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SiC(0001)面和(000-1)面 CMP抛光对比研究

时间:2024-09-03

潘章杰,冯 玢,王 磊,郝建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天津 300222)

SiC材料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宽带隙、高电子饱和迁移率和优良的热学特性,在高温、高频和大功率器件方面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正晶向的碳化硅晶片,一面是硅面,另一面是碳面,分别记为(0001)和(000-1)。SiC 晶片 Si面表面划痕和加工残余损伤层对外延膜质量有重要影响,而C面的缺陷会大大增加晶体位错密度[2-3]。因而,无论是 SiC 的(0001)Si面还是(000-1)C面,均要求其表面完美无缺陷,而目前CMP抛光技术是获得这种表面的主流加工方法。但是,由于SiC材料化学稳定性好(常温下几乎不与其它物质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硬度高(莫氏硬度9.2,仅次于金刚石),使得SiC材料CMP工艺难度较高,而且SiC材料不同的晶面具有显著不同的抛光特性,使得该工艺更具挑战性。山东大学陈秀芳等人研究了碳化硅Si面、C面、m面、a面的抛光特性,得出Si面材料去除速率最高,m面、a面次高,而C面材料去除速率最低且几乎为零的结论[4]。日本Hideo Aida等人研究了SiC、GaN和蓝宝石等材料的CMP工艺,发现SiC的Si面使用碱性的抛光液、C面使用酸性的抛光液更有利于提高材料去除速率,也未能给出合理的实验解释[5]。本文将着重研究SiC衬底(0001)Si面和(000-1)C面在CMP工艺过程中使用酸、碱性改性抛光液时表现出来的抛光去除率和表面质量的差异,并合理分析产生这种差异原因。

1 实验

CMP抛光实验用晶片规格为:直径75 mm,晶向On-axis,晶型6H。实验所用的SiC晶体材料由本单位自行研制。碳化硅晶锭经多线切割、研磨、金刚石机械粗抛光等工序处理后得到本实验所用的晶片(见图1)。晶片在CMP抛光实验前表面状态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如图2所示。

图1 实验用SiC晶片加工总流程示意图

图2 CMP抛光实验前晶片表面状态用原子力显微镜(AFM)

实验过程中采用分辨率为0.1 mg精密天平作为评价材料去除速率的手段;强光灯、微分干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作为评价抛光表面质量的手段。抛光设备用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研制的PG710单面抛光机。另外,本实验引入了氧化还原电位电极用来测定抛光液的氧化还原电位值(ORP值)。氧化还原电位,简称ORP(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用于表征介质(包括土壤、天然水、培养基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程度[6],实验中将引用该值来作为抛光液综合氧化性能的参考值。

抛光垫采用进口耐磨聚氨酯抛光垫。抛光液用粒径为70~135 nm的碱性硅溶胶,质量分数5%~30%,添加2%~30%抛光氧化剂,添加硫酸或磷酸等作为抛光液pH调节剂抛光液流量稳定为150 ML/min。为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每组实验均采用全新的抛光垫和抛光液。实验抛光的温度约为25℃~45℃。抛光液pH值和抛光液ORP值为抛光进行大约15 min后进行取样测量。其它的实验条件见表1。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采用精密天平测定晶片实验前后质量,计算出各组实验的材料去除率V,详见图3。

表1 实验条件

图3 各组实验材料去除率V

晶片表面质量的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实验晶片表面检测结果

图4 A2组实验微分干涉显微镜检测图

图5 未见明显抛光缺陷的微分干涉显微镜图

图6 A1组实验AFM检测图

图7 A2组实验AFM检测图

图8 B1组实验AFM检测图

图9 B2组实验AFM检测图

综合图3各组实验材料去除率和表2各组实验晶片表面检测结果可以看出,A1组实验用pH值为10.38抛光液抛光(0001)Si面,去除速率VSi碱在0.1 μm/h以下,部分晶片强光灯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检测可见划痕(见图4),AFM检测凹凸不平,粗糙度值Ra为1.98 nm(见图6);A2组实验用pH值为1.11的抛光液抛光 (0001)Si面,去除速率VSi酸在0.2~0.3 μm/h,强光灯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检测未见抛光缺陷(见图5),AFM检测表面平整,粗糙度值Ra为0.232 nm(见图7);B1组实验用pH值为10.38抛光液抛光 (000-1)C面,去除速率VC碱在0.4~0.6 μm/h,强光灯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检测未见抛光缺陷(见图5),AFM检测表面较平整但有轻微划痕,粗糙度值Ra为0.290 nm(见图8);B2组实验用pH值为1.11抛光液抛光(000-1)C面,去除速率VC酸在1.4~2.2 μm/h,强光灯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检测未见抛光缺陷(见图5),AFM检测表面光滑,粗糙度值Ra为0.173 nm(见图9)。

