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王奕飞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控制工程系,辽宁 丹东 118009)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理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强调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反向教学设计,并用最终成果反馈来衡量教学设计的优劣并改进教学设计[1]。以预期成果为基础的成果导向教育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学内容由学科知识驱动向预期成果驱动转变;授课方式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这两种转变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原则——“反向设计”[2],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内涵是以预期学习成果为驱动进行反向教学设计,尊重个体差异,强调能力本位、成果反馈来改进原有的教学设计。现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学习与职业实践的同步进行,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3]。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对优化和改进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具重要意义。
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作为实施依据,对“供配电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重新设计。首先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其次围绕教学目标,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最后运用有效的教学评价改进原有的教学过程和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合理,是基于成果导向教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满足内部和外部需求。内部需求要满足教育教学规律、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定位、教学主体的需要;外部需求要符合国家、社会、行业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以往在制定教学设计的时候主要以书本上的知识结构作为讲授主线,这门课程知识内容繁杂,含有大量的公式、标准规范和经验,涉及物理、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电机学等多方面知识[4],传统教学以章节为单位,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科的需要,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专业的需求。同学们纠结于大量的公式推导和复杂的理论分析,这样的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满足了内部需求,但是学生学习到的内容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并不一定能满足外部需求。因此,传统教育对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外部需求只能“适应”,而很难做到“满足”。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应该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需求”既是教学目标的起点又是终点。
基于成果导向的“供配电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以成果导向作为指导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为了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确定以“项目任务”作为教学主线,同时依据成果导向要求编制项目内容,根据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生技能、能力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用人单位需求,紧跟技术发展动态,将逐渐成熟、应用领域扩大以及最新的技术加入到项目任务中,项目设计紧扣国家设计规范,利用设计实例把规范应用具体化、形象化。重新编制后的教学项目,把工程设计、工程绘图、电气软件的高效运用和供配电知识点的讲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训练的技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教学评价是保证成果导向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但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基于成果导向的“供配电技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周期中,从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职业素养、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持续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多元素综合评价。通过有效和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准确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职责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教学项目的设计上,以实际供配电系统的任务为载体,按照“配电线路工”“内线安装工”“变配电所运行值班员”“装表接线工”“继电保护工”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求来设计项目内容。同时在教学项目的设置中注意引入供配电领域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培养学生跟踪供配电技术发展的意识。具体教学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具体教学项目设置
成果导向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使学生通过教育过程取得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是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获得的最终成果,是学生内化到其心灵深处的过程历程。成果不仅是学生所知、所了解的内容,还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5]。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具体学习成果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以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为依托,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明确每个项目对应的教学目标(预期学习成果),将项目的设计过程分为3个阶段:项目任务、项目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首先根据每个项目的项目内容和成果目标,总结出完成此项目需要具备的核心知识点,确保核心内容指向核心学习成果目标。针对核心内容录制相关微课和学习效果评测,让学生及时抓住任务要点并检测自己是否具备完成课堂任务的必备知识,在课前材料准备中,尽量向学生呈现出一个尽可能接近工作实际的场景,让学生对课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和进行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对项目任务阶段生成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核心内容,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实际供配电工程为导向,项目实施过程与具体工作流程相对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实施过程中将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目,确保每个子项目对成果目标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有确定的贡献。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中的成员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司其责,教师紧密关注各组的项目进展,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难题,总结工作思路与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锻炼核心能力为方向,以取得成果目标为根本,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
教学评价侧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将个人能力展示与团队分工协作相结合,强化过程考核、素养考核,体现在真实工作任务下实施团队工作的职业能力与素养的综合评价,针对同学们对学习成果的完成程度,修正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迭代循环使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
表3 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依据
“供配电技术”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下,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传统理论教学中释放出来,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教学项目设计紧密结合内外需求,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成果,通过团队协作的工作模式,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符合行业用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教师自身也在不断学习和补充,起到了良好的教学相长的作用。
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供配电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以供配电项目任务为教学主线,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能力本位,注重学习成果,将设计项目分解为与实际工作相对应的若干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职业素养、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持续发展,教学从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为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职业能力锻炼为主的理实一体化模式,并运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反复修正教学过程,保证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