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统一战略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但在新时代背景下,由于受社会情势复杂多变、高校分层分类发展、学生个性日益彰显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性要求正面临现实多样性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统一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实现精准思政。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国内经济正全方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步,老龄化、城市化、高等教育普及化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基于这一深刻社会背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动态掌握社会发展的复杂局面,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做到精准发力。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数量超过三千所,所处的地域、层次和类型各不相同,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和思想发展状态差异巨大[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校情、学情等工作局面由此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根据不同的学校类型、学科专业和学生背景,采取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实现精准思政,是有效应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复杂局面的必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5]长期以来,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以统一的灌输式课堂授课为主,一般不区分学生在认知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状态以及专业、兴趣、年级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由于这种授课模式的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人的匹配度不高。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兴趣没有在教学过程得到激发,他们的思想认知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共鸣。因此,要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就必须做到精准思政,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就必须在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统一性要求的基础上,充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域属性、时间属性、对象属性等多样性差别,实行精准的分层分类教学、小班化个性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效果体现在对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上。这种提高落实在全班、全校乃至更广的宏观层面上,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在全局层面精准掌握学生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与现状,并在教学、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采取切合实际可行的针对性育人措施,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这种提高落实在学生个体上,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与才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高校思政工作者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关照和服务到每一个学生,摸清学生个体的思想差距、水平弱项和发展需求,并据此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做到科学育人、精准育人。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3],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是人在多方面的发展,是阶段性的逐步发展,且在不同的个体间普遍存在发展差异[6]。因此,每一个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生命个体,必然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存在发展差异。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间的这种发展差异越来越大,千人一策的思政工作方法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思政工作必须要精准到个人,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工作,这就要求在工作中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坚持个性化精准育人等实践原则。
实施精准思政必须坚持遵循客观规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关系到学生、高校和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其运行的内在客观规律。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塑造、价值引领和专业培养必须遵循其客观规律。只有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规律,才能在问题分析、工作对象、工作措施等方面做到精准。精准思政要坚持遵循的客观规律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1)遵循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是教育者的意图被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逐步递进过程。当学生对具体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教育者的认识相一致或较为接近时,教育者的意图易于被学生认同和接受。但这种双方近似性或同一性的认识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逐步达成的[7]。为此,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精准把握学生对具体客观事物的认识状态,并使之有序地从低级认识发展到高级认识。每一次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都要精准的使学生的思想觉悟产生量变积累或质变飞跃。当然,学生在思想上认同或接受教育者的意图时,也可能会出现来回动摇的情况,这就需要对之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巩固阶段性成果,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更需要精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状态。
(2)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教书就是向学生传授科技文化知识,育人就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思想的认同必须建立在主体性思维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领悟和认同。这种主体性思维蕴含于学生个体的学理性思考、知识性认同、实践性体验之中。因此,教书育人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个体作为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8]。为有效激发这一主体性作用,必须根据学生个体在知识水平、思想状态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作精准的渐进式知识传授、启发式思想引导和场景式亲身实践。如此,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才能在坚持政治性、价值性、理论性、主导性等基本原则的同时,实现与学理性、知识性、实践性、主体性等原则的辩证统一。
(3)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成才的规律,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高校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指他们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持续提高[9]。“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是阶段性的,离不开健康的身心状态、适宜的成长氛围、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全面发展的主体性自我意识。为此,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遵循高校学生成长的这些内在规律,精准掌握学生的身心状态,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与氛围,并根据他们的思想发展状态,分层次、分阶段作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在切身体验和真切感受中自觉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实施精准思政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想问题、做工作时,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工作要围绕育人过程中切实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做到针对问题精准、面向对象精准和工作措施精准,摒弃无病呻吟、形式主义等假动作。
