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迟 莲, 周玉玲, 田双芬, 金丽芬,2, 方学文
(1.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护理部, 云南 昆明, 650034;2. 云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加剧,机构养老迅速兴起,养老护理员的角色日益凸显,成为老年照护行业的主力军。截止2016年数据统计,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14.0万个,现有养老机构护理员30万人,持证上岗人数仅4万,与《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2020年要实现养老机构护理员达600万人”的目标相差较大。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极度紧缺,整体水平较低,年龄结构偏大,离职率高,待遇低,专业性不强[1]。养老护理人才两极分化:高职院校毕业生与研究方向为老年护理方向的硕博士。大批大中专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服务相关专业,但招生情况不乐观、转专业人数较多,毕业后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者甚少[2]。本研究旨在通过质性研究,对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养老护理服务相关专业学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意愿及体验进行讨论,为今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参考,为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开设提供依据与建议,为养老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提供借鉴。
采取目的抽样法[3],选取2019年3月—6月昆明市大型养老机构中的大中专学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养老护理员。纳入标准:①直接照顾老人>6个月;②毕业于大中专院校养老护理服务相关专业;③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经解释仍不愿意参加者。样本量的确定以访谈资料饱和为准,即访谈中获得的信息开始重复,不再有新主题出现[4]。本组共纳入12名大中专学历的养老护理员,男4名,女8名。受访者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者的基本资料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4-5],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提前告知访谈对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所有资料匿名处理。访谈地点选择会议室、休息室等安静区域,提前备好小礼品,与访谈者进行交流前,取得信任,访谈后赠礼以表感谢。围绕“作为大中专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目前从事的工作类型与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是如何解决的?选择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初衷与从事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工作的感受如何?对养老机构任用大中专学历护理员的建议”等问题提纲展开访谈,鼓励访谈对象说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把控好访谈的进程与方向。访谈时间30~40 min,访谈时使用录音笔进行全程录音,认真倾听并记录访谈关键词、肢体动作及神情变化等非语言访谈信息[6-7]。
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借助record sogou网页对资料进行辅助归纳分析。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录音转化为文字。反复阅读访谈笔记,倾听访谈内容,分析、提炼出大中专类养老护理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中的工作体验等,归纳并提取主题。
2.1.1 接受与适应: 对学习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接受与适应。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毕业及就业人数较少[8],多数学生并非第一志愿选择该专业,多是长辈意愿的影响。因此,直到毕业后就业,多数学子仍然在接受与适应阶段。C1:“我们一个宿舍6个人,4个都是被调剂,有2个是家里让选的,不喜欢也没办法,都进来了,只能好好加油,后来慢慢也就接受了。”C3:“现在刚毕业,年纪轻轻的谁愿意让你一来就从事管理工作呢?本来就是学“养老”的,在养老院工作也是正常的。”
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与老龄化发展,各类别养老机构不断兴起,由于养老服务类专业的开办及招生,大批大中专毕业生投入养老服务机构工作[9]。但大部分学生均处于接受与适应阶段[10]。C8:“刚进入养老院才发现,实际做的工作和在学校学的完全是两个概念,感觉调整了很久的心态才接受。”C10:“开始以为和护理专业差不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们不一样,也考不了护士资格证,就觉得好失落,不知道自己以后毕业可以干啥。”
2.1.2 质疑与逃避: 调查中发现照顾老人的实际工作与理想中的不一致,老人多处于带病状态,部分受访者无法接受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照顾,出现对职业的质疑,同时部分老年人及受访者家属不能认同受访者职业,形成外界质疑,导致护理人员极力逃避等心理,使其对未来迷茫,丧失信心。C2:“曾经就有家属在背后说,这么年纪轻轻就干这一行,还是男孩子,听到的时候心理很不是滋味,想着大不了就干这两年改行。”C11:“专业被调剂,父母不懂,毕业后干护理员,父母都不能理解,觉得我这读书没啥用,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研究时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能够坚持从事该职业,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试图尽快减轻家庭压力,不愿意占用家庭经济资源,且大部分养老机构招聘时均提供食宿,能解决应届生食宿困难。C6:“我上大学年纪本来就比同龄人大,真的不想再花家里钱了,正好包吃包住,专业对口,就留下来了。”
访谈中,受访者指出进入机构后得到管理者的重视,逐步将自己所学运用到了工作中,能够走向管理岗位,能够展现自我价值,让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职业满足感持续提升。C5:“现在从事管理类工作后,发现刚开始从事临床照护工作十分必要,是对自己之后的工作做铺垫的。”C10:“进来(养老机构)后轮转了几个岗位,我发现营销这一块很适合我,慢慢就喜欢上了这个岗位,谈成合作之后很有成就感。”
部分访谈者指出,照顾老人时逐步运用到部分专业的老年照护知识之后,老人满意度提升,健康状况改善。同时持续学习国家政府老龄化政策,认识到面对老龄化的重担与前景,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看法,逐渐认可自身专业。C7:“当我慢慢用专业的知识告诉爷爷奶奶什么该吃什么该做,特别有一次爷爷便秘我给了方法,后来告诉我方法特别好,结果大家都夸我,夸赞是次要的,我觉得的书本知识得到了发挥,养老还是要专业人员,相信时间可以改变现状。”C9:“我们院长经常给我很多养老相关的书籍报纸让我整理学习,慢慢发现老龄化的解决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养老机构工作不同于医疗机构,有其特殊性。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涉及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精神文化,酒店管理,休闲和疗养,旅游等方面的内容[11]。养老服务业是集多层次、多领域为一体的服务[12]。但由于目前养老机构发展的层次不齐、专业人才短缺,大中专院校培养的养老服务人才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运用,多数仍然需要从事不定期的生活照护工作,使得其心理预期大大降低;工作中所学未能得到充分运用,遭遇来自各界的压力,致使该群体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不高,并产生逃避、退缩等心理感受,不愿意长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从而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改善大中专学历养老护理员从事养老机构老年照护服务工作的心理体验,可以从机构管理和院校教育两个层面进行改革。机构管理层面:心理契约管理模式的运用与革新。大中专养老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认同感对其择业与从业影响深远,而心理契约管理能兼顾其心理状况、提升满足感、归属感、荣誉感,无限开发其职业潜能,营造机构照护最优化状态[13]。机构应变革用人管理机制,保证个性化保障与实施,从根本上留住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院校教育层面:①榜样化教学与职业积极引导。挑选部分毕业后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且发展较好的毕业生,经常与在校生交流座谈,为在校生答疑解惑。在教学课程设计中,给予正确积极的职业引导,使其真正认识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性,树立投身养老服务事业的信心。②政行校企社五方联动合作构建全方位教学模式。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专业院校、相关企业及社会其他组织与力量相互整合,共同助推,逐步发展养老服务事业[14],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事业的专业性、技术性、服务性、科学性、社会性[15]。
本研究通过对12名养老护理相关专业从事机构养老服务工作的养老护理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在养老照护工作中的真实体验,发现护理员存在多重心理体验、自我责任承担、成就感重拾、专业化学习改变4方面的照护体验。明确大中专养老护理员的照护体验,了解其最真实的职业想法,有助于为养老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提供重要参考,保持较高学历层次养老照护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