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个性化动态护理对行股静脉置管肿瘤患者自护能力和并发症的影响

时间:2024-09-03

邹丽霞, 李健鸿, 寿 慧, 叶 青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广东 韶关,512026)

经静脉通路行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保持血管通路通畅是保证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的关键[1]。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较长,出院休养期间,护理人员难以对导管实现有效的监控和维护。加之患者对导管的自护知识不足等,易引起导管堵塞和深静脉血栓等置管并发症,使患者后续化疗受到影响[2]。常规护理往往局限于住院期间的护理,缺乏对患者院外的有效护理指导,所以护理效果不佳[3]。个性化动态护理为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通过持续跟踪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可提高医疗有效性,并保证患者安全[4]。本研究应用中性化动态护理模式对行股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股静脉置管的成年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癌症;② 行股静脉置管化疗;③ 年龄≥18岁且<80岁;④ 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② 有静脉置管禁忌证,如穿刺处皮肤红肿或溃烂等;③ 沟通交流能力存在障碍;④ 不配合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口头宣教,告知其股静脉置管的必要性、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置管后,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定期询问其有无不适反应。护理人员对导管进行日常维护,对出现的置管并发症及时妥善处置。出院时,向患者交代日常注意事宜,如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频繁做深蹲动作,适当进行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告知患者护理部的联系方式,以便其在遇到问题时可及时向护士寻求帮助。

1.2.2 个性化动态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动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组建个性化动态护理团队 成立以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为首的个性化动态护理团队,护士长担任组长,团队成员为4名具有5年以上的股静脉置管护理经验的主管护师。组长负责宏观统筹,对护理工作开展检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或缺陷,并制订相应改进措施。

1.2.2.2 认知和心理护理 置管前,护士向患者细心讲解股静脉置管的作用、配合事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置方法等。同时,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结合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必要时向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励志故事,以帮助其树立积极的抗病信念。

1.2.2.3 置管中护理 置管时指导患者深呼吸,或通过听音乐、收看电视和聊天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或血肿,尤其是对穿刺操作不顺利者。如存在出血等情况立即加压处理,嘱患者注意休息,置管后协助其摆放舒适体位。

1.2.2.4 置管后教育 对患者进行系统性教育。患者如厕时使用坐厕,避免深蹲运动,以防止导管弯折或断裂。卧床患者或需长时间卧床行静脉输液的患者按时做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发生。静脉患者沐浴时,避免穿刺处皮肤和敷料接触水。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敷料干燥,因出汗等原因致敷料潮湿时需立即更换等。

1.2.2.5 出院后护理教育 护士为患者建立医疗服务微信群,并要求患者出院前加入群内。定期在微信群内推送相关医疗知识,包括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的居家维护知识、抗癌知识和心理自我调节知识等,每周至少推送 3次。每周开展1次线上答疑,安排专人对患者各种疑问做出详细解答。

1.2.2.6 构建风险管控体系 对自护能力欠缺的患者加强随访,定期了解其近况,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带管患者每周需返院维护导管1次(特殊情况随时回院处理),由个性化动态护理团队的组员负责接待并完成维护工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组长并做进一步评估和处理,定期行电话跟踪随访,对于不适宜继续留置的导管予以及时拔出。对于未能如期返院完成PICC导管定期维护的患者,提供互联网+居家维护服务,确保用管安全。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5]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护能力进行评定。ESCA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和自护技能4项评定内容,共43个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1~4分)进行评分,总得分范围为43~172分,得分愈高表示自护能力愈强。

(2)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局部感染和局部渗血。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ESCA各项得分和总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ESCA各项得分和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的 ESCA 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ESCA各项得分和总分比较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针对多次化疗的肿瘤患者,多采取上腔静脉系统注射化疗药物,但是对于患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股静脉置管给药既能保护患者血管,又能减少患者痛苦,易被肿瘤患者接受[6]。肿瘤患者在治疗间歇期,需带管返回家中休养,若患者缺乏导管自护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导管异常情况并做出妥善处置,易发生诸多置管并发症[7-8]。故有必要采取有效干预策略,提高行股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的自护能力。

个性化动态护理是在医疗新形势下发展形成的一种护理模式,是指基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和心理等实际情况,制订并实施相应的动态护理计划,以降低医疗风险,并满足患者医疗需求[9]。侯丽华等[10]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运用该护理模式后发现,其对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其病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的ESCA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根据股静脉置管肿瘤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采用的个性化动态护理可提高其自护能力。究其原因,在常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多遵照医嘱,为患者开展口头教育,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且教育时间不足,难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医疗知识的认知度和自护能力[11]。而开展个性化动态护理后,于置管前后分别对患者开展个体化的认知教育,可使患者初步形成自护意识,并对置管后的自护内容有一定了解。对于带管回家的患者进行多途径护理指导,强化跟踪随访,及时帮助其纠正不规范的护理行为,可使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提示个性化动态护理可降低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的置管并发症。这可能是由于加强对带管回家患者的教育,使其充分掌握导管护理知识, 具备对导管异常情况的观察判断能力,从而有助于预防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行股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中应用个性化动态护理,可促使患者提高自护能力,显著降低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