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海拦隆口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分析

时间:2024-09-03

李霞,冯丽丽,赵玉红,刘磊

(青海省地震局,青海 西宁 810001)

0 引 言

中国自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将物探地电阻率法引入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1-3],在多次中强地震前都记录到了地电阻率异常变化[4]。地电阻率观测以对称四极装置的浅表电阻率观测为主,观测对象是地表下一定深度的介质综合电阻率,通常称之为视电阻率。视电阻率主要受季节、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影响,数据时间序列通常存在长期变化、年变和日变等变化[1,5]。

拦隆口地震台(以下简称拦隆口台)位于青海省湟中县拦隆口镇下鲁尔加村。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周围无高压输电线路和大型变电所,场地北边离布极区边缘20 m为乡村公路,周围为村庄农田,在观测环境保护区内场地周围无大型干扰源。拦隆口台地电阻率观测始于2015年,自观测以来地电阻率东西方向资料稳定,年变特征明显。2018年6月以来东西测向出现快速上升后下降转折变化,快速上升幅度约2.7 Ω·m,后续下降转折幅度约1 Ω·m。由于青海及邻区近年来强震频发,震情形势严峻,此次异常形态又较为显著,因此相关人员较为重视,深入地开展了异常核实工作,从观测系统、测区环境和降雨干扰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判。

1 台站构造背景与场地观测概况

拦隆口地震台距离拉脊山北缘断裂带约40 km(图1),拉脊山断裂带由拉脊山北缘和南缘两条断裂带组成,其中北缘断裂带西起日月山垭口的山根村一带,向东沿拉脊山北缘的青石坡、石壁沿、红崖子、峡门,到临夏的大河家以南止,全长约230 km,其性质以挤压逆冲为主。沿断裂带考察发现了其新活动的一些地质地貌证据,最新活动为晚更新世。沿断裂带有中强地震发生,弱震密集分布在断裂带东、西两端,最大地震为4.7级。

拦隆口台地电阻率与地电场进行同场地观,采用ZD8M地电阻率仪进行观测,采样率为整点值,布设装置系统为东西与南北正交方向十字型(图2),供电极距A1B1与A2B2均为1 000 m,测量极距M1N1与M2N2均为200 m。观测线路包括外线路和室内配线两部分。从电极至观测室的线路为外线路,观测室内的线路为室内配线。采用架空方法敷设外线路。供电极接地电阻小于30 Ω,测量线路对地绝缘电阻大于5 MΩ,均符合规范要求[6]。

图1 拦隆口台地理位置 图2 电阻率观测布极

2 异常分析

拦隆口台地电阻率东西向2018年6月初出现大幅度上升变化,7月转折下降,7月底再次出现转折上升,这期间最大变化幅度达2.29 Ω·m。拦隆口台地电阻率自2015年架设以来,东西向年变形态与幅度基本稳定,每年5~6月期间一般达到年变极小值,2018年6月年变幅度却达到极大值,且高于2015~2017年年变极大值,故2018年拦隆口台地电阻率破年变现象十分显著(图3)。2015~2018年拦隆口台地电阻率东西向年变化量日均值情况见表1。

图3 拦隆口台地电阻率日均值变化曲线

表1 拦隆口台地电阻率东西向年变化量日均值

2.1 “异常”现象的初步分析

拦隆口台地电阻率东西向破年变异常出现后,相关人员及时查询了拦隆口台同期观测日志,未发现和异常事件同步的明显干扰,认为该异常是由短期干扰引起的可能性较小。考虑到测区外线路在2018年4~5月期间因田间道路施工改造,部分东西向电极受到影响,且从附近村民处了解到,2018年以来新建若干钢化结构温室大棚,地基处均埋有铁丝网。此外,2018年拦隆口台降雨量较往年增多,故初步认为,此次异常变化与环境干扰和降雨有关。

2.2 观测系统工作状态检查

依据地电阻率异常落实规范要求,需对台站观测仪器进行标定、观测线路漏电、电极接地电阻和避雷系统进行检查。结果表明:测量仪器校验、稳流电源性合格;供电线、测量线绝缘检测合格;各电极接地电阻稳定。

