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无缝隙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时间:2024-09-03

张 宁, 刘秋艳

(阜南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安徽 阜阳,236300)

胃癌是中国癌症防治工作的关注重点,其年发病例数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0%,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对于能够得到早期诊断的胃癌患者而言,根治性手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预后质量。但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同时常伴有并发症发生,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无缝隙护理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全面且完整的无缝隙护理流程。该护理方法强调在整个围手术期,包括出院和入院等各环节均进行连续性无缝连接护理,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需求,制订个体化服务方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3]。本研究探讨无缝隙护理在胃癌患者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效果和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 均符合胃癌根治术指征[4];② 年龄≤80岁;③ 无其他部位转移病灶;④ 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伴有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②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 近期接受过放疗或化疗等相关治疗;④ 存在心脏、肝脏或肾脏等器质性病变。两组间基础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其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病情信息,嘱其按时进行术前检查,提前完成手术准备,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后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做好术后护理。

1.2.2 无缝隙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 成立护理小组 成立专门的无缝隙护理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经验丰富的团队领导、1名高级责任护士和3名普通责任护士组成。护理人员接受专业且高质量的培训,包括手术技术、并发症处理措施、护理事项和预防措施等。小组实施8 h工作制,由团队领导进行工作安排,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需详细汇报和记录工作情况,确保护理服务无缝隙。

1.2.2.2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及其家属全面普及胃癌根治术的优势性和必要性,对患者心理状态加强关注和指导,防止其因疼痛或疾病等原因产生恐惧或不安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手术进展和护理质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介绍医院的医疗团队、住院环境、胃癌的相关知识和先进的治疗技术等,帮助患者适应住院环境和了解疾病,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积极配合手术。

1.2.2.3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手术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清洁消毒范围至少大于病灶边缘20 cm。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量减轻棉签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在患者手术切口区域粘贴3 M保护膜,为防止切口区域受到其消化液或粪便等的污染,护理人员应在打开腹腔后全程为患者应用保护器。病房与手术室之间的交接工作由两科室护士进行完善,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病情状态、情绪状态和生命指标等,强调特殊护理事项。

1.2.2.4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每隔30 min观察一次患者的脉搏和心率等生命指标,每隔4 h测量一次患者体温,严密观察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告知医师。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避免伤口渗血或脂肪液化。对引流管进行护理,记录胃液等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预防发生并发症。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进展,辅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锻炼直至其出院。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 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5]对患者护理前和出院前一天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和疾病状况8个项目,总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3.2 恢复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1.3.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尿路感染、切口渗血、恶心呕吐或吻合口瘘。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以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SF-36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SF-36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间尿路感染、切口渗血、恶心呕吐和吻合口瘘的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与遗传、饮食和地域均密切相关。中国胃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临床上治疗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会因为对手术治疗认知不准确而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且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等,不利于其术后康复[6-7]。有研究[8-9]表明,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其不良情绪,帮助其正确了解病情,树立积极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是目前临床广泛推广的相对先进的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在护理流程中融入全面化的科学手段,体现以人为本和现代化创新护理的新型护理理念[10]。无缝隙护理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护理人员得到专业的护理培训,明确自身岗位和责任,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无缝隙护理的个性化服务措施能有效减少胃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同时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医患之间友好相处[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SF-36 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康复。其可能原因在于,以无缝隙护理理念为指导,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护理培训,并给予实际操作进行训练,每次学习后进行考核,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并可灵活运用,有助于提高各个护理环节的效率,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和出院的一系列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护理衔接,保证每个环节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准确无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完善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医师为手术保驾护航,术后细致呵护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尽量缩短其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为患者答疑解惑,有助于其树立治疗信心,帮助其早日战胜疾病。观察组的尿路感染、切口渗血、恶心呕吐和吻合口瘘的总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缝隙护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数据较少,后续将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无缝隙护理有良好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住院时间缩短,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