由实验结果可知,无论是采用酸性抛光液,还是碱性抛光液进行CMP抛光,(000-1)C面抛光材料去除率 VC(VC碱=0.4~0.6 μm/h,VC酸=1.4~2.2 μm/h)总是大于 (0001)Si面的材料去除速率VSi(VSi碱=0.1 μm/h 以下,VSi酸=0.2~0.3 μm/h)。目前还未有相关文献对这个现象作深入的研究,作者将引入B.Hornetz等人对器件制作氧化工艺SiC氧化行为进行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7]来解释这个现象。B.Hornetz等人认为,在相同的氧化条件下,SiC的(000-1)C面的氧化速度远比(0001)Si氧化速度快,是因为在SiC氧化成SiO2过程中,SiC原子层与SiO2原子层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原子层Si4C4-XO2(x≤2),这层过渡层能阻止SiC被氧化为SiO2,从而降低SiC的氧化速率。在(0001)Si面中,这层过渡层厚约1 nm,而在(000-1)C面中过渡层更薄,这也导致了C面有更快的氧化速度。一种基于热力学的观点认为,尽管SiC的化学惰性高,稳定性好,在常温下基本不与其它任何物质反应,但在CMP工艺过程中,抛光垫与SiC晶体表面的粗糙峰(asperities)摩擦使得晶体表面微观接触区域处于局部高温高压状态,促使晶片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SiO2软质层[8]。作者推断,在CMP工艺过程中,晶片局部的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氧化机制与B.Hornetz等人提出的氧化机制类似,即SiC氧化成SiO2过程中,SiC原子层与SiO2原子层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原子层,这层原子层的厚度最终决定了(0001)Si面和(000-1)C面的氧化速度,也就决定了CMP抛光材料的去除速率。在 (000-1)C面中过渡层更薄,使得C面有更快的氧化速度,也就意味着在相同的抛光液和抛光参数下,C面总是比Si面有更高的材料去除速率,即VC>VSi。

由实验结果可知,无论是对于硅面还是对于碳面,使用酸性抛光液的CMP工艺其材料去除速率均大于使用碱性抛光液的速率,即对于C面而言,有 VC酸>VC碱;对于 Si面而言,有 VSi酸>VSi碱。实验中我们测定,商用硅溶胶抛光液氧化还原电位值(ORP值)为96 mV,经改性的酸性抛光液ORP值为1 140 mV,而碱性为450 mV,显然,相对而言酸性抛光液有更强的综合氧化能力,也就意味着有更高的CMP工艺材料去除速率。

最后分析晶片表面的质量。我们只在A1组实验部分晶片发现了较严重的划痕(见图4、图6),原因应当为VSi碱值较小,未能将损伤层彻底去除。同时在B1组实验小部分晶片发现轻微划痕(见图8),原因应当为CMP工艺过程中机械作用力大于化学作用力引起。其它实验组表面质量未发现异常。

3 结 论

综上所述,在利用酸性和碱性改性硅溶胶对碳化硅衬底进行CMP抛光过程中,我们有以下的结论:采用酸性抛光液和碱性抛光液进行抛光,分别都有 VC>VSi;对于(0001)Si面进行抛光,有 VSi酸>VSi碱。对于(000-1)C 面进行抛光,有 VC酸>VC碱;这几个结果对于摸索获得表面完美Si面和C面的CMP工艺有重要的意义。

[1] Yasseen AA,Zorman CA,Mehregany.Roughness Reduction of 3C-SiC Surfaces Using SiC-Based Mechanical Polishing Slurries[J].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999,146(1):327-330.

[2] P.Vicente,D.Chaussende.Single atomic steps on SiC polished surface[J].Technical feature,2002,15(4):46-47.

[3] J.Q.Liu,e.k.Sanchez,m.Skowronski.Surface-Damage-Induced Threading Dislocation in 6H-SiC Layers Grown by Physical Vapor transport[J].j.electronchemi.Soc,2003,150(3):223-227.

[4] Xiu-FangChen,Xian-GangXu,Xiao-Bo Hu,etc.Anisotropy of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in silicon carbide substrate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7,B(142):28-30.

[5] Hideo Aida,Toshiro Doi,Hidetoshi Takeda,etc.Ultra precision CMP for sapphire,GaN,and SiC for advanced optoelectronics[J].Current Applied Physics.2012,1:1-6.

[6] http://baike.baidu.com/view/1220528.htm

[7] B.Hornetz,H.J.Michel,and J.Halbritter.Oxidation and 6H-SiC-SiO2 interfaces[J].Science&Technology of Materials,Interfaces,and Processing.1995,A 13(3):769-771.

[8] Jiang M,Wood N O,Komanduri R.On chemo-mechanical Polishing(CMP)of silicon nitride(Si3N4)work material with various abrasives[J].Wear,1998,220:59-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