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全育人”模式与博士后党支部建设

时间:2024-09-03

中国博士后制度建立于1985年,它是为适应国家改善高级人才培养环境、培养方式的客观要求而设立的。在过去35年里,博士后制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诸多已成长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的领军人物,对国家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强大推力。因此,博士后培育工程在我国的教育与科研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的博士后培养基本上已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合作、运转协调的培养机制。即,由国家、设站单位以及地方部门共同整合资源,助力博士后事业健康发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卓越、高层次的青年人才。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思想状况方面的保障决定着博士后培养的方向、目标以及效果等问题。换言之,对于青年博士后人才的思想引领,党的领导和方针是基石,而博士后党支部则是最为重要的组织平台和载体。

一、加强博士后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1.落实“十九大”以来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要求和目标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全国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发挥品牌创建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先后出台多项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和通知,各高校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制度文件和具体实施举措。面对新的形势与新的要求,强化博士后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和博士后党员的作用,对于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博士后群体基本素养的内在需求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理念,经过百载的历久弥新、开拓进取,成为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和加强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对于国家的战略创新和科技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核心要义。党支部的建设是确保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部署、决策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密切联系群众、推动改革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强堡垒,能最大程度地缓解社会矛盾、强化党员意识,从而带动全社会力量,推动国家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对于博士后群体来说,博士后党支部是凝聚博士后党员能量的主要阵地。通过规范化的博士后党支部建设,提高博士后群体的党建成效,可以充分发挥博士后党员的科技先锋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撑。同时,加强博士后党支部建设,充分利用党的组织职能建设,发挥高端人才的带动作用,增强博士后人才群体的凝聚力和创造性,可以让每一位博士后能够具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意识,自觉把个人理想和信念融入国家的战略需求,勇做时代创新的弄潮儿,实现科学报国的志向。

3.契合“三全育人”模式的需要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1]。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其博士后群众是青年能源精英人才的代表,高校不仅要在科学研究方面对博士后进行指导,而且在博士后的培育环节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全过程。总之,要通过党支部具体的培育环节,让博士后切身感受到了煤炭持续开采的艰巨性、我国煤矿科技的进步性,进而树立“开采光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与光荣使命。

二、博士后党支部建设的现状

1.群体的特殊性导致主体的参与性不积极

博士后群体是高校内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博士后一般在站的时间为2年,人员流动性强,且零散地分散在各个院系。再加上博士后进站人数逐年增加,仅2019年全国博士后进站人数就超过了25 000 人,想要整体上对博士后群体形成统一规划难度较高。因而,博士后群体的特殊性给博士后党支部的建设带来了切实难度。客观上,博士后的身份决定了其群体属性是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虽然总体上博士后群体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属于研究核心和骨干,且思维活跃、专业学识渊博,但因其研究工作具有阶段性和临时性,出站后面临找工作等问题,因而整体上参与党建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于参加各级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是积极性不高,敷衍于形式。

2.博士后党支部建设普遍缺乏针对性

各级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领头羊,负责思想政治、组织生活、联系群众的大小事宜。但因为缺乏激励措施以及活动经费,因而从整体上看博士后党支部的活跃度不主,博士后群体对于党建工作的热情不高[2]。另外,博士后党支部的支部书记一般是由具有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的教师兼职,他们通常会把主要精力放到业务工作方面,而对于党建工作和党支部建设则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等问题。因此,结合博士后群体的特殊性,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思考博士后党支部的建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党建工作缺乏对博士后群体的重点关注

博士后基层党建工作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侧重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以及作风建设,与博士后所关注的核心要素包括科研、教学、自身发展与成长结合得不够紧密[3]。相比于物质报酬、继续深造、职称晋升等而言,远离博士后切实需求的党支部对于博士后群体的影响较小,因而博士后缺乏将自身专业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也就无法实现科研工作与自身政治觉悟的双促双提,最终也会影响博士后群体整体的创造力。

三、博士后党支部建设路径探析

1.精准把握特点,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是社会创新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坚持把党的政策、方针、理念放在党支部建设的首位,确保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时代性和战斗性,对于发挥博士后群体的先进力量具有重要意义[4]。作为金字塔尖上的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博士后更应苦修内功、积极学习和领会党中央的决策和方针,增强自身政治觉悟,提高政治素养,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作为高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后党支部建设应与设站单位的自身管理相结合,明确党支部第一责任人和相关责任分工。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博士后管理工作为例,早期博士后党员的管理归属各二级学院,但博士后党员对于学院党支部的归属感不强,参与党支部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后经调整,博士后们成立了专属党支部,隶属于学校人事处,人事处设立专职副处长对博士后日常党建工作进行管理。这样,就让博士后群体有了自己的大家庭,在增强他们归属感的同时也为科研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2.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提升整体凝聚力

