、表现好的护理人员,并提出下次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根据APP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反馈,做好查漏补缺。

1.3 观察指标

① 理论及操作考核:培训前、培训15 d及培训结束时,采用自行设计的理论考核试卷评估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状况,满分100分,成绩越高掌握情况越理想;另让护士做个案分析和现场实际操作,教学小组长须评估其个案分析能力、现场实际操作能力,各项0~100分,得分越高能力越强。② 辨证施护能力:培训前、培训15 d及培训结束时,使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4]考核护士的辨证施护能力,包含中西医护理评估(30分)、中西医护理操作技能(40分)及健康教育(30分),得分越高能力越强。③ 教学满意率:培训结束时,采用自制的教学满意率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对此次教学的满意情况,共20项,每项计1~5分,分为很满意(90~100分)、满意(76~89分)、一般(61~75分)、不满意(50~60分)及很不满意(<50分)。总满意率=(很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教学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15 d及培训结束时,2组的各项考核成绩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均<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各项得分均更高(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教学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2组辨证施护能力比较

培训15 d及培训结束时,2组的辨证施护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更高(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辨证施护能力比较分)

2.3 2组教学满意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教学总满意率更高(P<0.05),见表4。

表4 2组教学满意率的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护理的特色为辨证施护,经望闻问切后,综合分析所得信息判定疾病证候,再按照具体证候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5]。中医辨证施护涉及多个层面,即护理、诊断、方剂、中药、中诊等,其知识点交错繁杂,且护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常规培训模式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其主要在于传授知识,以学生听课、教师讲解为主。带教老师将理论知识系统性地传授给护理人员,能及时完成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但无法更好地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模块化教学不仅可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理论知识掌握度,且可更好地调动其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考核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模块化教学可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度、个案分析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模块化教学基于“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组织学习、评价教学、明确目标”的闭环循环,制定了教学大纲,优化和规范了教学设计和过程。带教老师根据教学重点、目的和辨证施护特征制订教学计划,并建立完整的授课系统;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给予有效引导,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辨证施护能力各项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更高(P均<0.05)。究其原因,在模块化教学中,各大模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及时评价和总结,可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7]。在实际教学中,护理人员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明确自身的薄弱环节。根据教学目标梳理辨证施护的重点,结合案例能够灵感运用,并进行实操模拟训练,使护理人员将实践练习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而提升其辨证施护能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教育总满意率更高(P<0.05)。原因在于,模块化教学模式充分顾及了护理人员自身的学习偏好,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有机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利用护理人员的碎片时间,确保其在接受培训期间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并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开放交流,引导护理人员主动参与讨论、思考,减轻其对学习的抵触情绪[8]。此外,多种教学方式交叉使用,通过情景演练、小组讨论等方式呈现难懂抽象的理论知识,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其教学满意率。

综上,将模块化教学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辨证施护能力的培训中,对其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均有提升效果,并提高其辨证施护能力和教学满意率,可进一步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