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早期少量饮水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咽喉部疼痛的影响

时间:2024-09-03

倪益益, 陆 巍, 王亚萍, 朱竺枝, 季 娟

(1.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江苏 镇江, 212000; 2. 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 护理部, 江苏 南京, 210008; 3. 江苏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13)

全身麻醉(全麻)患者需要进行气管内插管,以便于在麻醉期间进行呼吸道管理,防止异物进入气道。咽喉阻塞以及咽喉水肿是经口腔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术毕拔管后常见症状[1-2],主要表现为说话声音嘶哑、咳嗽、痰液难以咳出等,吞咽疼痛是患者最明显的主诉。术后咽喉痛是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常见气道并发症之一,和其他气道管理方式相比,如喉罩通气、口咽通气道通气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发生率较高,可达30%~70%[3]。术后咽喉痛除增加患者不适外,还影响住院满意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4]。本研究探讨降低神经外科全麻术后清醒患者咽喉部疼痛感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全麻术后清醒患者早期经口少量饮水,规范饮水流程及饮水量,从而完善神经外科全麻术后护理常规,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口腔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术后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择期全麻术后拔管患者,拔管时间在术毕后(2.05±0.43)h,拔管时为清醒状态,生命体征平稳,符合拔管指征,拔管后回NICU室。②年龄20~70岁,意识清醒,无语言沟通障碍。③无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并发症存在。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全麻诱导时发生插管困难者,连续插管操作超过2次以上者,插管时间超过6 h者。②神经外科后颅凹手术术前或术后,存在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③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的患者。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术后常规口腔护理,术后协助患者正确摆放体位,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及痰液,定期采用棉签擦洗口腔各部位,减少口腔内细菌,保持口腔清洁,禁食禁饮6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患者清醒状态下早期即给予饮水,首先先观察患者有无呕吐现象,确认无呕吐后,采用5 mL无菌注射器(去针头)向口腔缓慢注入温开水(38~40 ℃),注入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若出现异常即刻停止注入,每30 min饮水5 mL,若患者6 h后仍无呕吐,则根据患者需求予适量饮水。

1.3 观察指标

对数据采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制定评估工具,由培训合格人员负责术后评估及护理干预后评价,观察2组患者术后清醒1 h、2 h、6 h、12 h和 24 h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分级程度、咽喉黏膜红肿发生率及分级程度。比较2组患者舒适程度。

1.3.1 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分级程度: 采用疼痛分级法(VRS)和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患者术后清醒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分级程度。全麻术后咽喉疼痛的判定标准[5]:0级:完全没有咽喉疼痛症状;1级:术后咽喉部有轻微疼痛;2级:咽喉疼痛程度与感冒时相当;3级:咽喉疼痛明显,程度超过感冒咽喉疼痛。咽喉疼痛发生率为 1级、2级、3级比例之和。

1.3.2 咽喉黏膜红肿发生率及分级程度: 运用口咽部检查法,评估术后清醒咽后壁黏膜红肿程度。1级:正常咽后壁黏膜光滑润泽,呈粉红色;2级:急性炎症者呈鲜红色;3级:慢性患者为暗红色。咽喉红肿发生率为2级、3级比例之和。

1.3.3 舒适度评价: 采用医院自制评估量表评价2组舒适度,内容包括5种常见术后不适症状,即吞咽痛、耳痛、张口困难、咽部异物感、入睡困难,以上症状均按0~5 分评价,分别表示不适症状6个级别,分值越高,代表不适程度越明显,评价标准(参照马盖尔问答法[6]):总分16分及以上为极不舒适,难以忍受;10~15 分为一般不适、 尚可忍耐;10分以下为轻微不适,可忍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分级程度

术后咽喉部疼痛多集中发生在术后清醒2~12 h,观察组术后清醒1 h、2 h、6 h、12 h和 24 h咽喉疼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术后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分级程度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术后咽喉部红肿发生率及分级程度

随着术后恢复,2组患者咽喉部红肿均逐渐缓解,观察组咽喉部红肿改善优于对照组,术后清醒24 h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术后舒适度评价

观察组术后清醒1 h、2 h、6 h、12 h和 24 h极不舒适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术后清醒2 h和24 h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术后咽喉部红肿发生率及分级程度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价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全麻手术中经咽喉插管是全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术后拔除管道后可出现相应的咽喉疼痛以及咽喉水肿等并发症,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通、张口困难、咳嗽咳痰困难等症状,其中咽喉疼痛为患者最明显的主诉。虽然咽喉疼痛等症状会随着术后恢复逐渐缓解消失,但疼痛等不适感会影响患者的舒适程度,降低患者的满意度,严重者还会影响其睡眠质量,不利于病情恢复。目前已有许多相关研究致力于探讨如何降低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但大部分都是通过使用药物从药理方面进行干预。

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当人处于疾病或创伤时生理需要尤为突出[7]。在全麻术后复苏期间,患者逐渐清醒,除伤口疼痛要求止痛外,饮水需求也较为强烈[8-9]。传统护理认为非胃肠道方面的全麻手术术后通常需禁饮食至少6 h,而胃肠道手术术后需待胃肠减压停止,且肛门排气恢复后方可饮水和进食[10-11]。因此患者术后述口渴时,护士只能以棉签蘸水湿润口唇,效果甚微。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麻醉药物及麻醉技术不断改进,由麻醉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减少。因此,传统的术后禁饮、禁食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当下技术的更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就认为,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假饲”,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肠麻痹时间,且相关报道也表明,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的早期饮食是安全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2]。刘桂梅等[13]研究表明,若麻醉后手术时间短、术后清醒快,吞咽功能恢复后,可以提前进食、进饮,以补充机体生理需要,减轻不适症状。马媛媛[14]研究亦表明,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早期予少量饮水并不会加重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而通过此方法既可降低患者口渴程度,又能减轻患者术后焦虑程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早期进水可缓解患者口渴症状,促进唾液分泌,帮助维持口腔的正常环境,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术后舒适度,满足患者对人性化护理的需求。

本研究从术后拔管后的护理方面入手进行干预,早期即经口给予患者少量饮水。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咽喉痛集中发生在拔管后2~12 h,观察组术后清醒1 h、2 h、6 h、12 h和 24 h咽喉疼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虽然随着术后恢复,2组患者咽喉部红肿均逐渐缓解,但从表2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咽喉部红肿改善是优于对照组的。舒适度方面,观察组的患者舒适度评价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在干预时发现,观察组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渴的诉求也较对照组少。分析其改善的原因:一方面,早期适量的饮水可以缓解患者口渴的症状,湿润了口腔的同时也湿润了喉咙,促进了唾液的分泌,使口腔保持在一个相对湿润的状态;另一方面,早期饮水减轻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满足了患者术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疼痛的减轻也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的舒适度得到了提升。本研究在干预的过程中,采用了少量并且循序渐进的饮水方式,因此患者在饮水时也极少出现呛咳等不适的症状。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全麻术后清醒患者早期进水可缓解其口渴症状,减轻疼痛感及咽喉黏膜红肿度,促进唾液分泌,帮助维持口腔正常的湿润环境,提高术后的舒适度,满足了患者对人性化护理的需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