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红色研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时间:2024-09-03

赵文能,季春芳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在全党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全党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1]当前,创新思路,开拓路径,是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必要之举。红色研学教育就是利用党的红色资源,将“教”与“游”有机结合起来,将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融入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之中,以史塑旅;在学习和实践中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党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与辉煌成就,以旅彰史。充分发挥好红色研学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资政育人功能,是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路径选择。

一、内蒙古自治区红色研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文化淳厚,发展红色研学教育的潜力强劲、空间广阔。

红色资源特色突出,品牌价值潜力强劲。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民族、区域特色突出,并有着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经典名录》中,在全国300 处红色旅游景区中,内蒙古自治区有呼和浩特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乌兰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纪念地等8 处红色景区进入名录。其中还有乌兰牧骑精神、蒙古马精神、库布其治沙精神等诸多红色精神文化和“草原英雄小姐妹”“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整合区域优势,凝练总结内蒙古红色精神,精心打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红色研学教育品牌,既能为内蒙古红色研学教育的建构提供核心思想依托,亦能促进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真正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增强学习实效。同时,发挥好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紧密融合,打造独具内蒙古特色的红色研学教育。

初具一定规模,发展空间广阔。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红色研学教育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有以培养“民族干部摇篮”为特色的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桃力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满洲里国门党建学院及全区内各红色教育主题纪念园(馆)等。但综观全国,与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和嘉兴红船干部学院等相比较,内蒙古自治区的红色研学教育在规模、品质、效应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受思想认知、硬件配套、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还存在管理规范性不够、市场竞争力不足、品牌号召力不强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夯实提升。

红色资源分散,亟待整合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幅员辽阔,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同时也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由于天然的地理区位和历史因素,其红色文化资源呈点状散布于内蒙古自治区118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诸如东部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纪念地等;中部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王若飞纪念馆、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等;西部的共产国际秘密通道沿线驿站、东风航天城等等。亟待整合规划,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形成集群效应。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机遇下,以党的红色资源为依托,力求在全区范围内建构起较为成熟的红色研学教育体系。

师资力量、机构类型及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其一是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一线教师多为本地教师,较少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以及985、211 高校兼职教师。同时,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成果、专业技术及教学水平亦需夯实提高。其二是教育机构类型较为单一。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教育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各盟(市)、旗县党校(行政学院)和辖区内的红色纪念园(馆)。如江西井冈山干部学院等专业性红培机构还相对较少。其三是教学形式较为单薄。在教学模式上,学员参加培训主要还是以课堂授课式教学、理论学习和观展式参观纪念场馆、陈列馆教育为主,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等现场教学还不够丰富,与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红色研学教育模式仍存在一定距离。

二、内蒙古自治区红色研学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是对红色研学教育在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充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红色历史之中,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厚的红色精神。弘扬好这些伟大的红色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2]。开展红色研学教育是深化党的意识形态教育,是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必要之举,是发挥利用好党史文化引领作用的有效路径。但是在部分红色资源相对较为富集的老区,由于本地尚未构建起较为成熟的红色研学教育培训体系,在对干部群众进行教育培训时,往往是选择“走出去”,而忽视了对本地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既能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和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又能以红色研学教育为抓手促进本地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

二是红色研学教育管理上存在“真空”。在红色研学教育实践中,管理部门存在部分管理职责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缺乏红色研学教育统筹管理中心。当前,我国在对革命文物、旧址、名人故居等红色资源的管理上主要是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进行管理,而红色研学教育实践活动多为各部门组织机构各自牵头独立展开,二者之间就缺乏“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的统筹规划中心。其次是缺乏明确的红色研学教育管理准入和管控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控体系是红色研学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故对红色研学机构教学能力、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的监督考察机制应进一步夯实完善。

三是供需矛盾突出,研学机构紧缺。由于参与研学教育主体的多样化和红色研学客体的特定性,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便会产生供需矛盾问题。其一是不同层次的参训学员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业务内容的差异,对红色研学教育形成了差异化的需求,将其机械地集合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同样的内容,就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学员实际工作需求不相适应的供需矛盾。其二是红色研学教育机构数量与教育内容质量上的供需矛盾。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可供接待红色研学教育的主要有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满洲里国门党建学院、桃力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全区范围内的纪念园(馆)等,实践教学点数量相对有限,使得培训地固定化,出现同一教学点去多次;此外,在质量上的供需矛盾,体现在教学内容和理念更新缓慢,同一内容听多遍的情况,致使教育实效大为折扣。

