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马关县南捞乡农家书屋建设调查报告

时间:2024-09-03

冯光敏

(文山学院 图书馆,云南 文山 663000)

马关县南捞乡农家书屋建设调查报告

冯光敏

(文山学院 图书馆,云南 文山 663000)

农家书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多种原因,农家书屋的建设至今仍较为滞后,地方对群众所藏图书资料的使用率也不高。文章以马关县南捞乡为例,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人们对农家书屋建设有一个较为正确而客观的认识,并以此促进农家书屋的建设,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价值。

滇东南;农家书屋;建设;困境;对策

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送书下乡工程”,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开办“农家书屋”。随后,国家“十二五”时期进一步要求深入实施“农家书屋”这一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马关县南捞乡是一个以少数民族分散聚居为主的农村乡镇,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各村委会都设立了相应大小不一的农家书屋,但因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因素的制约,当地的农家书屋建设总体相对滞后。本文对南捞乡下属各村民委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当地农家书屋建设的困境和缘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建好农家书屋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南捞乡农家书屋建设的现状

马关县南捞乡地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全乡国土面积为185 km2,下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13 954人,农业人口13 258人,占总人口的95%,居住有汉、壮、苗、瑶、彝、蒙古6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 793人,占总人口的63%。全乡平均海拔1 100 m,绝大部分是山区,属典型的边远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乡镇。

近年来,南捞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指导下,该乡下辖的5个村委会基本都建立了相应的农家书屋。根据相关规定,每个村委会应设置1个农家书屋,因此,南捞乡现共设有农家书屋5个,建设面积共504 m2(即每个农家书屋平均100.8 m2),共拥有图书5 600余册(即每个农家书屋平均图书拥有量为1 120余册),图书种类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实用农业技术、医药卫生、养生保健、民俗文化、少儿读物、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等。此外,每个农家书屋提供公用阅读桌椅2套(南捞乡下属5个村委会,总共10套共计20个阅读座位),电脑1台(南捞乡下属5个村委会,总共5台)。农家书屋依托村委会设置,一般由村委会主任兼书屋图书资料的监管。

据南捞乡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来看,尽管所辖的各个村民委已经根据相关政策建立大小不一的农家书屋,但它们无论在建设规划上还是管理使用上都与合格标准化的公共图书小型馆存在较大差距。

2 南捞乡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1 建设规划缺失,地方政策支持不够,书屋硬件设施不足

硬件设施不足,这是乡村农家书屋建设当中遇到的普遍情况。例如,南捞乡下属各村委会并没有独立的图书室,场地一般都是附属在村委会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与文化室合用,这本身是符合政策规定的①,但在其他标准方面就相去甚远了。农家书屋一般属公共图书馆中的小型馆,根据国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公共小型图书馆建筑面积指标最低为800 m2,南捞乡与文化活动室合用的总体建筑面积仅504 m2;标准要求农家书屋的总藏书量最低应为4.5万册,其中人均藏书最低为1.2册,但南捞乡农家书屋总藏书量仅5 600册,仅为标准总藏书量的12%,人均藏书量0.4本,仅为标准个人藏书量的三分之一;标准要求农家书屋每千人阅览坐席为2个,按南捞乡13 525人计算,共需要27个阅读座位,但现在南捞乡各农家书屋总共拥有阅读座位仅20个。

从上面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农家书屋现有的硬件设施是不完善的,特别是藏书量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家书屋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地方政策支持不够应该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因为经济是判别地方政府作为与否的重要参照指标,故我国地方政府更多倾向于关注经济的发展,属文化建设类的农家书屋就一直很少受到重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很多偏远农村区域的地方政府一般都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五年规划”,但在其相关内容阐释中基本没提到农家书屋的建设。

