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动态型比较与创新型借鉴(中)——苏州经验对伊犁州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4-09-03

高翠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府新疆伊宁市835000)

动态型比较与创新型借鉴(中)
——苏州经验对伊犁州发展的启示

高翠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府新疆伊宁市835000)

二、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互动并进

(一)借鉴苏州三化互动经验,处理好伊犁州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回顾苏州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出于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同来源,要求不同的区域空间格局为其服务,并推动着不同的空间管制模式与之适应。在乡镇企业阶段,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主要来自农业剩余,因此镇、村被赋予了较大的发展权限,中心城市发展缓慢,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中心城市无力带动下面县市的“弱中心”的现象;在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来的高端要素,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优惠的政策倾斜、充足的人力资源等等,而且越是高端的产业要素,对载体条件的要求越高,这些条件在镇、村的层面难以得到满足,因此,靠近城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大型高等级开发区建设取代了原来的镇、村工业小区,同时带动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进入到创新驱动、服务业驱动的发展阶段后,高端人才、研发机构、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成为争夺的焦点,而这些要素有很强的中心城市指向性,并且城市的规模、品位、人居环境、服务能力、创业氛围决定了城市集聚这些高端要素的能力。因此,我们看到,东部发达城市都是在不断调整优化发展战略,强化内涵建设,瞄准高端要素争夺:苏州工业园区“十二五”提出了“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的战略,并大手笔投资文化设施;常熟不惜代价扭转城市发展方向、向南拥抱18.2km2昆承湖,打造人居、创新、商务新城;县级市昆山规划了近500km2的城区、大力加强城区服务功能;东太湖边滨湖新城的定位也都瞄准对高端人才、高端服务等要素的争夺。

与之相伴随,苏州的乡镇也经历了由分到合、由均衡发展到功能分化的过程。苏州境内小城镇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小、实力较弱、基础设施落后、规划管理能力较低,难以提供高层次的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也集聚不起高端人才、资金等要素。长期以来,这些小城镇以自我为中心、自由争夺发展资源,曾出现乡镇开发区遍地开花、污染四处扩散、产业低层次同构、内部恶性竞争、空间连绵但产出效益低下等等问题。为此,苏州先后进行了多轮乡镇合并,大力推进区镇合一体制创新,并尝试通过中心镇、新市镇、专业镇等制度创新,以差异化的政策体系,引导小城镇的职能分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借鉴这些发展经验,审视伊犁州当前发展所处阶段,有三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第一,尽管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初级阶段,但部分核心城市必须承担起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经济的重任,因此必然出现多个发展阶段的叠加性,故而政策、体制的设计必须兼顾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第二,由于资源分布、管理体制等原因,镇域经济成为发展重心,加上兵团与地方的体制分隔和空间杂处,形成了类似于苏州早期阶段发展空间的分隔性,这种形势一方面需要赋予乡镇较大的发展权限,另一方面若分权不当极易形成景观破碎、生态恶化、特色消失、产业低层次同构、内部恶性竞争的低效无序的“灰色区域(Desakota)”困境;第三,伊犁州跨越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资金、技术、发展经验等等要素都具有外生性,因此需要高等级的载体平台来嫁接,而现有的众多位于乡镇的工业载体,以及规模小、等级低、服务能力尚弱小的城镇载体,尚难以担此重任。

鉴于此,必须吸收苏州等东部地区经验和教训,加强基于伊犁州实际的总体战略谋划,协调好产业发展阶段、载体平台、体制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伊犁州的跨越式发展扫除障碍。

首先,必须打破均衡化发展模式,在每个领域筛选出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磁力”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将其打造为增长极,依靠这些增长极作为平台对外吸聚高端发展要素,对内辐射带动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譬如,要倾全州之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供应,把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真正办成如深圳一样的特区,以吸引全国的高端人才、资金汇聚;要根据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经济发展规律,将人口、用地、资金、项目等向伊宁奎屯等核心城市集中,增强核心城市集聚高端人才、金融资源、技术等等创新要素的能力;要将有限的资金、人才向大那拉提景区板块倾斜,将其打造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此来带动伊犁州旅游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要选择具有组织和领导作用的核心乡镇,作为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中心,赋予其优化的职能定位,通过倾斜支持和制度创新提升其规划、管理和组织能力,使其承担起组织该区域生产、流通和生活的综合职能,尽快集聚起商品、技术、人才、金融、信息等要素资源;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其它城镇,要控制要素供应、抬高发展门槛,最终实现空间高效有序、生态优化的发展目标。总之,在当前高端要素短缺阶段,在每个领域都切忌全面开花,要通过增长极的培育,打造出若干个高端精品,来吸聚、嫁接来自全国、全世界的高端要素。

