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就业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4-09-03

张 璟,熊 伟

(1.文山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2.文山学院 学生中心,云南 文山 663099)

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就业人数和就业岗位在原本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形势严峻,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政策性岗位大量增加,预支了后续年份的部分岗位,2021 年就业形势在2020年的基础上更加复杂严峻,任务更加艰巨,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909 万人,数量又创新高,疫情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企业的校园招聘岗位数量相比之前有所减少,就业难现象依旧存在。大学生个人作为就业的主体,其就业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关系到家庭发展,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大学期间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够为就业做好铺垫和准备,提高个人的就业能力,缓解就业难和慢就业的情况。

一、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价值观引领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和就业观。大学生职业选择除了要做到择己所利,择己所长,也要做到择世所需,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在择业中最看重的要素,职业价值观对职业选择起指引作用,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引导着大学生去规划学习、生活、实践。***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青年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克服职业定位中求稳求全的思想意识,不盲目追求高职高薪,树立国家观和大局观,志存高远,在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中充分考虑国家的发展和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胸怀祖国,不怕吃苦不怕累,积极参与地方基层项目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到重点领域就业,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脱贫攻坚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在结合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以国家和人民为大格局,兼顾小我和大我,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导航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明确努力方向,促进积极主动学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在校期间和毕业前五年为重点,围绕职业,贯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理念,通过认知自我和认知环境来确定未来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围绕目标制定可行的具体行动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评估和调整。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他人评价、实践表现、叙事分析,结合职业测评工具,探索自身的职业兴趣、测评职业性格、按自身过往的经历剖析自己擅长的职业能力、最看重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全面评价和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干什么,想要什么。通过访谈、实地调研、工作跟随等多种途径,获取目标职业和目标职位,全方面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资讯,结合行业环境,自己的专业情况,家庭情况、社会需求等因素理性确定未来职业的发展梯次,为实现目标职业制定分目标和安排具体的行动,通过认知自我和认知环境,确立合理的各阶段目标,对未来的发展心中有数,心中有底,按照目标的指引激励督促自己,有了目标,就会主动求学求知,完善技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能激发主动性,充满干劲,增强内在斗志,发挥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克服困难,促进自我成长成才。大学生如果对未来没有规划,对职业选择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像一艘无方向的船只,在求职的大海中随意漂泊,不能实现顺利就业和有效就业。[1]

(三)赋能作用

科学系统的职业规划为就业赋能,提升求职竞争力。大学阶段是职业的重要准备期,春种秋收,这一时期能否清楚自己的优劣势,能否建立起对职业的期望和定位,以及是否具备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决定在用人市场中是否具有竞争力。按照人职匹配理论,大学生和岗位要达到条件匹配,即大学生要具备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备岗位所需的个性和特点,就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在个人和岗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匹配。通过对生涯人物访谈、阅读招聘信息,查阅求职网站、学术文献、统计数据,与老师学长交流,实习实践、社会兼职等方式,深入了解职业对工作者的要求,了解未来目标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所需的性格要求、能力要求、资质要求,分析自身优劣势与客观环境的优劣势,制定就业计划并具体实施,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掌握可迁移技能,把理论变为实践能力,修炼自我管理技能,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打造出就业核心竞争力,缩短自身与用人单位要求差距,为就业打牢基础,在就业中就能做到“有备而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中的偏差现象

(一)规划意识不足,就业目标不明确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足,造成对未来没有就业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大学生从高中跨入大学,教育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安排,进入大学,面对变化的一切,变得不知所措和茫然。[2]大学生缺乏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考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停留在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似懂非懂,模糊不清,停留在想想阶段,跟着感觉走,对自身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认知,不知道自己喜欢哪一类职业,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不明确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特别是对职业环境,就业环境把握不全,没有进行全面的资料搜集整理,感性成分大于理性认识。没有目标,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模糊,目标不合理,目标太大或者太小,对目标没有去贯彻SMART 原则,导致在大学期间或得过且过,或盲目效仿跟随,学习成绩欠佳,甚至时常挂科,动手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没有准备好就业所需的能力、素质、技巧,学生身份转换到职场人身份的意识不到位,最终在毕业季面临求职的时候,慢就业和难就业现象突出,学生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碰运气”“走一步看一步”“自负自傲”“畏惧退缩”“等靠要”的心态,在就业中屡屡碰壁,不能快速就业和择优就业,即使走上工作岗位,也难以适应工作环境和胜任岗位要求。

(二)规划方法掌握不全,就业定位不准确

职业规划方法掌握不全面,会出现不能对就业进行精确定位。表现在对自我和环境认知不到位,掌握的方法太单一,对自我认知停留在感性总结,没有结合现有的成熟的专业的测评工具来理性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有的学生测评以后并未有意识地运用到职业规划书中。对环境认知缺乏深入性,大部分采用查阅文献的方法,生涯人物访谈不够,直观地参与工作世界的实习实践不足,对工作世界的了解停留在参考别人的理论,自己切身体会的实际经验不足,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不到位的结果使就业定位不精准,不能分阶段成体系理清每一个年级阶段的重点,导致荒废了几年的大学时光。有的学生把职业规划当作辅助性学科,并没有像对待专业课一样足够重视,规划书制作以后,没有花时间花精力去反复打磨,理论上学习到一些,实际在制定计划书环节操作起来存在困难。[3]职业规划的方法掌握不全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自我定位不符合职业要求,呈现过高或者过低,只看到工作的福利待遇,忽视自身应该如何去匹配工作要求,有的学生热衷于考岗考公,错失一些好的企业,有的学生忽视专业发展,有的学生自我放弃,破罐子破摔,随遇而安,不愿意去改变自己的境况。职业定位过高或过低,对未来从事职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掌握不清,不能把职业要求对应到自身现有的情况,大一至大三就业能量积蓄不够,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进程,进入大四面临求职就无力可发。