2.2 读者群体分散,文化程度总体不高,图书的借阅率有限

南捞乡区域内多为高寒山区地带,山势绵延,沟壑纵横,喀斯特地貌突出,当地居民呈现出小群体分散聚居的状态。境内村落之间的绝对距离其实并不是很远,但因交通不便,山路崎岖,要从下属的自然村到村委会借书查阅非常不方便。例如,南捞乡的漫铳行政村拥有人口1 930人,全部分散于下辖的13个自然村,从各自然村步行至村委会平均需要2个小时以上。虽然村委会均建立了农家书屋,但读者群体的自然村落分散状态,影响了图书借阅的效率。根据漫铳村委农家书屋借阅登记显示,2013年的图书借阅仅有3人次,农家书屋图书的低借阅率由此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当地读者群体的文化程度总体不高,也是影响当地农家书屋借阅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13年漫铳村委会的调查,该村委会1 930人中,40岁以上居民中拥有高中或中专文化者仅5人,拥有小学文化者80人,其余皆为文盲或半文盲;40岁以下居民中拥有大专学历3人,拥有高中或中专学历11人,其余大多数是初中学历或小学学历,但这部分人大多外出务工,只有在过春节时才回家。因此,读者群体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对查阅信息认识不足,阅读能力比较有限,这也是导致当地农家书屋书籍借阅率低的重要因素。

2.3 藏书来源单一,书籍的适用性不强,读者借阅热情不高

农家书屋所藏图书种类看似较多,但切合农村实情的实用性藏书有限,例如南捞乡小麻栗村委会农家书屋拥有藏书895册,其中医药卫生类藏书2本,实用农业技术类10本,政治法律4本,其他主要为过期杂志、文史类读物等书籍,难以满足不同读者对不同阅读领域信息索取的需要。同时,农家书屋的书籍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有效快速地传递新科技、新成果等信息。因此,很难提高读者对农家书屋所藏书籍的借阅兴趣。

农家书屋所藏图书更新缓慢、实用性不强的原因,主要缘于藏书来源的单一。农家书屋的藏书来源,一般以当地政府的第一次有限采购为主,后续主要接受社会捐赠。一般情况下,当地政府的第一次采购会顾及不同领域的书籍,但因受经费和书屋规模的局限,政府对书籍的第一次采购一般数量有限。农家书屋建立起来以后,当地政府一般很少或根本就不会再采购书籍了,此后的农家书屋增加藏书主要靠社会捐赠,但社会捐书一般主要局限于某个领域,例如学校的对口捐赠就多倾向于文学类作品,难以满足农村的实用性需要。

2.4 专业人才缺乏,书屋管理规划缺失,图书的利用率不高

滇东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基本上没有编制内的专业图书管理员,书屋的日常管理一般都是由各村委会主任或者支书兼管。按相关政策规定,各村委会主任或支书并不是国家编制内的公务员,而是选举聘用的村级管理人员,工资补贴很低,因此,各村委会主任或支书日常工作之余,还得从事农业生产等劳动,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自然也就没有规律了。此外,他们也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书屋的管理并不规范,例如南捞乡那往村委会农家书屋内的书全部堆放在一起,难以查阅。同时,书屋建设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导致一些农家书屋建设好后就停滞不前,利用率并不高,没有真正发挥农村文化前沿阵地的作用。

3 关于乡村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村校合一,共建乡村书屋,规范管理,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南捞乡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地带,山高林深,交通不便,村民委下辖各自然村较为分散,但学校则相对集中于各村民委驻地。根据《文山州基础教育振兴计划》,要求一个村民委员会设置1所完全小学。另外,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必须为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图书等教学设备。根据调查,现在南捞乡每个村委会完小都建有大小不等的村小学图书室。而据新农村建设规划,每个村民委也须建有一个农家书屋,这就形成了一个村民委有两个图书借阅机构,如果把这两个图书室(屋)合并,共建一个乡村书屋,由村完小管理,不仅节约成本,还能解决农家书屋在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编制问题能够解决。村完小图书室一般都有专门的教师主管或兼管,编制属财政全额拨款,因村完小图书室和村农家书屋的工作量目前都不是太大,原完小图书管理编制完全能够应付合建后的图书管理工作。其次,农家书屋和村完小合建,能够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图书硬件设施,降低建设成本。最后,合建而成的乡村书屋,因有岗位编制,管理上也就比较规范,开放时间固定,村民借阅方便,会促进图书资源的利用。