其次,必须大力推进区镇一体、兵地融合体制创新,减少内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工业园区建设之初,就要理顺园区与所在乡镇的关系,形成园区与乡镇在管理机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等等领域的一体化格局,进一步整合区、镇资源,互为依托,实现融合发展。要实行兵地联手,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坚决避免兵地各自为战,互不沟通,甚至为争夺同一市场、同一客商而竞相压价、自相残杀,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现象。

第三,必须顺应不同产业发展阶段要素集聚需求,设计差异化管理体制,引导城镇职能分化。要从全州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全局战略出发,根据每个产业载体、区块、城镇的发展阶段,确立其职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和形象特色、总体规模、发展路径、发展重点、配套层次、发展措施等,并据此制定实施差异化的管理体制,使体制服务于功能定位,功能适应于不同发展阶段要素集聚的需求。

(二)借鉴苏州服务业发展经验,促进伊犁州服务业空间与行业集聚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苏州市通过大力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联动,强化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旗舰型服务业企业,优化服务业结构等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苏州市的区域功能,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一步步实现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办公室”的转变。

近年来,伊犁州大力发展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促进了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金融服务业正在加快发展,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明显增强;餐饮、卫生文化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伊犁州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6.8∶31.3∶41.9调整到2009年的23.7∶36.6∶39.7。但伊犁州服务业总量占比仍然偏低;行业结构偏传统,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竞争力不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偏低,高端人才缺乏;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联系不紧密,产业之间互补作用不强等问题仍然制约伊犁州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借鉴苏州服务业发展经验,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努力。

1.全力建设霍尔果斯自由港。伊犁州应抓住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和我国东部产业升级的机遇,做好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促进伊犁现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区和工业园区的联动,全力打造霍尔果斯自由港,把霍尔果斯自由港建设成为高水准的金融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现代物流、外包服务、商务商贸、金融、信息、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园。以宇龙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为核心,完善自由港产业配套设施,增强对东部产业转移承载能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现代物流和外向加工制造业发展。

2.优化现代服务业布局。以伊宁市、奎屯市为中心,以霍尔果斯、新源县为支撑点,建设集市场信息、仓储、保鲜配送、加工包装、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全力打造伊宁和奎屯商贸物流中心,努力建成天山北坡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和区域中心城市、连接南北疆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城市;鼓励支持流通企业在各县、乡镇发展连锁经营网点,积极实施“百乡(镇)千村连锁经营”工程;各县(市)要立足特色,积极打造一批商贸和文化旅游名镇。

3.培育服务业领军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商贸企业,努力打造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型领军企业和商贸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促进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营业收入近五百至千亿的服务企业3家以上,超百亿的服务企业达到10家以上。

4.放大旅游带动作用。以旅游业为牵引,拉动现代物流、商务商贸、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打造那拉提为重点的草原风情游品牌、霍尔果斯口岸跨国边境旅游品牌、伊犁河谷休闲旅游品牌,引领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伊犁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三)借鉴苏州旅游业发展经验,高度重视伊犁州旅游形象和精品打造

