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专题法治与民生

时间:2024-04-23

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专题法治与民生

国人对于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抱有很高的期待,不仅是因为一直以来中央全会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还在于本次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的主题。法治不仅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它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如今,法律法规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么,法治与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究竟有何关联呢?

法治与公平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追求。没有法治以前,人们靠英雄,比如“替天行道”的水浒好汉;还靠革命,比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近现代革命运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公平正义长期缺席,社会必将崩溃。

正义有时候会迟到,对福建小伙儿念斌来说就是这样,被羁押8年、4次被判死刑后,今年8月22日,他终于被宣告无罪释放。今年以来,一批长期久压不决的案件得到宣判。其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疑案”一律从无。此举释放出的进步信号,令人欢欣鼓舞。

让违法的人受到惩罚,让守法的人免于恐惧,是公平正义最基本的体现。此次四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了更全面的部署,从而保障了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办案,有效防范了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和冤假错案。

再进一步看,如果社会贫富分化过于严重,各阶层间的流动性停滞,社会结构严重板结,也谈不上公平正义。如何打破利益藩篱,实现共同富裕?在当前,只能运用法治所包含的平等、民主、参与理念,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法治与尊严

你肯定有过去政府部门办事吃闭门羹、看脸色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不仅关乎办事效率,更关乎尊严。这似乎还是轻的。相信你肯定遇到过权力寻租的事情,手里有点权力就想着变现。

官员渎职乃至腐败,让经济社会运行成本陡然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规则和社会风气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你肯定对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的变化感到欣喜。进而又想,目前的天朗气清主要是因为高压态势,让他们不敢贪不敢腐。怎么样能让他们不能腐败,形成一种新的常态呢?结论是靠法治,靠制度。此次四中全会对近两年来的反腐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将成果固化,探索出了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再进一步看,将公权力规范好了,法治的权威才能真正树立,也才能更有底气地运用法治利器,进一步治理社会。

有害食品、环境污染、黑社会捣乱……诸如此类社会阴暗面,或多或少都有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因利益输送而形成保护伞的问题。

依法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已经成为破解许多社会难题的关键。

法治与安全感

喝点小酒开着车兜风,很爽。但当权利危及别人的时候,就需要义务出场了。“醉驾入刑”实行三年多,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一部善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三年中,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公里,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醉驾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较“醉驾入刑”前同比分别下降25%和39.3%。

治理醉驾的实践最能体现法治的力量。法律能很好地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让公民有足够的安全感。现在,“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全民的习惯。

再进一步看,“徒法不足以自行”,要使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必须严格执法。近年来,破获湄公河大案、摧毁刘汉刘维特大涉黑犯罪团伙、打拐、打击电信诈骗、捣毁伪基站、治理网络谣言,执法机关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让国民的安全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

法治与财富

法治与经济有什么关系?看似离得有点远,但假如你是一个想开公司的创业青年,也许会感受更深。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如果不迅速付诸实施,可能就会失去先机。这就要求政府得给力,一个证件办半年,黄花菜都凉了。

没错,法治政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知道自己该在哪里收手,然后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

世界银行曾经出具过一个报告叫《变化世界中的政府》,其中有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具有稳定的政府、可预知的法律变动方式、有保障的产权以及强有力的司法体系,就会比缺乏这些制度的国家取得更大的投资和经济增长。”

有一个法治良好的政府,就有一个讲究规则的社会,身处其间的民众才会焕发出创富的热情。这是一个常识。当然,这个环境除了社会环境,还需要制度环境,得有东西去激励人们造富。比如立法明确财富归谁所有、如何交易,用强有力的司法维护这些规则。否则,社会成员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说没就没,订立的合同说作废就作废,恐怕没有人敢去创富了。而这些,都是法治范畴。

因此,四中全会对法治建设的部署,尽管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却也与经济改革和民生事业息息相关。它所释放出的改革红利,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内容!

编辑:《检察风云》新媒体部

本期部分资料摘自《中国日报》、《环球时报》、人民网、参考消息网、中国新闻网的有关报道

外媒眼中的四中全会

美国《纽约时报》:四中全会将向外界展示法治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会采取有意义的措施来推进新的司法改革。中国向着现代法治体系迈进的种种变革并不是“做样子”,而是反映了中共领导层认识到推进法治的重要性。每一次改革都为实现改变和开展新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英国《金融时报》:如果中国要解决腐败痼疾、提高治理水平,并让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那么加强司法独立性至关重要。比如说,让各地地方法院对上一级行政机构负责,而非像现在这样对当地的党员干部负责,这样做就能减少存在于中国各级司法系统的腐败和以权谋私行为的空间。

法国《回声报》:此次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围绕该主题所展开的讨论,将包括通过加强相关机构的力量来减少办案的随意性,尤其是要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和减少来自地方政府对同级法院的干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上任以来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败运动,四中全会预计将找到制度性的手段来加强对官员的监控,防止权力被滥用。

德国《明星》周刊: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受关注的一次四中全会,不仅因为全会将主题定为“依法治国”,在中共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全会将从多方面探讨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权力的边界问题,显示中共领导层就“法治”破题的空前决心。与以往几届四中全会常以党建为主要内容不同,此次四中全会议题重大且务实。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改革遭遇结构性瓶颈的今天,全世界都在观察:中国共产党将展现出怎样的软实力,直面自身建设的挑战、巩固执政地位,并延续中国经济改革35年不败的奇迹。

英国广播公司(BBC):延续数千年由“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的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中国仍被老百姓视为伸冤的好办法,这是中国作为一个法律健全的国家,但在现实中“人治”却远大于“法治”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国的法制改革之所以迟迟无法兑现,还因为有特权阶层和体制内既得利益各方的阻碍,如果四中全会能够废除各级官员随意解读法律的权力,那将成为中国法治进步的伟大里程碑。而对于经济层面上的依法治国,不仅应该限制各级官员对经济活动的干涉,还应该杜绝官员凌驾于法律之上,加大对这些官员的监督。

德国之声:本届四中全会的焦点议题之一就是将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运动制度化。中国在两年前开启了反腐运动,截至目前,中国此次反腐运动得到了切实的执行。但是,中国领导层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满足于此,而是计划对官员实行更严厉的监督,并将监督制度化,进而减少官员腐败的机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