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在中晚期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9-03

李 慧, 周燕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重症医学科,广东 广州,510060)

肺癌是中国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首位。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其中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和术后康复尤为重要。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是基于时间护理形成的一种干预模式,在固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使患者在最佳的时间内获得高效的呼吸功能训练,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程彩萍等[3]的研究表明,术前给予呼吸锻炼专项护理可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的肺功能。本研究对中晚期肺癌术后患者实施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探究该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明确诊断为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行肺穿刺且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肺癌;② 临床TNM分期为Ⅱ~Ⅲ期[4];③ 无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转移;④ 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伴有呼吸衰竭或肺部感染;② 合并严重肝脏、肾脏或心血管疾病;③ 术前进行过化疗;④ 伴有精神系统疾病或言语障碍;⑤ 继发性肺癌;⑥ 拒绝随访或不配合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积极沟通,讲解手术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安抚患者情绪,强调麻醉相关风险,并嘱咐患者禁食和禁水。术后及时进行吸痰护理,同时根据自身经验协助患者完成呼吸训练,主要以深呼吸为主。

1.2.2 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2.1 成立护理小组 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专业护理小组,护士长对全组护士进行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模式培训。全组人员根据相关文献、危险因素分级和并发症预防护理等循证医学的依据,结合护理经验和疾病特点总结出相应的时间规律,进行有效且最佳的护理干预,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并有效实施。

1.2.2.2 呼吸训练 入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强调呼吸训练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和对术后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床旁一对一指导、现场教学和视频教学等方式教会患者不同的呼吸训练方式(缩唇呼吸或腹式呼吸)。术前耐心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每天5次,每次20 min,及时纠正其错误动作,确保每次动作标准到位,同时保证呼吸训练时间充足。术后6 h至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每天2次,每次20 min,直至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1 d,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每天3次,每次20 min,按照呼吸训练规范进行训练,保证患者呼吸动度与深度一致,直至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拔出后至出院,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训练,通过视频讲解和亲自示教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患者掌握呼吸操的要点,强调其重要性。出院时,叮嘱患者坚持进行呼吸训练,按时随访每位患者在家中呼吸训练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树立其信心,并给予积极鼓励,保证呼吸训练有效进行。

1.2.2.3 排痰护理 入院时,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咳嗽模式的有效性,讲解有效咳嗽和排痰的重要意义,告知其术后雾化吸入和机械排痰的应用价值,强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术前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咳痰训练,及时纠正咳痰动作,每天查房时对患者进行考核,对不达标的患者再次进行培训,同时鼓励患者互相监督,保证咳痰动作规范有效。术后6 h待患者清醒后进行缩唇运动,之后协助患者取半坐位,上半身略前倾,缓慢深吸气1次后屏住呼吸,进行2次咳痰。术后每天进行3次雾化吸入,时间分别为 8:00、12:00和 18:00,指导患者正确吸入雾化药物。随后进行机械排痰,患者取侧卧位,调节合适的震动频率和强度,由下至上进行机械排痰治疗,同时鼓励患者自主咳痰。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步行时间。住院时间指从入院到出院的时间,拔管时间指气管插管插入时间到拔出的时间,术后步行时间指手术结束到下床活动的时间。

(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肺功能评价指标,包括肺活量(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血氧饱和度(SaO2)。上述指标以术后 2周的评价结果为准,SaO2以指氧监测数据为准。

(3)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开始步行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VC、FEV1、FVC和S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的23.08%(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人群趋于年轻化,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5-6]。手术治疗是肺癌的首要治疗选择,术后由于癌症本身和肺部组织被切除的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较差,加之发生并发症可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对肺癌术后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尤为重要。

呼吸训练是针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肌力量不足导致呼吸功能差而采取的一种训练方法,通过不断训练,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得到提高,肺通气量增加,能有效改善身体缺氧情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7-8]。于海文等[9]的研究发现,呼吸锻炼可明显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排痰护理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方法,对于肺癌术后患者而言,由于长期卧床和气管插管等原因,大量痰液堵塞导致其肺通气量下降,增加其肺部感染概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排痰护理尤为重要。临床上常采用雾化吸入和机械排痰的方法进行排痰[10]。项英等[11]指出,强化呼吸道护理可明显改善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肺癌患者的排痰效果,同时降低其肺部感染发生的概率。临床上对呼吸训练和排痰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认可,但是由于时间的差异性导致护理效果差异明显,患者未能在术后的最佳时间内得到最优的护理,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

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是一种基于时间节段的护理模式,通过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施丽丽[12]观察到,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在中晚期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康复情况和肺功能指标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倪婧鑫等[13]的研究报道一致。分析其原因,常规护理模式未能及时告知患者呼吸训练和排痰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不配合的情况较多,同时有些患者的呼吸训练动作不到位,导致呼吸训练质量不佳,从而影响其康复效果。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和排痰,提高了患者对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的掌握度,确保呼吸机功能锻炼的完成质量,对改善其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在患者术后康复的不同时间节点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干预,不断增加呼吸训练强度,提高呼吸肌力量水平,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结合综合有效的排痰护理,在患者肺部最容易产生痰液的时间节点采用机械排痰和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祛痰,避免痰液堵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规则性呼吸训练和排痰护理可明显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痰液堵塞和呼吸机力量不足的两大问题,可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