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

时间:2024-09-03

杨 玲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毒供应室,山东 济南,250001)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对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或器械等进行回收、分类、清洗、灭菌、包装和发放等工作的科室,其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医院内部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于医院当前对消毒供应室缺乏高效的管理制度,再加上医院每日需消毒的器械或物品较多,所以无法保障其消毒和灭菌的效果,以至安全隐患较大,这也为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2]。因此,探寻合理且有效的管控模式对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细节管理是一种简洁、高效且可不断优化的护理管理工作流程,该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中的无效行为[3]。本研究探讨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消毒供应室采用细节管理模式后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改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将其定义为对照组;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采用细节管理模式,将其定义为观察组。共有护理人员22名,其中护士12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4名;年龄31~50岁,平均年龄为(38.94±3.73)岁;工作年限3~26年,平均工作年限为(7.21±2.64)年;学历为本科5人,大专10人,中专7人。另选取临床各科室共计55名医务人员对两组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进行满意度评价,所有医务人员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对照组共抽取620批次医疗器械,观察组共抽取630批次医疗器械。纳入标准:① 所抽取的医疗器械为相同品牌、相同型号;② 所抽取的医疗器械均由同一组护理人员负责清洗和消毒。排除标准:① 曾用于感染患者的医疗器械;② 清洗消毒前已破损的医疗器械。

1.2 方法

1.2.1 常规管理模式 对照组的医疗器械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指导护士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等工作,在工作之前,做好手部卫生清洁工作,戴好口罩和帽子,穿好隔离衣和防护服。工作内容包括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打包和分类存放,并根据科室申领单进行分类发放,整个过程中由督察员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指出工作人员的错误并指导其改正。

1.2.2 细节管理模式 观察组的医疗器械均采用细节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成立细节管理小组 指定1名护士长为组长,2名工作年资较长且经验丰富的护师为副组长。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管理工作,组员负责定期对工作环节和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及时向其他护士反馈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监督其进行整改。

1.2.2.2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轮流担任教员,培训内容包括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责任感和工作制度,以及操作规范和流程。要求授课人员提前备课,通过文献、书籍或互联网等媒介查阅相关资料,紧跟最新前沿进展,在提升自己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达到提升整个科室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

1.2.2.3 工作环境的管理 良好有序的工作环境是提升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的关键要素。以物品器械存放的特性等作为基点划分区域,设置生活办公区、清洁区、灭菌区、包装区、检查区和污染区等区域,保证各个区域的位置设置合理,设备摆放有序。由专人负责监测消毒供应室的环境和空气质量,时刻保持工作环境干净整洁且通风良好,控制气流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避免污染扩散。

1.2.2.4 工作细节的管理 医疗器械回收至消毒供应室后,由接收人员详细记录污染原因、污染部位和污染范围等内容,选择合适的消毒液,为下一步清洗工作做准备。清洗医疗器械过程中,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待清洗结束后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消毒和灭菌,并记录器械的批次和有效期等内容。根据各个科室的申领单进行医疗器械的发放,并与临床工作人员仔细核对各项信息,避免医疗器械的漏发和错发,发放结束后做好对应医疗器械的补充。

1.3 观察指标

1.3.1 器械管理效果 比较两组医疗器械的回收合格率、器械分类合格率、器械灭菌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器械存储和发放合格率、器械损坏发生率和器械丢失发生率。

1.3.2 工作效率 比较两组的医疗器械回收时间、医疗器械分类时间和医疗器械发放时间。

1.3.3 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选取临床各科室共55名医务人员对两组的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回收满意度、包装满意度、发放满意度和服务满意度,评分越高表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器械管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分类合格率、器械灭菌合格率,以及器械存储和发放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器械损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器械包装合格率和器械丢失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器械管理效果比较 [n(%)]

2.2 两组工作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医疗器械回收时间、医疗器械分类时间和医疗器械发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工作效率比较

2.3 两组医务人员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回收满意度、包装满意度、发放满意度和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务人员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对医院内部微生物感染有直接影响,进而引发患者感染,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消毒供应室是医院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的重要场所。不同科室送往消毒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在处理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医疗器械分类错误、消毒或灭菌操作遗漏,以及医疗器械错发或漏发等现象,严重影响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开展[5-6]。因此,为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保证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需探寻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7]。本研究所采用的细节管理模式相比于常规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细节把控,将管理工作系统化,将各个环节都纳入管理体系,并针对具体的管理内容进行针对性地处理[8]。细节管理模式能够将护理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环节,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分类合格率、器械灭菌合格率,以及器械存储和发放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器械损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器械包装合格率和器械丢失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医疗器械回收时间、医疗器械分类时间和医疗器械发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科室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确保工作中有理可循,以达到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进行更加优化的目的,从而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10]。除此之外,细节管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轮流担任教员进行授课,授课人员运用互联网、书籍和文献等资源预先学习前沿知识,再通过理论培训的模式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因而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各个环节的实施更加顺畅。更重要的是,细节管理模式成立了专门负责质控工作的细节管理小组,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对消毒供应室整个工作流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11-12]。通过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回收满意度、包装满意度、发放满意度和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明实施细节管理后,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满意度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采用细节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消毒供应室的器械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