博士后党支部是博士后群体参与党建工作、增强信心和凝聚力的前沿阵地。因此,博士后党支部关键责任人的选优配强以及核心工作机制的健全完善,对于博士后群体的政治参与度、科研动力和精神力量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5]。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的带头人,其能力素质以及思想水平直接决定着支部的建设成效。因此,对于博士后党支部负责人的选拔,应优先选择科研能力强、党性觉悟高、服务意识强的博士后党员担任,做党建和学术的双带头人,且能够对其他博士后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6]。除了党支部负责人,博士后党支部制度建设也要做到并行发展,严格恪守党章党规,规范博士后党组织和党员行为、日常工作程序规范,及时做好党员发展与成长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在遴选党支部书记时,要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民主选举和测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博士后党支部在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聘任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老师作为党支部书记外,还会通过民主选举让学术能力强的博士后担任党支部副书记,让其在博士后群体中起到示范效应,更好地促进博士后群体的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在组织形式、制度建设方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除了严格按照党规党章进行党建活动外,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建服务型博士后党支部,加强党内激励和关怀帮扶。具体来说,是以党建工作服务博士后,努力将党建活动与博士后的思想、科研和实际需求相结合,建立灵活多样、务实有效的服务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博士后内生能量,力争把党支部建成博士后的党员之家。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专题网站、e 先锋、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创新党建新媒体建设,以期全面了解博士后群体的需求,培养其党性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7]。

3.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打造日常交流平台

创新活动方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博士后的党员主体作用,充分增强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8]。以往的组织活动中,往往只是突出领导的核心地位,而博士后党员群众只是观众,因而并没有参与到真正的党建活动中,最终收效甚微。所以,应当提升博士后党员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党建活动的主角。比如,可以安排博士后人员讲党课,将自身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困难在支部范围内进行沟通,通过党建与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增强博士后人员在基层党支部的归属感。其次,要加强支部共建活动,将组织活动充分融入到博士后的工作、生活以及思想中,通过“把脉问诊”精准聚焦博士后群体特点和薄弱环节,促进彼此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党支部的组织职能,促进博士后群体的生机和活力。最后,通过树立典型代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以点带面的效应。树立先锋模范历来是我们党的建设重点,博士后党支部的建设同样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换句话说,通过培育典型,强化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引领效应,可以更好地激发博士后群体的创新活动与内在力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博士后组织活动的形式上追求多元开放、兼容并包,通过各种趣味活动、体育运动会、集体野外活动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博士后群体的积极性,及时改善沉闷、焦虑、压抑、烦躁等不良情绪,使之用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

4.营造博士后群体的创新氛围

博士后党支部的建设,要突出所在科研单位的特色。仍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由于它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矿业类高校,所以在学校博士后党支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积极开展矿业及能源科技创新和管理服务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并使博士后们逐渐形成鼓励、尊重、追求科技创新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在服务于科研实践的过程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后党支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博士后找准自身发展的路径,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进行科研实践和攻关。创新性的文化氛围和宽松的研究环境更有利于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有利于实现科学与人文交融、文化与创新共进,为单位及博士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总之,“人心齐,泰山移”,党建工作就是要通过创新氛围的营造,凝心聚力,充分调动每位博士后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党建工作从思想上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围绕党建促科研,锻造党员过硬本领

党建工作始终是为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服务的,其工作重心应放在真正推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博士后人才的培养与历练、科技的创新与进步等问题上。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党建促进创新,信念引领科研”呢?如何才能让博士后党员身先士卒、勇担重任、攻坚克难,急国家之所需,克国家之所难呢?首先,在思想上要着力提升博士后党员群体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能力[9],并使之树立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针对具有一定流动性特征的群体,博士后党支部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应有效整合党建资源,提高党建工作效率,把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实现党建与科研互融互促[10]。只有这样,在科研中,博士后才能更好地把握科研方向,而党建工作也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科研单位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的有机融合。进而说,只有拿捏准两者的规律、特点和实质,才能建立一个更加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体系。

四、结语

高校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博士后群体更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因此,加强党建工作对博士后群体的引领和指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博士后培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博士后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真正实现党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提高党支部的政治与业务水平,对于国家的创新驱动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当前,高校博士后党支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主要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实践活动脱节造成的。而脱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认真思考博士后群体的特征,没有将党建工作重心放在为博士后群体服务上来。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博士后党支部建设路径,既是对现实的思考也是对未来的期望,但是真正要将其落到实处的,还是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努力与工作创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