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疆急需挖掘研究人文历史促进实现长治久安——王昭君与汉家公主和亲历史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时间:2024-09-03

竹效民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新疆急需挖掘研究人文历史促进实现长治久安
——王昭君与汉家公主和亲历史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竹效民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在汉朝的和亲历史上,当前王昭君的和亲故事广为流传,几乎妇孺皆知。而从时间上看,比王昭君和亲时间更早、更长,活动地域和历史影响更大的汉家公主刘细君、刘解忧和弟史和亲的故事,西域第一女外交家冯嫽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这是因为新疆长期以来对人文历史研究重视不够,研究力量非常薄弱,研究队伍建设严重不足有关。今后新疆急需加强新疆人文历史研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对人文历史开展挖掘的深度研究,促进新疆顺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

新疆人文历史王昭君汉家公主研究现状

在汉朝的历史上,和亲联盟,友好来往,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应该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和亲政策推行最有成效是在汉武帝刘彻到汉元帝刘奭这一段。这段汉朝出使西域,与乌孙国王、龟兹国王和亲的公主主要有: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她的女儿弟史公主以及成为汉朝杰出女外交家的陪解忧公主出嫁西域的侍女冯嫽,其后是汉元帝时出嫁漠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宫女王昭君。现在,昭君和亲的历史研究成果很多,昭君出塞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弟史公主和亲,以及冯嫽在西域开拓性外交活动的历史研究不深,成果不多;三位公主和亲的历史故事和冯嫽作为汉朝杰出的外交家通好联盟西域各国的故事在民间知之甚少。然而根据历史史料和当时汉朝的内外环境研究,后者无论是在当时的重视程度、影响时间、影响地域、历史作用等方面,都要比前者大得多。深远得多。后者之所以在当今的影响远远小于前者,就在于历史上、特别是当今我们对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弟史公主和亲,以及冯嫽在西域开拓性外交活动的历史研究重视不够,研究力量非常薄弱,研究队伍建设严重不足,新疆急需深度研究和挖掘这方面的人文历史。

一、从时间上看,细君和解忧公主和亲比王昭君早六七十年

我们从时间上来看:第一,细君公主到乌孙国与猎骄靡国王和亲发生在公元前105年,王昭君到漠南匈奴与呼韩邪单于和亲发生在公元前33年,细君公主的和亲比王昭君和亲早了72年;解忧公主到乌孙国与军须靡国王和亲发生在公元前101年,比王昭君和亲早了68年;冯嫽到达乌孙国的时间同样比王昭君和亲早了68年;弟史公主到龟兹国与绛宾国王成亲大至是在公元前80年,比王昭君和亲早了47年。也就是说,当解忧公主70岁告老还乡,回到长安颐养天年的时候,王昭君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儿童。第二,从他们在西域生活的时间看,除了细君公主早亡,在乌孙生活时间比较短以外,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50年,冯嫽和弟史生活时间更长,她们一生都生活在西域的土地上。而王昭君只活到35岁就郁郁而终,她在漠南匈奴只生活了14年。比解忧公主、冯嫽和弟史公主短得多。她们都是地方君王之王后,寿命长,生活的时间长,其影响自然就大,发挥的历史作用当然也更大,这是不言而喻的。从发生在她们各自身上的故事也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王昭君在漠南匈奴的14年里,由于匈奴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衰败阶段,呼韩邪单于主动归附汉朝。匈奴没有发生什么影响汉匈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匈奴内部的争夺王位中,王昭君也没有发挥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她连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也没有能力保护,被她的继任丈夫所杀害。生命之树常青,很多时候,时间是孕育成就的母体和保证,公主们的和亲事件比王昭君的和亲时间早这么多,长这么多,加上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因此,公主们的和亲意义与王昭君的和亲意义要重大得多。

二、解忧公主、冯嫽和弟史公主活动地域和影响比王昭君活动地域和影响大得多

从她们活动和影响的国家数量和地域面积看,解忧公主、冯嫽和弟史公主活动和影响的地域比王昭君活动和影响的地域大得多。细君和解忧两位公主出嫁的乌孙国,地域涵盖今天的新疆伊犁河谷以及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弟史公主所嫁的古龟兹国即今天的新疆库车一带。冯嫽作为汉朝的使者走访联络的西域36国,涵盖了今天的新疆南疆所有地区和中亚各国。总面积超过600万平方公里。王昭君所嫁的古漠南匈奴主要在今天内蒙古一带,从当时匈奴内讧的情况看,当匈奴分裂为漠北匈奴和漠南匈奴的时候,漠北匈奴比较强势,占据的地盘更大,而漠南匈奴是被漠北匈奴打败逃出来的,跑到漠南以后,归附汉朝,依汉朝为靠山,通过和汉朝联盟抵御漠北匈奴的吞并。因此占有的地盘面积较小,主要是在今天的内蒙古中西部一带,其控制面积大至不足100万平方公里。可见,王昭君只能在这一区域范围内产生影响,其活动和影响的区域面积不足细君、解忧、弟史三公主和冯嫽活动、影响面积的六分之一。

