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预防作用研究

时间:2024-09-03

吕永涛, 牛裴裴, 夏 欢, 李 超, 罗秀艳, 邓杰锋, 张 谊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 手术室,广州 深圳,518010)

近年来,由于受人们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姿势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颈椎病的发生率逐渐攀升,且日趋年轻化。颈椎病轻度患者通过按摩和理疗等保守治疗即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改善,而重度患者则需采取手术来进行矫正治疗[1]。颈椎后路手术为颈椎病治疗的常用术式,但术后患者易出现轴性症状(AS),不仅加重患者躯体痛苦,还将阻碍其后期恢复[2]。故应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防控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AS。PDCA循环为一种以螺旋方式推动工作质量持续提升的先进管理手段,目前被较多地应用于护理管理领域。为预防颈椎后路手术后AS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将PDCA循环引入颈椎后路手术的护理管理中,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4例作为对照组,接受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44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 具备手术指征,且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② 年龄>18岁;③ 意识无异常;④ 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排除标准:① 合并器质性病变或感染性疾病;② 与他人沟通困难,理解能力障碍;③ 因患有痴呆或精神病而无法配合研究。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术前护理人员将手术有关事项详细告知患者,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开展体位、引流管和疼痛等方面的基础护理。

1.2.2 PDCA循环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首先对常规护理的缺点进行调研,并做好PDCA护理模式开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组建PDCA质控小组,制订PDCA护理工作流程表和配套的管理制度。PDCA模式具体开展步骤如下。

1.2.2.1 计划 ① 明确目标:使护理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提升服务水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AS的发生。做好随访护理指导工作,使术后1年AS优良率达到85%以上,差者在5%以下。② 人员配置:组建若干责任小组(5~6人/组),对纳入本组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化护理,每组选举1名组长,要求业务能力强,且组织沟通能力良好。

1.2.2.2 PDCA护理工作内容 ① 术前心理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尤其是手术效果,15分/次,2次/天。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基于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手段,如开导、解释或放松疗法等,20分/次,2次/天。② 术前体位练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和颈部屈曲练习,家属可从旁配合,15~20分/次,3次/天。③ 术后体位护理:限制颈部活动,使头、颈、肩和躯干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轴线翻身 4小时/次。④ 局部护理:冷敷患处,术后24 h内,每4小时一次;热敷颈背部,术后72 h后,每6小时一次,颈后肌群手法按摩,每4小时一次。⑤ 疼痛护理:结合疼痛评估结果为患者实施个体化镇痛。⑥ 康复训练:患者麻醉苏醒后,指导其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和下肢被动运动;术后第1天进行扩胸运动、关节屈伸和胸腹式呼吸;术后第2天进行上、下肢主动活动;术后第3天进行肘和肩关节屈伸活动;术后1~2周进行颈椎屈伸活动。⑦ 健康教育:通过一对一讲解和观看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进行相关医疗知识宣教,内容包括康复训练方法、饮食和运动原则,以及自我病情观察等。术后第1天开始,每两天开展1次。⑧ 出院随访:微信随访与上门随访相结合,出院后2个月内,每两周1次,第3个月起1个月1次。随访内容为解答患者关心的问题、了解患者AS情况和进行自我疾病管理指导等。

1.2.2.3 实施 责任小组按照工作流程表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AS防护,完成项勾“√”确认。

1.2.2.4 检查 各组长每日对责任护士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质控小组则每周定期根据前期制订的相关标准进行个人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制订相应的改进方法。

1.2.2.5 处理 每周日组织召开1次会议,汇总近期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集众人之力商讨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后面1周内执行该整改方案,并检验成效,再进入下一轮质控循环。

1.3 观察指标

(1)于患者出院前,依据Kawaguchi等[3]制订的颈椎AS评定标准对两组的AS发生率进行统计。

(2)采用曾岩等[4]制订的AS评定标准对两组出院1年后的AS程度予以评估。评价标准:优为颈部无不适感,劳累或受凉后均不存在痛感;良为劳累或受凉后有轻微症状,日常生活未受影响,颈部未见压痛,无需使用止痛药;可为疼痛症状时常出现(在100天/年以下),日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颈部轻压痛,在使用止痛药后症状有效缓解;差为疼痛症状频繁出现(在100天/年以上),日常生活受到显著影响,颈部有显著压痛,使用止痛药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计算两组优良率,即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3)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5]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和总体健康共8个维度对两组出院后1年的生活质量予以评价。得分愈高,生活质量愈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时AS发生率比较

出院时,观察组的AS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的AS发生率为22.73%(10/44),观察组的A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28,P=0.030)。

2.2 两组出院后1年AS程度比较

出院后1年,观察组的AS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院后1年AS程度比较

2.3 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

出院后1年,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出院后1年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对颈椎后路手术后患者实施系统且有效的护理,尤其是早期康复锻炼对预防AS的发生和减轻AS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既往护理工作中,多数护士因对护理工作未进行合理和妥善的安排,致使工作时间紧张,部分护理措施未及时完成或遗漏。同时,健康宣教开展不足,患者对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训练动作不合乎规范,加之受心理状况不佳或畏惧疼痛等因素影响,使得患者康复训练配合度欠佳,训练效果不理想,从而导致AS发生风险增加[6]。AS发生可使患者耳后、颈后和背部等区域遭受较大疼痛,对其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且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应探索一套预防颈椎后路手术后AS的护理管理模式。

PDCA循环为一种科学化的管理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最初是为解决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质量问题,21世纪后被逐渐引入护理管理领域。有研究[7]表明,将此模式运用于护理管理中,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环节周而复始地进行,可使护理问题不断被解决,护理质量也可持续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时的AS发生率和出院1年后的AS优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减少术后早期AS的发生,降低后期AS程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通过对既往护理工作进行调研和部署规划,确立工作目标,制订科学的护理流程,构建程序化模式,可促使护士有条不紊地开展护理工作[8]。且这一模式可使护士及时察觉自身问题,也可督促护士定期更新知识,并保持较高的责任感,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护士通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且精细化的护理,如结合疼痛状况实施个体化护理,使患者疼痛得到良好控制;通过加强认知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和自我良好行为对术后康复的意义;通过采取示范指导和家属配合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可使患者长期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从而有助于预防AS的发生和改善AS症状[9-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出院后1年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这是由于PDCA循环模式实施后,可克服常规护理管理中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分工不明确和护理措施执行度低下等问题,使各项护理措施均能够得到及时且有效的落实,患者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尤其是院外健康问题可得到妥善解决,从而可使患者拥有高水平的生活质量[11-12]。

综上所述,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AS的发生,有效降低后期AS程度,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