3.2 家校结合,共享乡村图书资源,循序渐进,提高图书借阅的普及率

农村的农民阅读群体文化水平总体偏低,是阻碍当地图书借阅的一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下一代慢慢培养阅读群体,充分发挥小学生在乡村图书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积极带动作用,以家长需要为基础,以学生帮助借阅为纽带,形成家庭、学生和图书室之间的良好互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图书借阅的普及率。根据云南省政府《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一个村民委至少要有一所完小,重点确保边疆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少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入学并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政策为让小学生在农村图书借阅中可以起到的桥梁作用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能解决农家书屋在借阅上存在的很多困难。

首先,通过学生带动,基本能解决农民阅读群体的阅读困难问题。因为农村群众所需信息一般较为实用,相关的农业科技类等图书一般又通俗易懂,如果自身阅读存在困难,则可通过小学生帮助阅读来获取信息资源。其次,以学生帮助借阅为中介,能有效解决农民阅读群体的借阅困难问题。根据调查,滇东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都在村民委设置了中心完小,实现了集中办学的格局,村民委下辖各自然村虽然分散聚居,但小学生都集中在村民委就读,因为学生在校作息时间比较规律,同时周末又都基本回家居住,根据家长的需要,如果让学生充当借阅的中介,自然就减少了家长往返借阅的困难和麻烦,从而有效提高图书资源的借阅率。除此之外,以小学生为阅读中介,从小培养学生的借阅习惯,逐步渗透,慢慢培养,还能为随后形成的新一代农村阅读群体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3.3 政府主导,统筹乡村书屋建设,社会帮扶,提高图书建设的实效性

政府统筹是建好农家书屋的重要保障,这是由农家书屋的“依辅性”决定的。因为农家书屋“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经济上必须有所依附,一旦失去经济上的依附,书屋的日常运行就无法维持”[1]。因此,地方政府要把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到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规划中,保证农家书屋按规划长期健康地发展。每年,政府要根据规划,拨出专项资金维护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图书更新方面要做到专款专用,主管部门需把好图书采购关,根据发展和需要,把当地农村最需要和最实用的图书不断地充实进入农家书屋,不断扩大藏书量,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当地农村文化信息中心的辐射作用。此外,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帮扶,逐步培养帮扶农家书屋的社会群体,使其健康而可持续性地发展。

3.4 加强宣传,逐步培养阅读群体,信息共享,构建和谐阅读良好氛围

农家书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农村各村民委都建立起了大小不等的农家书屋,但对农家书屋存在的作用却缺乏足够的宣传。通过走访调查,约有30%的村民没有听说过农家书屋,其他70%左右的村民虽听说过农家书屋,但使用过农家书屋的仅占3%,而在这3%的使用群体中平均每月使用农家书屋少于一次的占95%左右,其余5%的村民每月使用农家书屋的次数在1~2次之间。从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村民对农家书屋的认知度并不高。农家书屋是深入开展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受益主体是农民百姓,农家书屋的建设要有活力和吸引力,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图书信息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好农村群众阅读群体,使他们由“被动获取知识”者逐渐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者[2],只有这样,农家书屋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受益。此外,以农家书屋为中心,通过信息网络,积极开展当地群众需要的远程技术培训,使农家书屋成为当地的信息文化中心和培训交流中心,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辐射功能作用,从而为促进新农村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做出农家书屋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编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第7页要求,“服务人口3万以下的,不建设独立的公共图书馆,应与文化馆等其他文化设施合并建设。”

[1] 吴慰慈,董焱. 图书馆学概论[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58.

[2] 王子舟. 图书馆学基础教程[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5.

Surve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Library in Nanlao Village of Maguan County

FENG Guang-min
(Library,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The village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library still lags far behind for various reasons, so does the use of the books in the libra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dica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librar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people have a more accurat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village library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library and increase the use of the books, taking Nanlao village Maguan County as a case study.

Southeastern Yunnan; village library; construction; predicament; countermeasures

G258.23

A

1674-9200(2014)06-0117-04

(责任编辑 杨爱民)

2014-04-14

冯光敏(1979-),女,壮族,云南广南人,文山学院图书馆教师,主要从事图书管理学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