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黄脐疗对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时间:2024-09-03

劳小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心血管外科, 广西 南宁, 530023)

心脏外科手术通常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等条件下进行的,对全身的内环境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在心脏泵血功能已恢复正常后,这些影响仍持续存在,因而常出现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和患者各脏器功能的恢复[1]。因此,有效地促进心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心脏术后患者早期采用大黄脐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瓣膜置换术3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9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排除伴有其他脏器衰竭、对大黄及胶布过敏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6~66岁,平均(52.00±11.9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2组性别、年龄、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术后患者开始进食后给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黄脐疗。操作方法:免煎大黄4 g,用米醋调成糊状,再做成药丸置于3M敷贴上。术后6 h开始贴敷,贴敷时要关好门窗,防止因腹部受凉而导致腹痛、腹泻,局部皮肤有破溃、皮疹或炎症时禁止使用。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先用75%酒精棉签清洁脐周皮肤,待干后将药丸贴敷于神阙穴,定时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出现过敏、水泡、皮疹等现象,观察中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停药后自行消失。每次贴敷4 h,1次/d,7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护士每6 h听诊1次脐周肠鸣音,观察肛门主动排气、排便时间,有无腹胀、呕吐、腹痛、发热现象。根据中医症候症状量化分级标准评价进行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8(32.00%)例、显效7(28.00%)例、有效9(36.00%)、无效1(4.00%)例,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痊愈4(16.00%)例、显效6(24.00%)例、有效7(28.00%)、无效8(32.00%)例,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

3 讨论

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等[2]。中医认为心脏手术耗伤元血,可使心的阴阳及气血亏损。《灵枢·邪客》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3]按照中医五行的关系,心同脾为“母子关系”,母病及子,心的阴阳及气血亏损会引起脾胃气机失常,导致脾胃亏虚,从而出现便秘、腹胀、恶心、呕吐等系类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胃肠功能紊乱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胃密切相关[4]。大黄味苦、性寒[5],归肝、脾、胃、大肠、心包经,药性可循经而入,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下通便等功效。米醋辛散芳香,可增强药物渗透力,助达病所。脐部为神阙穴,是任脉的一个重要俞穴,通过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感传效应而调节全身脏腑气血。现代医学研究[6]表明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脐内有丰富的血管及大量淋巴管和神经,敏感度高,药物易于穿透。脐疗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它是通过人体神阙穴穴位吸收药物,药物与经络感传效应的双重作用起到调节脏腑和治疗疾病的目的[7]。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和肝脏首过效应、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疼痛等缺点。大黄粉用米醋调糊敷脐具有穴位刺激、药物局部吸收的双重作用,通过穴位贴敷直接刺激肠道,促进肠道功能恢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黄脐疗神阙穴是一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高的促进心脏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使患者气机得以恢复,调整阴阳和脏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