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区域联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时间:2024-09-03

张莉琴,姚慧颖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下属的STEM 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STEM 教育 2029 行动计划》和《STEM 教师能力等级标准(试行)》,被视为 STEM 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有益成果。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前阶段,更应是今后 STEM 教育在我国推行的重要领域[1]。随后,美国学者将A(art)元素融入STEM 教育,提出STEAM 教育,STEAM 是 科学( Science )、技 术(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艺术( Art)和数学( Mathematics) 英文首字母的简称[2]。

幼儿园开展 STEAM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甚至一日生活活动中都能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 STEAM 教育。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科学区和建构区成了STEAM 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主要途径[3]。但是,单个的区域活动很难体现STEAM 教育理念当中的跨学科性、情境性和协作性特征,使得STEAM 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幼儿教师误把科学教育当成STEAM 教育。

区域联动是打破原有区域活动中对于不同区域中功能和活动类型的严格划分,将不同功能的区域活动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使儿童在整个教室中按照活动需要移动,从而完成自己的任务,体现出流动性、问题性和合作性等特征[4]。因此,根据STEAM教育理念中的跨学科性、情境性、问题性和自主探究性的特征,将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进行联动,满足幼儿在区域联动活动中充分且自主地获得STEAM教育。这既能够推动STEAM 教育在幼儿园的本土化,又能为幼儿园区域联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STEAM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区域联动的设计原则

(一)创设生活情境化的区域空间,重视幼儿的交流合作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的空间创设上,在幼儿看来区域空间虽然做了隔断,却不是僵死的、固定的边界,区域与区域之间是有机联系的[5]。幼儿们看似在各个不同且独立的区域中进行自主的游戏和探索活动,但各个独立的区域在空间上又是有机联系的,这种联系具有生活化与情境性的特点。

幼儿STEAM 教育具有生活性和情境性特征,它不是教授幼儿孤立、抽象的学科知识,而强调把知识还原于丰富的生活,结合生活中有趣、挑战的问题,通过幼儿的问题解决完成教学。因此,幼儿园在进行区域联动活动时,在各区域的空间设施上首先应当符合幼儿真实生活的特点。这是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幼儿园在区域空间的设计上,应贴合幼儿们的生活特点。幼儿园区域联动的情境性体现在,区域联动的主题应设计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情境,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当中活动,将活动内容巧妙蕴含在主题情境当中。使得幼儿在情境化的区域空间当中,体验真实而自然的生活,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同时,幼儿园中的区域联动多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这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同伴交往表达的机会,同时能够增进同伴之间的协作交流能力,因为集体教学活动无法展现每一位幼儿的才能和优点,这与STEAM 教育所主张的在团队协作中解决问题不谋而合。

(二)选择丰富趣味的区域主题,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

结合STEAM 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在设定和选择区域联动的主题时,要同时考虑区域联动主题的跨学科和趣味性。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运用不同学科的手段来综合解决问题。在STEAM的教育理念中,跨学科性是它最重要的属性之一[6]。意味着在活动过程中,不只是单独关注某一领域的自主活动,而是将所关联的和必需的领域相联系,共同帮助幼儿去解决生活中真实且关切的问题,幼儿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区域的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思考的能力。

趣味性是STEAM 教育理念中将许多问题融入幼儿的生活当中,使得知识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在游戏过程中提升幼儿的成就感。在幼儿园区域联动中幼儿可进行自选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感兴趣活动区,对活动内容、方式以及操作材料进行自主选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幼儿园在区域联动的主题选择上要结合幼儿们的实际兴趣,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同时具有活动价值的联动主题。

(三)投放流动多样的区域材料,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STEAM 教育理念强调幼儿通过亲身操作和体验来学习,幼儿园区域联动同时也强调了区域之间材料设置上并非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流动性和体验性。在区域联动的活动中,区域材料会随着不同的联动方式和主题而流动变化。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感受材料在区域间的流动和变化,符合幼儿的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即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为辅。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依附于区域材料、活动情境和相应的活动环节中,幼儿们通过亲身操作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在区域联动的材料设计上,应当能让幼儿充分动手参与和体验各个区域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STEAM 教育同样是通过提供学生“动手做”的体验,让幼儿在参与式体验当中动手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强调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与实验操作收集资料、分析线索,最终得出结论。同时,在STEAM 教育理念中倡导幼儿参与和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得最后的学习结果,而是体验整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二、 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区域联动的教学设计