(1)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10]为此,就必须要搞好调查研究,掌握每一个学生身心状态、学习状态、思想状态和全面发展需求的实际情况,切忌凭主观意愿和想当然开展思政工作。在此基础上,面向不同状况的学生,再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社会形势,开展个性化的育人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出入,就必须予以调整。
(2)坚持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围绕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多种多样的具体工作,这些工作都包含有育人要素,承载育人功能,但都需要进行充分、细致的挖掘。要实施精准思政,就必须从这些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任务与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各项业务工作要与思想政治工作融成一体,形成协同效应[11]。在做工作时,既要从工作业务层面上完成本条线的基本工作,又要针对性地融入本条线的育人要素,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准,形成各项工作业务层面的育人机制。
实施精准思政必须坚持个性化精准育人。在新时代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随着网络媒体、移动社交的深入普及,高校学生的个性不断得到张扬发展。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个性因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育,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12]。在实际工作中,找准个性化育人的现实问题,并以精准的育人措施呼应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需求。
(1)呼应个性化全面发展需求。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13]。人的个性发展本质上表现的是不断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高校相对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大学是学生处于心智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基础条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也都有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14]。在新时代,任何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都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指引,否则就容易走向片面化、畸形化。因此,需要面向高校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精准施策,充分挖掘和发挥出学生的个性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找准个性化育人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培育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育人活动,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的基本原理是其立足点和出发点。现实的人是在现实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通过个人的主体性发挥,在社会实践和交往中所形成的独特思想意识与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因此,个性化育人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价值诉求之一。然而,诸多相互关联的、复杂的现实问题影响着个性化育人的有效性。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具体掌握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何种个性化育人方式最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何种个性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最能刺激大脑皮层的多区域共同思维活动等[15]。这些问题都与具体学生、具体高校以及所处的时空维度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首先在具体工作中找准个性化育人的现实问题,做到针对问题精准。
新时代精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一环。一是要从全局层面构建完善的精准思政体制机制,在思政工作责任中确保贯彻精准理念,持续激发思政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要积极拥抱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领域新技术和新工具,将主观直觉与数据驱动结合起来,实现对思政工作态势的精准感知;三是要应用系统性、开放性、非线性的复杂思维范式、复杂内容范式和复杂行为范式,实现对思政工作对象的精准发力。
要实施精准思政,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完善相关的体制与机制。体制是促成各项思政工作不断走向精准的根本保障,机制是激发思政工作者创造性与主动性的推动力[16]。现行思政工作体制中,将育人内容统一覆盖到全体学生是各高校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工作者们的主要日常职责。然而,现阶段还普遍缺乏贯彻精准思政理念的制度保障,更缺乏激励思政工作者们精准地开展育人活动的完善机制。要提升各项思政工作的精准度,必然要增加他们的工作内容,加大他们的工作压力。因此必须要针对各项工作的精准化,完善相关的体制与机制,理顺工作职责,激发工作活力,提高工作创造力,使精准理念贯穿于思政工作的全要素、全过程和全方位。首先,要完善思政工作育人方式调整的管理体制,一线思政工作者应当有权限或便捷的途径,将统一性的集体育人改为针对性的分层分类育人、个性化育人。其次,要完善思政工作精准性、实效性评价的管理体制,充分认可、合理评估思政工作者们为提升工作精准度所作出的劳动。最后,要建立健全精准思政的激励和惩戒机制,落实思政工作者实施精准思政的主体责任,充分激发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释放工作潜能。
要实施精准思政,对校情、学情等思政工作态势的精准感知是前提。高校各级管理人员要采取措施,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彻底摸清并动态掌握思政队伍的工作状况、学生学业与思想的实际现状。高校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们在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时要掌握学生各方面的详细情况,尤其是他们个性发展需求和思想发展动态。然而,现阶段,还不能够让高校有限的思政队伍以面对面的形式在短时间内与工作对象作一对一的详细沟通。当前,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实现由数据驱动的思政工作态势感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应用机遇[17]。这种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思政工作调查研究模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实施精准思政带来的人力不足问题,而且还能够拓展人工调查研究的范围和能力边界,一些以前不能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高维度的数据关联分析与深度挖掘得到。为此,首先要广泛构建覆盖校情、学情的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实时精准思政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其次,要在统一的数据存储与关联框架下实现各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并据此构建覆盖全方位数据的统一思政大数据分析平台。最后,要突破现有的思政工作思维模式,及时应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广泛研究由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数据画像,包括学生、教师以及各项具体工作实时态势感知的可视化表达[18]。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系统性、多样性、开放性、非线性等复杂性本质,使得现阶段以统一灌输、全体说教、机械命令为主要特征的简单范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化全面发展的需求。思政工作迫切需要广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复杂性思维,逐渐转向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个性化育人、精准育人的复杂范式。首先,要应用精准思政的复杂思维范式,在现实问题分析、激励机制设计、管理体制建设、信息系统构建等方面引入复杂性思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充分发挥思政工作者们精准育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精准育人方法创新活力。其次,要应用精准思政的复杂内容范式,在内容组分、结构安排、承载形式等方面丰富育人内容,使之精准符合学生多样化的文化发展水平差异、道德发展水平差异、认知能力发展差异。最后,要应用精准思政的复杂行为范式,在教学、实践、管理、服务等方面丰富育人方式,使之精准符合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志向差异、性格特点差异、个性爱好差异。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内外挑战越来越复杂,为进一步呼应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需求和多样化的校情学情,必须持续不断深入贯彻精准育人的工作理念。在实践中做到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从业务实际出发,坚持个性化精准育人等基本原则。为做好相关工作,提升育人效果,还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精准育人的体制机制,全面拥抱信息技术,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思政态势感知,并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引下,转向复杂思维范式、复杂内容范式和复杂行为范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