以“人间天堂”闻名于世的苏州,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仰仗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更有赖于其独特的经营。其中最突出的有四点:(1)科学定位。苏州根据旅游优势,把旅游开发定位在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千年古城、太湖国家度假区等旅游产品上,在国内外确立了“三古一湖”的旅游形象。(2)多业联动。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形成了商贸、地产多业联动的格局。如环金鸡湖地区作以其璀灿的现代生活情调成为国内唯一国家级商务旅游示范区也促成了其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区:环绕金鸡湖,有引领文化潮流的科文中心、直径120米的摩天轮游乐园、48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休闲时代广场、堪称世界之最的天幕街区等。(3)塑造精品。苏州充分利用60多座古典园林资源,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9座获批;修复重整一批古典园林;将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地贯穿园林之中,更多地体验苏州丰富的文化底蕴。(4)联合管理。苏州建立了长三角城市间的政府与政府、旅游组织与旅游组织、旅游企业与旅游企业之间三个层次的联席会议制度;按旅游要素有效配置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障碍,进一步做好与周边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化旅游线路,把各城市互补性较强的旅游业产品串联起来,增强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伊犁州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以那拉提景区为龙头的自然风光游、民俗风情游、历史文化游、边境跨国游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0年伊犁州(直)接待国内外游客57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体系;随着伊宁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伊犁州那拉提草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旅游知名度逐渐扩大,旅游带动功能显著增强。但总体看在旅游拳头产品的打造、旅游产品的区域联动、旅游形象的树立、旅游产业链条效应、旅游文化建设等方面急需战略规划;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偏弱,开发整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核心旅游产品,品牌景区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一般性的旅游产品多,精品、名牌少,观光、浅体验产品多,休闲度假、专项产品少,夏季产品多、冬季产品少。借鉴苏州旅游业发展经验,伊犁州的旅游业发展还需在以下领域进行强化:(1)明晰旅游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把伊犁州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牢固树立打造一流景区的理念,走“高品位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发展之路,建设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确立树立“绿色伊犁——中亚草原风情的天堂”的主体形象;以那拉提、特克斯一昭苏、霍尔果斯口岸三个区域旅游增长极,整合大那拉提草原生态旅游区、西域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区、伊宁民俗风情旅游区、中亚跨国边境旅游区四大旅游板块旅游资源;分层次、分类型,大力开发和发展“自然生态游、民俗风情游、历史文化游、跨国边境游和冬季冰雪游”等五大产品体系,整合设计区域旅游路线。(2)挖掘旅游综合效应。利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势,充分发挥伊宁业已形成的旅游产业优势,进一步强化其旅游集聚和带动功能、提升伊犁州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使之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商务会展型、都市休闲型旅游中心城市和最具成长性的旅游集散地,进一步以旅游形象促进城市形象的树立;借势“新疆天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加快建设特克斯八卦城、霍尔果斯口岸、伊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惠远古城、察布查尔锡伯民俗文化名镇等一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景点,促进商务边贸、农牧果林、城市形象、文化保护、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联动。(3)打造那拉提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打造以那拉提景区为中心,辐射喀拉峻、库尔德宁、唐布拉、昭苏夏塔等景区的大那拉提草原森林生态观光度假区;深度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完善那拉提景区旅游接待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景区生态游道和环卫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站、哈萨克民族博物馆;加快形成以“那拉提”为核心的世界一流、国际级的旅游品牌,深度挖掘以哈萨克族风情和西天山为依托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以乌孙文化、草原文化为支撑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使之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考察、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和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典型示范区。(4)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要求,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综合配套建设“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积极扶持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景区的开发,探索“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和特许经营的方式;继承传统餐饮文化,创新旅游餐饮产品,大力开发地方特色餐饮、民族文化餐饮、绿色餐饮、健康餐饮等,凸现餐饮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在伊宁市、那拉提、霍尔果斯口岸等城镇,建设一批具有商务会议功能的星级旅游饭店,在以草原、河流、温泉为依托的旅游休闲度假地,建设不同风格和数量的度假型主题酒店、度假村或度假公寓,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家庭旅馆、汽车旅馆、青年旅馆、露营地和各种经济型旅馆;突破“盲肠路”,新建、扩建高速公路出口到主要景区的连接线,打通连接各县市重点景区之间的乡村公路,逐步改造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旅游区的道路状况;重点建设若干条旅游购物特色街区、等级景区专用购物场所,增强旅游商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在重点景区因地制宜发展夜间娱乐产品和旅游娱乐中心,开发旅游演艺和表演节目,增加旅游节庆活动的魅力和内容,突出节庆活动的参与性和娱乐性。

(四)借鉴苏州产业布局理念、高起点做好伊犁州工业布局

苏州通过大手笔的前瞻性规划及严格的实施机制,引领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为投资者营造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已成为吸引投资者的“法宝”,在全球投资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现状与十几年前的总体规划蓝图基本一致,已被传为佳话。苏州在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始终把规划放在突出位置.主要坚持了四个原则:一是有利于集约利用、自主开发原则。在结构安排上充分考虑开发成本,尽可能实现自我平衡。二是有利于产业集聚原则。充分考虑了各地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坚持了区域经济与特色优势相结台。三是有利于提升、整合现有各类工业园区的原则。大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尽可能与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相结合,同时,对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和无发展前景的乡镇工业园区(工业小区)进行整合和撤并。四是有利于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衔接的原则。这些,为伊犁州高起点规划提供借鉴的先进理念。

