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吴阳杰
在宋朝,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风雅处处是寻常。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不宵禁的繁华城市,便捷的服务,琳琅满目的美食,前半晌在“瓦市勾栏中看戏听曲”,后半天与友人“金明池畔填词吟诗”,夜晚还可以凑在一起去“州桥夜市煎茶斗浆”。甚至,到了年关办年货时候,手头紧还能跟老板打着商量,赊个小账,先囤够年货过个好年。
穿越千年,一起进入宋人风雅生活。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俗话说:“过了冬至便是年。”中国人的春节,人们早早就开始备齐年货,扫净房子,做好充分准备。或许这繁忙的一年,只有在春节与家人团聚,才能得到放松。
也许你还不知道,其实有许多新年习俗都是从宋朝传承下来的。
假如有机会穿越时空去南宋的临安城,就会过上一个别样的春节。
宋朝过年主要是这几件事儿:办年货、拜年、喝茶、听曲、看热闹。
走进腊月里的临安城,在“以备元旦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以及“又有市爆仗、成架烟火之类”的小贩叫卖声中,各色年货丰富多样——有“腊月内可盐猪羊等肉,或作腊法鱼之类,过夏皆无损坏”的自制年货,也有“韭黄、兰芽、勃荷、胡桃”的新鲜食材,好不热闹。
看过了街市的热闹,只管往茶馆去歇脚。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去大街,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市民可以选择器皿、茶点皆一品的小茶肆,也可以到仕女夜游时常去吃茶的旧曹门街的北山子茶坊,喝个痛快。
能为微小的事情赋予趣味诗意,亦是宋朝人独有的天赋。
比如在寻常百姓家,“馈岁”(亲朋好友之间互相馈送)的习俗从西晋时代起就未曾改变。《武林旧事》第三卷中有一节《岁晚节物》记载,当时的年货清单包括“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幡胜、馈岁盘盒、百事吉、羊腔、果子等”。
陈酿、果子、腊肉……一份份精心准备的食物,构成了普通百姓家“馈岁”节礼的主要元素。
两宋三百年,饮食兴旺,各色珍馐可谓琳琅满目。馈岁盘盒里的东西更是雅俗兼具。
如是文人相送,首选富有创意的各色茶果子。
懂生活的宋人,讲究在饮茶时搭配适宜滋味的茶果子。试想,或浓郁或清雅的茶汤,搭配微酸、甜软、清糯的小点心,两种独立的美好相互交叠,转而发出更为复杂、迷人的滋味,香甜充溢整个口腔,让喝茶升级为全新的味觉体验。
果子,即生果、干果、凉果、蜜饯、饼食的总称。宋朝时兴的果子,从“恍如孤山下,飞至浮西湖”的梅花汤饼,到晶莹剔透、黄澄澄的糕,再到嚼作雪花声的酥琼叶,巧思妙味,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宋朝还尤其偏好以时令花草制成的糕点,清丽自然的滋味既不会“喧宾夺主”,更增添一番情趣。
及至今日,关于茶点,民间亦有“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的说法。
怀抱着有酒有肉过丰年的期许,猪肉是宋朝寻常百姓家馈岁盘盒里的不二选择。
虽然宋朝宫廷流行花式吃羊肉,但在民间,猪肉胜在价格公道,备受百姓喜欢。再加上东坡先生“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地慢炖点化,肥瘦相间、色泽红亮、入口即化的东坡肉,毅然成为江南人的新好,并且一路启发着各类扣肉吃法。
而今天我们过年必吃的“腊肉”,在宋朝时也初见其形态。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吴春卿郎中饷腊猪肉,戏作古句》中写,“霜刀削下黄水精,月斧斫出红松明。君家猪红腊前作,是时雪没吴山脚”。可见腊肉形态。
到了宋末元初,文学家陈元靓在《岁时广记·煮腊肉》里更是明确了当时腊肉的味道和吃法,“去岁腊月糟豚肉挂灶上,至寒食取以啖之,或蒸或煮,其味甚珍”。
宋人的年夜饭非常丰富,七碟子八碗堆满餐桌,有鸡有鱼有荤有素。除此之外,还有必不可少的馎饦与春盘。
宋朝的年夜饭以馎饦为主。无论在北宋还是南宋,都流行用馎饦来祭祖,然后全家老小一起分食。
馎饦其实就是面条,用菜羹或者肉羹煮熟的面条。这种面食做法简单,一把面条放入沸腾的汤羹,一会儿就煮熟了,盛出来就可以吃。
介绍完馎饦,我们再来说说春盘。
春盘又叫“五辛盘”,除夕祭祖的春盘有葱、韭菜、芸苔、蒜和胡荽这五辛,还有腊肉和其他蔬菜。萝卜去皮切丝,绿油油的蔬菜撕成长条,一同摆放在盘子里,绿白分明,煞是好看,再插上纸花和绸花,更有一股喜庆气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