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前瞻性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9-03

潘彦龙, 郑艳芬, 何素华

(中山市中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广东 中山,528401)

医院相关科室重复使用的器械和物品在各类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对其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和保存等处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可直接影响到医院各科室的工作。既往研究[1-2]表明,重复使用的器械消毒不规范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水平,对于改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前瞻性管理是基于临床实际情况,确定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不佳的危险因素,将管理内容分级,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改进护理管理流程的一种管理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其更具有适用性[3]。既往研究[4]表明,前瞻性管理可有效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前瞻性管理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中山市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抽检器械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6~12月于前瞻性管理实施前抽检的54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2020年1~6月于前瞻性管理实施后抽检的54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器械均被污染,均需消毒清洗后再次应用于临床。对照组中,抽检器械科室分布为急诊科194件,泌尿外科138件,普外科120件,肛肠外科88件。观察组中,抽检器械科室分布为急诊科186件,泌尿外科143件,普外科 116件,肛肠外科95件。前瞻性管理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同一批,连续请假时间≤7d,工作人员共42名,均知晓研究详情并自愿参与。其中男 7名,女35名;年龄25~51岁,平均年龄为(32.65±3.86)岁;文化程度为大专18名,本科24名;工作年限1~10年,中位数为5.6(3.16,7.64)年。两组间抽检器械科室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管理 对照组的抽检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常规管理。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本科室工作人员采用消毒剂或消毒器清洗器械,严格遵循消毒灭菌流程操作。消毒清洗完成后进行包装,由专人回收和发放,采用封闭的专车进行运送。定期检查库存,查看器械有无故障。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工作人员共同讨论获得解决方法。

1.2.2 前瞻性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对观察组的抽检器械进行前瞻性管理,成立以护士长为核心的质控小组,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完善制度文化 护士长组织调查分析消毒供应科管理情况,基于现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组织集体会议共同探讨科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消毒或灭菌包少备和错备;清洁物品的清洁功效和性能未达到要求;清洗液配置不当或使用方法有误导致器械清洗不合格;工作流程缺乏系统性而出现不良事件等。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新措施。科室管理人员结合国家卫生行业相关标准,构建标准化和细致化的工作指引,将部分工作指引制作成树状图,并悬挂于墙面,使工作人员加强记忆。针对性地优化工作流程,并确定如何顺利实施护理管理。

1.2.2.2 “五常法”管理 “五常法”包括组织、自律、规范、整顿和清洁,其督促人人参与并自觉融入科室管理,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制订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物品消毒和灭菌处理流程。加强物品管理,针对剪刀等锐利器械应单独采用纸塑包装,所有消毒物品均备注消毒灭菌的标识,如日期和负责人等。通过培养工作人员“零缺陷”的质量意识,增强其护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高日常工作的慎独精神,以尽可能减少护理缺陷。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以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3 人员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者根据管理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细致分工,责任落实到个人,并采用问责制度,同时通过绩效奖励或惩罚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激发其工作潜能。

1.2.2.4 构建多级质量控制网络 制订三级质量控制,即自我管控、质控员管控和流程质控组管控。护士长担任质控小组负责人,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的岗位划分,将工作人员分为3个小组,即清洗消毒和下收下送组、灭菌组,以及包装组。各小组组长负责检查监督每个岗位的操作情况,而组员则通过视频记录和每周检查等方式进行自我反省。护士长对3个小组进行不定期抽查,若存在异常则组织小组会议,探讨解决措施。小组科室内形成共同参与和逐级管理的质检流程。

1.2.2.5 PDCA循环 运用PDCA循环确保护理管理计划有效落实,即基于计划(P)、实施(D)、检查(C)和处理(A)流程开展器械回收、清洗、发放和储存等工作。检查工作中若存在薄弱环节,则需及时排查操作中的失误,确保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有序且高效地运行。

1.3 观察指标

1.3.1 抽样检查结果 对两组器械进行抽样检查评价,比较器械清洗、器械除锈、器械包消毒灭菌、器械包装和发放器械的合格率。

1.3.2 工作质量 采用自制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问卷评定两组的工作质量,内容包括清洗流程、消毒灭菌、器械包装和质量监测,单项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工作质量越好。

1.3.3 风险事件 比较两组研究期间工作人员的锐器伤、记录缺失和漏放化学指示卡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抽样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器械清洗、器械除锈、器械包消毒灭菌、器械包装和发放器械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抽样检查结果比较 [n(%)]

2.2 两组工作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清洗流程、消毒灭菌、器械包装和质量监测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工作质量比较分)

2.3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见表3。

表3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各科室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的消毒灭菌工作,其管理水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与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密切相关。既往研究[5-6]显示,对各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材进行彻底消毒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职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的要求也愈发提高。但消毒供应室由于消毒环节复杂,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而存在分工不明确、技能培训较少和科室管理不足等问题,导致医疗器械洗涤、消毒、灭菌和包装等不合格率处于较高水平[7-8]。

常规管理仅重视消毒和灭菌过程,但在科室文化建设、绩效考核和质控管理等制度的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无法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瞻性管理是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订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从而使问题在出现之前得以解决的一种干预模式。马晓乐等[10]和宁玉萍等[11]的研究结果表明,前瞻性管理理念可改善管理缺陷,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前瞻性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器械清洗、器械除锈、器械包消毒灭菌、器械包装和发放器械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且清洗流程、消毒灭菌、器械包装和质量监测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前瞻性管理理念可提高器械清洗、发放、消毒和灭菌等环节的合格率,进而提高科室工作质量。其原因可能在于,前瞻性管理在实施前能够明确目前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问题,从而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实施“五常法”管理,并加强人员管理,所有消毒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标识,建立多级质量控制网络,使消毒供应中心的操作流程更加规范,从而使消毒和灭菌工作更加到位。同时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各环节的工作质量。此外,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使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流程不断重复,细化工作环节,从而逐渐优化管理流程,避免出现工作盲区,使管理质量呈螺旋式提升[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提示前瞻性管理可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其原因可能在于,前瞻性管理使得管理流程规范,在PDCA的循环往复中逐步改进工作缺陷,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差错事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此外,前瞻性管理重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力于改进科室工作质量,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13]。

综上所述,前瞻性管理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