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时间:2024-09-03

王 峡

(合肥学院 设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艺术设计脱胎于艺术创作,缘起于工业生产,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最具创新活力、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1]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及市场变化需求紧缺的人才,这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培养出能基本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但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更加强调人才的应用性及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实力,既能全面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认同传统文化,[2]又能掌握艺术设计应用技能,还能运用艺术设计之外的知识和技术开展工作,才能在毕业后较快地完成过渡,独立开展艺术设计工作。这就需要高校转变艺术设计教育模式,采用跨专业融合的理念和方式开展教育,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融入艺术设计教育,并结合艺术设计相关企业及社会有关资源重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在跨专业融合中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的有机融合,且促进教育全面重视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及综合素质。同时,基于跨专业融合,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还可从教育者、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及人才主体等多角度实现变革,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但在当前环境下,高校落实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教育实效,所以高校及教育者应密切结合时代发展变化和市场需求,深入研究艺术设计教育开展跨专业融合模式的有效策略,在积极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发展。

一、新形势下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基于跨专业融合实现创新变革,不仅是教育本身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要求,还是新时代环境下教师实现创新变革、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需要。只有落实跨专业融合形式的艺术设计教育,高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助力人才获得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一)跨专业融合是艺术设计教育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同时国家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发生变化,高校只有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教育整体层面满足时代发展要求。[3]对艺术设计教育而言,能否以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依据进行创新,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理念和多元内容,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决定着教育能否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展现其时效性。跨专业融合教育理念便能直接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便利,促进教育在高校整体范围内实现一体化发展,也为艺术设计教育带来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样的教育形式,并在全校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与艺术设计相关企业合作,引入项目、课题等模式,既帮助教育紧密结合实际,展现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同步性,又能够强化教育的应用性,通过教育提升人才的应用技能,展现人才的综合性,最终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过程中实现创新,为高校教育整体进步奠定基础。

(二)跨专业融合是艺术设计教育变革模式、提升实效的应然选择

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呼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变革创新,而跨专业融合便能有效适应教育模式变革的需要,在跨专业融合理念及相关教育方法的引领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还可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在创新过程中实现教育的高水平发展。一方面,从教育模式层面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实现模式变革创新,需要跨专业融合教育理念及具体方式。借助跨专业融合,艺术设计教育在设置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式及组建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能拥有更多的参考和依据,也可借助跨专业融合理念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基于跨专业融合,艺术设计教育可实现教育场域的最大化拓展及教育形式的创新型变革,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也可借助变革教育模式吸引学生的关注,更有效地展现学生的主体性。[4]另一方面,基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变革创新,在跨专业融合理念下,教育还可进一步提升效果,展现艺术设计人才的高水平发展。上文已经提到,新型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艺术设计教育可实现其育人目标的有效完成,也可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提升教育效果,不断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强大综合技能的艺术设计人才。

(三)跨专业融合是艺术设计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实然要求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充分考察时代的发展变化及市场需求。当前环境下,社会越来越关注人才的应用型技能和综合性素质,而艺术设计教育达到此类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跨专业融合,也只有跨专业融合理念和具体策略能够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切实推进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跨专业融合理念契合艺术设计教育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跨专业要求各学科、各专业课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度融合,通过互相协作达到育人目标,对艺术设计教育而言,跨专业可有效弥补艺术设计教育内容不全面、教育模式不健全等短板,以更为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支撑教育创新,也为艺术设计人才提供更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而为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跨专业融合还能充分吸引艺术设计相关企业参与高校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艺术设计具体项目和实际课题,同时也能有效发挥企业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助力学生真正得到实践技能的提升,也能够在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其找到人生成长方向,达到全面、全过程教育的目标。[5]基于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便可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且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在不断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提升教育水平。

二、新形势下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落实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涉及高校、教育者、学生、相关企业等多层主体,其中一方或多方存在理念或行动层面的不足,都将成为教育落实的阻碍,严重影响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也不利于高校培养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一)艺术设计教育者缺乏跨专业意识,无法引领教育的融合发展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者普遍为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往往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获得较大的成果,也能基本满足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求。但在新形势背景下,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也无法真正落实跨专业融合教育的开展,在培养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层面表现出一定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在组建艺术设计教育者队伍的过程中,并未强调对教育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未就跨专业融合与艺术设计教育之间的联系、要求及落实路径开展必要培训,进而导致教育者缺乏深入了解跨专业融合理念要求的系统途径,也难以养成跨专业教育理念,其自身跨专业教育技能提升也缺乏必要基础。同时,由于当前校企合作不深入,高校也并未派艺术设计教育者前往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学习,其在指导学生实践层面的能力仍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者在日常教育活动之余,对时代发展变化及跨专业融合理念要求等缺乏深入研究,尚未形成创新融合意识和自觉,也成为跨专业融合教育落实的阻碍因素。

