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责任制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9-03

赵舒雅, 成晶晶, 吕晓琴

(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科,江苏 南通,226001)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1]。若未能及时给予规范的治疗,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增大,严重时甚至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药物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可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2]。但由于2型糖尿病尚无法彻底治愈,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加之治疗效果受个人行为影响较大,若不能有效防控危险因素,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3]。责任制护理是一种临床护理制度,强调对患者实施有计划和目的的护理,从而满足其需要,提升护理质量[4]。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联合责任制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5]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 病例资料完整、真实。排除标准:① 1型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② 合并急、慢性并发症;③ 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性疾病等;④ 存在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⑤ 合并认知、语言、听力或智力障碍。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49例)。比较2组的年龄、病程、随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综合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至其出院,并随访2个月。① 认知干预:患者入院后,采用集中讲座、一对一宣教及健康手册发放等形式对其进行多样化健康宣教,帮助其获得全面、正确的认知,使其了解和掌握2型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等相关知识。② 心理重建: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密切观察其心理状态,及时给予疏导和鼓励,尽可能消除其负性情绪,并运用正性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③ 用药指导: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等,使其充分认识遵医嘱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时间表,由家属监督,确保其在最佳时段内正确用药。④ 生活护理: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饮食喜好,为其制订个体化膳食计划,遵循“高纤维、低盐、低脂、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严格控制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此外,依据患者耐受性,指导其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等。

1.2.2 责任制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联合责任制护理,至其出院,并随访2个月。① 成立责任制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若干名护士共同组建干预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均接受系统性学习培训。组员查阅2型糖尿病护理的核心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问题和重点,并制订护理计划。② 明确小组成员职责:组长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排班,指导和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帮助其解决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责任护士负责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面护理及定期随访。③ 执行护理责任制: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若干小组,每组6~8人,在组长领导下,对所管患者实行8 h在岗、24 h负责制。每班护士准确记录患者当天的实际情况,包括用药、饮食、血糖监测及日常生活管理等,并及时向护士长、主治医师反馈,便于调整和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④ 分析血糖控制不佳原因:结合护理记录、查房情况等,找出可能影响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因素,如未能遵医嘱按时、定量服药,饮食不合理,缺少运动锻炼等。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血糖控制效果。⑤ 定期随访:患者出院时,及时写好护理小结,详细交代院外注意事项;出院后,每日通过公众号等推送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进一步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其掌握自我护理和管理技巧。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详细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纠正其不良行为;每月进行1次上门访视,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帮助其解决存在问题。

1.3 观察指标

① 血糖水平:于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2个月,采用血糖仪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HbA1c水平。② 血流动力学变化:于入院时、出院前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测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③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并计算感染、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综合征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比较

出院前、出院后2个月,2组的FBG、 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2.2 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出院前,2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较入院时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更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感染、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综合征的总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13.73%,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6]。其中,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且年龄增长、营养过剩及体力活动不足等也与该病的发生、进展存在密切关联[7]。近年来,在多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下,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需尽早进行有效治疗,还应重视护理干预,以改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局。

本研究从多个方面观察和评估了责任制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出院前、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的FBG、 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责任制护理能够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杨辉等[8]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缓解消极情绪。分析原因为,血糖水平与患者用药、饮食等密切相关,综合护理虽也能给予上述方面的干预指导,但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性,可能会导致效果不佳;而责任制护理是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面计划和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详尽的了解,从而实施用药、饮食等方面护理,可为保持血糖水平稳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前,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提示责任制护理能够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原因为,血流动力学变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明显特征,当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进入红细胞后,可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代谢异常,从而造成血黏度增加[9]。采用责任制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水平获得良好控制,进入红细胞的葡萄糖会随之减少,可使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好转。责任制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强调身心整体护理,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充分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科学饮食等的重要性,养成正确的个人行为习惯[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提示责任制护理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责任制护理是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实施护理工作期间能够有效规避和控制并发症的风险因素,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和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