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马炜泽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伊犁文化泛指生成、发展于这个特定历史地理区域的文化,包括原生、次生及共生文化都是它的范围,是伊犁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总和。它的外延包括伊犁河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屯垦戍边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民族团结文化和伊犁近现代文化等,都是伊犁文化的组成部分。伊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厚重。认清伊犁文化的生成、发展及特点,进一步对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提炼总结,对提升伊犁文化发展的品味和层次,打造伊犁文化品牌;对激扬多元文化的活力,促进各民族和睦,推进伊犁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经济发展不能与文化发展相脱节,文化发展繁荣必须与民生、与市场机制充分结合。面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不仅要从政治、经济等高度予以重视,更要从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播力等角度进行科学规划;不仅要对塑造和坚守核心价值观有所担当,更要从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等方面勇于创新;不仅要利用自主平台、渠道以社会主义文化占领阵地,更要创新文化模式、发展文化产业。目前,伊犁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不系统、不全面,特别是深度挖掘、专题研究和规范整理的很少。因此,当务之急要在全州开展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摸清伊犁文化的“家底”,先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整理出来,并对文化资源的价值以及如何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等进行科学论证,为加快文化发展打好基础。
在此基础上,要把文化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州直有关部门要针对伊犁文化厚重、种类多、品质高、分布广的特点,逐一加以量化,围绕形成统一的伊犁文化品牌这一目标,尽快制定出自治州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和特色文化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深入分析并明确伊犁文化发展的方向、思路、措施,以规划指导伊犁文化发展。各县(市)也要组织专门工作力量,在深入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具有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的文化发展规划,形成州、县整体联动的文化发展局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着眼于提高全州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努力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理想信念、责任使命、形势政策、革命传统、改革开放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在多层次中促和谐、多需求中求协调的关系,努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必须推进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促进党政干部公道办事、人民群众公正处事、社会各界公平行事,形成崇尚正义、追求正派、维护规则、遵守秩序、平等待人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和践行“包容”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矛盾问题,消除浮躁心理,减少思想冲突,防止极端行为,增进社会共识。必须在全社会倡导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谅互让的行为准则,形成理性平和、宽容大气、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人与人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倡导和践行“守法”的价值取向,才能使公共权力得以正确行使,群众权益获得切实保护,社会关系得到有效调整,社会实现良性有序运转。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以优良的干部作风引领广大人民群众。
把正确导向融入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全过程,体现到社会生活各领域,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真正做到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要坚持正确新闻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把握主动权,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加强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做到积极引导、正面引导、深度引导,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实效。着力增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能力,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掌握舆论引导先机。要坚持文化产品正确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效益优先,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思想内涵,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使人民群众在共享文化产品和服务中感悟是非、陶冶情操、涵养品德、平和心态。要大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资源,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加强重要媒体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大力发展新兴传播载体,促进主流舆论引导立体化。
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着眼于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自觉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升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事业上,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建立健全覆盖区、市(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问题,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加大对特定区域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一是大力推进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现有宣传阵地基础上、制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的具体标准,推动文化基础设施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成立推进领导小组,制定考核细则,纳入各级党政班子目标考评体系。二是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深入挖掘和整理历史文化资源,三是要发展好各类社会文化。要深入挖掘民间文化,大力扶持民族手工艺、民族书画艺术、民间演艺团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间文化发展;大力繁荣发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等群众性文化。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县市陈列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少年文化宫等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文化活动阵地,丰富各族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党建、文化等各类平台资源,深入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等重点工程,确保农民群众能够就近、经常、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建立文化帮扶机制,鼓励各方面力量对基层文化建设进行帮扶,鼓励各类文化单位面向基层提供服务,鼓励城市文化资源向农村辐射。
在文化产业上,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坚持提升存量和扩大增量并进,坚持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并举,加快文化产业带、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
