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工程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4-09-03

◆常爱敏 蒋绍宇 李夏宇/武汉工程大学

一、引言

工程项目的大量建设涉及巨额财政资金的运用,以湖北省为例,2019-2022年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22年总投资金额达3038.29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47%。面对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审计业务与日俱增,急需具有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知识背景的审计人才。但目前高校作为审计专业人员主要培养阵地,开设的审计类教学课程主要与传统制造型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相关,很少开设工程审计类相关课程,无法满足工程审计人才的需求。

针对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高东梅(2019)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分别从投资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设计出综合系统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王苹香、谢萍(2019)在工程审计类人员职业能力要求基础上,提出工程审计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构建体系。李振宏(2021)将“新文科”融入工程审计实践教学课程,打破固有文科与理科的思维局限,突出工程审计课程中的“立德树人”。但是少有学者研究现有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局限,提出工程审计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对策。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局限,探索大数据背景下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工程审计专业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审计人才。

二、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工程审计课程教学质量受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因高校开设工程审计专业的二级学院不同,其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境均会有一定差异,导致教学质量的不确定。

据国家教育部数据统计,我国2017-2021年获批开设工程审计专业的本科高校共有12所,具体见表1。其中审计专业实力较强的南京审计大学单独将工程审计专业开设在工程审计学院,8所高校开设于经济与管理类学院/系,2所高校开设于建筑与工程学院,此外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则开设于管理工程学院。

表1 2017-2021年新设工程审计专业院校统计表

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审计学课程多针对财务报表审计教学,理工类、财经类、综合类高校的课程设置大多涵盖了此类审计学课程。而工程审计作为复合性较强的审计类课程,既包含了传统财务报表审计基础知识,也涵盖了工程造价等相关知识,给高校开课带来较大的挑战。除表1中单独开设工程审计专业的院校外,部分院校如长沙理工大学将工程审计作为审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进行教学。

三、现有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局限分析

传统工程审计课程教学在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实务界对工程审计人才的需求,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目标模糊、课程教学内容空泛、教学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教学环境落后四个层面。

(一)课程教学目标模糊

部分财经类、工科类、综合类院校开设了工程审计类课程,但具体开设课程的二级学院却存在不同。部分院校将经济管理学院作为开设工程审计类课程的二级学院;部分工科类院校的工程审计类课程由工程类二级学院开设。不同二级学院开设工程审计类课程会导致该课程教学目标模糊,无法辨析工程审计类课程的核心知识点。经济管理学院偏重于工程项目资金运用、财务绩效等方面的教学,而工程类学院则着重强调工程技术基本知识的学习。工程审计课程作为复合性、专业性极强的交叉课程,并非是简单的将工程领域知识与财务领域知识融合。目前工程审计课程的开设情况导致其培养的工程审计专业学生只具有单一的工程技术框架或审计知识架构,无法真正适应社会对工程审计复合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空泛

掌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相关基础知识是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但面对工程领域相关政策文件的更新,工程审计课程教材却很难及时调整。只注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忽视实务界已经采用的最新工程审计标准等,无法满足实务界所需,也无法调动学生探索工程审计领域新知识的积极性。

此外,目前高校开设的工程审计类课程大多偏向于理论教学,很少开设实践类课程。工程审计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只停留在书本上,所教授的审计知识很难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实践经验很少,导致缺乏对工程实务、审计知识的深入思考,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即使当前工程审计课程教学中会讲述一些审计案例,但也侧重于审计基础知识、技术手段的理论灌输,且易于程式化和形式化。这些都导致高校培养的工程审计人才职业能力不足。

(三)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缺乏“双师型”教师,讲解工程审计课程的老师要么精通财务会计知识、要么专研工程造价相关知识,未能将两者融合,无法完成工程审计技术与方法的讲解,导致课程教学侧重点失衡。且大多数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从事工程审计教学,仅具有“从书中来”的教学能力,既没有真正地参与过工程项目审计,也没有参与学校实操项目操作培训。与工程审计实务脱节的教学,难以培养出应用型专业人才,也难以实现工程审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课程教学环境落后

传统模式下工程审计教学鲜有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的工程审计实践平台,无法模拟具体的审计工作场景,学生不能切身体验工程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对整个工程审计前期准备、中期推进、后期整改和最终审计结论的全面认识。现有的教学环境使得工程审计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脱节,无法有效满足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需要,使得教学中的“学习到实践”出现裂痕。

四、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工程审计教学应立足于社会实际需求,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融合多元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师资力量以及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四个方面出发,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工程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应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强调职业道德培养,强化对学生“三观”的引领,规范学生未来的职业行为;同时,应以工程审计实务的需求为基本导向,强化数字化背景下多元交叉学科建设,将工程技术专业与审计专业进行嫁接、融合,以期培养出政府审计部门、社会审计机构、企业内审部门等急需的高质量的工程审计人才。

(二)融合多元教学内容

工程审计实务本质上需要在立足于工程技术的同时,依据国家法规制度,运用审计技能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其研究的对象首先是国家的法规政策,再从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地说,工程审计实务包括事前阶段的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事中阶段的招投标、设计、施工,事后阶段的验收交付使用,覆盖了工程技术、工程计量、财务和审计各个领域,所需知识不能仅仅用“工科”或者“文科”概括,因此工程审计专业课程教学基本内容需要复合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大学科的理论知识。

工程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坚持以理论扎实、强化应用为导向,构建以“文科”财务和审计为基础、“工科”工程技术为背景的模块化专业教学,注重交叉学科知识课程之间的融合应用。课程安排上,“文科”财务与审计方面课程需要更具有目标性,更加强调用具体工程案例对知识点的讲解;而“工科”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要偏重于微观管理和细节技术操作,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审计技术应用的讲解。

(三)强化教学师资力量

高校师资团队作为工程审计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者,其作用不容忽视。工程审计专业授课需要多学科知识复合,多数教师因缺乏系统性学习往往难以在授课中做到多学科融会贯通。对此,校内师资力量需要进行整合,比如教学大纲和方案可跨学院进行讨论研究,工程类学院以及经济管理类学院选拔出优秀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授课内容。在此基础上,工程审计专业的开设不拘泥于同一学院,可以同时在工科学院以及文科学院开设专业班级,形成竞争机制。此外,高校应轮岗派遣教师前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工程造价事务所交流学习,掌握最新的实践技术应用动态,以培养更多的“工程+审计”双师型教师,适应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需要。

(四)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工程审计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数据背景下工程审计类软件及数据的应用,还需要学生具有对工程项目实地考察的能力。因此,工程审计教学改革一方面需要引入大数据审计的相关教学软件;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审计实务的具体需求,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实训基地的建立,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高校可以与工程施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工程造价事务所等单位积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产学研究项目,共建实践基地,打造出共享优势资源、共研领先技术、共建学科专业、共管人才培养的工程审计实践教学新模式。

五、结语

传统工程审计教学在大数据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实务界的需求。高校在开设工程审计类课程时应当具有长远目光,研判工程审计未来发展前景,并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及时调整工程审计类课程教学,融入数字信息化技术,通过产学合作打造工程审计智慧实验平台,提升师资力量来促进学生多元知识融合,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工程审计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