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结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实现形式,其有序推进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伴随着自媒体的纵深发展,以网络直播为主导的新传播时代正在悄然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直播化教学提供了巨大契机。值此网络直播方兴未艾之际,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及时研究、提出并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化转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直播化,需将直播教学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环节,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化教学的覆盖广度。面对网络直播已然成为社会判断的鲜明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网络直播技术研发应用进程,正视网络直播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挖掘网络直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价值,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化转型的应对策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坚定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切实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依托互联网络技术开启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网络直播时代。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网络直播勃兴的时间不长,却在短期内“吸粉”无数,并逐步由商业界向教育界、学术界扩散,研究者正积极探索其面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路。然而何谓“网络直播”?学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让人普遍接受的释义,确切地说,网络直播内涵的界定尚在探索和讨论之中。付业勤认为:“网络直播是基于网络流媒体技术,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使用有线或无线联网进行信息传递,通过电脑网页和客户端等,将现场信息以文字、语音、图像、视频、弹幕等多媒体形式展现的传播方式。”[2]鉴于这种释义可知,网络直播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终端设备形成的一种信息直播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网络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应用普及,网络直播进入移动直播时代。
直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最初兴起于广播领域,之后“电视也沿袭了这种播出方式”[3]。然而由于直播错误频仍、意外情况频发,电视节目被迫回归以录播为主要播出方式。迨至20世纪末,电视直播再度泛起,主要开展时政新闻直播、综艺节目直播、体育赛事直播等。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直播摆脱了接收端终(电视、电脑)的束缚,实现了直播人群和使用范围的泛在化和自在化。网络直播以丰富的内容、新颖的样式、便捷的互动瞬间打破了电视直播的优势,深受网络终端用户的青睐和追捧。相比广播与电视直播,网络直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设备成本低廉、制作流程简单、接收观看便捷、实时互动性强等。
鉴于网络直播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发展前景,从工作到学习、从体育到娱乐、从真人秀到网上购物等,众多行业都在嫁接直播模式。近期电商直播更是异军突起,“直播带货”成为网络新名词、生活新风尚。即便是传统的网络传媒大伽(如百度、腾讯、网易、阿里巴巴等)也开始进军网络直播领域,纷纷创办网络直播公司、搭建网络直播平台、打造网络直播红人(简称“网红”)。网络直播不仅创造了一系列收看“神话”,还引发了“网红”经济和“粉丝”经济,成为我国互联网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关调查显示,2015年12月,“网红”的受关注度首次超过明星[4],2016年更是被国内业界称为“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已经从个人行为转变为群体现象,“网红”数量目前超过100 万,而直播平台的日均用户活跃规模更是达到4 亿人次[5]。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5.60 亿,占网民总体的62.0%[6],预示着“一个全民网络直播的时代就要很快到来”[7]。在移动互联网络的助推下,网络直播开始向教育培训领域渗透,“直播+教育”是近年来的理论热点和学科前沿,甚至出现了深受追捧的“网红”直播教师。
网络直播带来的变化与日俱增、影响日益深远。作为受教育者的青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受到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新鲜事物的影响,尤其是伴随网络成长的“00 后”大学生,他们对网络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高度的依赖性,被学界形象地称为“网生代”或“网络原住民”。融入网络、利用网络、玩转网络已成为“网生代”大学生的显著特征和生活方式,网络直播自然会在他们身上留下深刻的时代印记。据中国产业信息2020年1月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网络直播用户以青年人群为主体(具体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2019年网络直播用户年龄分布[8]
***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受教育者到了哪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辐射到哪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也要推动教学方法、手段和介质的与时俱进。顺应网络直播发展应用进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变革,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直播化教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和视觉化,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网络直播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一种新手段,使教育领域出现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促进了教学方式的网络直播化转型。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就是利用网络直播技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在线教学,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连通、交流与互动,使“面对面”+“随时随地”教学成为现实。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直播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在教育资源、教学场所、学习思维、师生互动等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契机,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直播化时代。
(1)网络直播教学提高了教育资源共享。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受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也是教育者不断思索的现实课题,更是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时代,教育资源的共享端赖于教育者授课讲义的编写和出版,教育资源共享的难度较大、范围有限,且往往收效甚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资源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风靡全球的“慕课”(MOOCs)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性共享,被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称为教育史上的“一次数字海啸”,《纽约时报》将2012年命名为“慕课元年”。毋须讳言,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然而略显不足的是,“慕课”中的名师貌似近在咫尺却难以触及,受教育者只能通过视频观看来完成学习,却无法通过互动交流向名师表达自己的困惑、想法和诉求。网络直播教学依托自身强大的交互性,在提高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有效弥补了这样的缺憾。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撑下,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投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它不仅扩大了名师教学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实现了与名师“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对于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受教育者来说,与名师进行线对线实时互动学习就显得尤为珍贵。
