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和不良事件的影响

时间:2024-09-03

邓小凤, 王燕连, 黄石华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广东 清远,511500)

脑出血主要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情况,其危险性、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当前对于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手术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1]。其中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容易发生躁动现象,引起颅内压(ICP)剧烈波动,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2]。有研究[3]证实,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科学的镇痛镇静护理能够减少其病情波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但是传统的镇静镇痛方案在应用过程中,易出现镇痛镇静不足或过度情况,增加了意外发生率。因此,为了减少脑出血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和不良事件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纳入标准:① 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符合手术治疗指征[4];② 首次发病,发病时间<48 h;③ 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④ 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出现脑疝、血肿扩大或重度昏迷;② 合并脑卒中病史、凝血机制障碍、全身或颅内感染。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指导、活动指导、饮食指导、遵医嘱用药、生命体征监测、脱水降颅压和营养神经等护理干预措施。经静脉泵注射舒芬太尼,用量和用法均严格遵医嘱执行。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具体方法为:① 建立程序化护理小组,包括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和2名责任护士。由主治医师对所有组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疾病护理要点、镇痛镇静的重要性,以及常见不良事件等,组织组内讨论并制订护理措施。② 与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舒芬太尼,经静脉泵注射。与此同时,术后由护理人员每隔10 min采用用躁动镇静评分(RASS)[5]和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6]评估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并依照得分情况适当调整患者的用药速率。若RASS和CPOT评分均上升则增加药物静脉泵注射速率,评分减少则降低药物静脉泵注射速率,评分不变则静脉泵注射速率不变,直到相应指标达标。同时在镇痛镇静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相关体征变化,监测并及时处理镇痛镇静药物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确保镇痛镇静的安全性。责任护士护理期间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向医师报告患者的评估结果和病情变化。③ 护理过程中注意以平和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并安慰患者,给予其适当的肢体抚触,缓解其消极情绪。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针对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法和疼痛相关因素进行讲解,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和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升其治疗配合度和认知度。④ 准确判定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依照判定结果给予其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并注意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改善住院环境,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在病房内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分散其疼痛注意力。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通过语言交流,引导其采用看书和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还可以针对疼痛程度较强的患者采用耳穴贴压等方法,缓解其疼痛感。⑤ 注意在整个护理过程实施后,每周对护理效果和不足进行汇总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优化和整改措施,提升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干预5 d后的ICP水平。②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7]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的自护能力进行评价,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自护能力越好。③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挣扎行为、继发性脑损伤和意外脱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和ICP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5 d后的I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和ICP水平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ESC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ESC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机能、自护责任感和自我概念各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ESCA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率、病死率和发病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其中致残率高达80%,生存率仅为38%左右[8]。由于脑出血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因此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和镇痛干预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脑出血患者术后由于受到周围环境、手术创伤和疾病本身的影响,易出现烦躁、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术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积极和有效的镇痛镇静干预措施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而降低组织代谢率和脑氧耗,将脑组织维持在低代谢状态。程序化护理主要是指对复杂护理工作流程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对护理过程的管理和优化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9]。有研究[10]证实,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进程。因此,本研究针对脑出血患者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5 d后的ICP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ICP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分析原因为,观察组对应的干预方式更有利于减少临床工作中对患者ICP水平产生的刺激,进而防止ICP水平波动,降低脑代谢水平,从而为患者加速康复创造有利条件[11]。吴勇等[12]的研究显示,对脑出血患者应用镇痛镇静干预措施,对患者血压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能缩短住院时间,与本研究具有一定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数据样本量过少所导致的。因此还需在后续研究中增加样本量进行持续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机能、自护责任感和自我概念等方面的自我护理能力。究其原因为,观察组所应用的干预方式能够确保镇痛和镇静效果,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积极康复配合,提升其自理能力。同时,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通过责任护士与主治医师的配合,依照患者病情制订个性化镇静和镇痛方案。依照RASS和CPOT评估镇静和镇痛效果,及时调整药物静脉泵注射剂量,更有利于达到临床镇静和镇痛目标,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