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七步训练法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康复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9-03

张卢燕, 田雅玲, 王秀琴, 朱爱红, 温晓燕, 程宝月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1. 回访中心; 2. 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3. 公共卫生管理处,河北 秦皇岛,066000)

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坏死在临床上被定义为急性心肌梗死,具体表现为持久、剧烈胸骨后疼痛,继而发展成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提高患者存活率。但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有病情严重、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术后易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效果[2]。诸多相关研究[3-4]指出,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实施科学合理的心脏康复锻炼,可有效促进患者机体血液循环,加快功能恢复进程,改善其临床预后。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七步训练法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② 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③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肝、肾衰竭;② 有介入手术禁忌证;③ 神志不清、肢体障碍;④ 不配合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4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63.65±6.39)岁;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 31例,高中及以上23例;发病情况为首发46例,非首发8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63.33±6.41)岁;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32例,高中及以上22例;发病情况为首发45例,非首发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发病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① 基础护理:术后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做好相应处理措施。② 健康宣教:告知家属手术结果,并讲解健康饮食、运动和用药方法等知识,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③ 随访指导:定期随访了解患者饮食、运动和用药等情况,提醒患者定期复诊。

1.2.2 七步训练法干预方案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七步训练法干预。

1.2.2.1 健康宣教 经手术病情稳定后,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述七步法训练对心脏康复的重要性。使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CCU)床旁平板为患者播放七步法训练视频,主要为注意事项、训练流程、具体操作和相关指征等,嘱咐患者提前学习。

1.2.2.2 评估 依据患者病情,评估其七步训练法指征。评估标准:① 训练开始指征:术后6 h内未有胸痛症状,心电图无变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力衰竭失代偿、严重心律失常等现象,即可开始训练。② 训练停止指征:训练时出现血压异常、心率超过130次/min、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和气短等,立即停止训练[5]。③ 七步法干预:责任护士依据训练相关指征,对患者展开七步法康复训练干预。具体见表1。

表1 七步训练干预

注意事项:训练时,采用Borg自觉劳累分级量表评估活动自觉劳累分级状况[6],出现异常不适,Borg分级>12级,立即停止训练,训练退至上一步。

1.3 观察指标

①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进程,包括IABP使用时间、CCU监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3个指标,时间越短代表术后康复进程越快。②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冠状动脉再狭窄4个指标。总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心律失常+心绞痛+冠状动脉再狭窄)例数/总例数×100%。③ 统计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包含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2个指标。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静态情况下LVEF<50%为左心室功能减弱[7];采用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MBI)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8],总分为0~100分。>60分表示生活基本自理,得分越高代表自理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IABP使用时间、CCU监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5%(1/54),低于对照组的14.81%(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术后当天,两组LVEF和MB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9 d和15 d,观察组的LVEF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同组术后当天和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

3 讨论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8]。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高危急性心肌梗死通过PCI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9]。但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通常先拔出IABP导管,再卧床2~3 d方可下床活动,易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心律失常等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心功能康复[10]。有研究[11]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长期卧床会降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免疫力,同时还会引发交感神经亢进,导致患者心率加快、儿茶酚胺浓度上升,增加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风险,不利于其心功能康复。因此,临床亟需搜寻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快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机体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康复效果[12]。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理想的康复治疗手段,PCI术后行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改善心功能至关重要[13]。有关研究[14]证实,七步法训练能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七步训练法是一种阶梯式康复训练方法,通过对患者开展心脏功能康复活动,以知觉疲劳为基准逐步增加训练强度,确保患者接受合理康复训练,规避过度训练风险,促进患者功能康复[15]。

本研究将七步训练法应用于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康复中,通过实施健康宣教、指征评估和七步法训练干预等一系列措施,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劳累程度等,促使其坚持规律康复训练。采用七步训练法可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力,加快血液循环和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IABP使用时间、CCU监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9 d和15 d,观察组的LVEF和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七步法应用于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中,能显著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七步训练法能有效加快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心功能康复,提升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