三、从汉朝对她们和亲的重视程度看,汉朝更加重视公主们的和亲,宫女和亲基本属于做顺水人情

细君、解忧到乌孙和亲,她们都是公主级的皇亲贵族,弟史虽然是乌孙国的公主,但是由于她发挥的巨大作用,也被汉朝皇帝册封为汉朝公主。古代封建社会条件下,血缘和等级观念非常严格,虽然细君和解忧都是罪王之后,但她们都是正统的汉高祖刘邦一族血统。公主和宫女的地位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鉴于当时汉朝面临的艰险形势,虽然匈奴被赶往漠北,但是匈奴还有落日辉煌的余威,还有卷土重来的野心和威胁。因此,汉朝还对匈奴百年来的抢掠杀戮心有余悸,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汉朝还是主动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主动出使西域各国建立联盟关系,牵制匈奴不能前后左右兼顾。因此,这个时候乌孙国提出和汉朝和亲联盟,也是汉朝求之不得的。所以汉朝对与乌孙的和亲高度重视,选送刘氏一族出类拔萃的公主到乌孙国和亲。细君公主由于年龄较小,到乌孙国以后生活不习惯,汉武帝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很是关心。特别是看到她写的《黄鹄歌》以后,泪流满面,下令每年都派出专门的使者,带着大批精美的礼物去看望细君。并派出大批的汉朝能工巧匠,到乌孙去按照长安宫殿的形式专门为细君公主建造居住的华丽宫殿,以安抚细君公主忧伤的心。可见汉朝对和亲公主的的高度重视。此后的解忧公主、弟史公主和冯嫽就更不用说了,不但把她们当作直系血统的公主对待,还把她们当有功的大臣对待。到了王昭君和亲的时代,匈奴已经是强弩之末,四分五裂,完全没有了对汉朝的威胁,甚至他们时时还在担心汉朝对他们进行报复,彻底剿灭他们。因此。逃到漠南的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跑到长安,要求归附汉朝,与汉朝结成联盟,以防他被漠北匈奴吞并。当公元前33年,漠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因为他刚刚死了老婆,就向汉朝提出了和亲的要求。因为这个时候的情况,和细君、解忧公主和亲时的情况大不一样,可以说是形势完全逆转。因此这回汉元帝就不打算把刘氏家族的女儿嫁给呼韩邪单于,但安于现状的汉元帝还是爽快地答应了这门政治婚姻(如果是汉武帝在世,未必就会答应呼韩邪单于的和亲要求),送几个女人算什么?天朝有的是。和亲,是妥协的产物,如今不用那么低三下四的了,汉朝皇帝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赏亲”。他传旨,在宫中物色人选。汉元帝派人到后宫传话,宫女们一听是去荒僻遥远的匈奴,没有一个愿意的。这个时候王昭君主动请缨,真是皆大欢喜。马上就确定了王昭君作为和亲的人选。从这种情势看,汉朝送宫女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其实就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的事情。根本不能和细君、解忧公主的和亲朝廷高度重视相提并论。