根据学前STEAM教育的设计理念,本研究将幼儿园相对分散的区域活动进行联动,构建了STEAM教育理念下的区域联动模型(见图1),主要分为两种联动方式:一是项目中心联动,区域联动围绕一系列的项目任务展开;二是问题中心联动,区域联动围绕真实趣味的问题展开。每种联动模式的开展有三个阶段,分别为启动阶段、开展阶段和结束阶段,每一阶段幼儿和教师都有着各自的任务和实施要点,共同保证区域联动高质高效地开展。

图 1 STEAM教育理念下的区域联动模型

(一)项目中心联动

1.启动阶段—明确项目任务,拟定项目计划

幼儿园在开展以项目为中心的区域联动时,首先要明确项目的基本任务内容,区域联动的项目的来源有两点,一是幼儿感兴趣的;二是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结合日常教育教学的目标,找到活动和活动之间的连接点,拓展成为以项目为中心的区域联动。拟定项目计划应依据项目的跨学科内容,教师和幼儿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制定不同区域的区域计划,将指定区域进行联动,从而完成项目目标[7]。幼儿在开始活动之前制定好项目的任务目标和计划,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任务意识,提升幼儿的专注度。

例如在项目中心联动《造桥》的启动阶段过程中,依据幼儿对桥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出发,明确项目的基本任务是建造一座桥,依据项目的任务拟定联动区域的项目计划,科学区——了解桥梁的类型和结构,以及如何保证桥梁的稳定性;美工区——设计图纸和搭建方案,以及桥梁的外形结构和美观;建构区——操作材料,进行桥梁立体结构的拼搭。

2.开展阶段—幼儿合理分组,开展项目联动

在项目中心区域联动的开展阶段中,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体,幼儿们之间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活动,并发挥主体作用,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不仅重视自身知识积累,并且关注与其他同伴合作完成,影响小组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兴趣、性别、活动材料等。流动性和开放性是区域联动的主要特点,幼儿可根据项目计划的进度和安排依次进入指定区域,在完成一个区域目标之后,可以进入下一个区域,也可以重新返回上一个区域检查和修正。

例如在项目中心《造桥》的联动开展阶段,选择了科学区、美工区和建构区三个区域进行联动。流动性体现在幼儿首先在科学区中了解桥梁的结构和基本原理,然后流动到美工区中运用设计思维进行各种各样的桥梁设计,最后进入建构区进行桥梁的搭建,围绕项目的进程在各个区域之间流动。开放性则体现在当幼儿在美工区设计图纸时遇到困难可重新返回科学区进行修正,或者在搭建过程中发现图纸和搭建作品不能对应时,也可以重新修改设计图纸,联动区域之间是开放的、流动的。

3.结束阶段—展示幼儿作品,展开分享交流

项目联动的一般以开发最终作品或“人工制品”为出发点和结束点,作品设计是项目中心联动的主线和驱动力,幼儿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联动结束时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展开交流分享,依据STEAM 教育理念,区域联动的评价应更侧重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合作情况等。

当幼儿在进行《造桥》的项目中心联动结束时,幼儿一次联动活动并不能完成最终的搭建作品,那么每轮联动结束时都要进行评价和反思,例如在联动结束时,有的幼儿美工区完成了作品图纸设计环节,有的幼儿在建构区完成了作品的搭建,幼儿们可以一起进行分享交流环节,一轮区域联动的总结经验为下一轮区域联动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二)问题中心联动