(二)艺术设计教育目标有待优化,无法展现跨专业融合发展要求

高校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多以向学生传递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艺术设计实践等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基本能独立开展艺术设计工作的专业人才,对学生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综合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关注则较少,教育目标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化倾向,无法体现跨专业融合教育理念。[6]再加上当前多数高校尚未形成跨专业融合教育模式,尤其是在艺术设计教育层面,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以跨专业融合理念落实艺术设计教育还面临顶层设计不完善问题,跨专业融合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评价体系等未成体系,以此为依据落实教育也缺乏必要保障,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更是无法顺利开展。同时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也缺乏全面性,无法直接帮助人才获得更多样的知识和更全面的技能,严重制约人才的创新意识养成和综合素质提升。

(三)艺术设计教育方式存在不足,课程体系无法落实跨专业融合

艺术设计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存在较大不同,其强烈的实践性要求教育方式也需灵活多样,并对课程体系设置也有一定要求,只有能涵盖学生成长成才所需的所有知识内容、能符合当代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但从跨专业融合角度看,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方式尚无法体现融合理念,课程设置也无法展现跨专业要求,严重影响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一方面,高校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多以讲授法、实践指导法等为主,项目式教学、课题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尚未融入教育过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安排也尚未体现跨专业融合理念,教育者仍以专业内容为课程设置的主要参考,也未以学生的需求和习惯为依据调整课程安排,无法通过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校企合作尚未深入,艺术设计教育跨专业融合缺乏有效支撑

落实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当地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协作助力教育的顺利推进,为学生带来更多样的教育活动。但在当前环境下,部分高校尚未与当地艺术设计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发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仍处于浅层阶段,基于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者及学生尚未意识到开展实际艺术设计工作需要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在内心缺乏对跨专业融合理念的深度认同,也缺乏落实跨专业融合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育效果的提升,也无法完成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再加上当前阶段,高校与企业对于共建共享协同教育的积极性缺失,校企合作缺乏深入推进的基础和支持,以此助力艺术设计教育跨专业融合的落实更是缺乏依据和支撑。

三、新形势下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策略

促进跨专业融合艺术设计教育的顺利落实,高校需深入分析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及条件保障等角度为跨专业融合教育的开展创设良好环境,助力教育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培养教育者的跨专业意识,构建“双师型”队伍引领教育融合

教育者是高校落实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引领者和实施者,也是形式的主要设计者,在新形势下落实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高校应重点关注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从培养教育者的跨专业意识、提升教育者的融合教育技能等角度优化队伍建设,确保教育者能真正有效地承担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引领者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既引领教育获得创新变革,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又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应完善对艺术设计教育者的培训体系,为教育者提供了解并学习跨专业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助力教育者养成跨专业意识。在培训中,高校需充分完善培训内容,既要保障艺术设计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内容的充足,又要融入时代发展、跨专业融合与艺术设计教育之间的联系,为教育者提供系统了解时代发展对教育要求及跨专业融合教育落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能进一步丰富教育者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高校还应注意创新培训形式,可借助信息技术变革传统培训模式,也可委派教育者到相关企业开展实习学习,真正接受专业训练,在明确市场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获得个人教育技能的提升,为教育者开展跨专业融合教育奠定基础。其次,高校应致力于组建“双师型”教育者队伍,确保跨专业融合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落实。在此过程中,高校应注意从招聘环节把握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技能,在入职培训、校外培训中强调跨专业融合理念和技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7]同时还应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引入艺术设计相关企业工作者到高校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形成“引进来、走出去”双通道提升师资力量的体系,第一可聘请产教融合教育基地优秀师资为艺术设计专任教师举办讲座,通过交流切磋,促进教师对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技能的系统学习;第二可为专任教师提供参加艺术设计相关企业举办的操作培训、艺术设计沙龙等活动;第三可鼓励中青年教师下企业或在职继续学习,以此形成艺术设计“双师型”教育者队伍。[8]最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者还应在日常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跨专业融合理念和技能,在树立创新融合意识的自觉中形成对跨专业融合的认同,深化对跨专业理念要求的理解,并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积极实践,推动跨专业融合教育的有效落实,致力于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二)优化艺术设计教育目标,完善跨专业融合教育顶层设计

