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续性护理对心房颤动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的影响

时间:2024-09-03

黄小妍, 陈 超

(揭阳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二科,广东 揭阳,522000)

心房颤动为心内科常见病,是心脏电活动严重紊乱的一种表现。该病可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易诱使血栓形成而增加患者脑卒中的可能性,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针对心房颤动以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为主,其通过抑制相关凝血因子的抗凝活性而发挥治疗效应,但长期应用华法林有出血的风险。服药过程中需动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加之患者对心房颤动相关知识缺乏等影响,常使患者不能得到长期规范的治疗,从而影响抗凝效果[1]。因此,护理人员不仅需做好患者院内抗凝管理,还应切实关注患者院外用药行为并施以有效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延续性护理为院内护理的延展,其通过给予院外患者连续不间断的护理指导,可提高患者健康水平。有学者[2]指出,运用此护理模式可帮助心房颤动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本研究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干预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于揭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心房颤动;② 可熟练运用微信等手机社交软件;③ 认知无异常,且行为能力良好。排除标准:① 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② 有抗凝治疗禁忌证;③ 文盲;④ 孕妇和精神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将所有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入两组内,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华法林服用方案

所有患者均服用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 mg/片)进行常规治疗,起始剂量为2.5 mg/次,1次/d,3 d后测定INR达标率,以连续2次INR稳定在2~3所对应的用药剂量为长期维持剂量。

1.3 常规护理方案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包括住院期间向患者讲解心房颤动知识,给予用药方面的引导,并向患者说明日常注意事项。出院前向患者进行全面的口头健康宣教,告知其遵医嘱用药,以及监测相关指标,并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1.4 延续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 成立延续性护理团队:创建以心内科护士长为首的延续性护理团队,团队成员为5名业务能力突出的资深护理人员。护士长负责对工作内容进行划分并督导相关人员完成,而团队成员则负责为患者开展出院后护理随访。② 延续性护理实施过程具体如下:a. 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出院前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个人或家属联系方式等)和疾病相关信息(心率、INR、用药情况等),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并基于患者健康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院外护理计划。由心房颤动中心责任护士创建“心房颤动患者健康服务”微信群,并在出院前邀请患者加入该群。患者进群后,告知其严禁在群内发布不良信息或广告。b. 健康教育。定期以图文和视频的形式向群内发布相关医疗知识,包括心房颤动发生机制、抗凝常识、用药注意事项、心房颤动发作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等,发布频率为2次/周,可循环发布,以强化患者对知识的记忆。c. 随访。定期对患者开展微信或电话随访,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过程中询问患者用药情况、INR监测情况、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饮食状况等,对于发现的问题如用药不规律等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对于自控能力差的患者,与家属做好沟通,向家属定期开展护理知识教育,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用药加强监督并给予监护。d. 回答问题。每日于固定时间(如20∶00~21∶30)安排专人线上为患者解答疑问,同时鼓励病友间相互分享抗病心得体会。还可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传授抗病经验,并以自身经历激发其他患者的抗病信心。

1.5 观察指标

1.5.1 用药依从性 于出院3个月后采用中文版Mot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3]评定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量表总分共计8分,其中满分判定为用药依从性优,6~7分判定为良,6分以下判定为差,计算两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5.2 自我管理能力 利用心房颤动患者自我管理量表[4]评定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含22个均按4级评分法(0~3分)评分的条目,总得分范围为0~66分,得分愈高,自我管理能力愈强。

1.5.3 INR达标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INR的达标情况,INR为2~3视为达标,此时抗凝强度最佳。

1.5.4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5]评定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GQOLI-74评定项目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均采用百分制评分,取四者平均值为GQOLI-74得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优良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GQOLI-74评分比较

出院时,对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和GQOLI-74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出院3个月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和GQOLI-74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出院时(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GQOLI-74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INR达标率合格比较

对照组INR达标率合格为68.00%(34/50),观察组为90.00%(45/50)。观察组INR达标率合格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294,P=0.007)。

3 讨论

通过对心房颤动患者开展长期抗凝治疗,可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卒中和死亡风险。目前华法林是最经济、有效的抗凝药物,但该药物治疗过程中需频繁抽血检测INR值,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和潜在出血风险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其用药行为受到影响,导致抗凝不达标,从而不利于预后。相关研究[6]表明,心房颤动患者住院时用药依从性可达75%~80%,而出院后随着时间推移,其用药依从性不足20%。因此,需对出院后的心房颤动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策略,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延续性护理为一种将专业护理服务由院内延伸至院外的护理新模式,其可在住院和家庭护理间实现无缝衔接,使患者出院后面临的健康问题得到及时和妥善的解决,从而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本研究观察了延续性护理运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干预中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用药依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此护理模式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分析其原因,发现常规护理注重对患者住院期间心房颤动相关知识的讲解,但因住院时间有限,加之患者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故患者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整体不高,尤其是对用药知识了解不足,出院后需自主对疾病进行管理,加之缺乏他人的有效监督,常使患者产生懈怠心理而导致用药依从性变差[7-8]。实施延续性护理后,定期采用微信平台向患者推送相关医疗知识,及时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并通过病友间的抗病经验分享,使患者充分认识疾病,了解规律用药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其长期坚持开展抗凝治疗[9-10]。加强护理随访,并引导家属参与患者用药监督,可帮助其纠正错误用药行为。此外,在院外随访中发现患者自护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可增强其自我管理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NR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使患者维持较好的INR。此外,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院外护理中通过实施有效的教育可帮助患者建立抗病信心,加之随访指导可规避不良事件对抗凝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水平,并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11-12]。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其INR达标率,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