1.启动阶段—提出真实问题,综合分析问题

STEAM 教育是以生活当中的真实问题为导向的,不断寻根探源,不断生成新的思考,层层深入,围绕核心问题,以开放式思维寻求解决办法[8]。只有真实的问题,才具有驱动性、科学性,才有研究探讨的价值,才能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综合的。因此,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论是幼儿还是教师都应以全面的、综合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这也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例如“种子是怎么生长的?”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幼儿发现西瓜籽掉到土中会长出西瓜苗,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应当以跨学科的思维进行综合分析,种子的生长过程是属于科学、种子的分类和测量是属于数学、绘画出种子发芽的不同阶段是美术,给盆栽松土和测量种子的高度会用到铲子和卷尺,这又是属于技术。那么,我们可以将科学区、数学区、植物角和美工区进行联动,跨区域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2.开展阶段—围绕问题开展,联动解决问题

STEAM 教育围绕真实问题展开,幼儿园在开展问题中心地区域联动活动期间,始终要以问题为导向,每一轮联动的开展都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儿童在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力容易被其他区域给分散,因此,带着问题进行区域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问题解决意识。通过围绕中心问题,使得每个区域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将各个区域联动形成一个整体的学习情境。

在问题中心联动中的开展阶段,围绕“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幼儿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区域联动活动,在数学区投放不同的种子原料,幼儿根据不同的种子外形进行分类,例如南瓜种子、向日葵种子、绿豆和黄豆等;在植物角我们将不同的种子进行分类种植,幼儿使用工具进行种子的种植和测量,观察种子的生长;在美工区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种子的一生,最后装订成册制作成绘本,可以展示在阅读区内。

3.结束阶段—检验问题解决,师幼总结评价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区域联动中,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次的尝试和反思之后,形成对问题整体的认识,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活动的结束阶段,教师引导幼儿们先对自己的区域联动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检验区域联动是否解决了问题,思考下一轮联动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同伴之间也可围绕问题中心对同伴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规避同伴的错误,学习同伴的技巧和解决方法。教师不但要评价幼儿问题解决的结果,更重要的时评价幼儿问题解决的过程[9]。幼儿在自主操作、亲身感知的过程中能否专注、能否和同伴合作、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去解决问题,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进行评价。

三、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区域联动的实施要点

(一)关注激发兴趣,创设真实情境

学前STEAM 教育的目标在于保护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选择区域联动的方式和主题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幼儿的兴趣点和活动内容之间的链接,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喜欢的区域活动往往是有趣的,好玩的,在不喜欢的区域中往往感觉不好玩,无所事事[10]。区域联动开展阶段,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探究的兴趣与态度,科学思维和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想象创造的热情。基于STEAM 教育理念下的区域联动强调回归真实的生活情境,注重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和情境开展区域活动。在区域联动中强调幼儿对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注重区域联动的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核心问题分解转化到不同的区域当中,幼儿们进行区域联动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情境贯穿联动的始终。

(二)提供联动支架,观察参与引导

在幼儿园的实际区域活动组织当中,幼儿教师的指导容易出现过严或过松两种极端:一部分教师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实际操作的环节中出现高控的行为,打乱了幼儿自主探究和同伴协作;另一部分教师将幼儿区域活动的时间当作自己休息和处理其他工作的空档,放任幼儿们完全地自主自由,导致幼儿们在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求助无人,这都会使幼儿体会不到在操作探究中解决问题的乐趣[11]。STEAM 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应为观察者、陪伴者和提供支架者,教师提供的支架是教师对于学前STEAM 教育的科学理念、反思理解和专业知识的全面认识[12]。教师在观察幼儿进行区域联动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幼儿试错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幼儿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为幼儿提供背后的支架,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幼儿的发展和持续探究。

(三)评价联动过程,反思联动结果

区域联动的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区域联动的现状,联动的过程是动态的,评价也应该是动态的,既要重视过程也要重视结果。因此,在进行STEAM教育理念下的区域联动的活动评价时,教师要客观科学地看待结果,评价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儿在联动过程中的专注度、创造性、计划性、创新性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是幼儿们在区域联动的过程与同伴的交往和合作能力;三是要提供幼儿倾听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们在活动前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价。通过讨论和分享的过程,幼儿们能够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修正。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对区域联动的启动、展开和结束各个阶段进行反思,分析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评价联动过程和反思联动结果,既能提升幼儿的自我反思能力,又能为下一次联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