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质量制约因素分析

时间:2024-09-03

◆郑红令 吴园园/襄阳市审计局

***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开展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新常态、新重点,体现了审计部门作为政治机关的新使命、新担当。但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点多、线长、面广,如何保证审计质量是审计的难点。就此,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审计实践,对当前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在质量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提出几点思考。

一、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表现

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其审计对象的广泛性、调查内容的政策性、审计证据的多样性、取证方法的灵活性、审计成果的建设性等特点,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发现,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审前调查不充分、重点内容不突出。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深入理解政策内涵的基础上,跳出传统审计思维框架,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因审计对象较为抽象,涉及的部门广、内容多,容易存在审前调查不充分、深度不够的问题,造成审计重点不突出。主要体现在调查内容、方法以及收集资料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未对政策落实涉及部门的职责、具体措施、业务流程,以及行业、领域、地区特点特征进行仔细研究,造成审计实施方案制定不科学,审计目标、审计步骤和审计方法不明确,不能有效指导审计具体实施。如,在本地民生十件实事推进情况跟踪审计中,因每件民生实事涉及全市各个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加之项目实施期限较短,调查了解不充分,制定方案时只重点关注了财政资金保障和项目进度方面,最终导致只片面地揭露了资金安排不足和进展缓慢的问题,未深入了解项目进度缓慢的梗阻所在,不能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

(二)审计证据不充分、方式方法不创新。一方面,审计证据不够充分。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从内容上看较为抽象,这就对审计取证方向与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抽象的政策具体细化到配套政策措施的制订情况、政策执行主体的履职情况、政策覆盖领域的影响情况、政策效果评估和调整改进这个层面上,而且要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其他情况进行充分调查,这样审计取证才能“各个击破”,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而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取证的证据来源多为被审计单位落实情况总结,仅仅局限于书面证据的层面,缺乏相应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加以印证,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或者未充分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导致审计证据片面化、说服力不够。如,在调查了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时,仅仅依靠审查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料是不够的,需要对当地小微企业和银行广泛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多层次全面了解政策措施的真实执行情况。又如,在审查某上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时,仅对资金使用的具体用途进行了取证,便定性为挤占挪用,而忽略了财政将该专项资金与其他几类“小、散”专项进行了统筹,将用途调整用于其他符合规定的支出,此时应充分运用“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属于容错纠错范畴,可以不定性为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另一方面,审计方式方法不够创新。政策的宏观性体现在影响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单位或部门。审计机关需延伸调查多个机构、企业或者项目,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目前审计方式较为单一,大数据分析思路缺乏创新。如,在对政府设立支持企业发展基金审计中,传统的审计经验和方法对基金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较为有效,但涉及基金运行的绩效、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可能无法全面评价。又如,在审查国企向非国企出租房屋且未减免房租的问题时,在对房租发票信息进行大数据筛查时,将发票开具日期在房租减免期限内(2-4月)作为分析模型,形成疑点后进行延伸调查。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国有企业接到减免房租文件时已是5月份,对已收取的2-4月房租在以后月份进行抵扣处理。针对该种情况,在数据分析时可统筹分析这一年度的发票开具情况,疑点会更加精准。

(三)问题定性不合理、评价建议不科学。与传统审计项目相比,政策跟踪审计在问题定性、评价建议方面要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有效性。而实际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未能吃透政策精神,导致定性不准确,评价建议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偏离政策目标导向,不具有指导意义。如,在审查某专项债券涉及项目付款进度时,审计人员以项目基本完工、资金尚未支付为由,将问题定性为“资金支付进度较慢”。从资金使用和效益发挥角度看,问题定性无误,但项目施工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为竣工决算后,因文件规定该资金要及时落实到项目单位、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未对付款期限作严格要求,此时按照民法合同意思自治的原则,作为问题反映就过于牵强。