四是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不够突出。首先,内蒙古全区范围内的纪念园(馆)、陈列馆等实践教学基地的特色呈现不够突出,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展陈内容相似。诸如在对“独贵龙”运动这一历史的呈现上,全区内展馆基本上都有所涉及,且展陈的图片、文字内容及讲解风格如出一辙。其次,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力度不够。部分处于偏远地区的红色优质资源却濒临消失,保护开发的纪念园(馆)也处于孤化状态,缺乏有效规划整合,难以发挥集群效应优势。再者是,现有红色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在教学方式上,多以课堂式教学为主,内容上过于注重对历史的陈述讲解,弱化对现实的结合与思考,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红色文化中所固有的资政育人价值。

五是红色研学教育机构发展不优,影响力不够。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红色研学教育发展还存在教育培训机构数量相对较少,经营规模较小,市场供给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建立时间较短,经营管理不够成熟规范,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对外开拓接待全国各地红色研学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较弱等发展瓶颈问题。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红色研学教育“走出去”的“拦路虎”,极大削减了内蒙古红色研学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红色研学教育发展的对策探赜

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是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必要之举。创新红色研学教育方式方法,既是对党史学习教育多元路径的探寻之举,也是讲好党的故事,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需要。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4]。因此,发展红色研学教育必须制定符合各地区实际的政策、路线和方针,采取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

第一,理顺红色研学教育的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做好红色研学教育的关键。其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红色研学教育。组建统筹红色研学教育发展的协调机构,具体负责对红色资源的规划建设、教育培训、学术研究以及产业发展等相关事宜。其二,理顺管理红色研学教育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应从“红色资源开发管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使用、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课程教材研发编纂、现场教学管理、交通食宿安全、培训评估等方面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统筹整合培训力量发展红色教育培训产业”[5]。其三,在研学教育内容的管理上,针对不同级别、地域以及参训次数通过数字化管理,推出菜单式、个性化的定制研学模式,研学教育主题内容选择坚持以“以需促供”为导向,满足学员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第二,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突出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研学教育的“本色、红色、特色”。党员干部和政府公务人员在参加研学教育培训实践过程中,通常是以课堂授课、解读和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展现红色资源的“本色、红色、特色”,这就决定了教育培训的内容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性、科学性和生动性。在内容的把握上必须要集中力量统一谋划,邀请权威性的专家学者对研学内容进行统一编写、审核、讲授,“要坚持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路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6]。同时,构建起完善的红色研学教育机构、从业者的准入、退出以及禁入机制。红色研学教育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领域,要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抓住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政治标杆,积极宣传党的理念和呼应人民的诉求,充分发挥红色研学教育“以史塑旅,以旅彰史”的资政育人功能。

第三,夯实红色研学教育的人才培育,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红色研学教育人才培育应坚持“内外兼修”。对内,建立红色研学教育专家师资库,加快对本土人才的培育,同时强化对带班教师、讲解员等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如有条件的单位积极参与到“全国红色讲解员大赛”等国家级专业大赛中扬长补短,亦可定期举办省、市级红色讲解员相关的培训和赛事。对外,积极“引进来”,加大红色教育专家、名师以及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引进,成立特邀专家库。同时积极“走出去”,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专业讲解员等到全国各知名高等学府和研学单位接受专业培训,全面优化提升红色研学教育队伍的综合素养。

第四,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研学教育主题,编纂独具本地特色的课程教材。新时代的红色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7]322。红色研学教育的课程教材是百年党史走进课堂的重要载体。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可重点围绕“民族区域自治的摇篮”“乌兰牧骑精神”“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蒙古马精神”“库布其治沙精神”等核心模块,编纂研发红色研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和通俗读本,力求打造全国红色研学教育的精品课程教材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层价值,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从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性修养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方面着手,根据不同类别、特点,从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感人事迹中提炼和编写教学案例,及时将成熟的教学案例和研究成果编成教材,成为发展红色研学教育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活化红色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讲好党的红色故事