(2)网络直播教学突破了教学场所限制。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实体场所,如教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另一种是虚拟场所,如网络课堂。教室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在特定时间到达指定教室。由于受到物理时空和相关条件的局限,教室等实地场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辐射面和影响力相当有限。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覆盖到实体场所以外的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也难以接受到实体场所以外的优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在线教育虽能开展空间距离较远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接收终端(电视、电脑等)仍然对实体场所有着高度的依赖。而且在线学习的内容是教育者事先规划和录制的,因而难以兼顾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也难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予以及时调适,最终教学效果完全取决于受教育者。网络直播教学却没有这样的隐忧,受教育者不再局限于教室等实体场所,而是通过直播接收终端(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进行灵活选择。网络直播情境下的“面对面”教育,既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提前约定),也不受场所的限制(只要可以联网)。网络直播教学彻底打破了教育场所的限制,而且能够保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实时沟通与交流,进而有效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空间上的劣势。
(3)网络直播教学促进了学习思维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其“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网络直播教学不仅改变了人类思维、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表征方式出现变化,还变革着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认知方式及其学习行为。首先,网络直播教学促进受教育者形成开放性学习思维。网络直播共享性悄然改变了受教育者的学习模式,其共享性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开放性学习思维。网络直播情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宣教模式,微课、慕课、私播课、云课桌、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电子书包等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兴起,使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学习成为可能。其次,网络直播教学促进受教育者形成灵活性学习思维。教室等实体场所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着明确的时空要求,即二者必须在特定时间内到达指定教室。传统的网络录播教学打破了学习场所限制,但由于它依赖有线网络和电脑,学习时空仍然受到局限。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使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借助移动互联网终端,受教育者能够有效整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大量的零碎学习中增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本质的认知认同。再次,网络直播教学促进受教育者形成多样性学习思维。网络直播时代多样性学习思维主要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共享性、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在网络直播教学中,受教育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学习意愿、学习诉求、学习特点、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风格等来选择适切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课程,进而实现泛在化、全天候的移动学习。
(4)网络直播教学拓展了师生互动渠道。师生互动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它泛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一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就相关问题与学生交互而形成的教学形态。师生互动作为一种教学形态,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融洽教学氛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然而囿于互动场所、互动手段的差异,师生互动呈现出不同的互动方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面对面的现场互动;而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如飞信、QQ、微信等,则是网络虚拟互动。这些互动方式是以往师生互动的主要模式,但也存在一些不可轻忽的缺限:课堂互动受到教育场所的限制,而传统的网络平台互动又受到互动效率的困扰。网络直播凭借多维度、多层次、全程化的交互性,极大地便捷了师生互动方式,进而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网络直播时代师生互动与传统师生互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具有完备的交互体系(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兼有三重互动效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受教育者与学习资源的互动,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有效拓展了师生互动的渠道。网络直播情境下的师生互动,可以说真正开创了从单一走向多样,从个体走向群体的互动模式。在网络直播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受教育者能够运用更灵活的互动方式、获取更多的互动机会,尤其是师生之间便捷的“面对面”互动,乃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录播教学无法企及的,势必将人类的教学活动带入一个开放、共享、多赢的网络直播时代。
网络直播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严峻挑战。
