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临沧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24-09-03

石林红,方 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临沧 677099)

费孝通先生曾说:“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农村,固然不是千篇一律,但也不是千变万化,各具一格。”[1]临沧市特殊的地缘位置使之成为滇西边境城市的典型代表,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临沧市106 名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发放问卷106 份,有效回收106 份,问卷有效率达100%。

一、临沧市高校学生群体现状

(一)民族成分众多,文化空间多样

临沧市位于滇西,高校招生面向全国,但主要生源来自云南省各地州,学生群体中民族成分众多,在106 个调查样本中包含汉族在内共有13 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有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哈尼族等,汉族学生数占比66.9%,少数民族学生数占比33.1%,多民族共存必然形成多样的文化环境和空间。

各少数民族由于生存空间不同、文化惯习不同,因而认知能力也不同,由此形成文化差异且各具特色,在多样的文化空间内共同学习和生活,各民族学生容易产生观念和行为冲突,要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需要不同民族的个体之间相互包容和理解,这对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思政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二)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临沧市大学生主要有专科和本科两种学历层次,其中专科包括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三校生,本科包括四年制本科和专升本,学业年限为2年~5 年不等。三校生及五年制专科的学生为初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及四年制本科的学生为高中起点,录取分数线均符合云南省省控线要求。

以临沧市有本科办学资质的高校为例,2019 年普通本科二批文史类录取分数为553 ~510 分,省控线为480 分;2019 年普通本科二批理工类录取分数为511 ~464 分,省控线为435 分。同年,楚雄文科本科二批最低分520 分,理科本科二批最低分480 分;红河文科本科二批最低分512 分,理科本科二批最低分470 分。从新生录取分数来看临沧市本科入学门槛低于云南省其他地州高校,五年制专科和三校生入学门槛也相对较低,因而在临沧市就读大学生生源质量普遍偏低。生源质量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密切相关,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三)贫困面较大,学生价值观尚在形成

本研究106 个样本中临沧籍学生有38 人,占样本总数的35.8%,其他地州籍学生有68 人,占样本总数的64.2%,由数据可知临沧市现就读大学生中来自其他地州的生源居多。样本中生源来自城市的占10.19%,来自乡镇的占37.04%,来自山村的占52.78%,由以上数据可知临沧大学生群体是各个地州的贫困学生的集合,贫困面高达89.82%。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有更大的经济、生活和心理压力,在价值取向上更具有务实性和功利性,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表现为更加关注学历、文凭与未来收入的关系,对自身思想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有30.56%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而69.44%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一般或者影响较小。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34.26%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对个人将来发展有用,5.56%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只对公务员等入职考试有用。贫困生的价值取向加大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是地方高校亟需解决的课题。

二、临沧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但使命感不强

从地缘上看,临沧位于边境国门,大学生极易受到境外反华思想影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守边固土的重要举措,校园是大学生思想建设的主要阵地。本研究对临沧大学生思想状态和政治立场做了详细调查,95.37%的大学生表示赞同我们是一个由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84.26%的大学生表示极少数企图分裂国家、制造恐怖事件的民族极端分子应该受到严惩,87.04%的学生认为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从整体上看,临沧大学生群体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国家和平统一的政策方针,反对分裂和破坏,这是高校长期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不仅应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应该有青年的担当和使命观。***青年使命观强调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为积淀,青年的担当和使命感是建立在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前提下,目前临沧市大学生群体文化素养还有待提升,95%的学生认可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50%的学生表示基本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在谈及人生价值时,11.11%的学生认为挣到足够的金钱就是成功;10.19%的学生认为拥有高社会名望是成功;76.85%的学生认为实现个人价值才算得上是成功的人生,但是在继续追问什么叫作个人价值时,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务实性选择,如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亲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等。学生整体缺乏奉献精神,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需要进一步地教育和引导。

(二)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但学习深度不足

在个人思政学习的态度上,临沧市大学生显示出了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有97.22%的大学生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研究者进一步调查了临沧大学生的入党动机,46.3%的学生认为入党十分光荣所以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43.52%的学生希望通过加入党组织而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整体上看,绝大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纯正,但仍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入党是为了就业便利或者属于跟风,这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足有关。

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18.9%的学生倾向于专家讲座;29.2%的学生倾向于参加看电影和演出;32.1%的学生倾向于参加社会实践;19.8%的学生倾向于参加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从学生对学习方式选择的倾向来看,学生更愿意参加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对理论学习存在一定的思想抵触和排斥,对党的认识以及国家发展政策方针学习不够深入细致。

(三)大学生关心时事但个人思考不足

在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广泛且便捷,按他们对时事的关心程度排序,关注度位于前四位的事件依次为全球疫情、世界政局、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金融危机。

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爱国感,他们关心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在对时事进行学习和分析后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是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善,在关心时事的同时很容易因意志不坚定、思想不成熟而受到不良负面信息的煽动和挑拨。关于临沧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上关于党和国家负面信息时的处理方式,从调查数据可知大学生群体中99%以上的人面对关于党和国家负面信息时是不信、持反对意见的,但是有82.41%的大学生会选择阅读和浏览相关负面信息网站,甚至有极少数学生会分享和转载,这极有可能给分裂势力和腐朽思想带来可乘之机,需要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意识形态进行防范。