(三)规划实施力度不够,就业能力欠缺

职业规划既要想好,也要做好,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是知己知彼,职业定位,设立目标,进行行动的一个过程,有的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时候,照搬照抄网络现有文章,复制他人的规划,或者草草了事,应付期末考核,有的学生虽然制定了规划,但是没有具体去落实行动计划,被懒惰打败,职业生涯规划书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并未真正发挥对大学生活的指导作用,想和做脱节,缺乏执行力,变成“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的学生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不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规划系统衔接性不强,按照职业规划步骤,在规划制定后要定期评估调整,分各个学年对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估,包括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是否存在困难和瓶颈,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路径选择是否合理性,但是职业规划在课程结束后就暂时告一段落,处于搁置状态,定期的反省和总结不到位,缺乏阶段性地对目标进行审视,大一课程结束后就偃旗息鼓,大二大三浑浑噩噩度过,大四才开始意识到职业规划没有去落实,面对就业,缺乏就业所需要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精神、专业态度、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即缺乏核心竞争力,拿不出引以为傲的成就,展现不出优异的综合素质,寄希望老师给出“快狠准”的可以立即应付就业的方法,殊不知前期的积累才是关键所在,前期准备不充分将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

三、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就业的调整策略

(一)强化职业规划意识,以就业为目标导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从入学之初,就应该对未来的就业开始谋划,有忧患意识,把就业当作现阶段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树立未来职业理想,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把就业作为现阶段的一种压力,发挥积极主动性,转变思想,把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其次要知己知彼,为目标搜集信息,知己方面了解和评估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从事的职业类型,自己的性格适合做哪些职业,自己的能力对于工作来说能胜任哪些,存在哪些不足,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是否合理。知彼方面了解专业相关的行业背景,职位分类,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工作环境,待遇和发展空间,整理出职业世界说明书,结合自己所想,所长和所能,审视自己的条件并结合国家,社会的需求来综合分析考量,持续改进,扬长避短。最后制定目标,按不同的时限分解成近期,中期,长期和人生目标,贯彻目标SMART 原则,让目标具体,可衡量,可行,有意义,有时限,对目标按时间和性质进行分解,确定职业发展路线,根据不同的路线适配不同的发展策略,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弥补差距,以外职业生涯为动力,侧重内职业生涯的提升。

(二)掌握全面规划方法,准确进行就业定位

学生要客观认知自我和环境,掌握多种方法进行职业规划。结合常用专业测评工具,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测评职业兴趣,利用MBTI 和DISC 等性格测评工具测评职业性格,用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或者成就故事法(STAR)测评和分析自己的职业能力,按照职业理论分类模型,理清自己的三大能力类型,利用施恩职业锚测评量表和VVI 职业价值观测试个人价值观,专业测评工具能帮助学生快速高效了解自己,同时也可以利用橱窗分析法分析潜能,改进自我,结合自我反省反思,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同学老师亲朋的评价,叙事分析等非正式的测评手段,通过不同层面的人员多渠道搜集自我信息,全面地分析自己,认清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出不足。通过阅读书籍,上专业网站查询,到企业实习见习,参与专业协会,生涯人物访谈,工作跟随等途径认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职业环境,重点认知职业环境,通过5PLACE方法,认识目标职业的职位,工作机构和环境,升迁的通道和速度,待遇,职位要求。结合自我的条件和环境,确定职位发展目标,使用SWOT 分析自己和目标职业的差距,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目标职业,发挥优势,找出差距,修炼就业求职中所需要的学历,经验,能力,特质,扬长避短,围绕职业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动联系专业教师和咨询专家修改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书,反复打磨成为适用于自己的独特的一份计划书,主动寻求专业老师,亲朋,咨询专家的帮助,答疑解惑。分年级分阶段,有重点地完成各阶段的目标。[4]一年级重点了解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者专业对应的职业要求,搜集职业信息,培养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二年级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参与专业或者想从事职业的兼职和实践,感受实际岗位要求,在实践中锻炼责任心,积极主动性和抗压能力。三年级参加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明确工作信息获取的渠道,学习制作简历,为考研,留学等做准备。四年级关注求职信息,进一步学习求职技巧,锤炼求职心态,制作简历并投递,参加笔试面试。

(三)落实具体行动计划,提升就业综合能力

制定了书面计划以后,关键是要把想法落地实施。大学生应把目标细化,把目标分解到行动,具体到每天的作息时间,每天的详细任务,对自己设立奖惩制度,克服懒惰习惯,应对干扰,以身边的优秀学生为榜样,定期检查,以每周,每月,每个学期,每年为节点进行反思,检查完成情况,对应目标,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了多少,及时调整偏差。[5]大学生要注重就业能力的修炼,一是打牢专业知识,学好相关理论课程,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结构,为未来的职业做好知识储备。二是提升实践能力,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实习见习,兼职活动,听取讲座,参加比赛竞赛,参加社会实践,担任学生干部,考取证书,锻炼为人处世能力,积累做事经验,修炼人格品性,提高知识运用和转化能力,增强沟通交流技巧。三是储备求职技能,了解行业发展需求和就业政策,精通简历制作,笔试面试技巧,增强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的就业难和慢就业问题,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大学生应纠正自身职业规划中的偏差现象,树立目标,精准定位,提升就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备好就业筹码,力争在就业市场中迈出胜利的第一步,为以后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为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