在新形势下落实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完善的教育目标提供方向,更需要高校及教育者优化教育顶层设计,确保跨专业融合理念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入结合,同时通过融合型教育模式有效落实跨专业教育,促进艺术设计教育为学生带来更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更丰富的实践技能,带领学生主体获得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方面,高校应与艺术设计教育者密切合作,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跨专业融合教育的要求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办学实际明确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目标。为此,高校及教育者应积极研究本校艺术设计教育与跨专业融合理念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确教育创新变革的方向,在教育者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找到现存问题。同时结合专家学者的指导,在考虑课程设置、教育模式、人才目标等过程中确定跨专业融合的教育目标,既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应具备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能力,又关注学生多样化知识的储备和丰富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在接受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9]另一方面,高校还需关注跨专业融合过程中艺术设计教育顶层设计的完善,结合明确的教育目标,保障教育的顺利开展,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关注整体范围内的教育开展,强调艺术设计教育跨专业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完善顶层设计,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评价体系等角度全方位明确跨专业融合形势下艺术设计教育应有的状态,也为后续有效落实跨专业融合艺术设计教育提供方向引领和基本保障。在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便更有据可循,为专业学生带来多样化的教育体验,助力教育者使用非专业知识开展艺术设计实践,进而助推艺术设计教育整体获得创新,在行业内形成创新风尚。

(三)创新艺术设计教育方式,组建跨专业课程体系落实融合

新形势下,高校开展跨专业融合的艺术设计教育,还需关注教育方式的创新和课程体系的完善,确保跨专业融合的丰富教育内容能够有效展示。同时基于新型教育方式和全面化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主体参加融合艺术设计教育的积极性,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强化教育实效,真正带领学生主体成长为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从教育方式层面看,教育者应探索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日常教育中的使用,借助跨专业融合理念的指导,将各类有益的教育方式引入艺术设计教育,既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吸引其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多样化展现艺术设计教育内容,在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中完成丰富理论知识的传递和实践技能的指导。教育者应在设计教育方式前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充分掌握本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情实际,明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征,结合跨专业融合理念要求及专业教育实际,进而确保教育方式的亲和力,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从课程体系角度看,高校应密切跨专业融合理念与艺术设计教育之间的联系,助力教育者明确双方的契合点,进而在课程设置层面展现跨专业融合,为学生提供既能接受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又能参加多种理论学习和技能锻炼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设置融合性的提升,丰富课程组成,为学生提供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课程选择。此外,高校还应引入项目式课程安排,以艺术设计项目实践为课程形式,为学生主体提供真实参与艺术设计项目的途径,在学生充分深度参与中提升其专业能力,了解艺术设计具体工作的各方面要求,进而明确学习和成长方向。如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图案艺术设计”课程而言,便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坚持课程多样化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岗位调研—单项技能训练—专业应用训练—技能大赛—职业能力提高训练”为主线,把“图案艺术设计”课程转化为一个综合项目,开发出若干个“1 级项目”“2 级项目”“3 级项目”等,在跨专业基础上实现课程教学的项目化发展,既完成课程教学要求,又培养学生的全面化技能。[10]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促进教育跨专业融合有效发展

跨专业融合理念落实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还涉及高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只有深化校企合作,在“双师型”教育者队伍的引领下落实艺术设计教育,学生和教育者才能明确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意识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进而重视跨专业融合教育,并积极寻求跨专业融合教育的落实路径,在不断创新变革中实现更高层面的教育目标。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寻求与当地艺术设计企业之间的合作。高校应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与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实践教育基地,并且优化教育者队伍组成,为校内艺术设计教育者寻求培训机会,也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工作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育双方都可明确得知开展具体艺术设计工作不仅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之相关的各类知识都需具备,还需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道德等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而意识到跨专业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跨专业融合教育活动,全方位提升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艺术设计相关企业也应积极配合高校,为高校共建共享提供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撑,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进。同时也应明确校企合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不断助力高校跨专业融合艺术设计教育的开展为企业储备人才,提升人才的综合实力,发挥人才的创新价值,促进企业获得更好发展。[1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应积极构建艺术设计教育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应跟踪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对接合作企业的岗位工作要求,分析艺术设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完善岗位技能模块设置,并与企业充分合作,共建模块化实训与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实践教学目标、计划、环节、方法及考核标准,同时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和实训基地建设。[12]此外,借助校企合作的持续推进,跨专业融合艺术设计教育还可获得更广泛的教育场域、更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更有效的教育保障,进一步提升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