(1)网络直播教师需明确师生角色变化。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扮演是明确的: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负责教学计划的拟定、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内容的讲解、学习效果的考核等;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即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受教育者展开。由于受教育者是“被塑造”、“被灌输”的群体,往往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定过程中缺少话语权,其特殊性与个体性需求难以得到释放和满足。网络直播悄然改变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担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教育者成为思想政治学习目标的制定者。网络直播的交互性能够让受教育者把自己的个性特征、思想困惑和成长的实际需求及时传递给教育者,教育者则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愿望等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资源推送。与传统学习方式迥异的是,网络直播情境下的受教育者成了有话语权的人,使因材施教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成为可能,而教育者的作用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实现其预期的学习目标。二是受教育者成为思想政治学习活动的评价者。学习评价是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学习情况的一种价值判定,网络直播教学同样具有学习评价的环节,但它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教育者和管理者主导下的学习评价。网络直播时代,受教育者成了思想政治学习评价的主导者,他们根据自身的学习感知和学习效果来评价学习活动,并通过直播互动及时反馈给思想政治教育者,使其作出与受教育者需求同步的教学调整。
(2)网络直播教学对教师能力要求更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犹如“垄断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而网络直播情境下二者的关系则如“商家”与“顾客”。在“顾客就是上帝”的网络直播时代,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者成了被评价、被选择的对象。这对教育者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受教育者欢迎的教育者将脱颖而出,成为“网红教师”;受教育者不认可的教育者则会被冷落,面临淘汰危机。也就是说,网络直播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学胜任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学掌控能力。网络直播教学打破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实现随时随地的直播。但在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学习的时代,网络直播教师必须有效掌控教学,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会,相关知识的拓展能力,并且在直播“玩法”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受到受教育者的青睐和追捧。其次,沟通互动能力。交互性是网络在线教育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了网络教学能否产生以及产生的效果。如果交互性不足,那么受教育者极易产生意犹未尽之感,甚至出现师生互动虚化的现象,加之在线“面对面”教学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倘若缺少实时互动交流,受教育者容易陷入浅层次的学习情境中。再次,技术运用能力。网络直播教学的流程看上去简单便捷,教育者借助智能手机或数字摄像开展直播教学,受教育者通过网络直播教学平台收看直播教学内容。但要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需教育者在直播教法上不断探索和提高,如熟练运用VR 和AR 技术营造虚拟现实,尤其是应用于某些抽象内容教学中,以进一步增强网络直播教学的学习效果。
(3)网络直播时代教学管理出现新变化。网络直播教学并非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简单变更,而是整个教学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变革,使教学管理思维以及教师、学生管理出现新的变化。在管理思维上,由科层式管理向网络扁平化转型。传统教学管理是典型的科层结构,具有逻辑清晰、分工细致、管理严密等特征,而互联网强大的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分布和接收的途径,也使教学管理由传统的科层结构转向网络扁平化。在教师管理上,教师的日常管理面临网络直播教学的冲击。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考核与评价都应体现网络直播教学的特质。进一步而言,即要顺应网络直播教学发展进程,制定网络直播教学教师管理制度,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尽快适应、掌握网络直播教学技能。在学生管理上,网络直播情境下青年大学生管理的难度明显加大。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稳定的教学环境和明确的教育对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关系的稳定性,但是网络直播教学的开放性、共享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对象的流动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具体来说,网络直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进度、考核方式等成为学生管理的难题。网络直播教学将学生从教室等实体场所中解放出来,但青年大学生是否专心、认真地收看和参与网络直播教学还缺乏有效的评判依据。由于网络直播教学平台能够存储教学内容,支持反复点击回放,那么青年大学生未必同一时间收看直播教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整齐划一的学习进度被打破。
为进一步适应网络直播研发与应用进程,必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直播平台有效对接、与网络直播资源深度融合,并以此为契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化教学,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2019年国内网络直播用户关注的网络直播类型作了统计分析(具体直播类型见表2)。
表2 2019年网民关注的网络直播类型及占比情况[6]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网络直播用户关注的网络直播类型相当丰富,既有生活娱乐类也有产品直销类。倘要将网民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从异彩纷呈的网络直播场景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中来,就要下大力气、下足功夫,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正如骆郁廷教授所指出的,“没有吸引,就没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9],吸引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产生、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前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吸引力固然需要深化话语感染力、强化视觉冲击力、提升形象感召力,但根本之途在于增强内容吸引力。李黎丹认为优质内容是网络直播可持续发展的强劲支撑[7],戎彦认为多元化、高价值、差异化的内容是网络直播的发展基石[10]。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内容吸引力,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以进一步的深化凝练,增强议题吸引力。首先,议题设置要聚焦重大理论问题。网络直播教学应密切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关注国内外重大事项,引导青年大学生关心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其次,议题设置要聚焦社会实践问题。将日常生活、学习中与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纳入直播教学内容,从日常生活维度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发展历程、核心义理和价值导向。再次,议题设置要聚焦社会思想状况。社会思想状况是青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形成的观念或理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应正视社会思想状态,帮助青年大学生化解思想困惑,在引导社会舆论过程中凝聚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共识。
