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和布克赛尔县实施牧民搬迁定居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9-03

陈涛

(中共和布克赛县委党校新疆和布克赛尔834400)

和布克赛尔县实施牧民搬迁定居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陈涛

(中共和布克赛县委党校新疆和布克赛尔834400)

实施贫困山区牧民搬迁定居工程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对实施北部牧民搬迁定居工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和布克赛尔县牧民搬迁定居实践措施

和布克赛尔县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陲,地域辽阔,南北气温、土壤条件以及资源禀赋等差异较大,南部察和特积温高、土地肥沃,有着发展大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宜农作物种植,年人均纯收入已高达8000余元。而北部牧区气候恶劣、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面积草场因过度放牧等因素而逐年退化,草畜矛盾突出,加之农牧业基础设施极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虽经多年各种扶持,农牧民收入依然在4000元左右。当前农牧民收入南北差距已拉大到5000元左右。一旦遇到大风、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北部牧区农牧民连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都难以保证。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消除“南北差距”,成为全县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彻底解决北部山区贫困人口的增收问题,加快自治县扶贫开发工作步伐,2007年,自治县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四个区域、三个转移”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实施北部山区贫困牧民搬迁定居试点工程。通过五年的实践,使搬迁牧民的生活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增收渠道大大拓宽,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

一、自治县北部农牧民到察和特农业开发区搬迁定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减缓了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步伐。水资源缺乏是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的一大难题。1998年自治区党委会议纪中明确了“635”饮水工程将分配1亿立方米用于自治县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但目前只给我县配水5000万立方米,按15%的损耗,实际配水为4250立方米。察合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现已开发土地10万亩,这是在实现节水灌溉的情况下才基本满足了10万亩土地用水和定居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由于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处于和布克河冲击面,地下水严重匮乏,用水基本依赖“635”饮水工程,这些水源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要进一步开发剩余的5万亩土地,实现“将北部乡镇牧场1000户贫困农牧民搬迁至察和特开发区实施异地脱贫致富”的战略目标,不能及时解决缺口用水问题那么这一目标就很难实现。

(二)土地不能满足大开发的问题。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要实现大开发大发展,加快搬迁定居农牧民增收步伐,就必须加速土地开发,以满足大开发大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而因“635”引水工程配水迟迟不到位,仅有充足的宜农荒地和自治区下达的开发计划却没有充足的综合开发用水(农牧业用水和农牧业加工企业用水),这势必延缓察和特综合开发步伐,严重影响“三个转移”战略的实施。

(三)察合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没有乡镇建制。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属企业性质,无法享受其他乡镇同等的国家项目资金和各项优惠政策,对开发区今后快速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开发区目前已经搬迁定居了247户,因开发区体制问题无法办理户籍,对搬迁户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也给搬迁定居户的医疗、培训、子女教育、社会治安等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目前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种植结构单一,龙头企业带动少。种植结构单一,缺乏灵敏的市场信息,没有按市场需求种植农作物,即使调整种植结构,也只是小面积的试种,形成不了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市场销售方面就没有保证。现有的龙头企业只有棉花加工厂,因生产资料和人工工资的上涨,种植棉花的利润正在逐步减少,农牧民和种植大户人急切盼望有适合本地生产的龙头企业落户察合特开发区,形成订单式农业,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五)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立足于品牌高端高效农牧业,农牧业科技含金量高,这就急需要能掌握先进实用的技术人才。而目前,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对病虫害预防和控制没有有效的预警机制,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风险。

(六)没有健全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察合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种植面积已近10万亩,每年需要购进大量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有大量的农产品需要销售,由于没有分工协作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种植农户之间都是各自为战,形成不了数量优势,无形之中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收入。目前种植的棉花品种有华亿8号、天翼13、新陆早30、中棉42等十几个品种,品种较杂,形成不了联合市场的优势。目前虽有几个协会,也没有发挥其作用。加快培育和完善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增强农牧民的市场竞争能力。

(七)缺少农业机械。察合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缺乏现代的农业生产机械,春耕生产没有保证,时间推后,只能等周边兵团184团的农业机械,这样每年播种时间比184团晚20多天左右,造成农业产量降低,效益减少。

(八)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和完善。察合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已是初具规模,但许多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没有完善,除水、路、电等设施还待加快实施和完善外现有的警务室、医疗点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确保搬迁贫困户有安定的生活,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和配套功能的完善,切实加快建制镇的申报审批步伐。