四、从人物性格看王昭君和细君公主比较接近,性格比较娇弱被动,不能成大事;解忧公主和冯嫽则性

格泼辣,行事大胆主动,可以成大事

细君公主嫁到乌孙国和亲,完全是被动的,特别是她年龄偏小(16岁的女孩,就是现在的初中生),在宫廷娇生惯养长大,因此,对西域乌孙国的生活很不适应。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她留下来的《黄鹄歌》,翻译成现代汉语:“皇上嫁我去远方,远托异国乌孙王。穹庐为室毡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思念亲人心忧伤,愿为黄鹄归故乡。”思乡之心,忧伤之情,让人凄然泪下。王昭君虽然是自己主动报名到匈奴和亲,一是因为她在皇宫5年,受到宫廷管理人员的欺压排挤,受到宫女之间尔虞我诈的残酷竞争,连一次面君的机会也没有,她自己清楚地知道,这样下去她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被皇帝宠幸。只能白发到老,老死宫中,白来这世上走一趟,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儿女爱情。二是因为她年长细君公主5岁,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按那个时代的情况早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如果她自己不主动把自己嫁出去,失去这样一个机会,她将永无出头之日。所以,把王昭君主动提出和亲说成是有胆有识有作为非常牵强附会,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聪明人的无奈之举。从她到匈奴之后的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王昭君是公元前33年出嫁到匈奴的,公元前31年,刚刚嫁到匈奴3年的她,其丈夫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有丈夫在世,加之她和呼韩邪单于有了一个儿子--伊督智牙师,她还勉强能够在匈奴生活,丈夫一去世,王昭君已经对匈奴的生活不抱希望,她给汉元帝写信,要求回到长安。王昭君的《王嫱报汉元帝书》翻译成现代汉语:“臣妾有幸被选为陛下专用的后宫佳丽,原以为可把自己的身体进献给陛下,死后也会留下我的芳名。却不料遭到画师毛延寿的报复,只好远嫁到异国绝域的匈奴,真心实意地以身相报陛下的恩泽,哪里还敢怜惜自己?如今只惋惜匈奴国内的人事变化难以预料,单于去世,我只能移情于卑贱的女工手艺消磨时光,天天向南遥望汉朝的边关,也只是白白地加重悲伤郁结罢了。臣妾家乡还有我的父亲和弟弟,只能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怜悯,让我返回汉朝吧!”在没有得到汉元帝允许,要求她“从胡俗”之后,王昭君迫不得已又嫁给了新的漠南匈奴单于雕陶莫皋,虽然夫妻还比较恩爱,但是她没有能力驾驭雕陶莫皋单于,只能算是雕陶莫皋单于一个比较喜欢的玩物罢了。我们这样的说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她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亲生骨肉--伊督智牙师,雕陶莫皋为了将来能够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任单于,残忍地杀害了伊督智牙师。王昭君对此只能悲痛万分,束手无策,有泪往自己肚子里咽。在她留下的《怨词》里。这种悲伤的情感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怨词》翻译成现代汉语:“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的翱翔。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对比细君公主的《黄鹄歌》和王昭君的《王嫱报汉元帝书》和《怨词》,可以明显地看出,王昭君的思乡之情,忧伤悲哀之心,更甚于细君公主。本质上她们两个属于那种性格比较娇弱,行事被动,不能成大事的娇弱女子。

但是,解忧公主和冯嫽,则是和细君及王昭君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她们不但大胆泼辣,而且能够面对完全不同的语言、生存环境,不去怨天尤人,不去空自哀叹悲伤,而是主动去适应新的陌生的环境,并很快融入其中,轻松自如地驾驭生活。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生活50年,没有向皇帝诉过苦,没有要求让她返回(70高龄的晚年,由于她数十年巨大的功劳和贡献,被朝廷隆重的接回)。在乌孙生活期间,她和自己的几任丈夫都牢牢控制着乌孙国的朝政,与汉朝始终紧密联盟,友好团结。冯嫽就更不用说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外交家,让西域36国,都与汉朝往来通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五、从她们的后代影响看,解忧和弟史公主以及冯嫽的后代比王昭君的后代,在维护与汉朝友好方面,影响和作用大得多

从历史的记载看,解忧和弟史公主以及冯嫽的后代都成为西域各国的汗、王和最重要的大臣,他们在各自的汗国,维护与汉朝的友好关系、缔结友好联盟长达150多年(还有研究说长达500年)。解忧公主一生先后嫁给三个乌孙王,共生有四子两女,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次子万年做了莎车王,三子大乐为乌孙左大将,长女弟史嫁给龟兹王,小女素光嫁给乌孙翮侯。她的子女后来在西域各国都掌控着国家的军政大权,主持着国家的军政大事。到了她的孙子外孙、重孙及再后面的后代,由于当时的王位有直系血亲的世袭制度,在西域各国都掌控着国家大权,都继承了与汉朝的血缘亲情,都一如既往地秉承了与汉朝的友好联盟关系。冯嫽的后代同样如此,都成为当时乌孙国和西域各国的重臣,为维护同汉朝的和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了王昭君的时代,匈奴早已内乱不止,分崩离析,彻底开始步入消亡的道路,漠北匈奴偏安一隅,自顾不暇;漠南匈奴比漠北匈奴更弱小,被漠北匈奴赶到漠南,自身难保,只好投靠归附汉朝,在汉朝的大树下,求得保护。王昭君在与呼韩邪单于和亲以后,依靠的是自己年轻貌美,讨得单于们的欢心。但是,由于她不是刘氏宗亲的公主,仅仅是一个宫中的宫女,是汉朝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女儿,所以匈奴单于并不会在心里真正惧怕和尊重她。所以,她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保护不了,被她的继任丈夫所杀害。只有两个女儿留世,虽然两个女儿所嫁君郎都不错,但是由于世袭制度的限制,他们都不可能进入单于的行列,仅仅作为一般漠南匈奴的臣属,不可能发挥决策作用。而她本人在漠南匈奴生活不过14年,加上她的女儿的努力,其维护汉匈和好也不过50年。实事求是地讲,王昭君时代维护汉匈和好已经比较简单和轻松,远没有细君、解忧公主、冯嫽时代那样艰巨和复杂。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时代的匈奴强,汉朝弱;到汉武帝刘彻前期的匈奴与汉朝势均力敌转化过渡到汉元帝刘奭时期的匈奴弱,汉朝强大的阶段。这种大的战略态势转换,已经有利于汉朝方面。因此,个人在这里面已经没有发挥重大作用的空间。