2.3 环境干扰情况调查

2018年8月6日异常核实相关分析人员勘察拦隆口台测区环境(图4),通过现场勘察发现以下问题:

(1)2018年以来测区周边陆续新建设多个现代化钢架结构蔬菜大棚(最近距离50 m),且地基建有铁丝网,对观测造成一定干扰影响[4,6];

(2)2018年4月地电阻率东西测向由于田间道路改造,将大部分地电阻率观测电极拔出。由于地下岩石一般具有孔隙或者裂缝,而这些孔隙或裂缝中必然含有不同浓度和化学组分的水溶液,使得地电阻率观测值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下应当维持在一定范围。而地电阻率观测电极移动后造成后续测量电极与土地接触不良,使得地下岩石孔隙或者裂缝连通性变差,从而具有一定导电性的水溶液流通性变差,导致电阻率值加速上升。

综上认为,此次拦隆口台地电阻率变化与环境干扰有较大关联。

图4 拦隆口台地电阻率测区环境

2.4 异常分析与性质判定

从拦隆口东西向地电阻率曲线(图5)可以看出,破年变始于2018年6月,在2018年6月30日达到峰值(41.4 Ω·m)后转折向下,7月中旬开始回返上升于7月31日达到峰值(41.27 Ω·m)后再次转折向下。对比往年形态和幅度,2018年年变形态峰值出现过早(1~2个月),幅度较以往年变均值增长20.4%。分析如下:

(1)通过对观测系统和线路检查未发现问题,因此判断拦隆口台地电阻率东西向测值变化可靠,能够真实反映地下电阻率变化情况。

(2)从降雨量的对比分析来看(图5),2018年降雨量峰值(7月9日)与电阻率异常峰值(6月30日)并未完全同步,但是整个异常持续期均存在降雨量大的特点。由于拦隆口台无辅助测项资料,故本次未对地电阻率与地下水位进行对比分析。

(3)通过勘察周边测区环境,存在施工和灌溉影响,且时间与异常出现时间基本同期。受田间道路改造影响,拦隆口台地电阻率东西测向在4~5月底期间大部分观测电极被拔出,在6月初施工结束后重新埋入,使得后续测量过程中电极与土壤接触不良,地下岩石孔隙或者裂缝连通性变差,从而具有一定导电性的水溶液流通性变差,导致电阻率值加速上升。观测一段时间后,受土壤压实作用和降雨、灌溉等因素,地电阻率观测电极逐渐与地下土壤接触良好后,6月中旬电阻率值逐渐趋于稳定变化范围。

此外考虑到南北测向电极未出现相同变化(未施工),故认为此次电阻率东西向异常变化与施工影响存在较大关联。测区周围4月以来新建现代化温室大盆,大量钢化材料和金属网对测区稳定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

图5 拦隆口台直流单装置地电阻率观测东西向与降雨量对比曲线(日均值)

3 结 论

(1)2018年6月拦隆口台地电阻率东西向观测曲线出现异常后,进行了标定、绝缘及漏电等检测,结果表明观测仪器和观测系统工作正常。异常出现期间对观测环境进行巡查,认为测区范围内新建现代化钢架结构蔬菜大棚(最近距离50 m),且地基建有铁丝网,可能对观测有一定的影响。

(2)2018年4~5月东西测向受到田间道路改造施工影响,6月初地电阻率观测电极重新插入地表,造成后续测量电极与土壤接触不良,地下岩石孔隙或者裂缝连通性变差,导致电阻率值加速上升。随后受土壤压实作用和降雨、灌溉等因素,地电阻率观测电极逐渐与地下土壤接触良好后,6月中旬电阻率值逐渐趋于稳定变化范围。2018年6~7月期间拦隆口出现强降雨,且量值超过往年,对观测也造成一定影响。

致谢:感谢审稿老师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以及责任编辑对本文的细致审查,在此谨致谢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