网络课堂摆脱了对教室等实体场所的依赖,然而需要网络平台作为支撑。网络平台不仅是教育者开展直播教学的平台,也是受教育者收看直播教学的平台,还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时互动交流的平台。目前国内网络直播教学平台主要有腾讯课堂、学点云课堂、云掌门直播课堂、网易云直播、好视通云直播、保利威视云直播、布卡互动直播等,但是这些直播平台提供的多为语言类、考试类和专业技能的教学,鲜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直播课程。顺应网络直播教学发展应用进程,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平台成必然之势。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平台的搭建必须充分考虑网络直播教学的自身特征和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在搭建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1)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注重理论灌输,网络直播情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论联系实践,运用现实案例来诠释“枯燥”、抽象和深邃的科学理论。(2)知识性与时尚性并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无疑需要呈现教育目标,同时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和审美取向,增强网络直播教学平台的时代感和吸引力。(3)教育性与启发性兼顾。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知识教育又是信仰教育,网络直播教学平台的搭建应兼顾知识教育性与思想启发性。(4)参与性与导向性融合。网络直播教学的吸引力在于开放性、共享性、便捷性和交互性,因没有现实社会的隐忧和干扰,受教育者会以轻松的心态融入教学过程,这便于教育者的思想和价值引导[11]。
随着“网络直播+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试水网络直播教学。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使得线上教学成为大中小学师生的主要教学方式,一些优秀教育者从中脱颖而出成为“网红教师”。近年来关于“网红教师”的报道不绝于耳:“浙大教授玩起‘网络直播’,高大上的微积分课火了”[12];“武汉工程大学‘秋叶’的网红指数仅次于‘papi 酱’”[13];“南京大学喜欢画兔子的近代史老师刘握宇”[14]等。随着“网红教师”成为热点和潮流,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因势利导、顺势而起,打造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网络直播教学名师。直播教学教师若要成为名师,必须具备多重素养和能力:一是熟谙教材内容。网络直播教学只是教学场地和环境的变化,教学内容仍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相关部门指定教材,不能为搏得受教育者点击、点赞和送花而背离教材精神。二是熟悉网络语言。网络直播教学的有效实施,要求教育者能够熟悉网络语言,教学话语的网络化更具感染力,也更易取得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三是熟知学生需求。需求是产生吸引的前提,教育者只有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关注和需求期待,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和参与兴趣。打造网络直播教学名师的意义在于,此举能够形成多赢格局:对于教育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到场所限制,教学活动更加方便灵活,加之受教育者的欢迎和追捧,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声誉和经济回报;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听讲,而是随时随地收看学习,此外直播教学平台具有直播存储功能,通过视频回放的方式还能进行“补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选择网络直播“教”与“学”,必然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化转型。
教学评价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的特征确定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多种分析、统计和处理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网络直播教学过程中起到不可轻忽的调节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直播教学尚处初始发展阶段,迄今还没有成熟完备的教学评价模式。现有娱乐生活类直播的效果评价主要通过点击、点赞和打赏来衡量,实质上带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这给网络直播教学评价提供了经验启发,但是打赏无疑增加了受教育者的学习成本。网络直播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既要彰显网络直播的特色,也要遵从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的评价仍然包括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两大模块。首先,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点击、点赞和评论。这是因为,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视听的体验,对直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话语,教师的形象举止以及思想政治理论内化吸引的情况有着直观的感受,学生的点赞、送花和评论(相当于传统学生评教中的评分模式)总体上看是客观的,也是可信的,对直播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其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评要参照教师的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主要依据结果考核,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程评价亦不可或缺。因为,网络直播教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学生在此期间的收看记录、互动频率、评论次数、作业递交、在线测评等都是教师进行过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纵观上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已是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各国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过程中无不彰显技术的力量[15]。紧跟网络直播技术研发和应用进程,创新网络直播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的适切路径,既要统揽全局加强顶层设计,也要统筹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者进军网络直播领域。面对网络直播教学带来的历史性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加强网络直播学习、培育网络直播思维、树立网络直播意识、提高网络直播能力,有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革旧迎新中实现直播化转型。在方兴未艾的教学网络直播化,谁占据了网络直播教学的制高点,实现教育的网络直播教学变革,谁就引领了教育的未来。而在网络直播时代,只有充分掌握和利用网络直播技术,才能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学习方式等方面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直播教学虽然还处于试点和开拓阶段,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直播技术的发展完善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入推进,网络直播教学必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新活力的重要生长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