六、从她们各自发挥的历史作用分析看,公主和亲发挥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王昭君和亲发挥的历史作用是辅助的微弱的

细君和解忧公主和亲的那个时代,匈奴虽然败退漠北,但是还有相当的实力,还对复仇灭亡汉朝不死心,还在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对汉朝报一箭之仇。汉朝对匈奴的卷土重来也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保持与西域各国的友好联盟,形成对匈奴的夹击之势,让匈奴时刻存在后顾之忧,不敢放开手脚对付汉朝,维护汉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从具体历史事件看更是这样,可以说,在公主和亲期间,发生在乌孙国的权利转移、正确处理与匈奴的关系,加强与汉朝的友好联盟,以及与汉朝密切合作,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在具体重大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则举不胜举。例如:汉昭帝末年到汉宣帝初年的三四年间(公元前75年至公元前70年),匈奴联合车师向乌孙大举进攻,长驱直入乌孙腹地,先后吞并乌孙东部大片国土,威逼乌孙断绝和汉朝来往。王廷内部人心惶惶,有人主战,有人主降。在大军压境谣言四起的情势下,解忧公主临危不惧,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政治胆识,说服翁归靡坚决维护乌汉联盟,抗击匈奴。然后由解忧公主上书,奏明乌孙国的危难情势,向汉朝请求支援。另一方面,她没有被动等待,而是团结乌孙贵族,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奋力抗击匈奴的侵略的颠覆,使匈奴大军始终不能进入伊犁河谷,从而稳定了民心。又如,公元前71年春,汉、乌联军二十万,东西夹击匈奴。乌孙王翁归靡亲率五万精兵,千里奔袭,直捣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廷,俘获匈奴单于的叔叔、嫂嫂、公主、名王、骑将以下官兵三万九千人,夺得马、牛、驴、骡、骆驼、羊等牲畜七十余万头,大获全胜。此后三年中,乌孙、丁零、乌桓从东、西、北三个方向不断出击匈奴,使匈奴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此役不仅彻底解除了乌孙来自匈奴的威胁,还大大加快了汉朝统一西域的步伐。公元前60年,汉王朝正式派出统管西域地区军政事务的西域都护。这标志着西域地区,包括乌孙所居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至此正式列入汉朝版图。长期威胁汉政权的匈奴势力在汉与乌孙等西域诸国的共同打击下日渐衰落。如果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的漠北之战的胜利,是匈奴从鼎盛进入衰败的转折点,那么,公元前71年春,汉、乌联军东西夹击,大败匈奴之战,就是匈奴彻底崩溃,走向败亡的标志。例如:弟史与绛宾成婚后,弟史亲自掌管国家的乐舞机构,创制新曲,推动了龟兹文化艺术的发展。后来,在弟史的推动下,西域各国与中原不断开展大规模的乐舞交流。在中原及中亚诸国的影响下,在富有艺术才华的弟史公主的指导提倡下,以秦汉乐舞为主体的华夏乐舞艺术在西域扎下根,促进了西域乐舞的大变革、大繁荣。不仅在政治上缩短了西域与中原的距离,而且在文化上交流融汇,增强了汉族与西域各民族的亲情关系。

