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学科专业小组对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质量和输液并发症的影响

时间:2024-09-03

郭 乐,方少梅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普外科,广东 广州,510220)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指将各种药物通过人体静脉输送至血液循环中。静脉输液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患者年龄差距大,药物种类多,容易引起并发症。近年来,输液港和超声引导穿刺等新技术对静脉输液护理产生了新的挑战[1]。因此,针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专业且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治疗效果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多学科专业小组护理由多部门专业护理人员组成,各司其职,发挥学科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静脉输液质量,从而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探究多学科专业小组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对护理质量和输液并发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0年 2~4月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1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2020年5~7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03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学科专业小组护理。纳入标准:① 具备行静脉输液的条件;② 能够进行正常交流;③ 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④ 住院患者。排除标准:① 合并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② 合并活动性肝炎;③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④ 中途退出研究。两组间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常规静脉输液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静脉输液护理,主要包括按规范询问并了解患者临床表现、疾病史和过敏史等,输液前告知患者静脉输液相关注意事项。护理人员按照“三查七对”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3]。

1.2.2 多学科专业小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学科专业小组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均为同一组人员,共11名,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护师8名。

1.2.2.1 组建多学科专业小组 由药剂科、静脉治疗小组人员和心血管外科医师等专业医护人员组成多学科专业小组。其中包括1名行政管理人员、1名药剂师、3名主治医师、3名副主任护师和8名护师。副主任护师担任专业小组组长,负责统筹静脉输液护理工作;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小组运行管理、安全管理、计划制订和质量把控。所有操作静脉输液的护士均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且对静脉输液操作的标准和规范等均十分熟悉。定期由组长对所有成员针对护理水平、配液速度和准确性、穿刺水平,以及专业知识等进行培训。

1.2.2.2 实施多学科专业小组护理 ① 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宣教。针对使用头孢类药物的患者嘱其静脉输液前48 h不可饮酒,并于静脉输液前详细询问其近期饮酒情况。详细告知患者静脉输液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静脉输液时定期巡查,适当调节静脉输液速度。② 心理干预:由小组成员负责告知患者治疗意义和具体措施。以柔和且耐心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尽可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满足其需求,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 疼痛护理:行静脉穿刺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共同寻找舒适且规范的体位,避免因体位不规范而引起疼痛。穿刺时动作轻柔,通过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而分散其注意力。④ 并发症护理:a.药物渗出:当患者出现静脉输液部位肿胀和疼痛等情况时,应首先考虑为药物外渗,并进行相应处理;b.静脉炎:针对静脉炎患者,首先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缓解临床症状,针对无法缓解的患者采用静脉炎外用药进行治疗;c.感染:为避免感染,小组成员应注意手部卫生,整个配液和静脉输液过程均需无菌操作,一旦出现感染,及时请静脉治疗专科小组和医师共同处理。⑤ 病房巡查:除负责静脉输液的小组成员时刻关注患者情况之外,医师也需定期巡查病房,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并且对护理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其帮助,以免病情恶化。

1.3 观察指标

1.3.1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感染和药物渗出。

1.3.2 一次穿刺成功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1.3.3 静脉输液舒适度 采用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4]评估患者的静脉输液舒适度,包括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文化4个方面,共28题,每题设置为非常不满意(1分)~非常满意(4分),评分越高表示舒适程度越高。

1.3.4 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测,根据医院自制评分表,从护理水平、操作熟练程度、知识掌握程度和工作态度4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维度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静脉炎、感染和药物渗出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3%(χ2=9.900,P=0.002)。

2.3 两组静脉输液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的GCQ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GCQ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操作熟练程度、知识掌握程度和工作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调查[5]显示,90%以上的外科住院患者均需行静脉输液治疗。并且随着中国静脉穿刺技术的不断优化,出现了颈内外、骨髓腔和股静脉穿刺等新型穿刺技术,给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护理人员带来巨大挑战。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有创介入性治疗方法,配液和操作过程中一旦疏忽即会引起各种并发症[6]。因此,对静脉输液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多学科专业小组护理模式是由医院多个科室和部门成员组成,对于小组成员的专业化要求更高。其通过开展静脉输液操作和疾病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避免因护理人员的不专业操作而出现并发症,以保证输液治疗顺利且有效地进行。多学科专业小组由药剂科、静脉治疗小组人员和心血管外科医师等专业医护人员组成,其通过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专业培训体系,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和病房巡查等方面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护理,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加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静脉炎、感染和药物渗出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罗玮燕等[7]和周庆梅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多学科专业小组不仅拥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而且针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和并发症护理等,从而提高了患者对静脉输液的了解程度。通过对患者和护理人员两个层面进行优化,极大地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3%(P<0.05),与王建新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多学科专业小组定期由组长对所有护理人员针对护理水平、配液速度和准确性、穿刺水平和专业知识等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并且通过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穿刺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GCQ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袁忠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静脉输液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轻柔的动作和亲切的语言均能缓解其穿刺的疼痛感,从而提高治疗的舒适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操作熟练程度、知识掌握程度和工作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梁珊珊等[11]和陈娇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多学科专业小组成员临床经验丰富且各司其职,静脉输液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和过敏史;静脉输液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的输液情况和病情变化;静脉输液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从各个环节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多学科专业小组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静脉输液舒适程度。通过多学科专业小组的组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