着眼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以大开发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切实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伊犁经济支柱性产业。依托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园区建设承载文化产业发展,以新城开发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以旅游开发牵动文化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要突出文化项目建设,着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要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扶持现有文化企业进一步做大项目、做强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要着力培育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增加文化产业附加值,切实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二是要突出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伊犁文化品牌。品牌就是传播力、生产力、竞争力和发展力。要进一步整合伊犁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元素,创新文化形象,融入现代理念,进行时尚化包装,使其成为世代传承的瑰宝和最具比较优势的文化要素,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伊犁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比如,伊犁将军府、八卦城、格登碑、“林公渠”等历史古迹,哈萨克族手工艺、阿肯弹唱等文化遗产,还有伊犁河、那拉提、果子沟等自然风光,都是远近闻名的文化资源,具备打造文化品牌的基础和条件。三是要积极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伊犁现代文化的风采,积极承办全疆、全国节庆和各类文化体育赛事等活动,精心组织好锡伯族“西迁节”、“天马”旅游节、杏花节、薰衣草节等一批节庆活动,打造在疆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四是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要有比较齐全的产业门类。除了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外,特别要拓宽有创意、有新技术武装、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现代文化产业业态,填补我州的产业空白。五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是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着重解决好我州文化企业总数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弱等问题。六是调整投资结构,改变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局面,大幅度提高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比重。六中全会之后,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各类资本追逐的热点领域,我们要把握这一趋势,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资本运作集聚文化资产。七是要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等多种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放大倍增效应,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最终建成大文化产业。比如马产业,“伊犁天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要认真研究马文化与马产业发展结合问题,抓紧编制马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基地建设,推动马产业快速发展。比如蜂产业,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和品牌,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不断提高蜂产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还有褐牛产业、薰衣草产业、“六瓣红”大蒜产业,以及哈萨克族和锡伯族手工刺绣,都是我们的特色产业,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文化生产力空前释放,文化建设活力显著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营性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明显增大,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一是着眼于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步伐,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扎实推进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健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二是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把创新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引擎。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实现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大力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氛围,使一切改革创新的理念得到尊重,一切改革创新的举措得到支持,一切改革创新的成果得到肯定。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推动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要加快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步伐,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文艺院团进行资源整合,实行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激发内在活力。推动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加快文化单位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跨地区重组。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切实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通过在深化上做文章,在搞活上下功夫,在创新上见成效,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着力推动文化产品创新。积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和审美情趣的新变化,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不断丰富文化产品题材、体裁、品种和风格,使文化发展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要着力形成有利于文化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完善文化流通网络,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创新文化企业投融资体制,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
三是推进文化交流合作,提升伊犁州对外开放的影响力。着眼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伊犁州对外交往的影响力,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为辅助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和各类国内国际会展活动,加强外宣媒体建设,发挥边境城市作用,努力把伊犁州打造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前沿阵地。
着眼于夯实文化科学发展的人才基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抓好文化党政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抓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机制。要加快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文化人才成长环境。坚定不移的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的高度是思想,文化的创新是扬弃,文化的融合是交流。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自由其思想,独立其人格,文化的创新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不拘一格的人才才能竞相涌现。同时,也必须加强引导,齐放不能丧失准则,争鸣不能偏离方向。二是要加快教育制度改革打造好文化人才培育的基地。文化的纽带是知识。院校是教书育人的学堂,是传播知识的圣地。国民性的培养是文化的基本层次,学校是第一课堂。培养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院校当先,必须责无旁贷的加快教育制度改革,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好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代新人;培养好创新、创造、创意的拔尖人才;还要搞好基础设计,把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张嘴能说、提笔能写、动手能做、上台能演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三是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之兴衰,关键在文化人才。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坚持“外引”和“内培”相结合,在着力培养本地文化人才的同时,大力引进域外文化高端人才和领军人物参与我州文化改革发展。加大对高层次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等队伍的培养力度,积极探索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文化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努力在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上下工夫,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荣誉褒奖人才,用学习提升人才,培养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更多伊犁本土的名作家、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为伊犁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人才,要着力培养善于开拓创新的文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技术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管理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与此同时,要不断壮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队伍。要制定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形成政策洼地,在文化产业领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有见识、有实力的人来我州置业创业。,要深化改革,让文化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