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李森森 李艳珍
(中共和田地委党校新疆和田848000)
浅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教育
李森森 李艳珍
(中共和田地委党校新疆和田84800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证明:“在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所认同并信仰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成为当前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为全面了解干部群众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状况,近期,我们通过进单位入社区,采取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和田县城区干部群众进行抽样调研。在掌握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现对和田县干部群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研究汇总如下:
(一)干部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情况
首先,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我们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形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充满信心。我们发放问卷70份,调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其中选择联系很大和有一定联系的人占调研人数的76.1%,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还是认同的。
其次,充分肯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当调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时,选择政治的占调研人数的76.2%;经济的占调研人数的28.8%;选择文化的占调研人数的33.8%;这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政治上,相比在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力还不够。
(二)干部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情况
首先,随着当代中国熔入世界,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迎进来的不光是技术和资金,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不断涌入,对当代中国青年在核心价值观念上造成影响。当调查“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时,选择支持信仰的占调查人数的89.8%;其中信仰者只占16.9%;选择怀疑的占调查人数的10.2%;总体上只支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但达到信仰程度的还不多。如果非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持怀疑态度的群众很有可能倒向非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其次,一些人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实用主义。在调研过程中,当调查“如果您想要深入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您的动力是什么”时,的占调查人数28.8%;人选择工作需要不得不学。这说明不少人是迫于外部压力的政治需要,被动的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其三,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前景问题,受访群众存在不同声音,难以统一认识。当调查“您如何看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前景”时,选择充满信心的占调查人数的64.4%;选择信心不足的占调查人数的11.8%;选择难说的占调查人数的22%;个别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会被其他文化取代。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情况
首先,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相当一部分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很少或不了解,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深入了解或大概了解;由此可见人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处于较低水平。当调查“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了解的程度如何”时,选择深入了解,占调查人数的6.7%;选择大概了解的占调查人数的27.1%;选择了解一点的占调查人数的50.8%;选择不了解的占调查人数的15.2%。
其次,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上,人们经常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上学时阅读过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当调查“您是否看过马克思主义著作”时,表示看过的占调查人数的37.2%;表示看过,但看不懂的占调查人数的23.7%;表示没看过,不想看的占调查人数的39.4%。
其三,党员干部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作用发挥的不够。在调查“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了解途径”时,选择学校的占调查人数的66.1%;选择各类媒体的占调查人数的33.8%;选择党员干部的占调查人数的27.1%;选择其他途径的占调查人数的16.9%。可见党员干部在群众中间的传帮带作用发挥的不够。
其四,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形式主义、官僚作风是影响大众化的重要因素,当调查“制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因素有哪些”时选择理论脱离实际、空话套话多、针对性时效性不强的占调查人数的45.7%;选择宣传教育部门工作不够到位的占调查人数的30.5%;选择党员干部在大众化过程中,没有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的占调查人数的42.3%;选择文化水平有限,不能较好的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占调查人数的35.5%。相比之下,理论脱离实际,空话套话较多,以及党员干部在大众化中,没有起到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两项所占比重较高,这是影响大众化进程的重要原因。
(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是:通过调查多数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持认同态度。多数人充分肯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体系。多数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利因素是:有不少人迫于外部压力,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较强的被动性。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不少人表示悲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方式单一,较大程度上停留在学校。理论脱离实际,空话套话多,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党员干部在大众化过程中,没有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调查中,受访者给出了大量好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受访者建议:“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解决真实贴切的现实问题来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本本主义,这样才能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也有受访者建议:“在大众化中,应通俗易懂;因广大群众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较好的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一些理论应让大众看的懂、看的明白。”还有受访者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广泛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介。”更有受访者表示:“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物质丰富但马克思主义文化贫乏,深奥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难以与现代社会文化对接,只是停留在学者研究的狭小视域内,没有转化成生产力与文化价值。”为此,本文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借鉴受访者的建议,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党组织就是一面旗帜,其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马克主义理论的态度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进行,出现越来越多党组织只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放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加之有些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贪污腐败、脱离群众,不解决群众的疾苦等严重问题,使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越来越艰难。因此,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更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条件。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平台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支持。不光和田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民族地区,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在全国也是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因此,搞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就必须关注教育,重点是农村教育,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奠定教育平台。那么,怎样才能建设好这一教育平台?多数受访者认为:一是及时准确的出版一些通俗易懂、科学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潜心钻研、深入浅出的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情况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从书本里走出来,从教室里走出来,从小范围里走出来,为广大群众提供理论服务。二是增加投入,尤其是加强对教育硬件上的投入力度;三是保障师资建设,改善教师待遇,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普及队伍的积极性;四是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任何理论的有效宣传普及,都离不开传播平台,因此,和田县乃至其他地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必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载体和传播平台。
(三)不断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渠道,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新方式方法
传播平台和机制选择正确与否决定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在社会思潮多样化的时代,坚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大众化中引领社会思潮,创新方式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在坚持运用报刊、布标、图书、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要大胆采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现代远程教育等新兴媒介。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例,新疆已经建成覆盖全疆所有乡镇、社区,甚至是某些农牧区家庭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每个站点配备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通过卫星接收远程数据。为此,自治区划拨专款为基层站点配备操作员,并且操作员均系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这一优势资源必将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疆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除此之外,全国各地都在实施的大学生村官工程,也可利用这一优质的人才队伍在大众化中发挥作用。
(四)开展重温红色文化的活动,提升广大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以开展重温红色文化活动的形式引领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在当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汹涌激荡的大环境中,如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行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这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多种思潮的激荡中站得住、站得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更是大众化的要求。调查中发现一些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缺乏信心。原因在哪?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建设不断上升,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了许多,也就是说老一辈留下的优秀的红色传统文化被边缘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纯粹的“唯物主义、拜金主义”,眼里除了“物”再没有别的什么;如果这一现象占据社会的各个领域,那么人也就无所谓人了。所以,开展重温老一辈留下的优秀红色文化活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会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另一方面,以往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较多的停留在领导干部中间,并且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即便是宣传教育深入到基层群众中,空话套话一箩筐,并且用一些晦涩的语言讲一些都明白的道理,让群众听起来乏味,久而久之,群众必然厌倦,不感兴趣。我们要重新唤起基层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开展重温老一辈留下的红色文化活动,活动形式一定要下移,常搞常新、形成机制,以倡导红色文化来引领现代文化,最终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3.19
A8
A
1674-6287(2012)03-0058-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