宏观层面,伊犁州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在开发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制定产业规划,真正做到环保优先,坚决贯彻落实“生态保护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战略。在“全州上下一盘棋”的原则下制定基于全州战略基础上的开发(园)区总体规划,对全州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四个省级工业园区的功能组合和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阶段性重点、大型基础设施等等认真梳理,做出统筹安排。根据发展基础和条件,以产业层次的提升为重点,明确产业特色做到优势互补,防止内耗。在总体规划上构建一个相互配套、互为支撑的开发(园)区群落布局。

微观层面,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的突出位置,按照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的要求,高度重视各个开发(园)区内部产业链群、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关键环节的规划。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开发(园)区与依托城镇的空间关系、就业人口特征及其发展动态,对开发(园)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进行完善的规划。通过充分论证,科学规划打造出生态宜居、产业集聚、精品特色、后发崛起的西部陆路国际大通道上新的增长极,充分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借鉴苏州农业现代化经验,实现伊犁州农业发展能级提升

适应苏州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要求,苏州农业呈现园区化、品牌化、产业化、保障化等特点,为伊犁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众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农业的园区化,是将工业办开发区的经验移植到农业发展,在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内,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苏州的农业园区可分为科技型、基地型、外向型和旅游型等四种。科技型农业园区农业生产示范和农业科技示范为主题,具有生产技术先进性和超前性的特点,有很强的带动性和辐射性;基地型农业园区主要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为特色;外向型农业园区主要面向国外市场需要,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出口为特点;旅游型农业园区具有观光、休闲功能,融“一产”和“三产”为一体。产品品牌化,不仅传承了地方特色,而且提升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如今苏州已拥有阳澄湖大闸蟹、苏太猪、“水八仙”、碧螺春茶叶、白沙枇杷等31个“苏字号”的精品农产品。业态产业化,扩大农业外向度,实现农产品市场由以国内市场为主转向国际市场;由数量型农业转向质量效益型农业;农业组织方式由“公司+农户”向“公司+基地+农户”转变,更加注重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由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转变,更加注重运用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保障化,是按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新增投入比例高于同期财政增收比例的要求,基本形成了政府、集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了覆盖整个农业主要生产项目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成立苏州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为农产品龙头企业、观光园区建设等项目提供融资担保,形成了农业融资保障机制。

伊犁州是国家及新疆自治区重要的粮、油、糖基地,大豆、亚麻的生产区,已形成了以伊宁县为中心的粮食生产区,以新源县、伊宁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为中心范围内的油料生产区;以霍城县、伊宁县、新源县为主的糖料生产带;以察布查尔县、巩留县为主的优质水稻生产区;以新源县为中心的大豆生产区;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四方、伊力特、康尤美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伊犁州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农业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发展不平衡,成效不明显;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工作滞后。

1.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在新源县、昭苏县、巩留县、伊宁市建设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大豆原种繁育基地,同时引入生产技术培训工程建设、病虫害检测工程建设、种子质量监测中心建设等配套建设;建设高效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区、农作物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加工区、产品展示及经营等项目。围绕建设全疆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带,加快有机水稻、大棚蔬菜、土豆、花卉、中药材、薰衣草、食用菌等特色农作物园区(基地)建设。

2.实施特色化、品牌化战略。确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四方”糖业原料区为主,在伊宁、霍城等县建立甜菜产业化园区;以东五县为主建立50万亩优质亚麻生产基地;加快优质苗木基地建设,尽快建成万亩林果苗圃基地、高标准果品基地和精品示范园;积极推进伊利薰衣草、伊犁马等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建设;建设和完善伊犁河谷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健全伊犁河谷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督检测检验体系、认证体系和市场营销信息体系,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全过程监管。

3.推进龙头企业发展。以发展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全力扶持、改造、提升一批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一批疆内外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起点、高水平发展与农牧民增收关联度大的牛羊肉、禽肉、乳品、油脂、粮食、制糖、蜂产品、薰衣草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与周边国际市场需求大的出口导向型农产品加工业、与内地省区资源互补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积极拓展内地市场,着力主攻中亚市场,加快外销平台建设,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和市场开拓能力,尽快建立起现代农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新格局。

4.健全农业保障机制。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解决好农牧民贷款难问题;借鉴苏州农业“三保机制”机制建立的经验,积极探索伊犁州的农业投入保障、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以及农业融资保障的政策;建立完善企农利益联接机制,推动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接机制;进一步加大科技支农力度,健州县乡三级科技支农体系,建设一个覆盖伊犁州全州、辐射到乡镇、联系种养大户的网络信息平台。(待续)

[责任编辑:竹效民]

2012-04-07

魏军红(1973~),男,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新疆沙湾县委党校电大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宗教理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