尤其值得浓墨重彩叙述的是作为陪嫁跟随解忧公主来到西域的侍女冯嫽。虽然冯嫽起初是作为解忧公主的侍女陪嫁到乌孙的。但是由于冯嫽与解忧公主秉性相合,都是敢作敢为,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因此来到西域乌孙之后,她们就成为无话不谈,形影不离的金兰好姐妹了。冯嫽不但很快就适应了乌孙的生活习俗,而且很快就学会了骑马射箭和当地乌孙人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如果说解忧公主在西域立下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伟业,那其中一半、甚至是一大半的功劳都是冯嫽建立的。冯嫽在西域活动和生活时间超过解忧公主,在西域她始终是解忧公主的军师幕僚,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无论大事小情,解忧公主都要和冯嫽商议,而且冯嫽的意见都非常有见地,她有远见卓识,分析问题科学客观,因此提出的建议都十分中肯实用。可以这样说,在西域的几十年里,冯嫽与解忧公主一起运筹帷幄之中,并亲自出马实施操作,决胜千里之外,共同维护了西域百年的社会安稳。在汉朝西域36国中,冯嫽的声望如日中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尊称她“冯夫人”。她在西域经常拿着汉朝的使节,走访和慰问西域各国,把汉朝的精美礼物送给国王,每到一个国家,都深受欢迎,西域各国见她大方热情,已经很佩服她了。跟她一交流聊天,连翻译都不用,她可以流利的使用西域各国的方言,像和自家人聊天一样。加上她聪明智慧,胆识过人,在西域各国受到高度的尊重。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冯嫽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外交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汉文化传播者。史称她“能史书,习事,常持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说明她既有学识,又有政治才能,善于外交,在西域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在汉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年近七旬的冯嫽,不顾年事已高和旅途劳苦,她上书汉宣帝,要求作为使者,回到乌孙国去,辅佐星靡,维护乌孙国的稳定。汉宣帝批准了冯嫽的请求。她在一百多名汉军官兵的护送下,又重返乌孙。乌孙的臣民听说她回来了,许多人骑马跑出几百里远道相迎。她回到乌孙后,白天协助星靡和大臣们一起处理国政,夜晚,披星戴月,不辞劳苦地教星靡学习经史,向他讲授做仁君的道理。冯嫽就是这样为国为民,为大汉社稷,在荒僻的边疆,耗尽了她的一生心血,和乌孙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度过了她的有生之年。为了巩固汉与乌孙的联盟,冯嫽作为一个女子,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这种情况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为了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团结,可以说贡献了毕生精力,在民族团结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此,世界著名历史学家们在评价解忧公主和亲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一致公认,解忧公主和冯嫽对西域历史具有巨大的贡献。现有史学家论证,解忧公主和冯嫽是对西域民族史、新疆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人物之一。她们的贡献可以和历史上最著名的张骞、班超、玄奘等并驾齐驱,彪炳千秋。史学界还有人把她和解忧公主誉为丝绸之路上流芳千古的西域双星。

而王昭君在匈奴生活的14年里,几乎没有什么由她主导的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重大历史事件。就连王昭君本人最后是怎么死的,死在什么地方,埋葬在什么地方(呼和浩特附近的青冢据说是王昭君的衣冠冢)?这些比较重大的事件也没有历史记载,无据可靠,给后人留下任意的想象空间。

七、汉家公主和亲历史研究薄弱的主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相比较而言,王昭君这个宫女和亲的人物和事件,今天的影响却比在历史上发挥作用非常重大的细君、解忧、弟史公主和亲和冯嫽使西域这些人物和事件大得多,传播得广得多,深入人心得多?据笔者分析,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广大老百姓的平民情结。细君、解忧、弟史都是皇家公主,她们高高生活在天上(皇宫里),离普通老百姓很远很远。这种社会的巨大差距,造成皇家一族与普通老百姓心理上、感情上巨大距离。在封建制度下,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忠君是被宣传为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皇家为所欲为,自己居住皇宫宝殿,锦衣玉食,甚至肉林酒池,却不顾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饿殍遍野。甚至任意草菅人命。老百姓心里是不满和仇恨皇室一族的。对于公主和亲,远嫁异国,可能遭受的磨难,老百姓也会漠不关心,甚至在心里幸灾乐祸。而对于平民出身的王昭君就大不一样了,王昭君是他们中的一员,是他们的代表,他们对王昭君在选秀中选为宫女,就抱有好奇心和祝福心,对王昭君在宫中5年,也没有见到皇帝,没有被皇帝宠幸同样抱有同情心,特别对于王昭君不去贿赂宫中宫女管理人员和画匠,刚直不阿的性格,更是喜欢和赞扬有加,当她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追求作为一个女人应该得到的爱情,毅然决然主动选择和亲出嫁的时候,这实际代表了最广大老百姓做出的选择。更加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因此王昭君的故事和美好形象就是在老百姓的口碑中世世代代广为流传开来。