坚持运用好党的革命历史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党的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讲好党的红色故事。要不断创新红色研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活化红色精神,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老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人物纪念馆、遗址遗迹等“红色地标”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景课堂”,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讲好党的红色故事。让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寻访红色足迹中接受思想洗礼、感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以以下几个活动为例:

“追忆革命前辈”红色故事会。“讲好故事,事半功倍”[8]。在授课中邀请本地区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健在的老一辈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等为授课老师,以访谈、座谈、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分享鲜为人知的故事,使学员在故事中了解党的历史、感受革命精神。学习过程中,学员可以与老师(当事人)面对面直接交流互动。邀请这些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当事人讲述红色故事更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同时这些故事具有生动、亲切、真实的特点,增强了红色文化教育的体验性和互动性。这种与红色故事的主人公或者其后人面对面交流分享的教学方式既符合红色研学教育的特点,也更容易让学员接受,能切实提升教育效果。

“重走乌兰牧骑下乡服务之路”红色研学拓展训练。乌兰牧骑是活跃在祖国北疆大地上的一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始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展基层服务工作,为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遍内蒙古大草原。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机遇下,加强对乌兰牧骑精神的开发、宣传和学习,各个盟市依据实际情况和对历史史实梳理挖掘的基础上,开发出“重走乌兰牧骑下乡服务之路”红色研学拓展训练,选取几条有代表性的第一代乌兰牧骑下乡服务之路,让学员下乡走入农牧民家里,身临其境地体验农牧民生活,同时对农牧民宣讲党的政策、方针。在传统体验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创新,探索出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红色研学教育新形式。

“模范自治区建设中的管理之道”案例教学。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支乌兰牧骑的诞生地。民族区域自治、乌兰牧骑等植根于中华大地之上的“特色产物”,蕴含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治国理政和服务人民的宝贵经验。如民族区域自治中的管理之道、乌兰牧骑的服务理念等是毛泽东、乌兰夫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探索中积累起的宝贵经验,其理论和方法对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三)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促进红色研学教育与旅游行为的共建共享

红色研学教育与旅游行为的有机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红色研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可有针对性地优选出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红色资源点,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加强顶层设计,谋求科学规划,力求促进红色研学教育与旅游行为的共建共享。加强对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红色资源的规划建设和政策资金投入,打造独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红色研学教育基地,积极引导与市场化旅游行为的有机融合。同时,着力提升和完善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旅游线路、纪念场馆的教育功能,统筹组织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着力打造一批红色教育精品线路,形成系统的红色研学教育基地群,真正实现红色研学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共建共享。

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为“老资源”注入新内涵,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基因库”的作用,为“老资源”注入新内涵,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需求。随着红色研学教育培训的优化升级以及学员层次水平的提升,品质化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逐渐成为红色研学教育培训的主要发展方向。“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7]518,理论学习是红色研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教学上,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基因库”的作用,从革命文物中挖掘党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以具体见深刻,让学员的内心受到触动和洗礼。在有史可依、有史必依的前提下,不断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与时俱进地解读、阐释、宣传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其内蕴的意识形态教育意义。在实践教学上,在遵循红色研学教育培训原则的基础上,开拓思维,创新路径,实现实践教学的多样化、灵活化,积极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品质的实践教学拓展基地群,适时利用声光电等科技因素,增强实践教学的参与感、体验感,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同时,要强调主题差异化,内容特色化,在展陈方式、互动体验、延展文创产品等多方面进行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践中亦不可贪大求洋,还需在具体实际中辩证把握。

四、结语

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是发展红色研学教育的重要价值遵循。多元化的研学教育活动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回顾历史、引起共鸣,更能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契机下,以红色研学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点燃全民学习热情的“新引擎”,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心入脑。在全党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机遇期,立足实际,在红色研学教育实践中用好内蒙古“模范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乌兰牧骑精神、“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资源,弘扬党的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充分展现出来,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拥护。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方法创新,讲好党的红色故事,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