(四)高校“课程思政”模式尚未健全

目前临沧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为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由专业教师集中时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学生思想产生了新的特点,对学校思政课程有了新的要求。

临沧大学生群体中有59.26%的人高度认可高校思政课程开设质量,认为思政课形象生动,有2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程是一门学理性非常强的课程,14.81%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程枯燥无味,甚至无聊。在肯定临沧高校思政课程所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关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局限性: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不够多元。单纯依靠思政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高校应当积极构建“课程思政”模式,即在学生所有专业学科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全方位立体式地帮助学生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0.1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为一般,因此,高校“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还未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进取空间。

三、临沧市高质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校园环境,以文化人

“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媒介文化五个部分组成”[2],临沧市在读大学生中以女生居多、贫困生居多,情感细腻而敏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建构良好的校园文化入手。

第一,高校应建设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如学校图书馆、教学楼、宣传栏、校园自然景观应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启发和感染;第二,建设严谨有序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需要得到师生共同认可和自觉遵守,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力量;第三,完善高校制度文化,如校园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无规则不成方圆,完善的校园制度能对学生的言行起到导向作用,在制度范围内培养人才,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四有新人;第四,倡导文明的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内化后的外在表现,同时行为文化也在高校其他文化之间起到协调沟通的桥梁作用;第五,建设健康的校园媒介文化,包括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栏等文化传播的载体及传播方式,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方法多样,健康的校园媒介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健康的渠道获取健康的知识,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思想遭遇不良信息碰撞的可能。

(二)完善组织发展制度,党员示范领跑

大学生党组织和团支部是为我党吸收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临沧市大学生中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俗和习惯各异,党组织和团支部应该发挥好自身功能优势,加强新时期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又能紧密结合国内外政治发展动向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育的重点和方向。

在所测样本非党员学生中有93.52%的学生打算或者已经提交入党申请,学生整体思想上积极上进,渴望加入党组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学校基层党组织首先应做好发展工作,学校各社团应充分发挥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功能和作用,每年吸收态度积极、工作认真仔细的学生进社团进行锻炼,将实干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人才推荐至团总支,进而推荐至党支部。同时学校也应优先考察少数民族优秀学生,通过党课培训,将思想觉悟高、带动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吸收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其次,学校基层党组织还应做好培养工作。新发展的党员与合格党员之间是有距离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应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参加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多种活动提高他们的党性认识,鼓励学生党员在社团中创新开展多样的爱国主义活动,培养新发展党员的社会担当,进而在学生群体中成为一面旗帜,发挥领跑作用。

(三)重视实践育人,知行合一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现存世界,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在确定哲学主题的同时,马克思发现“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理解、解释和把握人类社会的依据,现存世界中的自然和社会是在人类实践中融为一体的。”[3]实践是社会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应注重理论创新,还应注重实践创新。按照布迪厄实践理论来解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空间为场域,社会实践的工具是资本,社会实践的逻辑是惯习,也就是说大学生持一定的社会资本和惯习进入场域空间中,与场域空间内的规则、个体产生交流、角逐和竞争,最后实现自我更新和社会创造。

高校思政课程应充分考虑学理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强调学生知行合一,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政课程是一门学理性强的学科,课程中实践性和趣味性不足。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紧扣社会热点开展丰富的社会调查和科研活动,通过参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观念、目标、信念会发生碰撞和交融,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中获取团队规范,进而萌发更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更强的自我效能感。也可以调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见习和实习活动,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动手动脑,借此机会使学生获得自我价值认同,进而达成社会行动共识。同时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应努力健全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在自我认可与社会认可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和发展点,当前教学中评价指标主要以学分、社会实践证明为主,极易使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功利且无意义感,科学评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产生社会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四)推进“课程思政”进程,协同育人

思政课堂是集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现阶段临沧高校思政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讲授法,知识点更多地由教师单向传输给学生,教师通过讲解、讨论、信息反馈的形式对学生讲道理、摆事实,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的优势是简单和高效,但是趣味性不足,学生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出现理解不深刻、识记不牢固、理论脱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弱等问题。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质量教师必须革新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可知,学生最不喜欢教师照本宣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无聊,52.78%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网络、图片的方式进行学习,22.22%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13.89%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阅读进行学习,11.11%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党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喜好倾向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的思路,如充分运用好混合式教学的优势,线上提前发布学习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供学生学习,线下综合运用讲授、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巩固和强化。

在思政教学的内容上高校也应重新做出部署和规划,建立多学科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和讨论,在充分分析临沧大学生群体特征和学情的基础上,适当引入民族性和地方性知识到教学内容中。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63.89%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最崇拜的人是身边值得敬佩的人,这一方面历史学科具有优势,可以结合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挖掘典型的英雄人物、革命先烈事迹进课堂,引导学生向英雄学习,发挥榜样的力量。临沧大学生群体少数民族众多,学生贫困面大,生活学习压力大,在调查学生接受辅导的需求中,学生首选希望得到心理辅导,因此,心理学学科在此方面发挥作用,引导学生保持乐观、积极、不怕困难的心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