二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美女情结。在中国历史上,历代文人墨客不但同样具有平民情结(说到底文人墨客也都是来自于基层贫民,和老百姓),更有喜欢美女的不争事实。当然,美女人人都爱,但是老百姓爱美女就是一饱眼福了事,文人墨客就会把爱慕用诗歌、文章、小说、戏曲等文学、文艺形式表达出来。王昭君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之美女(这四大美女无一例外都是出身于平民。我个人认为四大美女和王昭君的落雁美女本身就是文人墨客的杰作)。因此在她之后的历代文人墨客,寻着美女的芳踪,都为其歌功颂德、感叹其命运多舛而留下大量诗篇。例如,李白、杜甫、骆宾王、王安石等都为王昭君写过诗歌。2000多年来,这个出生在巴山楚水香水溪畔的美丽女子,引起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把王昭君映衬得光彩夺目。当然不是说皇家就不出美女,史书记载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弟史公主也都是大美人,例如,细君公主到乌孙国后,被老百姓称为“克孜木公主”,即和马奶一样白嫩的公主,解忧公主同样美丽动人,弟史公主的美貌和聪明更是让年轻俊朗的龟兹国国王绛宾为之倾倒,一见钟情。但是公主们生活在天上,与生活在地上的老百姓和底层的文人墨客相距甚远,因此关注的人不多,成了高处不胜寒的牺牲品。

三是当代地方政府对当地人文历史研究高度重视。在王昭君和亲的古代磨难匈奴所在地,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多年来对王昭君和亲的历史事件开展了全方位的深度挖掘和研究。内蒙古在呼和浩特昭君青冢所在地,花巨资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昭君博物院(含匈奴博物馆、昭君故里博物馆)。据内蒙古王昭君博物院院长介绍:博物院累计接待游客2000多万;博物馆收集到与王昭君相关的文物数千件;目前收集、整理的关于王昭君的诗歌有两千多首,小说故事20多部,戏曲、话剧、电影、电视剧、电视宣传片30多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立有王昭君研究会。一大批专家专门从事王昭君历史的挖掘与研究。成就了一大批世界级的中外王昭君研究学者。由中央电视台和内蒙古电视台合拍的四集《王昭君》在中央4频道《中文国际》、10频道《科技》和《世界地理》、《环球旅游》等多个频道十多个专栏播出,全国许多地方电视台也竞相转播。呼和浩特市被内蒙古宣传为王昭君的第二故乡,建设有昭君大酒店,市内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以王昭君为内容的商品广告牌和招贴画。在对王昭君的宣传中,内蒙古把王昭君定位成“国家和平,民族和解与团结”的女神。大力支持一切研究宣传王昭君的文化文艺活动和与之相关的经济等一切活动。正是在这种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才使得当代关于昭君出塞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相比王昭君和亲的历史研究,细君、解忧公主及冯嫽女使者的研究,有劣势也有优势,其优势主要是,细君、解忧和弟史公主在新疆生活时间长,影响地域范围广,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多,她们在西域发挥的历史作用巨大,相关史料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等。但是遗憾的是这些都没有被我们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深度的挖掘。可以说,新疆的人文历史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但是这个宝藏还藏在深闺人未知。新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任务,急需深度研究和挖掘人文历史,让各族人民群众都知道,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自古就有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荣历史。让祖国大家庭的观念、民族团结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自觉地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思想侵蚀,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大团结,维护新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心一意地谋发展,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1]林汉达:《前后汉故事新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8.8。

[2]贾秀慧:《解忧公主与冯嫽》〔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12。

[3]王克骏:《王昭君》〔M〕,北京中华书局1980.4。

[4]童马:《西汉才女:细君公主》〔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5。

[5]童马:《西天女杰:冯嫽》〔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6.5。

[6]清霜星座等:百度百科,王昭君。http://baike.baidu.com/view/3083.htm

[7]碧寒凝风等:百度百科,细君公主。http://baike.baidu.com/view/409321.htm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3.30

D29

A

1674-6287(2012)03-0086-06

2012-05-21

竹效民(1957~),男,汉族,经济管理研究生学历。新疆社会科学院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学报》编辑部主任、编审。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新疆、中亚区域经济;伊犁史地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