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快速反应团队工作模式在胸痛中心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9-03

周日院, 杨福志, 覃沛娜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1. 急诊科; 2. 呼吸科,广东 中山,528415)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作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疾病,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和发病率,且由于可救治时间短,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当患者的冠状动脉由于缺血而发生闭塞的时间超过30 min时,部分心肌将发生坏死,且闭塞的时间越长,坏死面积越大。故抢救成功的关键是要实施快速有效的急诊护理[1]。采用快速反应团队(RRT)工作模式对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时,认真细致地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掌握其病情的发展进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积极抢救治疗[2]。目前RRT工作模式已经在疾病急救中广泛应用,其可提高患者的救治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3-4]。本研究探讨RRT工作模式在胸痛中心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胸痛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纳入标准:① 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7年公布的指南(简称2017版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 入院后经心电图确诊为STEMI;③ 发病至入院抢救时间<12 h;④ 胸痛持续时间>20 min;⑤ 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征。排除标准:① 非首次发生STEMI;② 造影剂过敏;③ 合并脑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④ 合并免疫功能、肝脏或肾脏功能障碍;⑤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按照常规的急诊流程就诊,首先进入急诊科挂号,然后由首诊医师为其评估病情,由护士协助并指导其完成心电图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等的检测。根据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STEMI后,召集科室内专家会诊,明确诊断后将其送至心脏监护病房。监护病房的责任医师逐一排除患者的治疗禁忌证后,给予其心理护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尽快指导患者家属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通知相应人员做好术前准备,护送患者进入导管室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2.2 RRT工作模式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RRT工作模式。

1.2.2.1 组建RRT 组建一支主要负责STEMI患者的RRT,团队内部又分为7个小组,小组成员每周轮流值班。各小组主要负责人均是有10年以上STEMI治疗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另有2名心血管科主治医师,以及当日主班护士、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和导管护士各1名。

1.2.2.2 团队分工协作 ① 当日主班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同一时间内立即启动RRT工作模式。② 副主任医师负责制订患者的诊断和总体治疗方案,迅速分配组员的工作内容,定期了解组员的工作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培训。③ 心血管科主治医师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并安排其进行心电图和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检查,评估病情,下达具体治疗方案。同时做好患者的术前谈话,指导家属签字,以便快速进行手术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④ 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及时疏导患者和家属的消极情绪。⑤ 辅助护士核查医嘱完成情况,完善不足之处,采集病理标本,引导患者完成各项观察指标的检查,并将其送至导管室,转运途中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⑥ 导管护士负责配合医师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1.2.2.3 模拟训练 RRT以小组为单位对STEMI患者的就诊流程进行情景模拟,每月至少模拟训练一次,确保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均熟悉工作流程,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及时指出演练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组员可以不断改进,提高应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2.2.4 培训和考核 各组组长每周三通过微信平台对组员进行30 min的线上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括疾病的最新诊断、治疗和护理指南。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每月进行一次书面考核,并不定期在晨会随机提问,书面考核和晨会提问总分均为0~100分,最终以书面成绩的90%和晨会提问成绩的10%作为总成绩,>90分为合格,否则重新开始学习,直至合格。

1.3 观察指标

1.3.1 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和急诊绿色通道时间 就诊至心电图时间是指患者进入医院急诊科就诊到打印出心电图报告的时间。急诊绿色通道时间是指患者进入医院急诊科就诊到获得专业性救治的时间,包含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

1.3.2 救护效果 参照2017版指南对救护效果进行评价,指标包括心肌酶谱回落率、ST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和半年内再住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和急诊绿色通道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和急诊绿色通道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和急诊绿色通道时间比较

2.2 两组救护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心肌酶谱回落率、ST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和抢救成功率分别为71.11%、84.44%、86.67%和95.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53.33%、60.00%和73.33%(P值均<0.05);观察组的病死率和半年内再住院率分别为0.00%和2.22%(P值均<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和17.78%(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救护效果比较 [n(%)]

3 讨论

集风险识别和评估为一体的RRT工作模式已在欧美医院广泛使用,该模式可为住院患者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对不良事件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保障患者的预后效果,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将RRT模式引入医院[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和急诊绿色通道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说明在RRT工作模式中明确的组内分工,可以缩短患者发病至获得有效救治的时间。黄曼等[7]发现,团队工作模式可以缩短患者的院内急诊留滞时间,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效果,这与本研究的观点一致。程荣[8]的研究表明优化护理流程可以使患者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和到达急诊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间隔均明显缩短,与本研究结果也类似。究其原因在于,RRT工作模式中,每个小组成员均对STEMI有全面的认知,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分工协作,快速地处理患者出现的任何危急征象,使得患者的每一项救治都在黄金时间段内,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足够的保障。此外,该模式还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从而确保救治工作顺利推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心肌酶谱回落率、ST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和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病死率和半年内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说明RRT工作模式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心肌酶谱和ST段,缓解胸痛,提高抢救效率,以及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的概率,这与王莉萍等[9]和陈云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上述学者观察到,对患者采取RRT模式进行救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原因在于,RRT工作模式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患者潜在风险因子的预测能力,有助于患者在行手术抢救之前就通过预警标准,进而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并及时掌握其病情资料,为后期的救治赢得更多的时间[11]。同时也为后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创造有利的机体环境,使得患者体内的组胺水平快速降低,心肌灌注效果显著,加速了心肌酶谱恢复和ST段回落,最终缩短胸痛至球囊时间,有效缓解患者的胸痛症状。RRT工作模式中,将团队分为7个小组,每天都有专业的人员在岗,为救治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有研究[12]表明,对患者采用RRT工作模式进行急救时,提前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抢救过程中和抢救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RRT工作模式具有较好的救治效果。

综上所述,将RRT工作模式应用于STEMI患者的急救中,可以加强其疾病监测,提前预测并预防危险因素,缩短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和急诊绿色通道时间,以及提高救治效果,并通过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以减轻其经济负担,为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