(九)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由于搬迁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加之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难以及时接受一些先进、适用的科学新技术和新方法,多数农牧民对先进科学实用技术持观望态度,使科学技术推广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二、自治县北部农牧民到察和特农业开发区搬迁定居采取的措施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种养殖结构多元化和专业化。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要坚持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成本调低、效益调佳的原则,调大有机棉种植面积,做强有机棉产业。按照自治县5年内建设完成10万亩有机棉基地的总体思路,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有机农业和低碳农业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无污染土地资源和日照充足的优势,与香港弘港集团紧密合作,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条件,从目前种植1万亩有机棉,要用3至5年内达到10万亩有机棉种植面积,建成完成10万亩有机棉基地,真正做大做强有机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稳妥地发展设施农业,种植蔬菜、中草药、特色林果业等经济作物,使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逐渐上规模、上档次,一方面立足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以产品吸引市场,吸引企业,从而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与此同时,要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做到种养结合,同时要探索实施以南农养北牧,以北牧促南农的生产模式,即南部农区根据北部牧业发展的需要,种植饲草料,向北部牧民出售,一方面满足北部农牧民对饲草料的需求,减少外购成本,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南部农牧民的收入,形成南北互补,相互扶持的发展模式。可以试种高粱、甜菜、皇竹草等作物,这样,既可以熟化改良土壤,也可以为北部乡场或发展农区畜牧业储备饲草。

(二)进一步探索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动经济发展。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要进一步探索发挥128户统一管理模式、香港弘港集团与460户搬迁定居户联产联销模式,给自治县现代化、集约化、生态化农业发展探索出可借鉴现代管理模式,同时大力扶持发展10万亩有机棉基地建设,使有机棉基地成为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优势基地,有机棉成为优势产业,搬迁定居户成为基地产业工人。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和兴建一批专业市场,完善市场网络和市场功能,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以及农民经纪人队伍,使该区农产品参与全国乃至全世界流通,争夺国内外市场份额。

(三)以龙头企业带动农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牧业的重要体现,有了大企业作为载体、作为支撑,农牧业生产就有了方向,有了市场,从而真正形成产供销链条,降低农牧民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的开发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要给龙头企业政策优惠,提供服务重点扶持发展生物制能有机肥厂、生物杀虫杀菌剂厂、有机棉扎厂、有机打瓜、南瓜加工厂、有机棉精纺纱厂等加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厂投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搬迁定居户脱贫和大幅度增收致富。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农村健康发展。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我县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缺水。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做好牧民异地搬迁定居住房和配套设施建设,学校、卫生院、自来水、电力、道路、广播电视、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完成学校和卫生院建设,解决247户搬迁定居户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察和特开发区土地资源整合力度,推进10万亩有机棉基地建设,完善“公司+基地+搬迁户”的管理模式,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办法,强化对搬迁定居户就医、培训、就业等公共服务职能,要利用农闲时机,以“科技之冬”培训为抓手,加强搬迁定居户技能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搬迁定居户生产技能,增强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搬迁定居户生产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

(五)加快建制镇申报审批步伐、理顺管理体制。要专门成立建制镇申报审批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和制定建制镇项目可行报告和项目审批工作,加大建制镇工作跑办力度,尽快理顺搬迁定居户管理体制,使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党组织和管委会真正成为管理搬迁定居户医食住行的心灵归宿地方,也成为搬迁定居户在创业的路上引领致富的好党委、在困难的路上扶困解难的好政府。

(六)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搬迁定居户提高市场意识。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依托农业现代网络平台,农村信息化网络,利用现代信息平台,给搬迁定居户提供网上咨询、网上销售等服务。二是建立健全优良种苗繁育体系。要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尤其是要加强如有机棉、无壳南瓜等特色品种的选育,加速特色品种的选、认定工作,全面提升优势农产品良种化水平。三是要搞好标准化生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措施,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早建设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提高检测手段和技术水平。要抓紧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按标准化组织生产,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向农村全面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七)充分利用农田秸秆资源,大力发展农区畜牧。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10万亩农田每年秸秆有1万吨以上,要充分利用这丰富的秸秆资源,引导搬迁定居户发挥养殖技术的优势,立足品种改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做到种养结合,相互扶持的发展模式,拓宽搬迁定居户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速度。

(八)土地开发和生态保护并举,生态特色旅游相结合,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发展。察和特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有着三千年不倒的传奇树木胡杨林资源,要土地开发和保护特色林业资源并重,提高搬迁定居户对林业资源的爱护意识,加大胡杨林的保护力度,抓住香港弘港集团拟投资实施察莫高速公路的机遇,依托察莫沿线丰富的大漠、胡杨、盐湖、晚霞、农业生态等旅游资源,大力开发胡杨林游、大漠游、盐湖游和有机生态农业旅游等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搬迁定居户脱贫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唐日

文星]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2.15

D422·7

A

1674-6287(2012)02-0049-03

2012-03-14

陈涛,男,新疆和布克赛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