(四)成果运用不到位、审计成效不显著。由于审计调查不透彻,无法提出有效合理的解决对策,或者只注重发现问题而忽视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致使政策措施落实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够广泛深入。另外,基层审计机关往往过于依赖上级机关的文件精神和项目安排,对政策措施落实审计没有统一的、系统的部署安排,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查出的政策措施落实问题没有进行综合归纳和辩证分析,未能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二、制约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缺乏专业的审计队伍。当前大部分宏观经济政策同时涉及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或“六稳”“六保”等目标中的两个或多个,准确把握多目标之间的关系和平衡是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的关键,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政策相关条文,还需要对政策出台的背景、意图有较全面的了解。只有深刻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知识,才会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准确、灵活运用。然而审计机关绝大数人员是财会管理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审计人才,对政策跟踪审计知识掌握相对欠缺,与要求的政策水平和宏观把握能力还有差距,比如审计过程中常常仅从资金量等维度选择分析审计对象,可能会忽视政策在某些领域的效果,导致审计结论发生误差。

(二)缺乏统一的审计规范标准。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课题,而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标准却尚未出台。一是缺乏成熟的审计经验和可操作的审计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评价依据,相同的一个事件,可能一些审计人员看来问题很严重,而其他审计人员看来问题不大,各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政策措施落实的好坏、优劣,只能笼统把握。二是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例如:发现财务收支不合理,可以根据会计法、财经法规进行处理处罚;投资项目审计没有招投标,可以根据招投标法进行处理处罚;而政策跟踪审计发现问题后,基层审计人员较难找到相应法律法规处理处罚,难以发挥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如,针对“过紧日子”和压缩一般性支出政策落实情况,由于上级文件中未对“过紧日子”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一般性支出也未有统一口径,导致违规界限模糊不清,无法进行审计定性。

(三)缺乏有效的审计创新方式。政策措施落实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还需要结合“政策”和“跟踪”的要求相应创新审计方法。如,税收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面对海量的税务数据,传统审计方法无法施展,必须结合具体税收政策内容、税种之间潜在联系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才能多层次、多维度充分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全面反映问题。

三、提高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质量的建议对策

(一)着力创新审计模式。在统筹安排方面,认真践行融合发展理念和审计“两统筹”的要求,采取“1+N”捆绑的方式,将政策跟踪审计与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等项目一并安排、同步开展,达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提高审计效率。在方式方法方面,一是广泛运用外部调查的审计方法,扩大审计范围,挖掘审计深度;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广运用联网审计技术和大数据审计方法,提高政策执行审计的及时性和效率性;三是借助专家论证咨询,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和审计能力的局限,促进审计评价意见更加准确可靠;四是合理借鉴绩效审计分析评价方法,设计必要的政策执行评价指标,综合运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或因素分析等方法,科学评价政策执行效率与效果。在规范审计标准方面,尽快研究出台与政策跟踪审计相适应的审计标准、操作指南,对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的立项、审计问题查处以及报告成果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细化规范。

(二)强化审计流程管控。在立项准备阶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运行热点,精准确立政策跟踪审计重点。以上级审计机关下发的年度工作要点为基础,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取关乎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认真研判,根据政策落实的不同阶段明确审计重点,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力争把最重要的事项、最关键的环节审深审透。在项目实施阶段,融合多种审计方法,聚焦政策措施部署、落实与绩效等方面,做到“点、面、线”相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着力揭示政策制定不科学、不配套与执行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同时,要恪守审计权力边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牢固树立“有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意识,健全全过程质量管控机制,探索政策跟踪落实审计作业标准化经验,实行政策跟踪审计质量监督常态化,坚持实事求是和“三个区分开来”,客观审慎评判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成果提升阶段,针对审计发现的制约和阻碍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倾向性、典型性问题,从体制上找原因,从机制上找对策,补齐改革发展中的制度短板,机制体制上的管理漏洞,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发挥深化改革“催化剂”作用,精准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和管理。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是学政策、掌握理论。组织重大政策措施的学习与培训,掌握宏观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障碍、制度缺陷、管理漏洞等问题,提升审计人员对重大政策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使审计人员有倾向性地查处和揭示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学方法、掌握技巧。学习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的新方法和新技巧,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模式,切实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三是重实践、提升能力。通过“以审代训”的方式,在项目实践过程手把手教学,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着力提升和培养审计人员政策跟踪审计能力。■

[图片新闻]

襄阳市审计局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在审计工作中践行党的优良传统,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图为审计人员冒雨开展现场审计调查。

(周中 刘士锋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